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海外局麵,落子東京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宴會結束後,月色如水,灑落在梁山的寨子裏,給這片土地蒙上了一層銀紗。
李助神色憂慮,腳步匆匆,第一時間便追上了正往住處走去的薑齊,緊跟在他身後,開口說道:“郎君,關於年終獎一事,貧道思量許久,總覺得有所不妥。”
他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滿是擔憂,“流民們若手中有了錢財,隻怕便沒了當初那份拚命的勁。”
薑齊停下腳步,轉過身,臉上帶著溫和笑意,月光勾勒出他從容的輪廓,輕聲感慨:“不患寡而患不均啊。咱們能聚在一起,就是因為世間不均。同樣讀書,有人朝堂得意,你卻身著道袍,這就是不均。錢財是身外之物,賺錢容易,真正難的,是如何讓眾人堅定不移地跟著咱們走下去。”
“所以得讓他們繼續吃苦!”李助神色急切,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向前跨了一步,目光緊緊盯著薑齊。
“咱又何嚐不知道李道長的擔心,”薑齊輕輕拍了拍李助的肩膀,語氣溫和而沉穩,“可是,僅靠吃苦,他們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與咱們同行,可又能堅持多久?唯有讓他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好處,這才是他們願意一直追隨咱們的根本原因。人心不足,欲望無窮,那就讓他們永遠有所追求,永遠覺得不足。如此,他們才會與咱們一同前行,哪怕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聚義廳內,燭火搖曳,光影在眾人的臉上跳躍。
幾位總管圍坐在一起,端著熱氣騰騰的醒酒湯,一邊輕抿,一邊專注地聽著蔣敬講述梁山去年的收獲。
收獲的錢財固然重要,然而,更關鍵的是人口的增長,這關乎著梁山未來的發展走向。
待蔣敬陳述完畢,一位陌生的中年漢子緩緩站起身來。他身姿挺拔,麵容沉穩,帶著幾分久經風浪的滄桑。“郎君,海外的事情,您確定要在此時說嗎?”他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慮,聲音低沉卻清晰地問道。
“跟大家說說吧,也好讓咱們心裏都有個底。”薑齊神色平靜,目光堅定,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
那漢子聞言,轉身麵向眾人,雙手抱拳,鄭重地行了一禮,說道:“俺是韓老四,想必大家都知道,俺爹是薑家的大管家。不過,有件事大家或許還不清楚,早在幾年前郎君啟蒙之時,便已安排咱出海闖蕩了!”
此言一出,聚義廳內瞬間一片嘩然。那些原本還帶著些許酒意的讀書人,此刻全都瞪大了眼睛,酒勁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震驚與好奇。
“這麽說,”吳用反應極快,率先開口,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從崇寧元年開始,到大觀四年,前後一共九年時間!”
“對,正是九年時間!”韓老四微笑著點頭,臉上露出一絲自豪,“在這九年裏,俺依照郎君給的海圖,抵達了一處大島,也就是夷州島!起初的幾年,諸事艱難,發展緩慢。但隨著收攏的人口日益增多,島上的產業也愈發豐富。如今,那裏已經建起了一座鹽場,一座糖場,還有琉璃場和鐵場!另外琉球島咱們也占了下來,隻是苦於沒人,隻能放在那裏!”
“難怪郎君一直這般有恃無恐!”吳用目光炯炯,轉頭看向薑齊,眼中滿是恍然大悟後的神采。
此時的蔣敬,已然閉上雙眼,進入了全神貫注的狀態。他的手指在桌麵下意識地輕輕敲擊,仿佛在撥弄著無形的算盤,腦海中飛速運轉,心算著海外產業可能帶來的收益與影響,神情專注而嚴肅,額頭甚至微微沁出了汗珠。
裴宣則緊緊皺著眉頭,臉上滿是憂慮。他向前邁了一步,直視著薑齊道:“郎君,海外島上,遵循的可也是咱們梁山這般規矩?郎君可曾前往巡視過?裴某並非不信任韓管家,隻是此事關乎重大,海外之地遙遠難測,規矩的執行關乎梁山的根本,不得不慎重。”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雙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可見其內心的不安 。
李助也在此時看向孔厚,見孔厚一臉茫然,顯然也是才知曉此事,不由得情緒激動起來。他向前快走幾步,拱手一禮,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郎君既然擁有如此龐大的基業,咱們完全可以離開梁山,專注海外!”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梁山未來無限廣闊的前景。
“不過隻是一隅之地而已!”薑齊神色平靜,語氣沉穩而堅定,緩緩開口說道,“關鍵還在於咱們梁山此地!唯有以此為穩固根基,才能向外拓展,輻射京東兩路。至於夷州島,它的存在,不過是為大家提供一個退路罷了。從政和元年開始,咱們可就不能僅僅龜縮在梁山水泊之上了!”
