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鼓上蚤時遷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山腳下,朱貴的酒樓曾經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各路江湖豪傑、販夫走卒都愛在此歇腳暢談,酒肆內總是充斥著喧鬧的劃拳聲、爽朗的笑聲以及杯盤的碰撞聲。
可如今,往日的熱鬧景象已全然不見,大廳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隻有寥寥幾個夥計無精打采地擦拭著桌椅。
朱貴站在門口,眉頭緊鎖,一臉凝重,聽著幾個過路人在那裏低聲談論。
春日暖風襲來,吹得他的衣衫獵獵作響,卻絲毫沒有辦法緩解他的心情。
“梁山之前說是為民做主,百姓為先,結果怎麽樣,還不是開始屠村了?”一個身著粗布麻衣的中年漢子輕歎了口氣,臉上滿是失望之色,“原本以為清平世界,總算是有個好去處,有一群好漢能為咱老百姓撐腰,結果呢,還不是和那些草寇沒什麽兩樣!”
“怕是山上遇到難處?”旁邊一個身形瘦削的年輕人小聲猜測道,眼中帶著一絲疑惑。
“什麽難處也不能屠殺百姓啊!”中年漢子立刻提高了音量,情緒有些激動,“百姓們本本分分地過日子,招誰惹誰了?這不是傷天害理嘛!”他的聲音在寒風中顯得格外響亮,引得周圍的人紛紛側目。
“唉!”又一人長歎一聲,滿臉不屑地啐了一口,“那薑進士之前做進士的時候,看著還算個好人,現在落草為寇,就成了這個鳥樣!呸!果然落草的沒一個好東西!”他的話語中充滿了鄙夷。
朱貴聽著這些話,心中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交織。
他知道,這些謠言一旦傳開,對梁山的聲譽將是致命的打擊。他雖也心急如焚,卻又一時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澄清,隻能讓人將消息傳遞上山,希望郎君能夠盡快查明真相,挽迴眼前不利的局麵。
薑齊在收到朱貴傳信之後,神色凝重,二話不說,直接將信件傳給了身邊的孔厚。
“百姓不容有失!”薑齊的聲音低沉卻堅定,目光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擔憂與對百姓的關切。他深知,梁山的根基在於百姓的支持,一旦百姓對梁山失去信任,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孔厚接過信,仔細看了一番,麵色瞬間陰沉似水,“郎君,此計毒辣!能想出如此惡毒的計策,誣陷梁山屠村,無疑是想從根本上瓦解梁山的民心,其用心之險惡,令人發指。”
朱武看後,和李助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閃過一絲了然。
“郎君,這分明是引蛇出洞之計!”朱武拱手說道,語氣篤定,“有人故意散布謠言,挑起百姓對梁山的不滿,目的就是引梁山出兵,然後再設下埋伏,將梁山眾人一網打盡。”
“之前郎君分在鄉村的人員,這時候要動起來!”李助接著說道,神色急切,“還有馬麟手下的宣傳人員,必須要把傳言遏製住!否則,謠言四起,咱們梁山好不容易積攢的口碑,可就頃刻消散了!”
他深知輿論的力量,一旦謠言得不到控製,梁山多年來樹立的正義形象將毀於一旦。
“郎君!”這時,歐陽壽通腳步匆匆地帶著一些百姓前來,神色焦急,“這些百姓說,有人屠殺了他們的村子,連咱們安排到村子裏的人,也殺了!”
“可知何人所為?”薑齊眉頭緊皺,向前一步問道,目光緊緊盯著這些百姓。
百姓直接跪在那裏,雙眼通紅,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聲音帶著哭腔:“小人不知,隻聽人喊他叫何觀察!”
他們的臉上滿是悲痛與恐懼,經曆了這場災難,他們的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濟州觀察使何濤!”李助直接說道,語氣中充滿了疑惑與憤怒,“此人不是濟州的捕盜使臣?屠村的竟是此人?”
孔厚在一邊雙眼緊閉,實在想不通,一個本應維護治安的官員,為何會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
“你等先下去修整,報仇一事,可盡托付與梁山!”薑齊把百姓扶起來,輕聲安慰,“放心,咱定不讓何濤好過!”
