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蠶食鄆州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鄆城縣衙內,墨香與陳舊紙張的氣息彌漫在昏黃的光線裏。
時文斌坐在書桌前,眉頭緊皺,手中狼毫筆重重一擱,把麵前堆積如山的公文震得簌簌作響。
他一把抓起一封問責文書,狠狠甩在桌上,怒聲罵道:“這些人簡直荒謬!又不是本縣叫他們來的,有本事找知州梁子美去!衝我來問責,當本縣是軟柿子不成?”
恰在此時,宋江大步邁入書房,身形站定,拱手行了個大禮,高聲道:“大人!”
時文斌抬眼冷冷瞥他一下,又把目光落迴公文上,悶聲道:“宋押司,不去州府衙門忙碌,尋本官何事?”
“城外傷兵……”
時文斌直接打斷,冷笑道:“傷兵的事兒,你也不是頭一個來提的,本縣能不清楚?可錢糧呢?打上次那事兒後,那些士紳跟防賊似的,哪還肯再掏一個子兒?你不是叫‘及時雨’嗎?倒是下一場解本縣燃眉之急的‘雨’來!”
宋江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語氣篤定:“大人,小可確有一計,能安頓城外傷兵。”
“哼!”時文斌嘴角扯出一抹嘲諷的笑,“上次你給知州出的主意,把鄆州攪成這副爛攤子,如今又有何妙計要賣與本官?”
宋江麵色不改,神色恭謹:“大人,我朝設有團練一職……”
“你甭想!”時文斌大手一揮,不耐煩打斷,“團練使那是正五品官職,癡心妄想!”
“大人,容卑職把話說完,”宋江不慌不忙,“若是有人能如團練使一般,掛民團名號,州裏給個名分,也好整頓傷兵。”
“整頓傷兵?民團?”時文斌似笑非笑,“民團這事兒,開國時太祖就招募過鄉兵,後來王相公也推行過保甲製,十家一保,五保一大保,十大保一都保。你這主意,早有人想過了,迴去多讀點邸報,少琢磨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
宋江硬著頭皮,咬咬牙道:“大人,舍弟宋清為人忠厚,做事踏實,若讓他做都保正,或許能妥善安置傷兵。”
時文斌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片刻,緩緩開口:“本縣隻問你,安頓傷兵的錢糧,誰出?”
“自是舍弟出!”宋江毫不猶豫,“此事因小人而起,理當由小人料理,隻是缺個名分,行事諸多不便。”
時文斌抬眸,深深看了宋江一眼,許久,才吐出一句:“且容本縣再想想。”
出了縣衙,宋江長舒一口氣,心中暗自思忖:這事兒好歹有了轉機。正想著,街頭一陣喧鬧打斷他思緒,隻見幾個百姓正激動談論著什麽。
“聽說了嗎?梁山的人去咱鄉下了,給大夥看病,還和咱嘮家常呢!”
“真的假的?梁山那些人不是草寇嗎?”
“哪是什麽草寇,你見過不打家劫舍,反而分地義診的草寇?這要是草寇,咱倒希望這樣的草寇多點才好!”
宋江聽了這話,眉頭愈發緊皺起來,他雖不明白薑齊這梁山之主所做所為是為了什麽,但是幾乎本能的,他覺得不能再任由梁山如此下去!
與此同時,薑齊領著一眾梁山好漢,身後還跟著二十來個朝氣蓬勃的半大小子,身著粗布麻衣,踏入鄆州的鄉村土地。
剛進村口,一股泥土的芬芳與農家煙火氣息撲麵而來。
薑齊深吸一口氣,轉頭對身邊的孩子們說道:“深入調查,可不是嘴上說說、坐著聽聽就行的。咱得腳下沾滿泥巴,實實在在去看,彎下腰去幹!你們都是從這土地裏走出來的,明白百姓需要啥、痛恨啥。可還有些人不懂,咋辦?就得帶著他們去懂!”
雲龍胸脯一挺,拱手道:“郎君,您可別小瞧咱,農忙時,咱也沒少在地裏忙活!”
薑齊笑著搖頭:“你那忙活,和百姓們的可不一樣。”
唐斌、關勝幾人走上前,唐斌開口問道:“郎君,您讓這些娃娃來,咱能理解,可叫俺們武人來,所為何事?”