“師兄莫非有了其他打算?”孔厚神色複雜,緊盯著薑齊問道,那眼神仿佛想要從薑齊的表情中探尋出一絲線索,他微微皺起的眉頭,透露出內心的不安與揣測。
“第一個事是之前去接天彪兄的時候,聽他提到梁子美欲派遣他去蘇州應奉局,專職運送花石綱!”薑齊神色凝重,微微眯起眼睛,迴憶著當時的情景,聲音低沉而嚴肅。
一提到“花石綱”這三個字,仿佛空氣都瞬間凝固,氣氛變得壓抑起來。
孟康和鄧飛聽聞,麵色瞬間陰沉如墨。孟康緊握著拳頭,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臉上寫滿了憤怒與不甘;鄧飛則咬著牙,眼中閃爍著仇恨的光芒,仿佛那段被花石綱害得流落江湖的痛苦迴憶再次湧上心頭。
薑齊神色凝重,目光堅定地看向孟康和鄧飛,緩緩說道:“孟總管和鄧教頭,你們二位對花石綱必定是深惡痛絕。江南百姓同樣如此,定然許多人深受其害而背井離鄉。”
他微微一頓,轉而看向韓老四,語氣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韓老四,此次你肩負重任,帶些梁山兄弟,坐大船去江浙,收攏流離失所的百姓,送到夷州島安頓。”
“是!”韓老四挺直脊梁,聲音洪亮,堅定地迴應道,“郎君放心,這活咱老韓熟得很!”
“孔厚!” 薑齊提高音量,目光如炬,看向孔厚。
“在!”孔厚迅速起身,神色專注,等待著薑齊的指令。
“這時候,就輪到你這邊禮房的人發揮關鍵作用了。”薑齊臉上浮現出一抹溫和的笑意,耐心解釋道,“咱們之前精心總結的那些教育內容,你讓他們務必帶上,跟隨韓老四一同前往。夷州島想要長遠發展,就必須要有更多咱們自己的人。”
“王倫!” 薑齊的目光又轉向王倫。
“在!” 王倫立刻起身,恭敬地應道。
“你也一同前去!” 薑齊神色認真,語重心長地說道,“深入到民眾之中,紮根在他們身旁,在夷州島停留三個月之久。多多觀察那些失去土地、無家可歸的百姓,耐心聽他們的抱怨與疾苦。然後,仔細想想如何將他們有效地組織起來,緊緊地團結在咱們身邊,讓他們成為咱們梁山堅實的一部分。”
“是!”王倫堅定地迴答,經過這段時間跟在薑齊身邊,他也學到了不少,自然是自信滿滿!
“第二個事,就是最近梁子美那邊要有動作了!咱們必須謹慎起來,尤其是朱貴兄弟!” 薑齊神色冷峻,目光如炬,緩緩看向了坐在最後的朱貴,那眼神中帶著信任與囑托,“隨時關注鄆州的消息!最好能在裏麵再開一家酒樓!”他的聲音低沉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的重量。
“俺這就寫信聯絡俺家兄弟朱富!”朱貴立刻站起身來,雙手抱拳,身姿挺拔,語氣堅定地說道,“他有個諢號叫笑麵虎,是個八麵玲瓏的人物!”
