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告示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們是不關注,外麵都傳瘋了,這幾人仗著身份,在學裏作威作福,被人阿諛奉承捧著,才傳出才子之名。
他們被抓走了,就有人傳出消息,說他們平日作的一些詩詞文章,都是出自他人之手。
這有沒有學問,隻要讓他們當場考驗一下,就能分曉了。”
畢竟肚子有沒有墨水,一問便能知曉。
孫文石一臉你們怎麽這都不明白的表情,一邊搖著折扇一邊搖頭。
雖然覺得孫文石說的有道理,但沒有直接證據,僅憑懷疑抓人,這理由有些牽強,肯定是查出來什麽了,沒對外說罷了。
林向安便追問道,“那有沒有具體的人證呢?”
“這個倒沒有聽說,不過有人被帶去問話,沒多久就放迴來了。要是那幾人沒事,早就該放迴來了。”
薛文逸想起了一些事情,便偷偷透露給幾人。
“你們大概不知道,這位知府大人明麵上清廉,但背地裏收了不少好處。
就馮家在府城做紡織生意,每年都送不少禮孝敬,更別說其他家了。
你們想這人一旦貪了,肯定想貪更多,不妨大膽猜測一下,若是這位大人想在科考上做點手腳,是很容易的。”
孫文石忍不住咋舌,不禁搖頭,感歎道,“監察禦史大人來了,搞不好這些事會因為作弊事件,而被揭發出來。”
林向安想到上次府試結束後,前十名的童生去拜謝知府,知府的官威很大,說話一套一套的,一看就不務實。
“這事會不會影響中榜的人?若是結果考生不滿意,後麵會不會再鬧事?”
宋桐對結果倒是不在意,即便有名額空出來,也輪不到他。
就怕事情拖的太久,大家得一直等著。
將折扇收迴來,孫文石朝宋桐解釋。
“這你放心,既然定了時間,一定會有結果,不會拖延的。若是考生繼續鬧,最終吃虧的是他們。”
楊輝不明白為何吃虧的是考生,一臉疑惑地問道。
“為何這樣說?”
“考生聚眾鬧事,鬧得最後,最壞的結果就是至少三年內,咱們府不會舉行科考,最終影響的是每一位考生的未來。”
這還是有考生煽動人群時,有部分清醒的考生,好言勸阻,適可而止。
其他考生以為他膽小,那人才解釋的,說早年間,其他地方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考官不會向考生妥協的,如今學政和監察禦史願意察,不管結果如何,大家都得接受。
後來那群激動的考生,這才冷靜下來。
這次落榜了,下次還能再考。
倘若禁考,什麽時候再舉行科考,就不是他們說的算。
孰輕孰重,大家心裏自然知曉。
聽完孫文石的話,幾人都沉默了,心底默默希望事情能順利解決。
看氣氛有些沉重,林向安便笑著調侃道。
“文石兄,你還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消息靈通啊!”
孫文石得意地揚了揚眉,一把打開手中折扇,捂著嘴偷笑,眼裏閃著興奮的光。
“好說,好說!”
其他人見他這樣,紛紛笑了起來,瞬間氣氛活躍起來。
......
