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手汎秀的言辭之中,似已將北條氏政視若旦夕可擒的塚中枯骨,但實際打起來,過程倒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以駿河與相模兩國邊境為核心,北至甲斐南至伊豆,從沼津一直到小山大約二十五公裏的寬度,原本聚集了有八千人左右的守備,分為兩座較大的支城,和五座小規模的砦。
以小早川隆景的西國眾,見對方調動緩慢反應不及,仗著人數的絕對優勢,果斷采取了強攻。可惜連續一個半月下來,未能有多少進展。
宇喜多直家身體不適,止步於駿河,未能親臨一線,剩下山中幸盛、荒木村重、別所長治這些名將豪傑們,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沒習慣配合,雖然各個的鬥誌都不缺,給予了敵軍不少打擊,但始終缺乏最後一錘定音的表現。
韮山城城主,是北條氏政的胞弟氏規,意誌堅定用兵又靈活,時而穩守時而反擊,艱難地撐起了整條防線。
此人曾前往駿府城試圖取得平手汎秀的諒解但一無所獲,現在看來他軍事上的本領可能要遠遠高過外交。
這種情況可能對北條家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小田原城經過長期眾口難調的扯皮終於做出了一點反應,派了大約一萬六千人帶著糧食、軍械到前線支援,統一交給北條氏規來指揮。
於是西國眾的處境開始越發艱難,不僅未能成功推進反而局部出現了敗退。別所長治甚至公開場合隱約表示了對小早川隆景的質疑,令後者很難做出合適應對。
為此平手汎秀不得不提前結束了溫泉修行,率領親衛、旗本,動身來到前線穩定局勢,並且給予諸將一視同仁的書麵斥責,以“法不責眾”的形式,強行平息爭論。
接著徹底重新布置軍勢,再次發動進攻,又是差不多一個月過去。
不過呢……這段時間東國眾在上野戰線的情況也比較平淡,因而沒有讓西國眾顯得太丟臉。
德川家康、武田勝賴、織田信忠擁兵高達四萬六千,花費了兩三個月時間,才艱難拿下了鬆井田城這個橋頭堡,消滅了約一千五百名敵軍。
指揮上野、下野守備的北條氏照倒是也有三萬人以上,然而東方向還麵臨佐竹、宇都宮、佐野等“釘子戶聯軍”的壓力——那邊可是不共戴天的積年夙敵。其實隻有一小半力量應付西線。
饒是如此,沼田、廊橋、平井諸城組成的鎖鏈依然很牢固,保持了從相模直到越後的交通線。
地產豐沃的上野東南部,禦館之亂中基本全數支持上杉景虎,也就幾乎等於服從北條氏政。其領袖人物是智勇雙全卻又兩麵三刀的北條高廣。(跟後北條家並無血緣關係)
據說就是這家夥的存在,令德川、武田、織田舉步維艱,把守住了重要的門戶。
背後的佐竹、宇都宮、佐野他們,難得有機會反攻倒是取得了一場重大野戰的勝利,不過原因並不是他們有多勇猛而是運氣夠好。
“地黃八幡”北條綱成的兒子北條氏繁率領三千精兵擔任先鋒,結果突發心疾死在馬上,導致軍心大亂士氣崩潰,不戰而敗。隨後已經隱居的北條綱成本人拚著老胳膊老腿複出,一到前線立即鎮住場子,沒讓關東聯軍有擴大戰果的機會。
多次戰鬥的結果總體可謂是“不分勝負”。
但“不分勝負”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是守方的勝利。
為了打破僵局,平手汎秀又派遣了一支別動隊,嚐試沿著甲斐東境翻山越嶺進入武藏國。由於道路的限製這支部隊最多不能超過八千人而且無法攜帶任何重型的火器。結果經過兩日奔行後發現津久井城有三千餘人,守住了山路的唯一出口,呈現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完全沒辦法通行。
整體上缺乏集團協調的後北條家在局部戰場上展現出了非常優秀的戰鬥力,不負多年以來的“善守”之名。
給人的感受是比毛利家硬得多,也難怪這麽有自信。
麵對大兵壓境,宿敵繞後這種局麵,基本沒什麽家臣不穩的情況出現,這就已經比毛利家強太多了。更值得稱奇的是,即便小田原城長期陷入爭端,舉棋不定,各地支城也能井井有條地按照過往的法規來征兵防守,大部分人似乎都清楚地知道自身的權責和整個體係的運行方法,並不需要一個克裏斯馬式的強主來乾綱獨斷。
僅從個人的才能講,北條早雲到氏綱、氏康、氏政每一代好像都比不過毛利元就那麽厲害,那麽全能。然而數代人近百年的延續,積澱下來的力量遠遠勝過了白手起家的傳奇謀神。
如果不是最北最南兩條戰線同時奏凱,平手汎秀口中的“必勝”之詞怕是要讓人懷疑了。
須知近畿的錢糧也有窮盡之時,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白撿的。如果始終不能有決定性進展的話,二十萬人到前線支撐個一年半載沒問題,三年五年誰敢保證?