“這般人物放到鄆州有些大材小用了!”薑齊手托下巴,微微皺眉,沉吟道,“讓他去東京汴梁!”
李助神色憂慮,腳步匆匆,第一時間便追上了正往住處走去的薑齊,緊跟在他身後,開口說道:“郎君,關於年終獎一事,貧道思量許久,總覺得有所不妥。”
他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滿是擔憂,“流民們若手中有了錢財,隻怕便沒了當初那份拚命的勁。”
薑齊停下腳步,轉過身,臉上帶著溫和笑意,月光勾勒出他從容的輪廓,輕聲感慨:“不患寡而患不均啊。咱們能聚在一起,就是因為世間不均。同樣讀書,有人朝堂得意,你卻身著道袍,這就是不均。錢財是身外之物,賺錢容易,真正難的,是如何讓眾人堅定不移地跟著咱們走下去。”
“所以得讓他們繼續吃苦!”李助神色急切,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向前跨了一步,目光緊緊盯著薑齊。
“咱又何嚐不知道李道長的擔心,”薑齊輕輕拍了拍李助的肩膀,語氣溫和而沉穩,“可是,僅靠吃苦,他們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與咱們同行,可又能堅持多久?唯有讓他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好處,這才是他們願意一直追隨咱們的根本原因。人心不足,欲望無窮,那就讓他們永遠有所追求,永遠覺得不足。如此,他們才會與咱們一同前行,哪怕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聚義廳內,燭火搖曳,光影在眾人的臉上跳躍。
幾位總管圍坐在一起,端著熱氣騰騰的醒酒湯,一邊輕抿,一邊專注地聽著蔣敬講述梁山去年的收獲。
收獲的錢財固然重要,然而,更關鍵的是人口的增長,這關乎著梁山未來的發展走向。
待蔣敬陳述完畢,一位陌生的中年漢子緩緩站起身來。他身姿挺拔,麵容沉穩,帶著幾分久經風浪的滄桑。“郎君,海外的事情,您確定要在此時說嗎?”他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慮,聲音低沉卻清晰地問道。
“跟大家說說吧,也好讓咱們心裏都有個底。”薑齊神色平靜,目光堅定,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
那漢子聞言,轉身麵向眾人,雙手抱拳,鄭重地行了一禮,說道:“俺是韓老四,想必大家都知道,俺爹是薑家的大管家。不過,有件事大家或許還不清楚,早在幾年前郎君啟蒙之時,便已安排咱出海闖蕩了!”
此言一出,聚義廳內瞬間一片嘩然。那些原本還帶著些許酒意的讀書人,此刻全都瞪大了眼睛,酒勁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震驚與好奇。
“這麽說,”吳用反應極快,率先開口,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從崇寧元年開始,到大觀四年,前後一共九年時間!”
“對,正是九年時間!”韓老四微笑著點頭,臉上露出一絲自豪,“在這九年裏,俺依照郎君給的海圖,抵達了一處大島,也就是夷州島!起初的幾年,諸事艱難,發展緩慢。但隨著收攏的人口日益增多,島上的產業也愈發豐富。如今,那裏已經建起了一座鹽場,一座糖場,還有琉璃場和鐵場!另外琉球島咱們也占了下來,隻是苦於沒人,隻能放在那裏!”
“難怪郎君一直這般有恃無恐!”吳用目光炯炯,轉頭看向薑齊,眼中滿是恍然大悟後的神采。
此時的蔣敬,已然閉上雙眼,進入了全神貫注的狀態。他的手指在桌麵下意識地輕輕敲擊,仿佛在撥弄著無形的算盤,腦海中飛速運轉,心算著海外產業可能帶來的收益與影響,神情專注而嚴肅,額頭甚至微微沁出了汗珠。
裴宣則緊緊皺著眉頭,臉上滿是憂慮。他向前邁了一步,直視著薑齊道:“郎君,海外島上,遵循的可也是咱們梁山這般規矩?郎君可曾前往巡視過?裴某並非不信任韓管家,隻是此事關乎重大,海外之地遙遠難測,規矩的執行關乎梁山的根本,不得不慎重。”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雙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可見其內心的不安 。
李助也在此時看向孔厚,見孔厚一臉茫然,顯然也是才知曉此事,不由得情緒激動起來。他向前快走幾步,拱手一禮,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郎君既然擁有如此龐大的基業,咱們完全可以離開梁山,專注海外!”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梁山未來無限廣闊的前景。
“不過隻是一隅之地而已!”薑齊神色平靜,語氣沉穩而堅定,緩緩開口說道,“關鍵還在於咱們梁山此地!唯有以此為穩固根基,才能向外拓展,輻射京東兩路。至於夷州島,它的存在,不過是為大家提供一個退路罷了。從政和元年開始,咱們可就不能僅僅龜縮在梁山水泊之上了!”
