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林向安忍不住笑出了聲。


    “娘,兒子知道了。您提到這事,我可得詢問一下,阿橋年紀該說親了,您和奶可有打算?


    這次我迴鄉下,有人朝我打聽。阿橋、阿遠和我情同手足,三姨不在了,這事得您和奶幫著安排。”


    “你提這事,娘都快愁死了。阿橋今年15,馬上就快16了,我和你奶也托人幫忙相看,各方打聽。


    也問了問阿橋的想法,但他啥也不說,一提這事就人就沒影了。”


    自從林向安考中以後,上門來說親的更多了,弄得她一個頭兩個大。


    “自從你考中了,咱家的大門就沒閑過,時不時就有人上門來給你提親。


    我想著你都考中案首,等你考的更好了,再說親事也不遲,就以年紀小拒絕了。


    但有的不死心,就打聽阿橋和阿遠。


    我和你奶是長輩,大家是過來人,知道日子得自己過,得阿橋阿遠自己滿意才行。


    你們是兄弟,迴頭你給勸勸,若是心裏有人,就跟我們說。


    咱家就兩個要求:家裏清白,人品口碑好,其他事都可以商量。”


    這也得虧是男子,能夠稍微晚一點沒事。


    這要是女子,想留都沒法留,隻有提早定親,和親家約好,才有可能多留一兩年。


    “娘,這事我知道了,您和奶別著急,若是他倆心裏沒人,那等我高中舉人,再說親也不遲。”


    王四順靜靜坐在一旁,聽著母子倆聊天。


    林向安給他娘說,等以後考中舉人了,到時候家裏就不一樣了,連帶著兩個弟兄身份也會有變化。


    讓她娘放寬心,以後會有更好的姑娘。


    哄得林秋蘭心花怒放。


    ......


    第二日,吃完早食,一家人在門口送別林向安和林遠。


    縣城的屋子,空了一段時間,需要打掃。


    林遠讓林向安去縣學,家裏的事他來處理。


    原本林向安說自己去縣學,但因為刺殺事件,林遠不同意他一個人出門,說要接送他。


    但被林向安嚴肅拒絕了,他都多大了,還要人接送?


    武功也不是白練的,而且距離又近,靠近縣衙,誰腦子抽了,來這裏犯事?


    另外林向安還有事,需要林遠去辦,這才打消他接送的念頭。


    林向安給了林遠一個任務,等王和信來了,兩人就去縣裏的酒樓,去吃個遍,他來買單。


    但不是白吃的,得帶著問題去打聽,迴來要問話的。


    臨近下午,林向安拿著知縣寫的推薦信和入學資料,前往縣學。


    縣學坐落在縣城的中心地帶,毗鄰縣衙,與城中主要街道相連,為宮殿式合院建築。


    正門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牌坊,匾額上書“學宮”二字。


    大門在正南邊緣,林向安說明來意,有知縣的推薦信,門房倒是客氣,笑著帶著他領著往裏走。


    進入縣學第一道大門,牌匾上用楷書寫著儒學門,象征學業初成。


    門兩邊的朱紅色外牆,看起來莊嚴肅穆。


    進入儒學門後,能瞧見一座二層重簷廡殿頂的樓閣式建築,叫文昌閣。


    見林向安多看了幾眼,門房主動給他解釋。


    文昌閣是文人祭祀的地方,供奉著文昌帝君,以祈求文運昌盛,士子科舉得中。


    也是地方文化和教育的標誌性建築。


    閣前有一塊青石碑,上麵刻著“文運昌隆”四字。


    每年文昌帝君誕辰那天,所有官學學子以及私塾老師都要準備供品,至文昌閣祭祀。


    與之相對應的,縣學最重要的核心建築文廟。


    專門用來供奉孔子及儒家先賢,是祭祀聖賢之所。


    文廟的正門,被稱為欞星門,為三間石門。


    一般文廟都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尊經閣、明倫堂、敬一亭、崇聖祠、鄉賢祠、名宦祠。


    建築布局大多是中軸分明,左右對稱。


    穿過泮池,迎麵是文廟的主體建築,正殿供奉著孔子塑像,兩旁陳列著孔門弟子和儒家先賢的牌位。


    大成殿前有寬闊的庭院,庭院中豎立著幾通高大的石碑,記載著縣學的創建曆史與曆任教諭的功績。


    大成殿旁邊是明倫堂,這是縣學講授經典和舉行重要禮儀的場所。


    堂內設有講座,正中放置著刻有“學而時習之”的木匾,四周懸掛儒家名句。


    明倫堂兩側是學生的學舍和教師的書房,學舍是一排整齊的房屋,窗明幾淨,雖然簡樸卻不失雅致。


    書房中陳列著經書和紙張,桌案上擺放著筆墨紙硯,書卷氣撲麵而來。


    學舍的另一側是考舍,平時作為學生研讀和討論之地。


    每逢科舉考試,考舍便是士子們的“戰場”,分隔成一個個小間,為考生提供安靜的書寫環境。


    一一聽門房講解下來,讓林向安大開眼界。


    心裏不禁感歎,一個縣學都如此氣派,可想而知府學、省學、國子監這些地方更壯觀氣派了。


    走了好一會,才到達一處書房。


    門房進去通報,隨即聽到裏麵讓進的聲音,林向安這才走進去。


    一個年長的老人,端正地坐在椅子上,身形瘦削,眼神銳利,不苟言笑,花白的須鬢垂直胸前,整齊有致。


    估摸著五旬開外的年紀,這人是縣學的教諭,是縣學最高教育官員,相當於校長。


    “學生林向安,拜見周教諭,這是知縣給學生的推薦信,煩請您過目。”


    林向安微微彎曲身子,雙手捧著推薦信和自己的資料。


    屋內的一個小廝,極有眼力勁的去拿了資料,呈到老者的麵前。


    見這位教諭不發話,林向安就老老實實站著,眉眼下垂,一臉平靜。


    看了一眼推薦信,周子晉抬頭打量今年的這位童生案首,的確年輕。


    一般有才學,有年輕的人,難免有些傲氣,所以他沒開口,就準備看看對方的反應。


    出乎意料,比他想象的要沉穩,不卑不亢。


    等了一盞茶的功夫,這位教諭還是一聲不吭,但能感覺出對方在打量他。


    於是林向安微微抬頭,朝周教諭看了過去,和他四眼相對。


    微微笑了一下,坦蕩地讓對方打量。


    這學生膽子還挺大,竟然敢直視他,淡漠地開口。


    “你就是今年的案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