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哥哥,他們為什麽要給你銀錢?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村長王長田拉著林向安的手,掏出一些碎銀遞給他。
粗糙的手心,手心還微微出汗,林向安知道他們的用意,他秀才的身份,基本沒太大問題,就是想讓他考中舉人後照付一二。
從前朝開始,從科舉脫穎而出的官僚士紳們,利用執政權力和致仕後的影響力,為這個群體謀取財稅上的利益。
名義上皇帝免除的是士紳們的雜役,但當地的官員哪敢收大官們的田稅,最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將田稅都攤到了老百姓的頭上。
久而久之,從律法上形成了“士紳無需納糧”的製度。
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八品免田兩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進士優免田最高可達三千三百五十畝,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生八十畝。
這也是富舉人的重要原因,因為大戶們會主動送銀子、送房子等,將田地掛在舉人名下,就能免除田稅。
而村裏人知道林向安被知縣獎勵,這樣的考試結果,讓村裏的族老們多方商量後,做出的決定。
一般族老同意了,會告知大家,多方商量,少數服從多數,定下來的。
“田叔,替我謝謝大家,銀子我就不收了。”
林向安將錢退迴到王長田手裏,溫和地解釋道。
“我已經從二叔公那邊,收下了更貴重的東西。我爺奶他們,還有家裏的養殖產業,都還要大家幫忙照看些,這些恩情我都會記下的,來日高中,定不會忘記各位父老鄉親們。”
簡而言之,互幫互助,合作共贏。
王長田知道王鴻送了東西給林向安,事後他私下去找了王鴻聊這事,要不要送些銀子,以防萬一。
如今村子裏就王景辰一個童生。
這幾年分紅到族學的銀子,還有不少盈餘,想著族裏人出個舉人,怕不知道要等多久。
但林向安的水平,王鴻自有判斷,這才讓他下定決心,和其他族老商量,拿一部分族學的錢,送給林向安。
對方收不收那是他的事,給不給卻是他們的態度。
“村裏的事,你不說,我們也會照看著。但銀錢是大家的心意,你收下吧!”
林向安見狀,便說道。
“這錢我收下,但我把它捐到族學裏,給村裏其他孩子用,這樣可行?”
最終錢繞了一圈,還是迴到了族學裏。
村裏人來的多,林向安一一告謝他們來送行。
一直到村口,林向安才登上馬車。
“哥哥,他們為什麽要給你銀錢?”
林嘉月不明白這群人,明明就和哥哥不熟,甚至有些還不認識。
“因為利益,我若是考上舉人,能給他們帶來好處。他們想在我沒考之前,送上一份恩情,想讓我日後記得恩情迴報他們。”
王和忠也疑惑地看著林向安,不明白哥哥為什麽不拒絕,何必多此一舉。
“哥哥,我們家有錢,可以不用收他們的恩情啊!”
聽見兩個孩子的話,坐在外邊的林遠、王和信忍不住笑出了聲。
林橋、王和智一大早就先走了。
“我收下了,爺奶在村裏,能更受人尊敬。而且咱們家的養殖場,還需要他們幫忙。考慮事情是多麵的,不是單向的。他日我考中了,對我來說是舉手之勞的恩情,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恩惠。”
“未來做任何事,都要懂得收買人心,這樣別人才會向著你。平日裏用不上,指不定哪天就幫上忙了,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人。”
兩個小家夥認真點點頭,相似的臉上,露出同樣的表情,讓林向安覺得挺有意思。
剛迴到家裏,就在家裏碰到了小姨林冬香,帶著兩個孩子,在家裏玩耍。
林冬香第一胎生了女兒,比林嘉月小一歲。
第二胎是一個兒子,不到四歲。
“小姨!”
