另一邊,考場大門前,除了貼的告示外,還有重新公布,考中秀才的榜單。


    與城門口的義憤填膺不同,這邊的學子,更在乎革除五人功名之後,秀才名額變化。


    原本應是五名府城的秀才名額,分給到了其他四縣一州,人選從佾生中挑選。


    佾生是指少數“備取”名額,與鄉試的副榜類似。


    這事由學政李正清與監察禦史何淮一起商議後,定下的。


    府城除了知府與考生內外勾結,還有下麵科考人買通官吏,除此外品行不端的秀才,因為結怨,心生不滿,與人勾結,設計暗害廩生,導致多名考生被冤枉,失去考試資格。


    構成誣陷栽贓,參與人員被革除功名,參與人員被杖一百,羈押一年,等候流放。


    被誣陷的學子們,隨即恢複考試資格,而受害的廩生恢複名譽,重新在學政衙門登記。


    這次的作弊事件,之所以查的這麽迅速,也多虧提前就收到舉報消息,提前派人調查此事,而知府周石卻是因科考之事牽連,才能迅速被突破,找到鐵證。


    涉及作弊相關的人員,將近二十多人,追溯到通過府試成為童生的學子,隻剝奪童生資格,影響並不嚴重,並沒有禁考。


    隻能說這幾人倒黴,被牽連出來了。


    考生們看完名單,沒中榜的依舊落榜,隻有五個幸運兒。


    林向安幾人一大早就直奔考場大門,一群人圍著榜單名額,隻有少數幾人在看告示。


    孫文石、楊輝、林遠、王和信四人一起擠進去看秀才榜單,而林向安、宋桐、薛文逸三人則去看了告示。


    雖然抄家大概知道了情況,但告示上寫的更具體。


    三人看完後,便在一旁等著,討論著案件,後麵有詳細記錄考生如何作弊的。


    原來還能口頭暗號作弊。


    之前聽說在硯台、筆管、吃食、衣服、鞋子、頭發等部位藏紙條,這麽一點空間,這紙條上的字,得寫的多小啊,這屬於夾帶作弊,也不知道誰想出來的,真是人才。


    高明一些的,就是打通關節,賄賂主考官。


    以前還有直接替考的,但互結擔保,這樣的現象減少了,不過這現象依舊存在。


    這一次考試,林向安還真是大開眼界!


    瞧見林遠、王和信出來了,他倆衣著頭發有些淩亂,林向安上前幫王和信整理了一下,一邊開口問他,“怎麽樣,名額有沒有變動?”


    “向安哥,你還是案首,沒有變化。”


    王和信笑嘻嘻地開口,一臉自豪,對於這個結果,他比林向安還要開心。


    “榜單上有其他變化嗎?”


    “不知道,我就看了你的名次,還沒仔細看後麵的,就被人擠出來了。”


    林向安忍不住用手指彈了一下王和信的額頭,一臉無奈。


    這孩子被他彈了額頭,還傻唿唿地笑著。


    隻好轉頭詢問林遠。


    “孫公子的排名上升了一名,排在第三十七名。在末尾我好像看到了楊公子的名字,但隻看了一眼,沒來得及再確認一遍,就被人擠走了。”


    林遠迴答的有些遲疑,畢竟這種事得百分百確認才行,不然鬧得空歡喜一場,不太好。


    連林遠都這樣,林向安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若是真有楊輝,那這次也算走運了!”


    薛文逸聽到林遠的話,莫名有些羨慕了,不過他也知道,自己學問不如楊輝學的紮實,若真是有補上來的名額,大概率是輪不到他的。


    宋桐也點點頭,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下次備考也能準備的更充足。


    本來科舉之事就很難,隻不過幾人中,就隻有林向安最穩妥,還一舉拿下了小三元,成了13歲的秀才,雖說曾經出過更小的神童。


    但這樣年紀,又一次通過,拿下小三元的考生,在他們縣城也是獨一份了。


    至於楊輝,雖說天賦不如林向安,但準備考童生時,幾人在一起溫習,就他進步最明顯。


    “是啊,之前李夫子就建議楊輝可以試一下,他能考上的概率比我們倆大。”


    聽到薛文逸和宋桐的話,林向安便笑著說道,“你們倆年紀還小,有了這次經驗,下次定能考的更好。”


    其他人都能說這話,唯獨林向安不適合。


    “向安,幸虧我和宋桐都了解你,知道你是寬慰我倆,而不是嘲諷。”


    宋桐溫柔地笑出了聲,“就是,雖說平日裏,你總照顧我們,但實際上我們幾人裏,就你最小。”


    目前宋桐才14歲,而薛文逸也才15歲,楊輝和馮辰兩人16歲,孫文石估計大一點。


    林向安明麵上13歲了,但實際年齡估計比他們爹還大。


    根本不能這樣比較。


    便笑著搖頭說道,“不一樣的。”


    薛文逸笑著調侃。


    “當然不一樣,你這天賦,我們可趕不上。未來升官發財了,可別忘了我們!”


    一旁的宋桐難得的也開起了玩笑。


    “向安未來前程似錦,要是名揚四海了,咱們也能跟人笑著說是他同窗,說些他的讀書趣事,估計也能沾光。”


    幾人中,很少提到這樣的話,這還是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差距。


    比起天賦,林向安一步一步走的很踏實。


    一起走過來的人,更能明白他背後的努力。


    “你們這話說的,我好像要立馬去鄉試一樣,咱們不是還在縣裏讀書嗎?隻要參加科考,未來定有相遇的日子。若說咱們中未來最厲害的,估計是阿澤了。”


    趙澤的家庭背景,看似普通,但你卻能感受到是不一樣的,他舅舅在京城當官,官職具體不清楚,而祖父這邊,應該與軍隊有些關係。


    趙康平讓他讀書,卻沒有讓他走科舉的意圖,說明家裏有底氣,能走其他途徑。


    人家的起點,搞不好是他們幾人的終點。


    薛文逸瞬間理解林向安話裏的意思,讚同道,“這倒也是,將近快三年沒見了,也不知道他現在怎麽樣了?”


    “上次聯係,說是今年要去京城,也不知道去了沒。”


    宋桐突然有些傷感,感歎道,“第一個離開的是阿澤,估計下一個離開的就是向安了。”


    瞬間氣氛變的多愁善感了,林向安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好在這時,孫文石和楊輝出來了,兩人都是一臉喜色。


    就聽到楊輝激動地朝幾人喊道,“我考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