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鍾靈歲月
開局種田空間,讓當采購員? 作者:易之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驚蟄剛過,四合院從冬日的沉睡中漸漸蘇醒。傻柱在四合院當間支起麵案,支起油鍋炸春卷。金黃的油花歡快地濺起,驚得三大爺掛在晾衣繩旁的畫眉鳥撲棱著翅膀,三大爺著急地喊著:“添火!添火!”
東廂房簷下,李滿倉正專注地雕刻一塊棗木牌。刻刀在他手中靈活遊走,一隻栩栩如生的報春燕子在棗木上逐漸成形。小翠端著漿糊盆輕快地走過來,脆生生地問:“滿倉哥,街道說讓咱給大雜院雕春聯牌,這單接不接?”
“接!”西廂房裏傳來趙文博洪亮的聲音,他的旱煙杆從窗戶探出來,“正好試試新調的桐油。”老人腳邊,泡桐花泡的釉漿混著槐米熬的膠水,在晨光中冒著泡泡,散發著獨特的氣息。
棒梗帶著一群半大小子挨家量門框尺寸,聾老太太給的皮尺別在他褲腰上。他們穿梭在各個屋子間,充滿了活力。這時,許大茂蹬著掛滿冰棍箱的自行車衝進胡同,大喊:“敗火!小豆冰棍管夠!”
秦淮茹拍打著棉猴兒上的煤灰,笑著罵道:“小祖宗,春聯牌得配上口訣……”接著,她哼起自編的蓮花落調子:“東家西家仔細瞧,春聯牌兒掛得高——”這調子在四合院中迴蕩,給小院增添了幾分熱鬧的春的氣息。
三伏天,知了聲聲,吵得人心煩意亂。傻柱光著膀子,往青石板上潑著井水,抱怨道:“這老天爺是要把人熬油啊!”話音剛落,許大茂那熟悉的身影又蹬著掛滿冰棍箱的自行車衝進胡同,依舊喊著:“敗火!小豆冰棍管夠!”
李滿倉依舊蹲在東廂房簷下雕刻,不過這次是一塊防火棗木牌。汗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滴在刻刀上。小翠在一旁舉著蒲扇,努力給他扇風,說:“滿倉哥,街道說讓咱給大雜院雕防火門牌,這單接不接?”
“接!”趙文博的聲音再次從西廂房傳來,旱煙杆一晃一晃的,“正好試試新調的防火漆。”此時,老人腳邊的泡桐花釉漿和槐米膠水,在蟬鳴聲中咕嘟咕嘟地冒著泡。
棒梗帶著半大小子們繼續忙碌著量門框尺寸。路過中院時,三大爺的畫眉突然瘋狂撲棱翅膀,大聲叫著:“著火了!著火了!”這一叫,驚得劉嬸抄起水盆就往公用水管跑,結果發現隻是傻柱灶膛裏的柴火劈啪作響。
“虛驚一場!”秦淮茹笑著遞過剛冰好的綠豆湯,接著又哼起那熟悉的蓮花落調子,這次是關於防火門牌的:“東家西家仔細瞧,防火牌兒掛得高——”
話還沒說完,天際滾過悶雷。許大茂抱著冰棍箱就往家跑,邊跑邊喊:“要壞醋!我那庫房頂棚漏雨!”緊接著,銅錢大的雨點“劈裏啪啦”砸在青磚上,騰起一陣嗆人的土腥味。
暴雨傾盆而下,全院老少都擠在東廂房串防火珠。小翠教女學員們用蠟果模子澆琉璃珠,傻柱則拿著炒勺攪著鬆香,整個屋子彌漫著樹脂的香氣。突然,“哢嚓”一聲巨響,院當間的老槐樹杈裂了道口子。
“接雨!”李滿倉眼疾手快,抄起雕防火獸的邊角料就往樹杈裂縫裏楔。金絲楠木遇水泛出熒熒青光,神奇地把裂口撐得嚴絲合縫。聾老太太拄著拐杖站在雨簾裏,銀發上沾著水珠,喃喃說道:“這可是老輩說的‘青龍銜枝’……”
白露時節,胡同裏飄起煮毛豆的香氣。李滿倉在石榴樹下給防火門牌上桐油,動作嫻熟而專注。忽然,垂花門外傳來中氣十足的吆喝:“領蜂窩煤嘍!”
