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散學,王四順就帶著林向安和趙澤去看鋪子。


    鋪子離私塾比較近,去港口集市會經過那,但沒有集市那邊熱鬧。


    道路兩邊都是各種商鋪,但沒有和他家定位一樣的。


    從後門進去的,店裏有些髒,留下的桌椅板凳正好用上。


    後廚是半敞開式的,空間較大。


    有兩個大灶台,旁邊有一塊空地,還有一口井。


    而且離這邊不到百米,有一條河。


    有水,經常有人經過,這就足夠了。


    趙澤跟著林向安亂轉,不明白看啥,小聲嘟囔。


    “這是什麽地方?怎麽這麽髒?”


    林向安似答非答,丟下一句,“這裏是我家的起點!”


    不管趙澤能不能懂,此時林向安心情激動,追上王四順。


    “爹,這地方還不錯,有點破舊,但修整清理一下就好了。”


    “嗯,你娘說了,咱父子倆同意,那就定下來。”


    王四順樂嗬嗬的,“我再去磨一下掌櫃,盡量讓他再少點。”


    之後的事,林向安沒有細問,隻關注進展。


    又過了兩日,店鋪終於轉下來了。


    前前後後一共花了150兩銀子,後麵又花了20兩修整,置辦東西。


    家裏的積蓄瞬間縮水,林向安估計不到百兩。


    趙橋開始跟王四順打下手,幫忙幹一些小活。


    趙遠6歲,比較乖巧,就讓他在家裏玩,看著弟弟妹妹哭沒哭,哭了就喊大人。


    二姨也漸漸好起來,至於大人們怎麽聊的,怎麽決定的,林向安並不清楚。


    日子就這樣平靜過著。


    弟弟妹妹們滿月了,林春花迴來了一趟,給兩個小孩子一人做了一件衣服。


    同時也知道了林夏枝的情況。


    姐妹們雖說嫁人了,但林春花和林夏枝的感情是最好的,多是心疼妹妹。


    勸林老太讓她住下,家裏開鋪子也缺人,就讓林夏枝在店裏幫忙。


    至於趙二他敢上門,就讓人打迴去。


    若是怕人鬧事,把女兒趕迴去,那無異於寒了其他出嫁女兒的心。


    林老太多有顧忌,但還是心軟的聽了進去。


    林春花來住了兩天,沒閑著,和林夏枝、林秋蘭三姐妹去把鋪子打掃幹淨。


    豆腐攤位每天依舊出攤,王四順會帶著趙橋,讓他學著賣豆腐。


    這還是林向安和父母建議的,趙橋雖然姓趙,但好歹護著他娘,這件事也能看出他有擔當。


    賣豆腐,有熟客,不會那麽難,而且能鍛煉銷售能力。


    能說會道,能把東西賣出去,這是一種能力,這種人到哪都能混的開。


    按照林向安的思路,以後集市上依舊還開豆腐攤,拿貨就從鋪子拿,找個銷售人,每月給銀錢。


    這種小渠道也能賺錢,薄利多銷。


    “爹,咱店裏,夜裏要住個人看著,而且家裏都是婦孺小孩,你一個人分身乏術,要不把五伯叫過來幫忙。”


    王四順要幹的事太多了,做豆腐、送貨、賣豆腐、接送他上學,還是得找個人分擔。


    至少上次到王家,他對五伯王三平的印象還比較好。


    “您去問問五伯,願不願意來幫忙,每個月給點工錢。也可以讓五伯母在其他地方賣豆腐,每日賣不完的豆腐,咱們就弄成豆腐乳。豆腐乳易存儲,不容易壞,味道還好,可以拿到縣裏去賣。”


    “行,暫時先這樣,我還能顧的過來,等鋪子稍穩定,再去找你五伯。”


