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左岸,東軍左翼的竹中重治正在經曆痛苦的思索。
雙方在中路的激戰局麵他已經大致知曉,對麵德川家的三河兵似乎也即將要有動作,但以善用奇計著稱的“美濃麒麟兒”卻在猶疑不定,決心難下。
既沒有老老實實按照事先的承諾,向平手一方發動猛烈攻擊,也毫無調換立場臨時倒戈的打算,一直保持著按兵不動。
可是這種不動並非胸有成竹,隻待東風,而是前途未卜,舉棋不定。
看起來竹中重治在最近三年是非常風光的。作為一個無官無位的隱士,適當出現在了政壇之上,獲取了方方麵麵貴人們的一致認可,得到南近江豪族聯軍的擁戴效忠,還通過故有姻親關係,暗中遙控著美濃三人眾與自己一唱一和。
在柴田勝家、木下秀吉、明智光秀三人搞出大新聞,協助織田信長複起之前,京畿地區輿論一度認為,竹中重治可能是中樞的第二大實力派,實際影響力僅次於平手汎秀,猶在淺井長政、織田信忠、德川家康諸人之上。
就算是織田信長重出江湖,震驚四鄰,完全打破了既有的政治格局,竹中重治依然被當作是需要慎重對待、極力拉攏的一方豪傑來看待。
但這並不能使他的病情好轉,也無法緩解心中的憂慮。
生理和心理兩方麵的打擊令他難以維持舊日從容不迫的姿態。
見此,其弟竹中彥作疑惑道:“兄長是否思慮過多了呢?往日隱居,一文不名之時,反倒笑口常開,安貧樂道。如今身居人上,舉足輕重,反倒如此長籲短歎?是何道理?”
聞之,竹中重治苦笑解釋:“當時固然潦倒,卻身在幕後,盤觀者清,可以靜待一飛衝天的機會。此刻名望雖然初立,卻是大而無當,廣而不精,反而時時有身死族滅的風險。”
這四個字,嚇得彥作不敢再說下去。
自家人知自家事,竹中重治很清楚地明白,麾下的人馬看似不少,然而內部關係完全沒有理順,遠遠沒到形成合力的時候,短期內,絕對隻能湊熱鬧而不能打硬仗的。
權勢地位終究要武力背書。
所以竹中重治的權勢地位也是建立在沙子上,一點都不穩固的。
兩個月前忽然得知京都將亂,原本以為可以趁機會救出將軍,以此為籌碼周旋,慢慢將周圍的附屬勢力經營成令行禁止的家臣。
可沒想到,平手汎秀其人遠在南海道,卻是提前布下好幾層埋伏,第一時間搶在所有人之前,打出了扶持公方歸洛的大義名分來。
當時竹中重治正好病情又在反複,一度心灰意冷。
得到木下秀吉鼓勵,才重新振作起來,決定勉力一試,看看能不能在織田與平手之間左右逢源,火中取栗。
經過一係列縱橫斡旋,竹中重治獲得了想要的話語權和地位,來此加入東軍。
到了石川,他沒花多少功夫,便看出平手刑部有意示弱,以退為進的手段,也針對這一點做了許多預估,想好諸般對策。
可沒料到織田信長如此豪情,居然孤注一擲,雨夜渡河強襲,逼迫對方提前進行結局難料的決戰。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可以解釋為,糧草吃緊,無奈之下,向死求生的絕命絕體之舉。
但堂堂織田彈正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人,必定會有後招。
後麵的發展,竹中重治就感到難以看透了。
他的為難之處,就在於既不像讓織田得勢,也不能讓平手獲勝——無論誰穩定了局勢,就不再存在從中漁利的空間。
先前之所以選擇支持織田,小部分原因是被木下秀吉打動,更多是判斷出東軍外強中幹,西軍似弱實堅的內情。
甚至已經想到,如果對麵德川信康忽然倒戈支持織田,就佯作不知,揮兵前驅,進行牽製,以防平手汎秀速敗。
而現在又不好說了。
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須依賴於精確的情報和精準的判斷。沙場上瞬息萬變,前者不用去奢望,後者現在也不是那麽自信了。
竹中重治被迫開始考慮,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如果當真迫於時局,無緣天命的話,至少應該想點辦法,給後代子孫一條康莊大道吧!
