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聚賢謀策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李助的一番言論,薑齊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心中反複權衡其中利弊。
這時,吳用在一旁適時開口:“郎君,李道長所言的確在理。如今梁山日益壯大,以往僅憑口頭吩咐或簡單寫個條陳傳達指令,頗為不妥。小生恰好認識兩位才俊,一位是聖手書生蕭讓,擅長各類書法;另一位是玉臂匠金大堅,精於製作印章。小生邀其上山,做些印信,權當郎君和其他總管平日使用!”
公孫勝目光投向李助,心中暗自思量,此人看似道家裝扮,實則骨子裏透著法家的精明,自己恐難與之爭輝。
若想日後在梁山站穩腳跟……公孫勝轉而看向旁邊書桌上放置的《化學第一冊》,又將目光緩緩移至薑齊身上,眼中陡然閃過一道銳利的精光。
公孫勝此前所言並非虛言,羅真人傳授於他的,遠不止天象之學,占卜相麵之術他同樣涉獵頗深。正是算出自己於南方有利,他才不遠萬裏來到梁山。
初次見到薑齊時,公孫勝心中便驚歎不已,世上竟有人如《相書》中所描述的帝王之相般,日角龍顏,隆準隆鼻,龍瞳鳳頸,口大唇厚,薑齊無一不契合。也正因如此,公孫勝才當即毛遂自薦。
然而,可惜的是,自己的本事起初並未得到薑齊的看重,後來薑齊的再三挽留,也隻是因為吳用的提醒,自己就如同那千金馬骨一般。
公孫勝心中暗暗想著,必須得展現出自身的能力才行。念及此,他伸手拿起那本《化學第一冊》,專注地翻閱起來。
薑齊見此自然不會攔著,甚至還心生喜悅,“公孫道長若是喜歡,自可取迴研讀!吳總管,迴頭給公孫道長安排一間靜室,以供平時使用。”
“是!”
薑齊在書寫安排靜室的命令條子時,愈發深刻地意識到,梁山確實急需擁有屬於自己的印信了。
思索片刻後,薑齊說道:“李道長,暫居兵房參讚一職,與神機軍師朱武同列;公孫道長,暫居禮房參讚一職,主管天象事宜。”
“多謝郎君!” 李助拱手謝道,神色間滿是感激。
“貧道愧領了!” 公孫勝亦恭敬迴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決心。
安排了職位之後,薑齊又引著二人去和朱武以及孔厚見了一麵,相互熟悉一番。
李助與朱武一見麵,便如同老友重逢,無論是談論法家學說,還是道家思想,二人皆能侃侃而談,相談甚歡,甚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多時,裴宣和孔厚也加入了他們的討論。
李助由《商君書》出發,朱武從《孫武子》講解,裴宣則以《宋刑統》溝通兩家,孔厚一手孔子,一手孟子,把仁義二字說的明明白白。
四人說的那是好不暢快,尤其對於梁山此時引入大批難民開始諫言。
薑齊坐在主位,目光在四人之間來迴穿梭,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他們的高談闊論。ai 在他腦海中飛速運轉,將那些晦澀的話語解析成易懂的概念,輔助他理解這場思想盛宴。
“如今梁山吸納眾多難民,當以嚴明律法為綱。賞罰分明,方能令行禁止,使眾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職。” 李助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輕敲桌麵,語氣堅定有力,“《商君書》有雲,‘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嚴明的律法並非為了苛責眾人,而是為了保障梁山的安穩與發展。”
裴宣撫須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律法固然重要,但也需兼顧人情法理。《宋刑統》乃國朝律法之大成,其中諸多條例可作為我們治理梁山的參考。在製定規則時,既要有嚴厲的懲處,也要有適當的寬容,如此方能服眾。這也是郎君讓廣惠大師平日去安撫民眾的目的!”
朱武微微頷首,接過話茬:“李道長所言極是。然行軍打仗,亦需謀略布局。難民之中不乏可造之材,我們當年在少華山時,便是吸納難民逃兵,輔以兵法之道加以訓練,隻是當時條件簡陋,而如今咱們不僅有郎君的練兵之法,還有林教頭這個禁軍教頭,雙管齊下,必然能出精兵!”
說到這裏,朱武一頓,看著薑齊,道:“郎君,孫武子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之前咱已經安排了新上山的旱地忽律朱貴,去梁山腳下開設酒樓,如今來看,效果不錯啊!”薑齊笑道,“至少濟州,鄆州兩地的情況,咱們都能第一時間到手!尤其是通過鄆城雷橫的那條線,現在縣衙門裏的風吹草動,咱們可都是了如指掌!”
此時,孔厚微笑著開口,聲音溫和卻有力:“仁義二字,不可不察。子曰‘仁者愛人’。梁山匯聚各路饑民難民,更要以人為本,對待他們,不可僅靠律法約束,還應以仁愛之心讓其真心歸服。郎君不要忘了,他們一開始隻是希望分得土地,求一條活路,才來的梁山!真正歸服,融為一體,還需用心培養!”