二十幾個街坊在煤堆前排起了歪歪扭扭的長龍,大家唿出的白氣和煤灰混在一起,往天上飄去。這時,許大茂蹬著加裝木托架的自行車衝進胡同,喊道:“你要的洋灰袋子!”車後座綁著鼓鼓囊囊的麻包,他還得意地說:“東郊水泥廠剛拆的包裝,這帆布比供銷社的還結實!”
李滿倉抖開印著“東方紅”字樣的帆布,朝西廂房喊:“小翠!把防火漆刷子拿來!”自從故宮漆器修複組發來邀請後,院裏的晾布架就一直沒閑過。聾老太太眯著眼穿針引線,把帆布裁剪成防火罩的雛形。
“李哥!”棒梗舉著冰猴兒從月亮門竄進來,興奮地說:“王大爺說廢品站新到批蠟果樹!”說著,冰猴兒尖嘯著撞上煤堆,濺起一蓬黑雪。
秦淮茹拍打著棉猴兒上的煤灰,笑罵道:“小祖宗,蠟果是供銷社櫥窗的擺設……”話還沒說完,李滿倉已經抓起棉手套,說:“走!瞧瞧去!”
頭場雪紛紛揚揚飄落,給四合院披上了一層銀裝。街道王主任領著穿中山裝的幹部走進院子,對李滿倉說:“小李,部裏決定成立古建保護隊……”說著,遞上大紅聘書,聘書下壓著一張泛黃圖紙——竟是箭樓風鈴托架的原始設計圖。
傻柱正在廚房剁餃子餡,看到圖紙後,突然舉著油乎乎的手喊:“這紋路跟靈芝上的雲頭紋對得上!”眾人立刻圍過來觀看。就在這時,許大茂蹬著掛滿年貨的自行車衝進院,大聲喊道:“接大活兒!南洋華僑訂五百套防火門牌!”
臘月廿三祭灶,全院老少又擠在東廂房串防火珠。小翠教女學員們用蠟果模子澆琉璃珠,傻柱拿著炒勺攪著鬆香,屋裏依舊飄著樹脂香。突然,“哢嚓”一聲,院當間的老槐樹杈又裂了道口子。
“接雨!”李滿倉再次抄起雕防火獸的邊角料往樹杈裂縫裏楔,金絲楠木再次發揮神奇作用,把裂口撐得嚴嚴實實。聾老太太站在雨簾裏,喃喃說著“青龍銜枝”。
雨霽天晴,街道王主任又領著人進院,說:“老李,華僑送你的新鮮玩意兒!”掀開油布,一台海鷗牌電風扇轉了起來,風把防火罩設計圖吹得滿院飛。棒梗追著圖紙跑,忽然指著牆根說:“這兒長蘑菇了!”
許大茂扒拉開青苔,眼珠子瞪得溜圓:“這...這是靈芝吧?”趙文博的旱煙杆差點掉地上:“雷擊木引來的仙草!”
立秋那天,四合院支起八仙桌,砂鍋裏燉著靈芝老母雞,香氣四溢,引得胡同口的野貓直撓門。李滿倉把雕好的防火門牌分給街坊,黃楊木牌上雷火紋裏嵌著熒光粉,在暗夜裏就像星星落滿屋簷。
當晚,嚴館長坐著紅旗轎車來到胡同,對李滿倉說:“小李,亞非拉青年聯歡會要咱出件國禮……”話還沒說完,許大茂從晾衣繩後頭探出頭,問:“能換外匯不?”