……
戰場另一角落,長宗我部元親亦是坐立難安,茶飯不思的心境,正是無獨有偶。
一會兒躊躇滿誌,一會兒如臨大敵,剛剛笑容滿麵,旋即眉關緊鎖。“姬若子”今天倒真像是個性情敏感,喜怒無常的深閨怨女了。
好在家臣們還算理解,沒有人提出有什麽抱怨的,隻安靜地等待著主君做出最終決定。
個中情由,有誌之士大概也能猜到。
先前長宗我部元親緊緊跟隨平手汎秀的步伐,是相信刑部大人智勇無雙,前途光明,跟在後麵想要借勢而起的。
但今日,他對刑部大人是否能夠取勝,產生了強烈的懷疑。
主要原因是被織田彈正雨夜奮兵,破釜沉舟渡過石川的氣魄所震懾,另一部分原因是年初奉命遠征九州,見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原本以為,平手刑部是列國無雙等蓋世偉人,而自己則是僅次於他老人家的英雄豪傑,可以居於天下第二,組合起來足以一掃宇內,戰勝所有不自量力的敵人。
現在感覺好像是想多了。
於是就不免開始思考後路——萬一長宗我部家堅持奮戰,卻依然無法扭轉局勢,最終慘敗,那麽勢必就遭到猛烈清算,之前許多年的努力可能會毀於一旦,又要迴到四處躲藏、顛沛流離、倉皇度日的歲月當中。
反之,不如幹脆消極應對,保存實力,留下足夠的外交空間也許更好……畢竟織田彈正就算此戰取勝,也不太可能一戰就吞下河內、大和、和泉、紀伊、淡路乃至四國的諸多領地,勢必還是需要扶植代理人(或者說走狗)的。
那麽……
這麽做的障礙就在於友軍。
西軍左翼共有八千餘人,除了以土佐兵為首的四國力量之外,“六角餘孽”三雲成持所帶領的甲賀兵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那家夥不知為何對織田彈正十分仇視,雖然跟平手刑部也沒啥交情,但卻成為西軍最死硬的“鷹派”之一。
想要坐觀成敗,決計瞞不過此人之眼。
要不然,幹脆從後麵動手,先發製人,解決掉這個麻煩的友軍算了……
——長宗我部元親也不是沒有動過這個危險的念頭。
但理智告訴他,這麽做絕對不行。
萬一是平手獲勝,或者平局收場,中途背叛的人必死無疑。就算織田得勝,自己的名聲也大大壞掉了,日後發展同樣十分不利。
畢竟再怎麽說,隻是消極作戰的話,日後總能想辦法洗白,找理由圓迴來的。而臨陣倒戈……想洗白的難度未免太大了些。
長宗我部元親信心大挫之後,決斷力遠遠不如從前,苦苦冥思半天無法得出結論。
但時間可不等人。
八月二十四日午後,三雲成持接到情報之後,果斷提出要向中路移動,企圖支援平手本陣。同時東軍右翼的淺井長政軍,派遣磯野員昌為先鋒出擊,表現出強行跨河進攻的意圖。
不管選哪條路,都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
是戰,是避,還是叛,究竟非得有個交代不可了。
可是,偏偏這個時候,長宗我部元親格外焦躁不安,渾身上下大汗淋漓,完全定不下心來,腦子仿佛空空如也。
直到他餘光發現,穀忠澄、吉田重俊、久武親信、桑名親成、中島重房等一幹家臣已經心急如焚,快要忍受不住,無視侍衛的阻攔而衝到跟前時,終於來不及多想,脫口道:“將淺井軍攔在河灘上,我們要守住刑部大人的左翼!”
短短一句話,仿佛耗盡渾身力氣,說完便癱倒在地上不住喘氣。
這時候他完全沒辦法全麵思考,隻能下意識出於直覺去判斷。
平手刑部和織田彈正當然都是難以仰望的人傑,但前者尊重名教,珍惜羽毛,十分有耐心,做任何事都要先在大義上站住腳才施行,所以處理和泉、紀伊各地國眾,都是軟硬兼施,並不怎麽見血,對阿波、讚岐更是反複征伐之後,才小心翼翼納入統治。
而織田彈正,雖然也很關注名分與手腕,但行事苛烈急躁得多,經常有不那麽光明正大的行為。他一路走來,尾張、美濃、近江各處,除了在京都講究儀態,無不殺得血流成河。對寺社課稅、對北畠家的威逼和對將軍的壓迫,顯示出肆無忌憚的行事方略。
一定要選一個的話,果然還是仁君更好啊!