薑齊聽著四人的話語,一一做著應答,同時心中暗自思索,有道是船小好調頭,他深知,這四人的觀點猶如四麵旗子,從不同角度為梁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李助的法家思想能為梁山帶來秩序與效率;
朱武的兵家謀略可確保梁山在軍事上無後顧之憂;
裴宣對律法的鑽研則能保障梁山的治理合乎大義;
孔厚的儒家仁義,更是梁山凝聚人心的道德根基。
沉思良久,薑齊開口道:“四位所言,皆為良策。梁山如今正處於關鍵時期,吸納難民,李道長,依你之見,當如何製定一套適合梁山的規矩?”
李助稍作思索,答道:“郎君,首先需明確規矩,如賞賜、人事、獎懲。關鍵對於違反規矩之人,不論親疏貴賤,一律嚴懲不貸。同時,設執法司,確保規矩公正執行。”
薑齊點頭讚同道:“裴總管掌管的刑房便是執法之所,有裴總管在,咱對公正執法甚是放心。”
又轉向朱武:“朱軍師,難民的軍訓,你有何具體計劃?”
朱武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說道:“郎君,咱們可將難民按年齡、體質、各自本事進行分類,挑選出精壯之士,由林教頭,楊教頭,張老教頭進行分批訓練。同時,加強情報收集,做到未雨綢繆。”
薑齊點了頭,說道:“其中也要找些機靈的,分出一些去和孔總管學一下急救,跟馬麟學些宣傳,那些孤兒還是太小,等他們長大,時間上怕來不及,尤其之後若是打起來,咱們難道還要讓這些孩子上戰場嗎?”
四人相互看了看,道:“郎君所言極是!”
薑齊接著看向裴宣:“裴總管,在律法上你是行家裏手,咱們梁山整體的規矩,就靠你了!”
裴宣恭敬地說道:“郎君,咱們在製定律法時可參考《宋刑統》,但務必根據梁山的實際。例如,對於因生活所迫而犯錯的難民,可從輕處罰。同時,設立申訴司,讓眾人既能申訴在梁山所受的冤屈,也能申訴在梁山之外遭遇的不公。就如同之前郎君在清河縣所做的公審那般!”
孔厚這時主動道:“郎君平日裏多去和他們聊聊,聽聽他們所求,便已經足夠!”
薑齊聽後,心中豁然開朗,要深入到群眾中去!
他站起身來,走了幾步,目光堅定地說道:“好!就依四位所言,即刻著手製定律法、規劃軍訓、完善執法。爭取在年節前梳理出一個大概,明年,咱們新年新氣象,大幹他一場!”
這時,吳用在一旁適時開口:“郎君,李道長所言的確在理。如今梁山日益壯大,以往僅憑口頭吩咐或簡單寫個條陳傳達指令,頗為不妥。小生恰好認識兩位才俊,一位是聖手書生蕭讓,擅長各類書法;另一位是玉臂匠金大堅,精於製作印章。小生邀其上山,做些印信,權當郎君和其他總管平日使用!”
公孫勝目光投向李助,心中暗自思量,此人看似道家裝扮,實則骨子裏透著法家的精明,自己恐難與之爭輝。
若想日後在梁山站穩腳跟……公孫勝轉而看向旁邊書桌上放置的《化學第一冊》,又將目光緩緩移至薑齊身上,眼中陡然閃過一道銳利的精光。
公孫勝此前所言並非虛言,羅真人傳授於他的,遠不止天象之學,占卜相麵之術他同樣涉獵頗深。正是算出自己於南方有利,他才不遠萬裏來到梁山。
初次見到薑齊時,公孫勝心中便驚歎不已,世上竟有人如《相書》中所描述的帝王之相般,日角龍顏,隆準隆鼻,龍瞳鳳頸,口大唇厚,薑齊無一不契合。也正因如此,公孫勝才當即毛遂自薦。
然而,可惜的是,自己的本事起初並未得到薑齊的看重,後來薑齊的再三挽留,也隻是因為吳用的提醒,自己就如同那千金馬骨一般。
公孫勝心中暗暗想著,必須得展現出自身的能力才行。念及此,他伸手拿起那本《化學第一冊》,專注地翻閱起來。
薑齊見此自然不會攔著,甚至還心生喜悅,“公孫道長若是喜歡,自可取迴研讀!吳總管,迴頭給公孫道長安排一間靜室,以供平時使用。”
“是!”