月光灑在防火獸門牌上,李滿倉摸出華僑送的電子表。綠瑩瑩的指針跳向子時,西廂房傳來聾老太太的囈語:“寶華樓的更鍾...該上弦了...”
晨霧裹著煤煙,籠罩在垂花門。郵局的三輪摩托突突地開進胡同。李滿倉掀開補丁門簾,就看見工藝館嚴主任捧著個錦盒站在當院,他戴著白線手套,按著漆皮掉盡的邊角說:“僑聯指名要套帶響動的物件,這迴得勞您巧手。”
錦盒裏,鎏金的獸麵銅環泛著青苔,凹槽處幾點熒光忽明忽暗。趙文博的煙袋鍋裏火星子突然跳得老高:“呦嗬,這主鈴舌尖包的是老磁器口的鐵渣?”
東廂房窗紗突然簌簌亂顫,原來是晾著的防火罩圖紙被生了鏽的電扇葉“嘩啦”卷成了麻花。許大茂蹬著梯子拆扇頁,腰間的黑色人造革錢包撞得叮當響:“南郊機修廠五三年的老貨,活該讓小年輕們開開眼。”
“您往這兒瞧!”棒梗伸出凍瘡手,指向扇軸凹槽,“上迴折的那杆紅纓槍頭不正合槽?”話剛說完,傻柱就掄起鐵火鉗,把灶膛裏的火苗引到槍頭,燒得通紅。銅鐵相嵌的瞬間,簷角冰溜子“啪嗒”碎了一地。
聾老太太茶碗裏的茉莉末潑出朵花,她顫巍巍地說:“十七年啦…寶華樓的更簍子又響了!”說著,她的銀簪子粘在銅環上,釉麵立刻洇開碧色的波紋。
廢品站的鐵門被北風刮得咣當響。李滿倉扒拉火盆的手突然停住,他看到蠟果樹下壓著半本《營造紀要》殘卷。泛黃的插圖上,更鍾懸索的紋樣竟和電扇鐵片嚴絲合縫。三大爺咳嗽著湊過來瞧:“建春門南拆牌樓那會兒,這書還是某機關的引火紙...”
西廂房的煤球爐燒得人嗓子發緊。小翠攥著槐膠往石膏模上拓紋路,熒光粉混著蠟油凝成蛛網。她說:“早市上糧油店的胡掌櫃求了套祛火符,要嵌在門環背麵——他家灶台開春燒塌過兩迴。”
月到中天,牆根的靈芝突然暴漲,裂開的紋路裏沁出青熒熒的汁水。秦淮茹端著祭灶的兔兒爺碗去接,說:“九道灣的老中醫說這是食火的精怪...”話沒說完,就被許大茂蹬車帶起的雪片迷了眼,車後座麻袋縫裏漏出幾縷灰白陶土。
臘八那天,載貨的綠皮卡車剛拐出院門,房管所的小年輕就挾著圖紙追進來:“勞您給東門外的展館刻套鎮火的雕花梁...”紅印泥還沒幹透,中院公用水管的鉛皮突然炸開。傻柱鋸斷冰鎬挖到三尺深,凍土裏赫然半截銅鈴,碳化的珠串穗子纏著片語錄紙。
此時,在總字號的郵局裏,譯電員小李緊握著一份遠洋電報,眉頭緊鎖。電報上外輪遇險的位置正對著寶華樓更鍾的地脈線,防護箱的苧麻繩浸足了月光。小李迴想起小時候祖母講過的寶華樓更鍾傳說,據說這更鍾能驅散邪惡,保護一方平安。
小李決定將電報內容告訴四合院眾人。當晚,四合院內燈火通明,大家圍坐在一起。小李詳細講述電報經過後,每個人的臉色都凝重起來,他們深知此事關乎寶華樓更鍾,更關乎整個四九城的安寧。
“咱們得想個辦法,不能讓那艘船上的貨物出事兒。”李滿倉表情嚴肅,他望向眾人,目光堅定,“咱們得把更鍾的力量傳遞出去,讓它保佑那艘船平安。”
經過商議,眾人決定重鑄更鍾,並將其懸掛在寶華樓的舊址上。大家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收集材料,有的負責鑄造,有的負責雕刻和鑲嵌。
鑄造過程困難重重,原來的鑄造技藝因年代久遠已經失傳,他們隻能依靠殘存資料和記憶摸索前行。但沒有一個人有放棄的念頭,因為他們心中都懷著對四九城安寧的守護。