待百姓離去,薑齊猛地一拍桌子,“豈有此理!咱要發兵,讓何濤那賊子付出代價!”
朱武和李助連忙上前勸阻。朱武眉頭緊皺,拱手說道:“郎君,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明知是計,還貿然發兵,恐中了敵人的圈套。”
李助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咱們不能衝動行事。”
然而,薑齊歎了口氣,語重心長說道:“此番並非從長計議的時候,百姓問題乃梁山的根基,百姓不起來參加並擁護梁山,梁山就永遠都是草寇,梁山周邊百姓被屠殺,咱們若是什麽都不做,百姓如何看待梁山?百姓有仇,梁山不去報仇,百姓自然也不會擁護這個梁山!咱們梁山此時如果自顧自己,而忽略了在百姓中的根基,豈非不知道輕重本末?”
李助眉頭緊皺,站起身來,走了幾步,“郎君,何濤為何要屠村?對他有何好處?他的人馬從何而來?下一步他會在哪?咱們全然不知,貿然出兵,郎君,非智者所為!”
孔厚也道:“郎君,三思!”
薑齊直接道:“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就在眾人僵持不下之時,阮小七如一陣風般衝進聚義廳,氣喘籲籲地說道:“郎君,來了一個怪人!說是有重要消息要報與郎君做投名狀!”
薑齊看了一眼眾人,“且去看看,究竟是何人。”
說罷,薑齊闊步邁向金沙灘。此時,隻見一個身形頗為獨特的漢子,正彎腰站在一側。那漢子肌膚微微泛黃,身材輕捷靈動,瞧著身長不過五尺,腰圍僅一尺六,一雙眼睛恰似金魚般圓溜,口型宛如生梨,麵皮並非如雪般白皙,反倒與麥麩的顏色相近。他正滴溜溜地轉動著雙眼,似乎在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那漢子瞧見薑齊前來,忙不迭站起身,“撲通”一聲直接拜倒在地,言辭懇切地說道:“小人在江湖上人稱鼓上蚤時遷,久聞梁山義薄雲天,特來投奔!時遷出身卑微,隻會些上不得台麵的雞鳴狗盜之技,若能有幸留在梁山,必定盡心竭力,為山寨之事傾盡全力,絕無絲毫懈怠之心。”
薑齊見狀,趕忙上前,雙手扶起時遷,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問道:“時遷兄弟不是一直在薊州營生,此番又是如何穿州過府,來到鄆州的?”
“薑郎君竟也知曉時遷的名姓?”時遷聽聞此言,頓時麵露欣喜之色,卻又隱隱夾雜著一絲尷尬。他撓了撓頭,小心翼翼地問道:“那不知郎君,可還願意收留小人?”
李助之前聽時遷自稱是雞鳴狗盜之徒,心中已然有了幾分不屑,當下便轉過頭去,不再去看時遷。孔厚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態度,直接轉過身去。就連向來沉穩的朱武,此刻也不禁緊皺眉頭,目光投向薑齊。
薑齊卻是不以為意,依舊笑著說道:“兄弟前來投奔,梁山如何能拒之門外?隻是在咱們梁山之中,凡事須注意分寸,切不可再行那偷雞摸狗之事,否則,鐵麵孔目裴宣執法如山,到時候,便是咱也不好為你說情。”
“小人自是明白!”時遷哈哈一笑,神色間透著幾分爽朗,隨即話鋒一轉,神色嚴肅起來,說道:“之前小人前來時,路過廣濟軍,聽聞了一件要事,特來將此作為投名狀告知諸位。那廣濟軍主將高柄不在,發令的人在江湖上也是個頗有名氣的人物,人稱及時雨宋江!當時小人本還想著投奔於他,結果偷聽到他召開軍議,竟然指使一個叫丁得孫的漢子,扮作梁山好漢的模樣,率軍去附近的村子屠殺百姓。小人雖出身低賤,但也著實不齒這般行徑,所以當即決定來投奔梁山!”