薑齊目光掃過田間勞作的百姓,說道:“你們手下的兵,大多來自百姓。隻有懂他們所思所想,才能和手下兵將上下一心。不然,連手下人想啥都不清楚,還怎麽帶兵打仗?”
“那郎君您知道百姓在想啥?”雲龍好奇追問。
“他們眼下所求不過是溫飽,”薑齊目光堅定,“而咱現在能給的,就是讓他們吃飽穿暖。”
此後,薑齊每到一處,便穿梭在田間地頭,與村民們促膝長談。他蹲下身子,幫著老農翻土,一邊詢問天氣如何、三成糧稅重不重。
偶爾薑齊瞧見有孩子在一旁玩耍,便招手喚來,塞給他們幾塊幹糧,笑著打聽村裏的事兒。
這時孔厚則會帶著自己教導出來的幾個懂醫術的童子,在村口支起醫棚,為村民們義診。
這一走,便是五十餘日。
鄆州的鄉村裏,處處留下了梁山之主薑齊的足跡,梁山的名號,也深深印在了底層百姓的心中。
尤其是分地和公審的事也在穩步推進,那些窮苦的百姓們對梁山更是翹首以盼。
公審現場,武鬆威風凜凜地站在高台之上,看著台下百姓群情激憤。
“鄉親們!”武鬆站在裴宣麵前一步的位置,振臂高唿,“依照梁山裴總管的判罰,這些欺壓良善,欺男霸女之輩,咱梁山今日做主,全部處決!”
下麵百姓們紛紛響應,叫好聲、咒罵聲此起彼伏。
武鬆看著台下的場景,胸膛微微起伏,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湧上心頭。
每次公審結束迴到家中,他眉飛色舞地給兄長、嫂子和妻子講述公審的經過,看著他們眼中對自己的推崇,心中的滿足感愈發強烈。
林衝在梁山的日子,也漸漸安穩下來。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在練武場上揮槍舞劍,指導年輕的兵士們習武。
槍尖劃破空氣,發出唿唿的聲響,林衝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與活力。
張老教頭踱步而來,看著林衝,突然笑著問道:“賢婿,如今可還想著去投你那恩相?”
林衝收了槍,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道:“丈人莫要打趣,之前郎君在課上給我等講解《史記》,其中蘇秦列傳裏有句話,‘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豈能佩六國相印乎’。衝深以為然,東京汴梁不給,梁山給了,林某自然明白親厚輕薄!”
張老教頭微微點頭:“能想明白就好,你在梁山站穩腳跟,一切聽郎君的安排,萬萬莫要自作主張。老夫也算能安享晚年!”
林衝鄭重其事地點頭:“小婿明白。”
另一邊,雲天彪卻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家中,雲威坐在主位上,語重心長地說道:“彪兒,你又何必如此固執?如今薑齊開始要蠶食鄆州,若是下一步鯨吞京東兩路之時,你還這般,咱們雲家之後,又該如何立足!”
迴到了家中的雲龍此時也在一旁附和:“父親,自古便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語!梁山之後如何,兒子還小,不懂其中走勢,隻是此時此刻,父親已經無法迴頭,不如索性博個出身!”
雲天彪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待父子倆離開後,他獨自牽過一匹馬,揚鞭而出。馬蹄聲踏破寂靜,他來到梁山周邊的鄉村。隻見田野裏,百姓們辛勤勞作,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村頭,孩子們嬉笑玩耍,一片祥和。
雲天彪望著眼前的景象,想著之前從關勝口中聽聞的那些事情,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茫然:“這朝廷,如今到底怎麽了?”
薑齊迴歸梁山之時,吳用和王倫早就坐在前往琉球的船內。
船外海風唿嘯,浪濤拍打著船舷。
兩人望著窗外大海,各懷心思。
“郎君此舉,當真深謀遠慮,”王倫打破沉默,“人心在手,梁山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吳用微微頷首,神色凝重:“話雖如此,可這無知百姓的人心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還要郎君仔細深耕啊。且不說其他,單是你我這等……也得為日後好好謀劃啊。”
王倫轉頭看向吳用,微微一笑:“小可愚鈍,不太明白吳總管話中深意。但小可知道,隻需跟著郎君走,總歸不會錯。若日後功成,以郎君的為人,定不會虧待小可。”
時文斌坐在書桌前,眉頭緊皺,手中狼毫筆重重一擱,把麵前堆積如山的公文震得簌簌作響。
他一把抓起一封問責文書,狠狠甩在桌上,怒聲罵道:“這些人簡直荒謬!又不是本縣叫他們來的,有本事找知州梁子美去!衝我來問責,當本縣是軟柿子不成?”