經過數日不分晝夜的努力,一尊嶄新的更鍾終於鑄造成功。新更鍾雖沒有原來的古樸滄桑,卻散發著新時代的獨特光芒。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更鍾緩緩懸掛在寶華樓的舊址上。那一刻,四合院仿佛被一種神秘力量籠罩,靜謐而莊嚴。
就在更鍾懸掛的第二天,令人驚喜的消息傳來——那艘遇險的外輪奇跡般地脫險了,船上貨物也完好無損,仿佛從未經曆過狂風巨浪。四合院的眾人歡唿雀躍,他們堅信這是更鍾的力量發揮了作用。
這次事件讓四合院的眾人深刻認識到傳統技藝的價值。他們決定將更鍾的鑄造技藝和相關傳說故事整理成冊,留給後人學習傳承。
寶華樓的更鍾再次成為四九城的獨特風景。四合院的生活也恢複了往日的節奏,卻又多了一份對傳統的堅守和傳承。
每天清晨,傻柱依舊早早起床準備飯菜,炊煙嫋嫋升起,與晨光交織成溫馨畫麵。小翠和秦淮茹忙著打掃院子、整理家務,她們的笑聲在院子裏迴蕩。趙文博和許大茂拿起工具修理破損家具和電器,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李滿倉更加用心地維護更鍾,定期檢查懸掛和敲擊裝置。他還會給年輕一輩講述更鍾背後的故事和技藝,希望這份珍貴文化遺產能代代相傳。
四合院的孩子們在院子裏快樂地追逐嬉戲,清脆的笑聲為古老院落注入新活力。他們偶爾也會圍在李滿倉身邊,聽他講那些關於更鍾和四合院的往事,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向往。
在這樣平凡又溫馨的日子裏,四合院眾人學會了珍惜生活、尊重傳統。更鍾的每一次響起,都像在提醒他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的堅守,都是最寶貴的財富。
然而,平靜的生活總有波瀾。一天,四合院裏突然來了一位特殊客人。他衣著樸素卻氣質不凡,手中拿著一份陳舊的卷軸。眾人圍攏過來,隻見他緩緩展開卷軸,竟是一份關於更鍾的古老圖紙,上麵記載著一種失傳已久的鑄造技藝。
這份圖紙的出現,瞬間打破了四合院的平靜。眾人的目光聚焦在圖紙上,眼中滿是驚訝與期待。李滿倉小心翼翼地接過圖紙,仔細端詳,他的手微微顫抖,意識到這份圖紙將給四合院帶來重大變化。
“這圖紙……”李滿倉聲音有些激動,“或許能讓我們把更鍾鑄造技藝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眾人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許大茂第一個開口:“那咱是不是能接更多大活兒,把咱這手藝傳得更遠?”趙文博也抽了口旱煙,緩緩說道:“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說不定能讓老祖宗的玩意兒重放光彩。”
秦淮茹擔心地說:“可這新技藝咱都沒試過,能成嗎?”小翠則笑著安慰:“怕啥,咱們以前不也克服了那麽多困難嘛。”
棒梗和孩子們在一旁聽得熱血沸騰,嚷著:“我們也要幫忙!”