又過了兩天,突然一大批官兵出動,包圍了一家看似普通的宅院。
結果抄出了大量的白銀、古董字畫、金銀珠寶,當時抬出來的東西,路人圍觀,紛紛詫異。
原本林向安四人宅在家裏,正等待明日的消息。
結果抄家的院子,離他們不到兩裏地,動靜鬧的太大,也跑出來看熱鬧。
看著抬出來的東西,林向安腦海裏瞬間想起了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即便清廉的知府,三年內也能撈到十萬兩的灰色收入,除了別人送的,更多搜刮的民脂民膏。
難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一刻曾經學過的話語,在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
從這搜出來的東西,貪汙的人足夠被處淩遲處死,子孫都被牽連永不得為官,其家族的人怕是得發配充軍。
路人指指點點,義憤填膺。
朝廷一直嚴抓貪腐,斬了一茬又一茬,但依舊有人前仆後繼。
看完熱鬧,迴去之後,林向安的心情頗複雜,久久不能平靜,感慨萬千。
其他人也大受刺激,甚是氣憤。
正好五日之後,到達約定的時間,同樣的告示,貼在了府城門口、鬧市、考棚大門外。
不到片刻功夫,三處都擠滿了人。
城門口,連平日裏賣菜挑擔的農夫也駐足不前,探著腦袋好奇望去。
大紅的紙張在晨風中微微抖動,告示從頭到尾寫滿密密麻麻的黑字,頂端赫然寫著“奉天承命,布告四方”幾個鬥大的字。
幾名衙役手持長棍,站在告示旁,神情肅穆,目光如刀。
街道四周,人們屏息凝神,連孩童的啼哭聲都不見了。
人群中,一名書生模樣的青年,用力擠了進去。
一字一句地念道:“查得湖州府知府周石,受朝廷重托,身負教化士子、主持科場之責,不思清廉奉公,反行貪汙舞弊之惡,罔顧法紀,謀取私利,罪行昭昭,天理難容。其罪狀如下:
一、收受賄賂三千兩,以權謀私,侵吞民脂民膏,敗壞官箴。
二、於府院試期間,收受賄賂一萬兩,勾結考生,內外交易,非法獲取功名,踐踏科考公平。
此等行徑,罔顧聖眷,毒害士子,罪不可赦。
即日起相關犯案人員,扣押迴京......”
話音未落,四下裏頓時炸開了鍋。
“好一個周知府,平日裏口口聲聲清廉,原來竟是個大貪官!”
“好,狗官就該死!”
“聽說還有五名考生,被革去功名,終生禁考。”
“這幾人懲罰太輕了,就該關進大牢!”
議論聲此起彼伏,聞者皆憤憤不平。
遠處,有商販已開始搭台,準備賣糖果和瓜子,等著看熱鬧的人群更多。
風過之處,告示邊緣微微卷起,但字字句句仍清晰如刀刻,似乎每一筆都帶著肅殺的寒意,直刺人心。
街頭巷尾,一時間都傳遍了這條駭人聽聞的消息。
他們被抓走了,就有人傳出消息,說他們平日作的一些詩詞文章,都是出自他人之手。
這有沒有學問,隻要讓他們當場考驗一下,就能分曉了。”
畢竟肚子有沒有墨水,一問便能知曉。
孫文石一臉你們怎麽這都不明白的表情,一邊搖著折扇一邊搖頭。
雖然覺得孫文石說的有道理,但沒有直接證據,僅憑懷疑抓人,這理由有些牽強,肯定是查出來什麽了,沒對外說罷了。
林向安便追問道,“那有沒有具體的人證呢?”
“這個倒沒有聽說,不過有人被帶去問話,沒多久就放迴來了。要是那幾人沒事,早就該放迴來了。”
薛文逸想起了一些事情,便偷偷透露給幾人。
“你們大概不知道,這位知府大人明麵上清廉,但背地裏收了不少好處。
就馮家在府城做紡織生意,每年都送不少禮孝敬,更別說其他家了。
你們想這人一旦貪了,肯定想貪更多,不妨大膽猜測一下,若是這位大人想在科考上做點手腳,是很容易的。”
孫文石忍不住咋舌,不禁搖頭,感歎道,“監察禦史大人來了,搞不好這些事會因為作弊事件,而被揭發出來。”
林向安想到上次府試結束後,前十名的童生去拜謝知府,知府的官威很大,說話一套一套的,一看就不務實。
“這事會不會影響中榜的人?若是結果考生不滿意,後麵會不會再鬧事?”
宋桐對結果倒是不在意,即便有名額空出來,也輪不到他。
就怕事情拖的太久,大家得一直等著。
將折扇收迴來,孫文石朝宋桐解釋。
“這你放心,既然定了時間,一定會有結果,不會拖延的。若是考生繼續鬧,最終吃虧的是他們。”
楊輝不明白為何吃虧的是考生,一臉疑惑地問道。
“為何這樣說?”
