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這一提醒,王四順心裏不由慚愧,自己這個做父親的,還不如大兒子考慮的長遠。


    俗話說長兄如父,林向安顧好自己的同時,還兼顧到了弟弟妹妹的前程。


    “是爹娘考慮不周,讓你多費心了。”


    他從不知道小兒子想去學醫,見大兒子讚同,王四順也不再多說什麽。


    “你說的有道理,阿忠和嘉月不小了,是該學些本事。我和你娘商量一下,就去安排。”


    林向安點點頭,爹娘的性子他了解,既然他提了,肯定會放心上的。


    隨即想到家裏的銀錢,都歸爹娘掌握,平日娘也會給零用銀子。


    突然找家裏要大額的銀子,他爹娘肯定得問緣由,總歸不便。


    他有心想拿錢去買些吳家的線索,但線索肯定也不便宜,驚動家裏人也不好。


    不如,自己名下單獨經營產業,和家裏分開來,這樣資金去處,也不必和父母交代。


    順便和他爹透露點自己的想法。


    “爹,之前提到縣裏開酒肆,可有進展?”


    “我看中了好幾家店,但總是各種原因,沒能談成。後麵讓牙子幫忙留意,但那邊找的位置都不太理想,說是還要等等。”


    這事一直不太順利,王四順也明白,好位置的鋪子,也不是說碰上就能碰上的。


    “爹,這事交給我,縣裏的酒肆我來想辦法,您給我幾個幫手就行了。”


    縣裏,畢竟沒有林家的根基,搞不好被人從中作梗,也未知。


    “你要那幾個人?”


    林向安狡黠地笑了一下,慢慢開口。


    “不多,就四個人。阿遠、阿橋兩兄弟,和智、和信兩兄弟。”


    王四順還以為他真是要人幫忙,待聽到林向安說的四個人的名字,就覺得不是那麽迴事了。


    “一下子就要走好幾個重要人物,我看你是早有想法,原本也是讓他們輔助你,既然你開口了,我讓他們跟著你去縣裏。”


    “這事暫時不急,你讓和信和阿遠,一起跟著我去縣裏,他倆能有個伴,我也放心些。”


    平日他在縣學,若留林遠一人,怕是有些孤單,正好他與王和信在一起時,性子也能活潑些。


    兩人一起,不僅有個伴,做事時也能有個照應。


    “阿橋、和智,我未來有別的想法,家裏的事,你再安排可靠的人。


    之前大姨不是找娘安排兩個表哥的活計嗎?還兩個姑媽家的孩子,想來都大了。


    若是人品還不錯,您就幫忙拉一把。”


    對於在家裏做事的人,林向安還是非常清楚,不能全是王家族人,適當放些能信任的外人。


    絕對不能讓一方占絕對優勢。


    所以鋪子裏的夥計,有從外麵找的,也有家裏的親戚。


    “行,如今你大了,縣裏的鋪子就交到你名下,我讓你娘給你一筆錢,酒肆你看著辦。之後讓阿橋、和智一起幫著打理,他倆沉穩,家裏的鋪子都待過,你也不必花太多心思,不妨礙你科考。”


    兩個小的跟在身邊辦事,兩個大的幫忙打理鋪子,林向安直接吩咐,做些大的決策就可以。


    也花不了多少精力,畢竟主要還是要準備科考。


    “正好,我還有事找娘,便和她說一下這事。”


    聊到林橋,林向安就想到三伯母向她打聽親事,正好去林秋蘭討論一下這事。


    林秋蘭剛照顧兩個小的入睡,迴到房裏,正坐在床邊閉目休息。


    待聽到林向安進來,就一下子清醒了,準備給他倒些茶水,被林向安阻止了,將她扶到椅子上坐下。


    “娘,累了?”


    走到林秋蘭身後,林向安給她捏捏肩膀,想讓娘的身體舒服些。


    “三個孩子裏,就屬你最貼心,找我有事?”


    知子莫若母,這孩子現在是個大忙人,平日裏基本上就有個時間打招唿,像小時候那樣聊天,基本不可能。


    林向安有些不好意思,笑著反問道。


    “娘,難道我沒事,還不能來陪陪您?”


    “我自己的兒子,還是了解的。你有這心,但我知你事多,每日功課又重,天天學到深夜,你不說,我也是知道的。”


    即便偶爾想和孩子嘮嘮家常,但一想到這孩子那麽努力,就有些於心不忍。


    她占用這時間,孩子得額外花時間去補。


    別人家的孩子,就想著到處玩,到處鬧,但林向安從小不用操心,自己安排。


    “還是娘了解兒子,我的確有些事,想跟娘說一下。”


    於是將剛才和他爹溝通的話,重新又和林秋蘭提了一下。


    林秋蘭沒有反對,輕輕拍了他的手,讓他等一下,便起身,走到衣櫃旁,打開衣櫃,裏麵有個上鎖的抽屜,打開後,從中拿出了一個木匣子。


    木匣子裏,放著銀票、收據契書,以及不少碎銀。


    “家裏的大頭都在你奶手裏拿著,這些是我和你爹這些年攢下來的。


    我和你爹商量過,我倆的錢,都是留給你們三兄妹的,想著你們成家時,再給你們。


    但如今你大了,有想法,娘也幫不上你什麽忙,這銀錢就當提前給你。”


    林秋蘭數了二十張五十兩的銀票,遞給林向安。


    之前一次給的最多就是五十兩,如今卻給了一千兩銀票。


    母親遞過來不僅僅是錢,更重要的是一份對兒子的信任。


    如果他沒記錯,家裏的收入快速增加頭兩年,賺的多,花銷支出去的也大,一年下來,有個三百兩盈餘,都算不錯了。


    等養殖進入正軌,酒肆和雜貨鋪開起來後,家裏一年的收入才突破上千兩。


    也是最近這兩年,三家鋪子加起來一年下來,突破了三千多兩的收入。


    但家裏財政大權歸林老太管著,林秋蘭和王四順兩口,差不多留了三成在手裏。


    這一千兩,對他爹娘來說,也得攢些日子。


    “娘,爹,謝謝你們。”


    當林向安接過銀票,林秋蘭還特意笑著叮囑。


    “安兒,這可是為娘給你娶媳婦的本錢,可不能亂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