薑齊在書寫安排靜室的命令條子時,愈發深刻地意識到,梁山確實急需擁有屬於自己的印信了。
思索片刻後,薑齊說道:“李道長,暫居兵房參讚一職,與神機軍師朱武同列;公孫道長,暫居禮房參讚一職,主管天象事宜。”
“多謝郎君!” 李助拱手謝道,神色間滿是感激。
“貧道愧領了!” 公孫勝亦恭敬迴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決心。
安排了職位之後,薑齊又引著二人去和朱武以及孔厚見了一麵,相互熟悉一番。
李助與朱武一見麵,便如同老友重逢,無論是談論法家學說,還是道家思想,二人皆能侃侃而談,相談甚歡,甚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多時,裴宣和孔厚也加入了他們的討論。
李助由《商君書》出發,朱武從《孫武子》講解,裴宣則以《宋刑統》溝通兩家,孔厚一手孔子,一手孟子,把仁義二字說的明明白白。
四人說的那是好不暢快,尤其對於梁山此時引入大批難民開始諫言。
薑齊坐在主位,目光在四人之間來迴穿梭,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他們的高談闊論。ai 在他腦海中飛速運轉,將那些晦澀的話語解析成易懂的概念,輔助他理解這場思想盛宴。
“如今梁山吸納眾多難民,當以嚴明律法為綱。賞罰分明,方能令行禁止,使眾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職。” 李助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輕敲桌麵,語氣堅定有力,“《商君書》有雲,‘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嚴明的律法並非為了苛責眾人,而是為了保障梁山的安穩與發展。”
裴宣撫須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律法固然重要,但也需兼顧人情法理。《宋刑統》乃國朝律法之大成,其中諸多條例可作為我們治理梁山的參考。在製定規則時,既要有嚴厲的懲處,也要有適當的寬容,如此方能服眾。這也是郎君讓廣惠大師平日去安撫民眾的目的!”
朱武微微頷首,接過話茬:“李道長所言極是。然行軍打仗,亦需謀略布局。難民之中不乏可造之材,我們當年在少華山時,便是吸納難民逃兵,輔以兵法之道加以訓練,隻是當時條件簡陋,而如今咱們不僅有郎君的練兵之法,還有林教頭這個禁軍教頭,雙管齊下,必然能出精兵!”
說到這裏,朱武一頓,看著薑齊,道:“郎君,孫武子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之前咱已經安排了新上山的旱地忽律朱貴,去梁山腳下開設酒樓,如今來看,效果不錯啊!”薑齊笑道,“至少濟州,鄆州兩地的情況,咱們都能第一時間到手!尤其是通過鄆城雷橫的那條線,現在縣衙門裏的風吹草動,咱們可都是了如指掌!”
此時,孔厚微笑著開口,聲音溫和卻有力:“仁義二字,不可不察。子曰‘仁者愛人’。梁山匯聚各路饑民難民,更要以人為本,對待他們,不可僅靠律法約束,還應以仁愛之心讓其真心歸服。郎君不要忘了,他們一開始隻是希望分得土地,求一條活路,才來的梁山!真正歸服,融為一體,還需用心培養!”
薑齊聽著四人的話語,一一做著應答,同時心中暗自思索,有道是船小好調頭,他深知,這四人的觀點猶如四麵旗子,從不同角度為梁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李助的法家思想能為梁山帶來秩序與效率;
朱武的兵家謀略可確保梁山在軍事上無後顧之憂;
裴宣對律法的鑽研則能保障梁山的治理合乎大義;
孔厚的儒家仁義,更是梁山凝聚人心的道德根基。
沉思良久,薑齊開口道:“四位所言,皆為良策。梁山如今正處於關鍵時期,吸納難民,李道長,依你之見,當如何製定一套適合梁山的規矩?”
李助稍作思索,答道:“郎君,首先需明確規矩,如賞賜、人事、獎懲。關鍵對於違反規矩之人,不論親疏貴賤,一律嚴懲不貸。同時,設執法司,確保規矩公正執行。”
薑齊點頭讚同道:“裴總管掌管的刑房便是執法之所,有裴總管在,咱對公正執法甚是放心。”
又轉向朱武:“朱軍師,難民的軍訓,你有何具體計劃?”
朱武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說道:“郎君,咱們可將難民按年齡、體質、各自本事進行分類,挑選出精壯之士,由林教頭,楊教頭,張老教頭進行分批訓練。同時,加強情報收集,做到未雨綢繆。”
薑齊點了頭,說道:“其中也要找些機靈的,分出一些去和孔總管學一下急救,跟馬麟學些宣傳,那些孤兒還是太小,等他們長大,時間上怕來不及,尤其之後若是打起來,咱們難道還要讓這些孩子上戰場嗎?”
四人相互看了看,道:“郎君所言極是!”
薑齊接著看向裴宣:“裴總管,在律法上你是行家裏手,咱們梁山整體的規矩,就靠你了!”
裴宣恭敬地說道:“郎君,咱們在製定律法時可參考《宋刑統》,但務必根據梁山的實際。例如,對於因生活所迫而犯錯的難民,可從輕處罰。同時,設立申訴司,讓眾人既能申訴在梁山所受的冤屈,也能申訴在梁山之外遭遇的不公。就如同之前郎君在清河縣所做的公審那般!”
孔厚這時主動道:“郎君平日裏多去和他們聊聊,聽聽他們所求,便已經足夠!”
薑齊聽後,心中豁然開朗,要深入到群眾中去!
他站起身來,走了幾步,目光堅定地說道:“好!就依四位所言,即刻著手製定律法、規劃軍訓、完善執法。爭取在年節前梳理出一個大概,明年,咱們新年新氣象,大幹他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