萬一後方有啥天災人禍之類的,人心怕是立即要動搖乃至崩潰的。
所幸,在越後和安房,這兩個北條家受限於體量無法顧及到的位置,平手家的軍隊正在高歌猛進,節節勝利。
平手義光在北陸,整合近江、越前、能登、越中之力,有軍隊四萬二千人,有景勝一方的地頭蛇當帶路黨,有河田長親、小西行長服侍左右,有瀧川一益、竹中重治出謀劃策,有本多忠勝、島清興衝鋒陷陣,甚至還有蘆名、大寶寺在敵後策應。
而他的敵人,僅僅是上杉景虎、北條氏邦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領導下總計一萬五千農兵罷了。
三個月的時間穩紮穩打,連克大小城砦十餘座,每次不求全殲而是圍三闕一,結果就是,敵人越打越弱,越來越沒有信心。
一開始進攻禦館城花了二十七日,大筒持續轟擊,以至於有三門過熱炸裂報廢,還產生人員傷亡。
最後到阪戶城之時,早上布好陣勢開始向守軍發動鐵炮弓箭射擊,下午敵人就堅持不住啟城而逃了。
上杉景虎、北條氏邦兩兄弟,帶著殘兵敗將一路倉皇迴到東上野。
然後平手義光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殺過來,與戰果微渺的德川家康、武田勝賴、織田信忠匯合。
後三人不管內心裏怎麽想,公開場合皆隻能自慚形穢,自稱無能了。
汎秀遠在駿河戰場,得知此事固然十分欣喜,但後續仔細讀了書信,卻又產生一些微妙的感受來。
原來越後作戰的方略要旨和行軍安排,皆有瀧川一益參與的份,是此人喬裝親赴前線,觀察了敵軍的具體情況之後,料到對方的破綻所在,才有了後來的“圍三闕一,窮寇勿追”之法。
另外一個竹中重治,由於身體關係無力參與指揮,但在取得勝利之後的會議桌上,帶病成功勸服蘆名盛氏、大寶寺義氏,令他們放棄對新占越後土地的要求,做出恭敬等待裁決的姿態,並合兵一處南下討伐北條。
同時在信函中,義光說上杉景勝此人一路之上表現非常得體,才具也值得欣賞,不妨破格開恩,允許他繼續使用“上杉”苗字。
其實當日汎秀一定要搞強迫改姓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已經存有了留機會給兒子賣人情的想法。
隻是沒料到會這麽快。
剛剛才十八歲的二代目,不僅有了自己的“娃娃兵”班底,更開始招募埋沒於天下各處的野賢,以及在外藩大名中建立人脈了。
作為父親的感受很是微妙。
一方麵覺得欣慰,畢竟已經快四十歲了,遲早要讓孩子接班。
另一方麵有點鬱悶,年輕人成長太快,才四十歲就感覺老了。
……
先不提那麽長遠的事情,隻看眼前,平手義光四萬多人從越後南下,開往上野,無疑是大大改變了戰局。
北條氏照、北條綱成、北條高廣這三個苗字相同卻出自不同血脈的武將,確實本事了得,以僅僅三萬多人的數量,西據德川、武田、織田的大兵,東抗佐竹、宇喜多、佐野的聯軍,護住了上野東部及身後的武藏,保證自家腹心之地不受侵略。
但北麵又來一波,他們可就要麵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了。
同時,四國和近畿的外樣聯軍,走水路繞到房總半島,堪稱大展身手,攪得天昏地暗。
裏見家上代家督義弘總體來說是沒什麽太大過失的,始終打不過北條隻能說是硬實力相差太大,家臣們都覺得能支持十幾年已經不錯了。
所以他的嫡子梅王丸收到廣泛的同情,而依靠北條氏政的支持才上位的庶族裏見義賴則正統性不足。
掌握了這張牌,行動就非常順利了。
汎秀作為堂堂內府,還攀起了家譜,說到平手氏與裏見氏同屬於清和源氏新田支流的淵源。
西園寺公廣率先登陸時,已經獲得了大約兩成安房、上總國人豪族的支持。而佐佐秀成、十河存保依次上岸之後,則是有過半的裏見家臣倒戈卸甲,以禮來降。岡本城、佐貫城、久留裏城三大據點,先後都因為城兵的動搖和猶豫而沒法防守,裏見義賴和他的親信組織不起任何有力抵抗,一路跑到下總千葉氏的地盤才站穩腳跟。
整個安房、上總則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被平手軍所得。下總千葉氏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也隻能堅守不出。
在正麵難以推進的情況下,南北兩線的優勢穩住了人心,讓討伐軍繼續對前途保有著光明的期盼。