“竟然是宋江!”薑齊聞言一愣,隨即對諸人下令道,“召集人員,聚義廳議事!”
可如今,往日的熱鬧景象已全然不見,大廳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隻有寥寥幾個夥計無精打采地擦拭著桌椅。
朱貴站在門口,眉頭緊鎖,一臉凝重,聽著幾個過路人在那裏低聲談論。
春日暖風襲來,吹得他的衣衫獵獵作響,卻絲毫沒有辦法緩解他的心情。
“梁山之前說是為民做主,百姓為先,結果怎麽樣,還不是開始屠村了?”一個身著粗布麻衣的中年漢子輕歎了口氣,臉上滿是失望之色,“原本以為清平世界,總算是有個好去處,有一群好漢能為咱老百姓撐腰,結果呢,還不是和那些草寇沒什麽兩樣!”
“怕是山上遇到難處?”旁邊一個身形瘦削的年輕人小聲猜測道,眼中帶著一絲疑惑。
“什麽難處也不能屠殺百姓啊!”中年漢子立刻提高了音量,情緒有些激動,“百姓們本本分分地過日子,招誰惹誰了?這不是傷天害理嘛!”他的聲音在寒風中顯得格外響亮,引得周圍的人紛紛側目。
“唉!”又一人長歎一聲,滿臉不屑地啐了一口,“那薑進士之前做進士的時候,看著還算個好人,現在落草為寇,就成了這個鳥樣!呸!果然落草的沒一個好東西!”他的話語中充滿了鄙夷。
朱貴聽著這些話,心中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交織。
他知道,這些謠言一旦傳開,對梁山的聲譽將是致命的打擊。他雖也心急如焚,卻又一時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澄清,隻能讓人將消息傳遞上山,希望郎君能夠盡快查明真相,挽迴眼前不利的局麵。
薑齊在收到朱貴傳信之後,神色凝重,二話不說,直接將信件傳給了身邊的孔厚。
“百姓不容有失!”薑齊的聲音低沉卻堅定,目光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擔憂與對百姓的關切。他深知,梁山的根基在於百姓的支持,一旦百姓對梁山失去信任,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孔厚接過信,仔細看了一番,麵色瞬間陰沉似水,“郎君,此計毒辣!能想出如此惡毒的計策,誣陷梁山屠村,無疑是想從根本上瓦解梁山的民心,其用心之險惡,令人發指。”
朱武看後,和李助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閃過一絲了然。
“郎君,這分明是引蛇出洞之計!”朱武拱手說道,語氣篤定,“有人故意散布謠言,挑起百姓對梁山的不滿,目的就是引梁山出兵,然後再設下埋伏,將梁山眾人一網打盡。”
“之前郎君分在鄉村的人員,這時候要動起來!”李助接著說道,神色急切,“還有馬麟手下的宣傳人員,必須要把傳言遏製住!否則,謠言四起,咱們梁山好不容易積攢的口碑,可就頃刻消散了!”
他深知輿論的力量,一旦謠言得不到控製,梁山多年來樹立的正義形象將毀於一旦。
“郎君!”這時,歐陽壽通腳步匆匆地帶著一些百姓前來,神色焦急,“這些百姓說,有人屠殺了他們的村子,連咱們安排到村子裏的人,也殺了!”
“可知何人所為?”薑齊眉頭緊皺,向前一步問道,目光緊緊盯著這些百姓。
百姓直接跪在那裏,雙眼通紅,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聲音帶著哭腔:“小人不知,隻聽人喊他叫何觀察!”
他們的臉上滿是悲痛與恐懼,經曆了這場災難,他們的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濟州觀察使何濤!”李助直接說道,語氣中充滿了疑惑與憤怒,“此人不是濟州的捕盜使臣?屠村的竟是此人?”
孔厚在一邊雙眼緊閉,實在想不通,一個本應維護治安的官員,為何會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
“你等先下去修整,報仇一事,可盡托付與梁山!”薑齊把百姓扶起來,輕聲安慰,“放心,咱定不讓何濤好過!”