麵對這份神秘圖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四合院眾人陷入了沉思與討論。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因這份圖紙而變得不同尋常。新的征程即將開啟,他們又將在傳統技藝的探索道路上,書寫怎樣的新篇章呢?而這失傳已久的鑄造技藝,又會給寶華樓更鍾以及四合院的未來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都充滿了未知與期待,四合院的故事,還在繼續……
東廂房簷下,李滿倉正專注地雕刻一塊棗木牌。刻刀在他手中靈活遊走,一隻栩栩如生的報春燕子在棗木上逐漸成形。小翠端著漿糊盆輕快地走過來,脆生生地問:“滿倉哥,街道說讓咱給大雜院雕春聯牌,這單接不接?”
“接!”西廂房裏傳來趙文博洪亮的聲音,他的旱煙杆從窗戶探出來,“正好試試新調的桐油。”老人腳邊,泡桐花泡的釉漿混著槐米熬的膠水,在晨光中冒著泡泡,散發著獨特的氣息。
棒梗帶著一群半大小子挨家量門框尺寸,聾老太太給的皮尺別在他褲腰上。他們穿梭在各個屋子間,充滿了活力。這時,許大茂蹬著掛滿冰棍箱的自行車衝進胡同,大喊:“敗火!小豆冰棍管夠!”
秦淮茹拍打著棉猴兒上的煤灰,笑著罵道:“小祖宗,春聯牌得配上口訣……”接著,她哼起自編的蓮花落調子:“東家西家仔細瞧,春聯牌兒掛得高——”這調子在四合院中迴蕩,給小院增添了幾分熱鬧的春的氣息。
三伏天,知了聲聲,吵得人心煩意亂。傻柱光著膀子,往青石板上潑著井水,抱怨道:“這老天爺是要把人熬油啊!”話音剛落,許大茂那熟悉的身影又蹬著掛滿冰棍箱的自行車衝進胡同,依舊喊著:“敗火!小豆冰棍管夠!”
李滿倉依舊蹲在東廂房簷下雕刻,不過這次是一塊防火棗木牌。汗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滴在刻刀上。小翠在一旁舉著蒲扇,努力給他扇風,說:“滿倉哥,街道說讓咱給大雜院雕防火門牌,這單接不接?”
“接!”趙文博的聲音再次從西廂房傳來,旱煙杆一晃一晃的,“正好試試新調的防火漆。”此時,老人腳邊的泡桐花釉漿和槐米膠水,在蟬鳴聲中咕嘟咕嘟地冒著泡。
棒梗帶著半大小子們繼續忙碌著量門框尺寸。路過中院時,三大爺的畫眉突然瘋狂撲棱翅膀,大聲叫著:“著火了!著火了!”這一叫,驚得劉嬸抄起水盆就往公用水管跑,結果發現隻是傻柱灶膛裏的柴火劈啪作響。
“虛驚一場!”秦淮茹笑著遞過剛冰好的綠豆湯,接著又哼起那熟悉的蓮花落調子,這次是關於防火門牌的:“東家西家仔細瞧,防火牌兒掛得高——”
話還沒說完,天際滾過悶雷。許大茂抱著冰棍箱就往家跑,邊跑邊喊:“要壞醋!我那庫房頂棚漏雨!”緊接著,銅錢大的雨點“劈裏啪啦”砸在青磚上,騰起一陣嗆人的土腥味。
暴雨傾盆而下,全院老少都擠在東廂房串防火珠。小翠教女學員們用蠟果模子澆琉璃珠,傻柱則拿著炒勺攪著鬆香,整個屋子彌漫著樹脂的香氣。突然,“哢嚓”一聲巨響,院當間的老槐樹杈裂了道口子。
“接雨!”李滿倉眼疾手快,抄起雕防火獸的邊角料就往樹杈裂縫裏楔。金絲楠木遇水泛出熒熒青光,神奇地把裂口撐得嚴絲合縫。聾老太太拄著拐杖站在雨簾裏,銀發上沾著水珠,喃喃說道:“這可是老輩說的‘青龍銜枝’……”
白露時節,胡同裏飄起煮毛豆的香氣。李滿倉在石榴樹下給防火門牌上桐油,動作嫻熟而專注。忽然,垂花門外傳來中氣十足的吆喝:“領蜂窩煤嘍!”
