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童的話剛剛說完,兩位患者已經走了進來。診室內,溫暖柔和的燈光灑在整齊排列的中醫器具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和艾草味。銅鈴再次響起,一位中年男子緩緩跨入門檻。他緊攥著瑪瑙手串,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仿佛隨時能將那玉石碾碎;眉宇間深鎖著懸針紋,仿佛刻著曆經風霜的痕跡,而兩顴卻浮現出一抹不自然的潮紅,昭示著他長期失眠與焦慮的折磨。


    男子聲音低沉中帶著自嘲:“整宿盯著帳頂數羊,越數越清醒……”他隨意扯鬆了那條雲錦腰封,露出金線繡的貔貅,但那貔貅早已因汗漬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他苦笑著補充:“昨日為著批文,把青瓷筆洗都摔了。”話音未落,診室西窗驟然被穿堂風灌進,一旁案上的《景嶽全書》隨風翻到了“鬱證篇”,仿佛無聲地映射出他內心鬱結的真實寫照。


    林婉兒獨自站在診脈台前,靜默而專注。她伸出修長的指尖輕觸男子的腕間,感受著那脈象:尺脈細如琴弦,柔弱得仿佛隨時可能斷裂;而尺關處卻“突突”跳動,好似急切地向外宣告內在的不平。她順勢注意到,男子耳後青筋蜿蜒延伸至領口,衣襟中隱隱散發出混雜著酒氣與龍腦香的氣息。她拾起一隻竹製壓舌板,輕輕探視男子舌麵,見那舌邊點綴著似朱砂的瘀點,心中頓生疑慮。


    她輕聲問道,“戌時過後,您是不是常覺口苦?”語氣平靜而關切,同時,她將脈枕微微挪向陰麵半尺,繼續低語,“晨起痰中是否帶血絲?”這一問不僅是對症狀的細致詢問,更是她憑借多年積累的脈診經驗對病情的精準把握。


    男子猛然直起身來,紫檀圈椅在地上刮出刺耳的響聲,他激動地低聲道:“神了……這幾日漱口總見銅錢大的血漬……”他的聲音中滿是痛楚與無奈,那血漬似乎正是他無數個不眠之夜累積的苦楚象征。


    聽罷,林婉兒眉頭微蹙,心中已有了初步判斷。她默然走到案旁,取出筆和宣紙,穩穩地懸腕落下字跡:“龍膽草三錢,柴胡……”筆鋒剛落,她的目光忽然移向男子袖口滑落處,那裏赫然顯出三道新鮮抓痕,血痂邊緣泛著焦黃,仿佛是他在無意間留下的自我掙紮印記。


    林婉兒深吸一口氣,聲音低沉而果斷:“再加七枚青黛染的蠶砂。”她隨即轉向藥櫃最上層的小青瓷罐,小心取出少許藥材,並繼續指示道:“睡前用夏枯草煮水泡足,水要完全沒過三陰交。”說完,她取出一枚銀針,穩穩將針尖引向男子的太衝穴。銀針輕入太衝穴後,那位中年男子仍倒吸著一口冷氣,似乎體內那糾結多年的陰鬱正在此刻悄然釋放。林婉兒輕輕收迴銀針,目光凝重而溫柔,隨即低聲向他交待醫囑:“請您保持針留二十分鍾,期間盡量放鬆,靜聽體內氣血流轉。切記,晚間勿食寒涼之物,同時服用我剛開的補氣安神方。”她的聲音平靜而堅定,仿佛已看透這位患者長期失眠與焦慮帶來的無奈。


    幾分鍾後,男子似乎開始從針刺的微痛中感受到一絲溫熱,從太衝穴處緩緩向四肢擴散。他閉上雙眼,唿吸漸漸變得平穩起來,臉上那因失眠而布滿疲憊的色彩也隱約緩和。低聲呢喃中,他終於說道:“我……感覺到胸中似有微風拂過,心跳漸漸沉穩,仿佛多年的困擾正一點點消散。”這句話帶著既驚訝又釋然的情感,仿佛在訴說著他內心深處久違的安寧。