“考生聚眾鬧事,鬧得最後,最壞的結果就是至少三年內,咱們府不會舉行科考,最終影響的是每一位考生的未來。”
這還是有考生煽動人群時,有部分清醒的考生,好言勸阻,適可而止。
其他考生以為他膽小,那人才解釋的,說早年間,其他地方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考官不會向考生妥協的,如今學政和監察禦史願意察,不管結果如何,大家都得接受。
後來那群激動的考生,這才冷靜下來。
這次落榜了,下次還能再考。
倘若禁考,什麽時候再舉行科考,就不是他們說的算。
孰輕孰重,大家心裏自然知曉。
聽完孫文石的話,幾人都沉默了,心底默默希望事情能順利解決。
看氣氛有些沉重,林向安便笑著調侃道。
“文石兄,你還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消息靈通啊!”
孫文石得意地揚了揚眉,一把打開手中折扇,捂著嘴偷笑,眼裏閃著興奮的光。
“好說,好說!”
其他人見他這樣,紛紛笑了起來,瞬間氣氛活躍起來。
......
又過了兩天,突然一大批官兵出動,包圍了一家看似普通的宅院。
結果抄出了大量的白銀、古董字畫、金銀珠寶,當時抬出來的東西,路人圍觀,紛紛詫異。
原本林向安四人宅在家裏,正等待明日的消息。
結果抄家的院子,離他們不到兩裏地,動靜鬧的太大,也跑出來看熱鬧。
看著抬出來的東西,林向安腦海裏瞬間想起了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即便清廉的知府,三年內也能撈到十萬兩的灰色收入,除了別人送的,更多搜刮的民脂民膏。
難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一刻曾經學過的話語,在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
從這搜出來的東西,貪汙的人足夠被處淩遲處死,子孫都被牽連永不得為官,其家族的人怕是得發配充軍。
路人指指點點,義憤填膺。
朝廷一直嚴抓貪腐,斬了一茬又一茬,但依舊有人前仆後繼。
看完熱鬧,迴去之後,林向安的心情頗複雜,久久不能平靜,感慨萬千。
其他人也大受刺激,甚是氣憤。
正好五日之後,到達約定的時間,同樣的告示,貼在了府城門口、鬧市、考棚大門外。
不到片刻功夫,三處都擠滿了人。
城門口,連平日裏賣菜挑擔的農夫也駐足不前,探著腦袋好奇望去。
大紅的紙張在晨風中微微抖動,告示從頭到尾寫滿密密麻麻的黑字,頂端赫然寫著“奉天承命,布告四方”幾個鬥大的字。
幾名衙役手持長棍,站在告示旁,神情肅穆,目光如刀。
街道四周,人們屏息凝神,連孩童的啼哭聲都不見了。
人群中,一名書生模樣的青年,用力擠了進去。
一字一句地念道:“查得湖州府知府周石,受朝廷重托,身負教化士子、主持科場之責,不思清廉奉公,反行貪汙舞弊之惡,罔顧法紀,謀取私利,罪行昭昭,天理難容。其罪狀如下:
一、收受賄賂三千兩,以權謀私,侵吞民脂民膏,敗壞官箴。
二、於府院試期間,收受賄賂一萬兩,勾結考生,內外交易,非法獲取功名,踐踏科考公平。
此等行徑,罔顧聖眷,毒害士子,罪不可赦。
即日起相關犯案人員,扣押迴京......”
話音未落,四下裏頓時炸開了鍋。
“好一個周知府,平日裏口口聲聲清廉,原來竟是個大貪官!”
“好,狗官就該死!”
“聽說還有五名考生,被革去功名,終生禁考。”
“這幾人懲罰太輕了,就該關進大牢!”
議論聲此起彼伏,聞者皆憤憤不平。
遠處,有商販已開始搭台,準備賣糖果和瓜子,等著看熱鬧的人群更多。
風過之處,告示邊緣微微卷起,但字字句句仍清晰如刀刻,似乎每一筆都帶著肅殺的寒意,直刺人心。
街頭巷尾,一時間都傳遍了這條駭人聽聞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