二十幾個街坊在煤堆前排起了歪歪扭扭的長龍,大家唿出的白氣和煤灰混在一起,往天上飄去。這時,許大茂蹬著加裝木托架的自行車衝進胡同,喊道:“你要的洋灰袋子!”車後座綁著鼓鼓囊囊的麻包,他還得意地說:“東郊水泥廠剛拆的包裝,這帆布比供銷社的還結實!”
李滿倉抖開印著“東方紅”字樣的帆布,朝西廂房喊:“小翠!把防火漆刷子拿來!”自從故宮漆器修複組發來邀請後,院裏的晾布架就一直沒閑過。聾老太太眯著眼穿針引線,把帆布裁剪成防火罩的雛形。
“李哥!”棒梗舉著冰猴兒從月亮門竄進來,興奮地說:“王大爺說廢品站新到批蠟果樹!”說著,冰猴兒尖嘯著撞上煤堆,濺起一蓬黑雪。
秦淮茹拍打著棉猴兒上的煤灰,笑罵道:“小祖宗,蠟果是供銷社櫥窗的擺設……”話還沒說完,李滿倉已經抓起棉手套,說:“走!瞧瞧去!”
頭場雪紛紛揚揚飄落,給四合院披上了一層銀裝。街道王主任領著穿中山裝的幹部走進院子,對李滿倉說:“小李,部裏決定成立古建保護隊……”說著,遞上大紅聘書,聘書下壓著一張泛黃圖紙——竟是箭樓風鈴托架的原始設計圖。
傻柱正在廚房剁餃子餡,看到圖紙後,突然舉著油乎乎的手喊:“這紋路跟靈芝上的雲頭紋對得上!”眾人立刻圍過來觀看。就在這時,許大茂蹬著掛滿年貨的自行車衝進院,大聲喊道:“接大活兒!南洋華僑訂五百套防火門牌!”
臘月廿三祭灶,全院老少又擠在東廂房串防火珠。小翠教女學員們用蠟果模子澆琉璃珠,傻柱拿著炒勺攪著鬆香,屋裏依舊飄著樹脂香。突然,“哢嚓”一聲,院當間的老槐樹杈又裂了道口子。
“接雨!”李滿倉再次抄起雕防火獸的邊角料往樹杈裂縫裏楔,金絲楠木再次發揮神奇作用,把裂口撐得嚴嚴實實。聾老太太站在雨簾裏,喃喃說著“青龍銜枝”。
雨霽天晴,街道王主任又領著人進院,說:“老李,華僑送你的新鮮玩意兒!”掀開油布,一台海鷗牌電風扇轉了起來,風把防火罩設計圖吹得滿院飛。棒梗追著圖紙跑,忽然指著牆根說:“這兒長蘑菇了!”
許大茂扒拉開青苔,眼珠子瞪得溜圓:“這...這是靈芝吧?”趙文博的旱煙杆差點掉地上:“雷擊木引來的仙草!”
立秋那天,四合院支起八仙桌,砂鍋裏燉著靈芝老母雞,香氣四溢,引得胡同口的野貓直撓門。李滿倉把雕好的防火門牌分給街坊,黃楊木牌上雷火紋裏嵌著熒光粉,在暗夜裏就像星星落滿屋簷。
當晚,嚴館長坐著紅旗轎車來到胡同,對李滿倉說:“小李,亞非拉青年聯歡會要咱出件國禮……”話還沒說完,許大茂從晾衣繩後頭探出頭,問:“能換外匯不?”
月光灑在防火獸門牌上,李滿倉摸出華僑送的電子表。綠瑩瑩的指針跳向子時,西廂房傳來聾老太太的囈語:“寶華樓的更鍾...該上弦了...”