幾人異口同聲朝林冬香打招唿。
那兩個小的,也紛紛開始喊哥哥姐姐,林向安讓林嘉月、王和忠,帶著兩個小的去屋裏玩。
屋裏有玩具和可愛的小東西,正好幾人年紀差的不大,能夠玩的來。
“知道你迴來了,我和你小姨父過來家裏,準備給你祝賀,結果你人不在,說是去鄉下了。”
林冬香看著林向安,不知不覺這孩子就長大了,需要抬頭看他了。
“小姨,這事怪我,應該早些去看望你們的。稍微等下,我去屋子裏拿個東西。”
之前也給小姨林冬香帶了禮物,原本是想讓他娘幫忙轉交,但林秋蘭讓他自己給,這樣才算驚喜。
於是就放在房裏,還想著去縣城前,去一趟小姨家。
給林冬香帶的是一盒脂膏。
做刺繡的手,不沾沸水,不碰重活,也不能幹粗活,平日裏還要注重保養。
“小姨,這是我在府城買的,給你帶的禮物。”
林冬香瞬間露出驚喜的神色,隨後溫柔地看著林向安,笑盈盈地看著他。
“沒白疼你,還記得給我帶禮物。”
坐下來陪著小姨聊了一會,聽著她說著帶孩子的辛苦,說那倆孩子特別調皮,感歎當初林向安是真好帶。
林向安靜靜聽著, 時不時笑著點頭。
傍晚吃完晚食,小姨父劉榮就來接人,劉榮發福了,越來越胖,不過對林冬香依舊很好。
當初劉榮笑著說,等林向安考中了,天天有肉吃。
如今不用劉榮送,也能天天吃到肉了。
知道他即將要去縣學,大家都替他高興。
送走人了以後,林向安這才有時間,收拾些日常用品,準備搬到縣城房子去住。
縣學,也是需要收費的,可以提供住宿。
不過林向安縣城的家,離縣學很近,走過去也就半炷香的時間,來迴很方便。
還沒有和馮辰他們說自己的情況,迴頭入讀了,再去找他們。
就在這時,王四順敲門進來。
“爹!”
“我聽阿遠說了,村裏人給你送行的事。一直以來,你做事爹娘都放心的。在外自己安心學習,不必掛念家裏。”
正好王四順來了,林向安和他說了一下王和忠的事。
“爹,阿忠想去學醫,讓他去胡大夫那當藥童試試,若是他去了發現不喜歡,到時候再讓他迴來做別的。”
王四順怔了一下,沒想到小兒子會有這個想法。
“你要考科舉,若阿忠去學醫,日後這家業怎麽辦?”
“您和娘好好看管著就是,至於以後,大了再說。爹,若是可以,就讓嘉月學著管家,打理鋪子的賬。”
管家的事,林向安一直想讓妹妹學一學。
未來她會出嫁,家裏定會給不少陪嫁,希望她能打理好這一切。
一般大戶人家,有婆母會教管家。
他們這樣人家,就隻能從實戰開始,一點點積累些實際經驗。
“讓她多試試,我還在的時候,也能教教她,日後有天嫁人了,不至於被人欺負。”
這時條件稍好的人家,多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宅子裏。
人多了是非也多,免不了有摩擦。
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到嫁到什麽樣的人家,還不如多教些本事傍身。
粗糙的手心,手心還微微出汗,林向安知道他們的用意,他秀才的身份,基本沒太大問題,就是想讓他考中舉人後照付一二。
從前朝開始,從科舉脫穎而出的官僚士紳們,利用執政權力和致仕後的影響力,為這個群體謀取財稅上的利益。
名義上皇帝免除的是士紳們的雜役,但當地的官員哪敢收大官們的田稅,最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將田稅都攤到了老百姓的頭上。
久而久之,從律法上形成了“士紳無需納糧”的製度。
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八品免田兩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進士優免田最高可達三千三百五十畝,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生八十畝。
這也是富舉人的重要原因,因為大戶們會主動送銀子、送房子等,將田地掛在舉人名下,就能免除田稅。
而村裏人知道林向安被知縣獎勵,這樣的考試結果,讓村裏的族老們多方商量後,做出的決定。
一般族老同意了,會告知大家,多方商量,少數服從多數,定下來的。
“田叔,替我謝謝大家,銀子我就不收了。”
林向安將錢退迴到王長田手裏,溫和地解釋道。
“我已經從二叔公那邊,收下了更貴重的東西。我爺奶他們,還有家裏的養殖產業,都還要大家幫忙照看些,這些恩情我都會記下的,來日高中,定不會忘記各位父老鄉親們。”
簡而言之,互幫互助,合作共贏。
王長田知道王鴻送了東西給林向安,事後他私下去找了王鴻聊這事,要不要送些銀子,以防萬一。
如今村子裏就王景辰一個童生。
這幾年分紅到族學的銀子,還有不少盈餘,想著族裏人出個舉人,怕不知道要等多久。
但林向安的水平,王鴻自有判斷,這才讓他下定決心,和其他族老商量,拿一部分族學的錢,送給林向安。
對方收不收那是他的事,給不給卻是他們的態度。
“村裏的事,你不說,我們也會照看著。但銀錢是大家的心意,你收下吧!”
林向安見狀,便說道。
“這錢我收下,但我把它捐到族學裏,給村裏其他孩子用,這樣可行?”
最終錢繞了一圈,還是迴到了族學裏。
村裏人來的多,林向安一一告謝他們來送行。
一直到村口,林向安才登上馬車。
“哥哥,他們為什麽要給你銀錢?”