“師兄莫非有了其他打算?”孔厚神色複雜,緊盯著薑齊問道,那眼神仿佛想要從薑齊的表情中探尋出一絲線索,他微微皺起的眉頭,透露出內心的不安與揣測。
“第一個事是之前去接天彪兄的時候,聽他提到梁子美欲派遣他去蘇州應奉局,專職運送花石綱!”薑齊神色凝重,微微眯起眼睛,迴憶著當時的情景,聲音低沉而嚴肅。
一提到“花石綱”這三個字,仿佛空氣都瞬間凝固,氣氛變得壓抑起來。
孟康和鄧飛聽聞,麵色瞬間陰沉如墨。孟康緊握著拳頭,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臉上寫滿了憤怒與不甘;鄧飛則咬著牙,眼中閃爍著仇恨的光芒,仿佛那段被花石綱害得流落江湖的痛苦迴憶再次湧上心頭。
薑齊神色凝重,目光堅定地看向孟康和鄧飛,緩緩說道:“孟總管和鄧教頭,你們二位對花石綱必定是深惡痛絕。江南百姓同樣如此,定然許多人深受其害而背井離鄉。”
他微微一頓,轉而看向韓老四,語氣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韓老四,此次你肩負重任,帶些梁山兄弟,坐大船去江浙,收攏流離失所的百姓,送到夷州島安頓。”
“是!”韓老四挺直脊梁,聲音洪亮,堅定地迴應道,“郎君放心,這活咱老韓熟得很!”
“孔厚!” 薑齊提高音量,目光如炬,看向孔厚。
“在!”孔厚迅速起身,神色專注,等待著薑齊的指令。
“這時候,就輪到你這邊禮房的人發揮關鍵作用了。”薑齊臉上浮現出一抹溫和的笑意,耐心解釋道,“咱們之前精心總結的那些教育內容,你讓他們務必帶上,跟隨韓老四一同前往。夷州島想要長遠發展,就必須要有更多咱們自己的人。”
“王倫!” 薑齊的目光又轉向王倫。
“在!” 王倫立刻起身,恭敬地應道。
“你也一同前去!” 薑齊神色認真,語重心長地說道,“深入到民眾之中,紮根在他們身旁,在夷州島停留三個月之久。多多觀察那些失去土地、無家可歸的百姓,耐心聽他們的抱怨與疾苦。然後,仔細想想如何將他們有效地組織起來,緊緊地團結在咱們身邊,讓他們成為咱們梁山堅實的一部分。”
“是!”王倫堅定地迴答,經過這段時間跟在薑齊身邊,他也學到了不少,自然是自信滿滿!
“第二個事,就是最近梁子美那邊要有動作了!咱們必須謹慎起來,尤其是朱貴兄弟!” 薑齊神色冷峻,目光如炬,緩緩看向了坐在最後的朱貴,那眼神中帶著信任與囑托,“隨時關注鄆州的消息!最好能在裏麵再開一家酒樓!”他的聲音低沉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的重量。
“俺這就寫信聯絡俺家兄弟朱富!”朱貴立刻站起身來,雙手抱拳,身姿挺拔,語氣堅定地說道,“他有個諢號叫笑麵虎,是個八麵玲瓏的人物!”
“這般人物放到鄆州有些大材小用了!”薑齊手托下巴,微微皺眉,沉吟道,“讓他去東京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