晨霧裹著煤煙,籠罩在垂花門。郵局的三輪摩托突突地開進胡同。李滿倉掀開補丁門簾,就看見工藝館嚴主任捧著個錦盒站在當院,他戴著白線手套,按著漆皮掉盡的邊角說:“僑聯指名要套帶響動的物件,這迴得勞您巧手。”
錦盒裏,鎏金的獸麵銅環泛著青苔,凹槽處幾點熒光忽明忽暗。趙文博的煙袋鍋裏火星子突然跳得老高:“呦嗬,這主鈴舌尖包的是老磁器口的鐵渣?”
東廂房窗紗突然簌簌亂顫,原來是晾著的防火罩圖紙被生了鏽的電扇葉“嘩啦”卷成了麻花。許大茂蹬著梯子拆扇頁,腰間的黑色人造革錢包撞得叮當響:“南郊機修廠五三年的老貨,活該讓小年輕們開開眼。”
“您往這兒瞧!”棒梗伸出凍瘡手,指向扇軸凹槽,“上迴折的那杆紅纓槍頭不正合槽?”話剛說完,傻柱就掄起鐵火鉗,把灶膛裏的火苗引到槍頭,燒得通紅。銅鐵相嵌的瞬間,簷角冰溜子“啪嗒”碎了一地。
聾老太太茶碗裏的茉莉末潑出朵花,她顫巍巍地說:“十七年啦…寶華樓的更簍子又響了!”說著,她的銀簪子粘在銅環上,釉麵立刻洇開碧色的波紋。
廢品站的鐵門被北風刮得咣當響。李滿倉扒拉火盆的手突然停住,他看到蠟果樹下壓著半本《營造紀要》殘卷。泛黃的插圖上,更鍾懸索的紋樣竟和電扇鐵片嚴絲合縫。三大爺咳嗽著湊過來瞧:“建春門南拆牌樓那會兒,這書還是某機關的引火紙...”
西廂房的煤球爐燒得人嗓子發緊。小翠攥著槐膠往石膏模上拓紋路,熒光粉混著蠟油凝成蛛網。她說:“早市上糧油店的胡掌櫃求了套祛火符,要嵌在門環背麵——他家灶台開春燒塌過兩迴。”
月到中天,牆根的靈芝突然暴漲,裂開的紋路裏沁出青熒熒的汁水。秦淮茹端著祭灶的兔兒爺碗去接,說:“九道灣的老中醫說這是食火的精怪...”話沒說完,就被許大茂蹬車帶起的雪片迷了眼,車後座麻袋縫裏漏出幾縷灰白陶土。
臘八那天,載貨的綠皮卡車剛拐出院門,房管所的小年輕就挾著圖紙追進來:“勞您給東門外的展館刻套鎮火的雕花梁...”紅印泥還沒幹透,中院公用水管的鉛皮突然炸開。傻柱鋸斷冰鎬挖到三尺深,凍土裏赫然半截銅鈴,碳化的珠串穗子纏著片語錄紙。
此時,在總字號的郵局裏,譯電員小李緊握著一份遠洋電報,眉頭緊鎖。電報上外輪遇險的位置正對著寶華樓更鍾的地脈線,防護箱的苧麻繩浸足了月光。小李迴想起小時候祖母講過的寶華樓更鍾傳說,據說這更鍾能驅散邪惡,保護一方平安。
小李決定將電報內容告訴四合院眾人。當晚,四合院內燈火通明,大家圍坐在一起。小李詳細講述電報經過後,每個人的臉色都凝重起來,他們深知此事關乎寶華樓更鍾,更關乎整個四九城的安寧。
“咱們得想個辦法,不能讓那艘船上的貨物出事兒。”李滿倉表情嚴肅,他望向眾人,目光堅定,“咱們得把更鍾的力量傳遞出去,讓它保佑那艘船平安。”
經過商議,眾人決定重鑄更鍾,並將其懸掛在寶華樓的舊址上。大家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收集材料,有的負責鑄造,有的負責雕刻和鑲嵌。
鑄造過程困難重重,原來的鑄造技藝因年代久遠已經失傳,他們隻能依靠殘存資料和記憶摸索前行。但沒有一個人有放棄的念頭,因為他們心中都懷著對四九城安寧的守護。
經過數日不分晝夜的努力,一尊嶄新的更鍾終於鑄造成功。新更鍾雖沒有原來的古樸滄桑,卻散發著新時代的獨特光芒。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更鍾緩緩懸掛在寶華樓的舊址上。那一刻,四合院仿佛被一種神秘力量籠罩,靜謐而莊嚴。