以駿河與相模兩國邊境為核心,北至甲斐南至伊豆,從沼津一直到小山大約二十五公裏的寬度,原本聚集了有八千人左右的守備,分為兩座較大的支城,和五座小規模的砦。
以小早川隆景的西國眾,見對方調動緩慢反應不及,仗著人數的絕對優勢,果斷采取了強攻。可惜連續一個半月下來,未能有多少進展。
宇喜多直家身體不適,止步於駿河,未能親臨一線,剩下山中幸盛、荒木村重、別所長治這些名將豪傑們,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沒習慣配合,雖然各個的鬥誌都不缺,給予了敵軍不少打擊,但始終缺乏最後一錘定音的表現。
韮山城城主,是北條氏政的胞弟氏規,意誌堅定用兵又靈活,時而穩守時而反擊,艱難地撐起了整條防線。
此人曾前往駿府城試圖取得平手汎秀的諒解但一無所獲,現在看來他軍事上的本領可能要遠遠高過外交。
這種情況可能對北條家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小田原城經過長期眾口難調的扯皮終於做出了一點反應,派了大約一萬六千人帶著糧食、軍械到前線支援,統一交給北條氏規來指揮。
於是西國眾的處境開始越發艱難,不僅未能成功推進反而局部出現了敗退。別所長治甚至公開場合隱約表示了對小早川隆景的質疑,令後者很難做出合適應對。
為此平手汎秀不得不提前結束了溫泉修行,率領親衛、旗本,動身來到前線穩定局勢,並且給予諸將一視同仁的書麵斥責,以“法不責眾”的形式,強行平息爭論。
接著徹底重新布置軍勢,再次發動進攻,又是差不多一個月過去。
不過呢……這段時間東國眾在上野戰線的情況也比較平淡,因而沒有讓西國眾顯得太丟臉。
德川家康、武田勝賴、織田信忠擁兵高達四萬六千,花費了兩三個月時間,才艱難拿下了鬆井田城這個橋頭堡,消滅了約一千五百名敵軍。
指揮上野、下野守備的北條氏照倒是也有三萬人以上,然而東方向還麵臨佐竹、宇都宮、佐野等“釘子戶聯軍”的壓力——那邊可是不共戴天的積年夙敵。其實隻有一小半力量應付西線。
饒是如此,沼田、廊橋、平井諸城組成的鎖鏈依然很牢固,保持了從相模直到越後的交通線。
地產豐沃的上野東南部,禦館之亂中基本全數支持上杉景虎,也就幾乎等於服從北條氏政。其領袖人物是智勇雙全卻又兩麵三刀的北條高廣。(跟後北條家並無血緣關係)
據說就是這家夥的存在,令德川、武田、織田舉步維艱,把守住了重要的門戶。
背後的佐竹、宇都宮、佐野他們,難得有機會反攻倒是取得了一場重大野戰的勝利,不過原因並不是他們有多勇猛而是運氣夠好。
“地黃八幡”北條綱成的兒子北條氏繁率領三千精兵擔任先鋒,結果突發心疾死在馬上,導致軍心大亂士氣崩潰,不戰而敗。隨後已經隱居的北條綱成本人拚著老胳膊老腿複出,一到前線立即鎮住場子,沒讓關東聯軍有擴大戰果的機會。
多次戰鬥的結果總體可謂是“不分勝負”。
但“不分勝負”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是守方的勝利。
為了打破僵局,平手汎秀又派遣了一支別動隊,嚐試沿著甲斐東境翻山越嶺進入武藏國。由於道路的限製這支部隊最多不能超過八千人而且無法攜帶任何重型的火器。結果經過兩日奔行後發現津久井城有三千餘人,守住了山路的唯一出口,呈現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完全沒辦法通行。
整體上缺乏集團協調的後北條家在局部戰場上展現出了非常優秀的戰鬥力,不負多年以來的“善守”之名。
給人的感受是比毛利家硬得多,也難怪這麽有自信。
麵對大兵壓境,宿敵繞後這種局麵,基本沒什麽家臣不穩的情況出現,這就已經比毛利家強太多了。更值得稱奇的是,即便小田原城長期陷入爭端,舉棋不定,各地支城也能井井有條地按照過往的法規來征兵防守,大部分人似乎都清楚地知道自身的權責和整個體係的運行方法,並不需要一個克裏斯馬式的強主來乾綱獨斷。
僅從個人的才能講,北條早雲到氏綱、氏康、氏政每一代好像都比不過毛利元就那麽厲害,那麽全能。然而數代人近百年的延續,積澱下來的力量遠遠勝過了白手起家的傳奇謀神。
如果不是最北最南兩條戰線同時奏凱,平手汎秀口中的“必勝”之詞怕是要讓人懷疑了。
須知近畿的錢糧也有窮盡之時,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白撿的。如果始終不能有決定性進展的話,二十萬人到前線支撐個一年半載沒問題,三年五年誰敢保證?