恰在此時,宋江大步邁入書房,身形站定,拱手行了個大禮,高聲道:“大人!”
時文斌抬眼冷冷瞥他一下,又把目光落迴公文上,悶聲道:“宋押司,不去州府衙門忙碌,尋本官何事?”
“城外傷兵……”
時文斌直接打斷,冷笑道:“傷兵的事兒,你也不是頭一個來提的,本縣能不清楚?可錢糧呢?打上次那事兒後,那些士紳跟防賊似的,哪還肯再掏一個子兒?你不是叫‘及時雨’嗎?倒是下一場解本縣燃眉之急的‘雨’來!”
宋江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語氣篤定:“大人,小可確有一計,能安頓城外傷兵。”
“哼!”時文斌嘴角扯出一抹嘲諷的笑,“上次你給知州出的主意,把鄆州攪成這副爛攤子,如今又有何妙計要賣與本官?”
宋江麵色不改,神色恭謹:“大人,我朝設有團練一職……”
“你甭想!”時文斌大手一揮,不耐煩打斷,“團練使那是正五品官職,癡心妄想!”
“大人,容卑職把話說完,”宋江不慌不忙,“若是有人能如團練使一般,掛民團名號,州裏給個名分,也好整頓傷兵。”
“整頓傷兵?民團?”時文斌似笑非笑,“民團這事兒,開國時太祖就招募過鄉兵,後來王相公也推行過保甲製,十家一保,五保一大保,十大保一都保。你這主意,早有人想過了,迴去多讀點邸報,少琢磨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
宋江硬著頭皮,咬咬牙道:“大人,舍弟宋清為人忠厚,做事踏實,若讓他做都保正,或許能妥善安置傷兵。”
時文斌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片刻,緩緩開口:“本縣隻問你,安頓傷兵的錢糧,誰出?”
“自是舍弟出!”宋江毫不猶豫,“此事因小人而起,理當由小人料理,隻是缺個名分,行事諸多不便。”
時文斌抬眸,深深看了宋江一眼,許久,才吐出一句:“且容本縣再想想。”
出了縣衙,宋江長舒一口氣,心中暗自思忖:這事兒好歹有了轉機。正想著,街頭一陣喧鬧打斷他思緒,隻見幾個百姓正激動談論著什麽。
“聽說了嗎?梁山的人去咱鄉下了,給大夥看病,還和咱嘮家常呢!”
“真的假的?梁山那些人不是草寇嗎?”
“哪是什麽草寇,你見過不打家劫舍,反而分地義診的草寇?這要是草寇,咱倒希望這樣的草寇多點才好!”
宋江聽了這話,眉頭愈發緊皺起來,他雖不明白薑齊這梁山之主所做所為是為了什麽,但是幾乎本能的,他覺得不能再任由梁山如此下去!
與此同時,薑齊領著一眾梁山好漢,身後還跟著二十來個朝氣蓬勃的半大小子,身著粗布麻衣,踏入鄆州的鄉村土地。
剛進村口,一股泥土的芬芳與農家煙火氣息撲麵而來。
薑齊深吸一口氣,轉頭對身邊的孩子們說道:“深入調查,可不是嘴上說說、坐著聽聽就行的。咱得腳下沾滿泥巴,實實在在去看,彎下腰去幹!你們都是從這土地裏走出來的,明白百姓需要啥、痛恨啥。可還有些人不懂,咋辦?就得帶著他們去懂!”
雲龍胸脯一挺,拱手道:“郎君,您可別小瞧咱,農忙時,咱也沒少在地裏忙活!”
薑齊笑著搖頭:“你那忙活,和百姓們的可不一樣。”
唐斌、關勝幾人走上前,唐斌開口問道:“郎君,您讓這些娃娃來,咱能理解,可叫俺們武人來,所為何事?”