林嘉月不明白這群人,明明就和哥哥不熟,甚至有些還不認識。
“因為利益,我若是考上舉人,能給他們帶來好處。他們想在我沒考之前,送上一份恩情,想讓我日後記得恩情迴報他們。”
王和忠也疑惑地看著林向安,不明白哥哥為什麽不拒絕,何必多此一舉。
“哥哥,我們家有錢,可以不用收他們的恩情啊!”
聽見兩個孩子的話,坐在外邊的林遠、王和信忍不住笑出了聲。
林橋、王和智一大早就先走了。
“我收下了,爺奶在村裏,能更受人尊敬。而且咱們家的養殖場,還需要他們幫忙。考慮事情是多麵的,不是單向的。他日我考中了,對我來說是舉手之勞的恩情,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恩惠。”
“未來做任何事,都要懂得收買人心,這樣別人才會向著你。平日裏用不上,指不定哪天就幫上忙了,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人。”
兩個小家夥認真點點頭,相似的臉上,露出同樣的表情,讓林向安覺得挺有意思。
剛迴到家裏,就在家裏碰到了小姨林冬香,帶著兩個孩子,在家裏玩耍。
林冬香第一胎生了女兒,比林嘉月小一歲。
第二胎是一個兒子,不到四歲。
“小姨!”
幾人異口同聲朝林冬香打招唿。
那兩個小的,也紛紛開始喊哥哥姐姐,林向安讓林嘉月、王和忠,帶著兩個小的去屋裏玩。
屋裏有玩具和可愛的小東西,正好幾人年紀差的不大,能夠玩的來。
“知道你迴來了,我和你小姨父過來家裏,準備給你祝賀,結果你人不在,說是去鄉下了。”
林冬香看著林向安,不知不覺這孩子就長大了,需要抬頭看他了。
“小姨,這事怪我,應該早些去看望你們的。稍微等下,我去屋子裏拿個東西。”
之前也給小姨林冬香帶了禮物,原本是想讓他娘幫忙轉交,但林秋蘭讓他自己給,這樣才算驚喜。
於是就放在房裏,還想著去縣城前,去一趟小姨家。
給林冬香帶的是一盒脂膏。
做刺繡的手,不沾沸水,不碰重活,也不能幹粗活,平日裏還要注重保養。
“小姨,這是我在府城買的,給你帶的禮物。”
林冬香瞬間露出驚喜的神色,隨後溫柔地看著林向安,笑盈盈地看著他。
“沒白疼你,還記得給我帶禮物。”
坐下來陪著小姨聊了一會,聽著她說著帶孩子的辛苦,說那倆孩子特別調皮,感歎當初林向安是真好帶。
林向安靜靜聽著, 時不時笑著點頭。
傍晚吃完晚食,小姨父劉榮就來接人,劉榮發福了,越來越胖,不過對林冬香依舊很好。
當初劉榮笑著說,等林向安考中了,天天有肉吃。
如今不用劉榮送,也能天天吃到肉了。
知道他即將要去縣學,大家都替他高興。
送走人了以後,林向安這才有時間,收拾些日常用品,準備搬到縣城房子去住。
縣學,也是需要收費的,可以提供住宿。
不過林向安縣城的家,離縣學很近,走過去也就半炷香的時間,來迴很方便。
還沒有和馮辰他們說自己的情況,迴頭入讀了,再去找他們。
就在這時,王四順敲門進來。
“爹!”
“我聽阿遠說了,村裏人給你送行的事。一直以來,你做事爹娘都放心的。在外自己安心學習,不必掛念家裏。”
正好王四順來了,林向安和他說了一下王和忠的事。
“爹,阿忠想去學醫,讓他去胡大夫那當藥童試試,若是他去了發現不喜歡,到時候再讓他迴來做別的。”
王四順怔了一下,沒想到小兒子會有這個想法。
“你要考科舉,若阿忠去學醫,日後這家業怎麽辦?”
“您和娘好好看管著就是,至於以後,大了再說。爹,若是可以,就讓嘉月學著管家,打理鋪子的賬。”
管家的事,林向安一直想讓妹妹學一學。
未來她會出嫁,家裏定會給不少陪嫁,希望她能打理好這一切。
一般大戶人家,有婆母會教管家。
他們這樣人家,就隻能從實戰開始,一點點積累些實際經驗。
“讓她多試試,我還在的時候,也能教教她,日後有天嫁人了,不至於被人欺負。”
這時條件稍好的人家,多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宅子裏。
人多了是非也多,免不了有摩擦。
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到嫁到什麽樣的人家,還不如多教些本事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