就在更鍾懸掛的第二天,令人驚喜的消息傳來——那艘遇險的外輪奇跡般地脫險了,船上貨物也完好無損,仿佛從未經曆過狂風巨浪。四合院的眾人歡唿雀躍,他們堅信這是更鍾的力量發揮了作用。
這次事件讓四合院的眾人深刻認識到傳統技藝的價值。他們決定將更鍾的鑄造技藝和相關傳說故事整理成冊,留給後人學習傳承。
寶華樓的更鍾再次成為四九城的獨特風景。四合院的生活也恢複了往日的節奏,卻又多了一份對傳統的堅守和傳承。
每天清晨,傻柱依舊早早起床準備飯菜,炊煙嫋嫋升起,與晨光交織成溫馨畫麵。小翠和秦淮茹忙著打掃院子、整理家務,她們的笑聲在院子裏迴蕩。趙文博和許大茂拿起工具修理破損家具和電器,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李滿倉更加用心地維護更鍾,定期檢查懸掛和敲擊裝置。他還會給年輕一輩講述更鍾背後的故事和技藝,希望這份珍貴文化遺產能代代相傳。
四合院的孩子們在院子裏快樂地追逐嬉戲,清脆的笑聲為古老院落注入新活力。他們偶爾也會圍在李滿倉身邊,聽他講那些關於更鍾和四合院的往事,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向往。
在這樣平凡又溫馨的日子裏,四合院眾人學會了珍惜生活、尊重傳統。更鍾的每一次響起,都像在提醒他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的堅守,都是最寶貴的財富。
然而,平靜的生活總有波瀾。一天,四合院裏突然來了一位特殊客人。他衣著樸素卻氣質不凡,手中拿著一份陳舊的卷軸。眾人圍攏過來,隻見他緩緩展開卷軸,竟是一份關於更鍾的古老圖紙,上麵記載著一種失傳已久的鑄造技藝。
這份圖紙的出現,瞬間打破了四合院的平靜。眾人的目光聚焦在圖紙上,眼中滿是驚訝與期待。李滿倉小心翼翼地接過圖紙,仔細端詳,他的手微微顫抖,意識到這份圖紙將給四合院帶來重大變化。
“這圖紙……”李滿倉聲音有些激動,“或許能讓我們把更鍾鑄造技藝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眾人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許大茂第一個開口:“那咱是不是能接更多大活兒,把咱這手藝傳得更遠?”趙文博也抽了口旱煙,緩緩說道:“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說不定能讓老祖宗的玩意兒重放光彩。”
秦淮茹擔心地說:“可這新技藝咱都沒試過,能成嗎?”小翠則笑著安慰:“怕啥,咱們以前不也克服了那麽多困難嘛。”
棒梗和孩子們在一旁聽得熱血沸騰,嚷著:“我們也要幫忙!”
麵對這份神秘圖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四合院眾人陷入了沉思與討論。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因這份圖紙而變得不同尋常。新的征程即將開啟,他們又將在傳統技藝的探索道路上,書寫怎樣的新篇章呢?而這失傳已久的鑄造技藝,又會給寶華樓更鍾以及四合院的未來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都充滿了未知與期待,四合院的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