哪怕這個“仁”隻是刻意裝出來的形象,總也比裝都不裝的要好得多。
說出結論之後長宗我部元親瞬間輕鬆了很多,同時也隱約感到自己身上失去了某些重要的東西,令人生出一種無以名狀的惆悵,輕微如飛絮般淺淡無痕,卻又縈繞於胸,無法壓抑。
雙方在中路的激戰局麵他已經大致知曉,對麵德川家的三河兵似乎也即將要有動作,但以善用奇計著稱的“美濃麒麟兒”卻在猶疑不定,決心難下。
既沒有老老實實按照事先的承諾,向平手一方發動猛烈攻擊,也毫無調換立場臨時倒戈的打算,一直保持著按兵不動。
可是這種不動並非胸有成竹,隻待東風,而是前途未卜,舉棋不定。
看起來竹中重治在最近三年是非常風光的。作為一個無官無位的隱士,適當出現在了政壇之上,獲取了方方麵麵貴人們的一致認可,得到南近江豪族聯軍的擁戴效忠,還通過故有姻親關係,暗中遙控著美濃三人眾與自己一唱一和。
在柴田勝家、木下秀吉、明智光秀三人搞出大新聞,協助織田信長複起之前,京畿地區輿論一度認為,竹中重治可能是中樞的第二大實力派,實際影響力僅次於平手汎秀,猶在淺井長政、織田信忠、德川家康諸人之上。
就算是織田信長重出江湖,震驚四鄰,完全打破了既有的政治格局,竹中重治依然被當作是需要慎重對待、極力拉攏的一方豪傑來看待。
但這並不能使他的病情好轉,也無法緩解心中的憂慮。
生理和心理兩方麵的打擊令他難以維持舊日從容不迫的姿態。
見此,其弟竹中彥作疑惑道:“兄長是否思慮過多了呢?往日隱居,一文不名之時,反倒笑口常開,安貧樂道。如今身居人上,舉足輕重,反倒如此長籲短歎?是何道理?”
聞之,竹中重治苦笑解釋:“當時固然潦倒,卻身在幕後,盤觀者清,可以靜待一飛衝天的機會。此刻名望雖然初立,卻是大而無當,廣而不精,反而時時有身死族滅的風險。”
這四個字,嚇得彥作不敢再說下去。
自家人知自家事,竹中重治很清楚地明白,麾下的人馬看似不少,然而內部關係完全沒有理順,遠遠沒到形成合力的時候,短期內,絕對隻能湊熱鬧而不能打硬仗的。
權勢地位終究要武力背書。
所以竹中重治的權勢地位也是建立在沙子上,一點都不穩固的。
兩個月前忽然得知京都將亂,原本以為可以趁機會救出將軍,以此為籌碼周旋,慢慢將周圍的附屬勢力經營成令行禁止的家臣。
可沒想到,平手汎秀其人遠在南海道,卻是提前布下好幾層埋伏,第一時間搶在所有人之前,打出了扶持公方歸洛的大義名分來。
當時竹中重治正好病情又在反複,一度心灰意冷。
得到木下秀吉鼓勵,才重新振作起來,決定勉力一試,看看能不能在織田與平手之間左右逢源,火中取栗。
經過一係列縱橫斡旋,竹中重治獲得了想要的話語權和地位,來此加入東軍。
到了石川,他沒花多少功夫,便看出平手刑部有意示弱,以退為進的手段,也針對這一點做了許多預估,想好諸般對策。
可沒料到織田信長如此豪情,居然孤注一擲,雨夜渡河強襲,逼迫對方提前進行結局難料的決戰。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可以解釋為,糧草吃緊,無奈之下,向死求生的絕命絕體之舉。
但堂堂織田彈正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人,必定會有後招。
後麵的發展,竹中重治就感到難以看透了。
他的為難之處,就在於既不像讓織田得勢,也不能讓平手獲勝——無論誰穩定了局勢,就不再存在從中漁利的空間。
先前之所以選擇支持織田,小部分原因是被木下秀吉打動,更多是判斷出東軍外強中幹,西軍似弱實堅的內情。
甚至已經想到,如果對麵德川信康忽然倒戈支持織田,就佯作不知,揮兵前驅,進行牽製,以防平手汎秀速敗。
而現在又不好說了。
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須依賴於精確的情報和精準的判斷。沙場上瞬息萬變,前者不用去奢望,後者現在也不是那麽自信了。
竹中重治被迫開始考慮,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如果當真迫於時局,無緣天命的話,至少應該想點辦法,給後代子孫一條康莊大道吧!