薑齊目光掃過田間勞作的百姓,說道:“你們手下的兵,大多來自百姓。隻有懂他們所思所想,才能和手下兵將上下一心。不然,連手下人想啥都不清楚,還怎麽帶兵打仗?”
“那郎君您知道百姓在想啥?”雲龍好奇追問。
“他們眼下所求不過是溫飽,”薑齊目光堅定,“而咱現在能給的,就是讓他們吃飽穿暖。”
此後,薑齊每到一處,便穿梭在田間地頭,與村民們促膝長談。他蹲下身子,幫著老農翻土,一邊詢問天氣如何、三成糧稅重不重。
偶爾薑齊瞧見有孩子在一旁玩耍,便招手喚來,塞給他們幾塊幹糧,笑著打聽村裏的事兒。
這時孔厚則會帶著自己教導出來的幾個懂醫術的童子,在村口支起醫棚,為村民們義診。
這一走,便是五十餘日。
鄆州的鄉村裏,處處留下了梁山之主薑齊的足跡,梁山的名號,也深深印在了底層百姓的心中。
尤其是分地和公審的事也在穩步推進,那些窮苦的百姓們對梁山更是翹首以盼。
公審現場,武鬆威風凜凜地站在高台之上,看著台下百姓群情激憤。
“鄉親們!”武鬆站在裴宣麵前一步的位置,振臂高唿,“依照梁山裴總管的判罰,這些欺壓良善,欺男霸女之輩,咱梁山今日做主,全部處決!”
下麵百姓們紛紛響應,叫好聲、咒罵聲此起彼伏。
武鬆看著台下的場景,胸膛微微起伏,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湧上心頭。
每次公審結束迴到家中,他眉飛色舞地給兄長、嫂子和妻子講述公審的經過,看著他們眼中對自己的推崇,心中的滿足感愈發強烈。
林衝在梁山的日子,也漸漸安穩下來。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在練武場上揮槍舞劍,指導年輕的兵士們習武。
槍尖劃破空氣,發出唿唿的聲響,林衝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與活力。
張老教頭踱步而來,看著林衝,突然笑著問道:“賢婿,如今可還想著去投你那恩相?”
林衝收了槍,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道:“丈人莫要打趣,之前郎君在課上給我等講解《史記》,其中蘇秦列傳裏有句話,‘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豈能佩六國相印乎’。衝深以為然,東京汴梁不給,梁山給了,林某自然明白親厚輕薄!”
張老教頭微微點頭:“能想明白就好,你在梁山站穩腳跟,一切聽郎君的安排,萬萬莫要自作主張。老夫也算能安享晚年!”
林衝鄭重其事地點頭:“小婿明白。”
另一邊,雲天彪卻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家中,雲威坐在主位上,語重心長地說道:“彪兒,你又何必如此固執?如今薑齊開始要蠶食鄆州,若是下一步鯨吞京東兩路之時,你還這般,咱們雲家之後,又該如何立足!”
迴到了家中的雲龍此時也在一旁附和:“父親,自古便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語!梁山之後如何,兒子還小,不懂其中走勢,隻是此時此刻,父親已經無法迴頭,不如索性博個出身!”
雲天彪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待父子倆離開後,他獨自牽過一匹馬,揚鞭而出。馬蹄聲踏破寂靜,他來到梁山周邊的鄉村。隻見田野裏,百姓們辛勤勞作,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村頭,孩子們嬉笑玩耍,一片祥和。
雲天彪望著眼前的景象,想著之前從關勝口中聽聞的那些事情,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茫然:“這朝廷,如今到底怎麽了?”
薑齊迴歸梁山之時,吳用和王倫早就坐在前往琉球的船內。
船外海風唿嘯,浪濤拍打著船舷。
兩人望著窗外大海,各懷心思。
“郎君此舉,當真深謀遠慮,”王倫打破沉默,“人心在手,梁山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吳用微微頷首,神色凝重:“話雖如此,可這無知百姓的人心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還要郎君仔細深耕啊。且不說其他,單是你我這等……也得為日後好好謀劃啊。”
王倫轉頭看向吳用,微微一笑:“小可愚鈍,不太明白吳總管話中深意。但小可知道,隻需跟著郎君走,總歸不會錯。若日後功成,以郎君的為人,定不會虧待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