待百姓離去,薑齊猛地一拍桌子,“豈有此理!咱要發兵,讓何濤那賊子付出代價!”
朱武和李助連忙上前勸阻。朱武眉頭緊皺,拱手說道:“郎君,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明知是計,還貿然發兵,恐中了敵人的圈套。”
李助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咱們不能衝動行事。”
然而,薑齊歎了口氣,語重心長說道:“此番並非從長計議的時候,百姓問題乃梁山的根基,百姓不起來參加並擁護梁山,梁山就永遠都是草寇,梁山周邊百姓被屠殺,咱們若是什麽都不做,百姓如何看待梁山?百姓有仇,梁山不去報仇,百姓自然也不會擁護這個梁山!咱們梁山此時如果自顧自己,而忽略了在百姓中的根基,豈非不知道輕重本末?”
李助眉頭緊皺,站起身來,走了幾步,“郎君,何濤為何要屠村?對他有何好處?他的人馬從何而來?下一步他會在哪?咱們全然不知,貿然出兵,郎君,非智者所為!”
孔厚也道:“郎君,三思!”
薑齊直接道:“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就在眾人僵持不下之時,阮小七如一陣風般衝進聚義廳,氣喘籲籲地說道:“郎君,來了一個怪人!說是有重要消息要報與郎君做投名狀!”
薑齊看了一眼眾人,“且去看看,究竟是何人。”
說罷,薑齊闊步邁向金沙灘。此時,隻見一個身形頗為獨特的漢子,正彎腰站在一側。那漢子肌膚微微泛黃,身材輕捷靈動,瞧著身長不過五尺,腰圍僅一尺六,一雙眼睛恰似金魚般圓溜,口型宛如生梨,麵皮並非如雪般白皙,反倒與麥麩的顏色相近。他正滴溜溜地轉動著雙眼,似乎在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那漢子瞧見薑齊前來,忙不迭站起身,“撲通”一聲直接拜倒在地,言辭懇切地說道:“小人在江湖上人稱鼓上蚤時遷,久聞梁山義薄雲天,特來投奔!時遷出身卑微,隻會些上不得台麵的雞鳴狗盜之技,若能有幸留在梁山,必定盡心竭力,為山寨之事傾盡全力,絕無絲毫懈怠之心。”
薑齊見狀,趕忙上前,雙手扶起時遷,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問道:“時遷兄弟不是一直在薊州營生,此番又是如何穿州過府,來到鄆州的?”
“薑郎君竟也知曉時遷的名姓?”時遷聽聞此言,頓時麵露欣喜之色,卻又隱隱夾雜著一絲尷尬。他撓了撓頭,小心翼翼地問道:“那不知郎君,可還願意收留小人?”
李助之前聽時遷自稱是雞鳴狗盜之徒,心中已然有了幾分不屑,當下便轉過頭去,不再去看時遷。孔厚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態度,直接轉過身去。就連向來沉穩的朱武,此刻也不禁緊皺眉頭,目光投向薑齊。
薑齊卻是不以為意,依舊笑著說道:“兄弟前來投奔,梁山如何能拒之門外?隻是在咱們梁山之中,凡事須注意分寸,切不可再行那偷雞摸狗之事,否則,鐵麵孔目裴宣執法如山,到時候,便是咱也不好為你說情。”
“小人自是明白!”時遷哈哈一笑,神色間透著幾分爽朗,隨即話鋒一轉,神色嚴肅起來,說道:“之前小人前來時,路過廣濟軍,聽聞了一件要事,特來將此作為投名狀告知諸位。那廣濟軍主將高柄不在,發令的人在江湖上也是個頗有名氣的人物,人稱及時雨宋江!當時小人本還想著投奔於他,結果偷聽到他召開軍議,竟然指使一個叫丁得孫的漢子,扮作梁山好漢的模樣,率軍去附近的村子屠殺百姓。小人雖出身低賤,但也著實不齒這般行徑,所以當即決定來投奔梁山!”
“竟然是宋江!”薑齊聞言一愣,隨即對諸人下令道,“召集人員,聚義廳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