    主要現在開支很大了,還沒有開始,大家也不知道情況。


    林向安理解這種心理,也沒再提了。


    原料能夠全部利用上,可以減少損失。


    在開店前夕,林向安就和王四順說,在書上看到做豆腐皮和豆幹的方法,於是兩人嚐試了一下,很快就弄出來了。


    豆腐皮,就是要用麻布隔開,要弄出來100張豆腐皮,就得要101張麻布。


    用重物壓,待壓好了,就要一張張從麻布上撕下來。


    豆腐皮的口感和豆腐有差異,更有嚼勁。


    豆幹和豆腐皮的工序一樣,就是稍微厚一些,壓的時間要長點,再切成方形。


    重物壓豆腐的時長不同,口感也會有差異。


    畢竟壓的過程中,水在慢慢釋放出來,含水量越高,越嫩。


    時間長,水分越少,越實。


    店鋪開業的那天,正好碰到私塾休沐一天。


    前天夜裏,王四順就住到了店裏。


    早早起來開始做豆腐。


    外出送完豆腐迴來,一大家子人才來店裏幫忙。


    之前集市時就通知原先的客人,說改地方了,以後讓大家來鋪子裏買,熟人有優惠的。


    怕第一天忙不過來,就暫時不去集市擺攤。


    然後王四順就帶著兒子,給周圍的店鋪送見麵禮,一個鋪子一份。


    隔壁是一家點心鋪,打開門沒多久,就見隔壁家老板帶著小兒來拜訪。


    “這位老板,小店今日開張,前來給各位街坊鄰居打個招唿。這都是家裏傳下來的老手藝,炒的嚐嚐,日後要是喜歡,可以來鋪子裏買。”


    “這是豆腐,豆腐皮,豆幹,煎炸油炒都可以,這碗是豆花,剛出鍋的,可以直接吃,你們嚐嚐。”


    王四順看著一個年長一些的男子,便笑臉迎上去,客氣地打招唿。


    “哎呦,太客氣了!今日你們開張,借著這彩頭,我就收下了。來來來,進屋裏喝杯茶。”


    “今日開業,還得給其他鋪子送見麵禮,這杯茶暫時不喝了,留到日後,小弟再來!”


    見他這樣客氣,也沒再留。將東西收下,把盤子和碗送還店裏。


    點心鋪老板,向自家媳婦感歎道,“這林家會做生意啊!真是舍得,咱這裏林林總總,好幾十家鋪子,硬是一家一家送禮和打招唿!”


    一斤豆腐、一斤豆幹、一斤豆腐皮、一碗豆花。


    嚐了一口豆花,真鮮嫩呢!


    “這味道還挺好!”


    那店鋪媳婦感歎道,“迴頭我做菜,若是好吃,咱迴頭去買,隔得近,也方便。”


    一圈下來,基本見了個麵,有個大致了解。


    待路上人多了,鋪子開始掛林家豆腐坊這塊招牌,然後放鞭炮。


    劈裏啪啦,好不熱鬧,吸引路人的眼光。


    “各位父老鄉親們,今日林家豆腐坊開業,有各種優惠和試吃活動,歡迎大家來小店品嚐和購買!”


    “哎呀,這是集市的林家豆腐吧?”


    “對對對,是的。”


    “今日有優惠,特此一天,平日賣3文一斤豆腐,今日賣5文錢兩斤,還有新增了豆幹、豆腐皮,比豆腐更有嚼勁,稍微貴了一點,是4文錢一斤,今日7文錢兩斤。”


    “店裏還有豆花,我們家的豆花有甜的、鹹的、辣的,還能加其他小菜,大家喜歡什麽口味,可以選擇,兩文錢一大碗,可以到店裏嚐嚐口味。屋裏準備了小蝶,裏麵有不同的味道,可以試吃。”


    王四順站在店門口給圍觀的人解說,不停地說著。


    “客官,裏麵請,要吃食還是買豆腐?”


    “給我拿兩斤豆腐!”


    “我也要兩斤!”


    ......


    因為熱鬧,圍觀的多,進來的人也多,鋪子裏一下子就被擠滿了。


    林秋蘭以前在集市賣豆腐,見慣了人多,還比較冷靜。


    倒是林夏枝有點不習慣。


    不過,很快就適應,在碗裏盛豆花,然後加佐料。


    很快就上手了。


    林向安太小,就站在櫃台裏收錢,收錢最不方便的就是碎銀。


    碎銀要用戥子稱,還得用剪刀剪,沒有銅錢方便。


    “一個一個來,別著急!”


    王四順招唿客人同時,還給人切豆腐,打包。


    趙橋在屋後麵和林老太一起洗碗。


    林秋蘭還得趁著空隙去看看孩子,給她們喂奶。


    上午的時候,劉榮和林冬香過來,見人多,便留下來幫忙。


    原本計劃準備賣一天的量,結果不到申時,就賣完了!


    主要黃豆沒泡夠時間,沒法磨。


    “爹,咱們家,今天磨了多少豆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