萬一後方有啥天災人禍之類的,人心怕是立即要動搖乃至崩潰的。
所幸,在越後和安房,這兩個北條家受限於體量無法顧及到的位置,平手家的軍隊正在高歌猛進,節節勝利。
平手義光在北陸,整合近江、越前、能登、越中之力,有軍隊四萬二千人,有景勝一方的地頭蛇當帶路黨,有河田長親、小西行長服侍左右,有瀧川一益、竹中重治出謀劃策,有本多忠勝、島清興衝鋒陷陣,甚至還有蘆名、大寶寺在敵後策應。
而他的敵人,僅僅是上杉景虎、北條氏邦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領導下總計一萬五千農兵罷了。
三個月的時間穩紮穩打,連克大小城砦十餘座,每次不求全殲而是圍三闕一,結果就是,敵人越打越弱,越來越沒有信心。
一開始進攻禦館城花了二十七日,大筒持續轟擊,以至於有三門過熱炸裂報廢,還產生人員傷亡。
最後到阪戶城之時,早上布好陣勢開始向守軍發動鐵炮弓箭射擊,下午敵人就堅持不住啟城而逃了。
上杉景虎、北條氏邦兩兄弟,帶著殘兵敗將一路倉皇迴到東上野。
然後平手義光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殺過來,與戰果微渺的德川家康、武田勝賴、織田信忠匯合。
後三人不管內心裏怎麽想,公開場合皆隻能自慚形穢,自稱無能了。
汎秀遠在駿河戰場,得知此事固然十分欣喜,但後續仔細讀了書信,卻又產生一些微妙的感受來。
原來越後作戰的方略要旨和行軍安排,皆有瀧川一益參與的份,是此人喬裝親赴前線,觀察了敵軍的具體情況之後,料到對方的破綻所在,才有了後來的“圍三闕一,窮寇勿追”之法。
另外一個竹中重治,由於身體關係無力參與指揮,但在取得勝利之後的會議桌上,帶病成功勸服蘆名盛氏、大寶寺義氏,令他們放棄對新占越後土地的要求,做出恭敬等待裁決的姿態,並合兵一處南下討伐北條。
同時在信函中,義光說上杉景勝此人一路之上表現非常得體,才具也值得欣賞,不妨破格開恩,允許他繼續使用“上杉”苗字。
其實當日汎秀一定要搞強迫改姓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已經存有了留機會給兒子賣人情的想法。
隻是沒料到會這麽快。
剛剛才十八歲的二代目,不僅有了自己的“娃娃兵”班底,更開始招募埋沒於天下各處的野賢,以及在外藩大名中建立人脈了。
作為父親的感受很是微妙。
一方麵覺得欣慰,畢竟已經快四十歲了,遲早要讓孩子接班。
另一方麵有點鬱悶,年輕人成長太快,才四十歲就感覺老了。
……
先不提那麽長遠的事情,隻看眼前,平手義光四萬多人從越後南下,開往上野,無疑是大大改變了戰局。
北條氏照、北條綱成、北條高廣這三個苗字相同卻出自不同血脈的武將,確實本事了得,以僅僅三萬多人的數量,西據德川、武田、織田的大兵,東抗佐竹、宇喜多、佐野的聯軍,護住了上野東部及身後的武藏,保證自家腹心之地不受侵略。
但北麵又來一波,他們可就要麵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了。
同時,四國和近畿的外樣聯軍,走水路繞到房總半島,堪稱大展身手,攪得天昏地暗。
裏見家上代家督義弘總體來說是沒什麽太大過失的,始終打不過北條隻能說是硬實力相差太大,家臣們都覺得能支持十幾年已經不錯了。
所以他的嫡子梅王丸收到廣泛的同情,而依靠北條氏政的支持才上位的庶族裏見義賴則正統性不足。
掌握了這張牌,行動就非常順利了。
汎秀作為堂堂內府,還攀起了家譜,說到平手氏與裏見氏同屬於清和源氏新田支流的淵源。
西園寺公廣率先登陸時,已經獲得了大約兩成安房、上總國人豪族的支持。而佐佐秀成、十河存保依次上岸之後,則是有過半的裏見家臣倒戈卸甲,以禮來降。岡本城、佐貫城、久留裏城三大據點,先後都因為城兵的動搖和猶豫而沒法防守,裏見義賴和他的親信組織不起任何有力抵抗,一路跑到下總千葉氏的地盤才站穩腳跟。
整個安房、上總則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被平手軍所得。下總千葉氏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也隻能堅守不出。
在正麵難以推進的情況下,南北兩線的優勢穩住了人心,讓討伐軍繼續對前途保有著光明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