……
戰場另一角落,長宗我部元親亦是坐立難安,茶飯不思的心境,正是無獨有偶。
一會兒躊躇滿誌,一會兒如臨大敵,剛剛笑容滿麵,旋即眉關緊鎖。“姬若子”今天倒真像是個性情敏感,喜怒無常的深閨怨女了。
好在家臣們還算理解,沒有人提出有什麽抱怨的,隻安靜地等待著主君做出最終決定。
個中情由,有誌之士大概也能猜到。
先前長宗我部元親緊緊跟隨平手汎秀的步伐,是相信刑部大人智勇無雙,前途光明,跟在後麵想要借勢而起的。
但今日,他對刑部大人是否能夠取勝,產生了強烈的懷疑。
主要原因是被織田彈正雨夜奮兵,破釜沉舟渡過石川的氣魄所震懾,另一部分原因是年初奉命遠征九州,見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原本以為,平手刑部是列國無雙等蓋世偉人,而自己則是僅次於他老人家的英雄豪傑,可以居於天下第二,組合起來足以一掃宇內,戰勝所有不自量力的敵人。
現在感覺好像是想多了。
於是就不免開始思考後路——萬一長宗我部家堅持奮戰,卻依然無法扭轉局勢,最終慘敗,那麽勢必就遭到猛烈清算,之前許多年的努力可能會毀於一旦,又要迴到四處躲藏、顛沛流離、倉皇度日的歲月當中。
反之,不如幹脆消極應對,保存實力,留下足夠的外交空間也許更好……畢竟織田彈正就算此戰取勝,也不太可能一戰就吞下河內、大和、和泉、紀伊、淡路乃至四國的諸多領地,勢必還是需要扶植代理人(或者說走狗)的。
那麽……
這麽做的障礙就在於友軍。
西軍左翼共有八千餘人,除了以土佐兵為首的四國力量之外,“六角餘孽”三雲成持所帶領的甲賀兵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那家夥不知為何對織田彈正十分仇視,雖然跟平手刑部也沒啥交情,但卻成為西軍最死硬的“鷹派”之一。
想要坐觀成敗,決計瞞不過此人之眼。
要不然,幹脆從後麵動手,先發製人,解決掉這個麻煩的友軍算了……
——長宗我部元親也不是沒有動過這個危險的念頭。
但理智告訴他,這麽做絕對不行。
萬一是平手獲勝,或者平局收場,中途背叛的人必死無疑。就算織田得勝,自己的名聲也大大壞掉了,日後發展同樣十分不利。
畢竟再怎麽說,隻是消極作戰的話,日後總能想辦法洗白,找理由圓迴來的。而臨陣倒戈……想洗白的難度未免太大了些。
長宗我部元親信心大挫之後,決斷力遠遠不如從前,苦苦冥思半天無法得出結論。
但時間可不等人。
八月二十四日午後,三雲成持接到情報之後,果斷提出要向中路移動,企圖支援平手本陣。同時東軍右翼的淺井長政軍,派遣磯野員昌為先鋒出擊,表現出強行跨河進攻的意圖。
不管選哪條路,都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
是戰,是避,還是叛,究竟非得有個交代不可了。
可是,偏偏這個時候,長宗我部元親格外焦躁不安,渾身上下大汗淋漓,完全定不下心來,腦子仿佛空空如也。
直到他餘光發現,穀忠澄、吉田重俊、久武親信、桑名親成、中島重房等一幹家臣已經心急如焚,快要忍受不住,無視侍衛的阻攔而衝到跟前時,終於來不及多想,脫口道:“將淺井軍攔在河灘上,我們要守住刑部大人的左翼!”
短短一句話,仿佛耗盡渾身力氣,說完便癱倒在地上不住喘氣。
這時候他完全沒辦法全麵思考,隻能下意識出於直覺去判斷。
平手刑部和織田彈正當然都是難以仰望的人傑,但前者尊重名教,珍惜羽毛,十分有耐心,做任何事都要先在大義上站住腳才施行,所以處理和泉、紀伊各地國眾,都是軟硬兼施,並不怎麽見血,對阿波、讚岐更是反複征伐之後,才小心翼翼納入統治。
而織田彈正,雖然也很關注名分與手腕,但行事苛烈急躁得多,經常有不那麽光明正大的行為。他一路走來,尾張、美濃、近江各處,除了在京都講究儀態,無不殺得血流成河。對寺社課稅、對北畠家的威逼和對將軍的壓迫,顯示出肆無忌憚的行事方略。
一定要選一個的話,果然還是仁君更好啊!
哪怕這個“仁”隻是刻意裝出來的形象,總也比裝都不裝的要好得多。
說出結論之後長宗我部元親瞬間輕鬆了很多,同時也隱約感到自己身上失去了某些重要的東西,令人生出一種無以名狀的惆悵,輕微如飛絮般淺淡無痕,卻又縈繞於胸,無法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