    林婉兒靜靜站在旁邊,將這一刻細致地記錄在診案上,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林婉兒獨自完成這一連串操作,全程從容而細致。她心中明白,每一處脈象、每一分藥材的調配,都必須因人而異。今日這位男子,脈象異常、舌下瘀點隱現,都清楚地指示出心腎失交與外邪侵擾的複雜病理。而她的處方,正是針對這種情況量身定製的。


    暮色染透了窗紗,接著走進診室的患者是一位身著簡約白色連衣裙的少女。她挽著一條精致的繡花繃帶,抱著整潔的醫用包裹,指尖纏繞著一條紗布。


    少女輕啟朱唇,聲音細若蚊蚋,卻帶著一種堅定而又透著落寞的韻味:“我讀書時總是走神,可晚上清醒得能數清床單上的每一根細線……”說話時,她不自覺地擰著腰間那條輕薄的皮帶,仿佛那動作能撫平心中的煩亂。


    林婉兒靜靜站在診脈台前,溫柔而專注地將手指輕搭在少女腕間。她感覺到脈象細如琴弦,柔軟得仿佛隨時可能斷裂,而尺脈卻隱隱跳動,好似急切地在傳遞內在的信息。她微微蹙眉,輕輕抬眼打量這位患者,心中已經捕捉到了那因長期失眠與內分泌失調而留下的痕跡。


    就在這時,藥房內的燈光透過現代led燈具散發出柔和光暈,映照在少女唇色上,那唇色淡得仿佛早已褪去生氣,恰似遠處凋零的海棠。林婉兒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少女耳垂上那精致的丁香墜子微微顫動——那是從她腹中傳來的陣陣腸鳴伴隨而來的反應。


    問診進行到一半時,少女忽然掩麵啜泣,幾顆晶瑩的淚珠落在診脈台上,輕輕暈開了剛剛寫下的“歸脾湯”三個大字。她低聲哽咽道:“早上起來是不是總覺口中淡澀?”接著,她又輕問,“早上三點到五點,您是否也會感到腹痛如絞?”聲音中充滿了對自身症狀的困惑與無奈。


    這時,屏風後傳來輕微的瓷器碰撞聲,大師兄端著一碗桂圓蓮子羹悄然出現。少女望向碗中瑩潤的桂圓肉,忽然哽咽起來:“我從來初潮後,我媽就經常讓我喝當歸湯。”話音未落,她的腹中再次傳出清亮的腸鳴,仿佛幼貓般柔弱的嗚咽,令人心疼。


    林婉兒轉身走到足三裏穴上施灸,暖黃的艾草氣息在診室內彌漫。就在針灸進行中,少女突然破涕為笑,聲音輕柔中帶著幾分調侃:“感覺就像有人往肚子裏塞了暖手爐……”她的笑容雖帶著稚嫩,卻透露出一絲久違的溫暖。


    節能台燈在問診桌上投下暖黃光暈,林婉兒的鋼筆懸在病曆本上方,少女手腕上濡軟的脈象還在指尖流轉。\"當歸雞湯先停三個月。\"她轉頭對候診椅上攥著帆布包的婦人說,\"早餐換成山藥糯米粥,出鍋前撒半勺桂花蜜。\"


    藥童端著不鏽鋼托盤過來,透明文件袋裏裝著打印好的藥方:\"炙黃芪9克,要先用淘米水泡半小時。\"婦人剛要開口詢問,林婉兒已經將三枚桂圓殼裝進分藥袋:\"這個要和藥材一起煮,湯藥沸騰時的浮沫記得撇掉。\"窗外傳來斷續的豆漿機嗡鳴,像是應和著掛鍾的滴答聲。


    \"每天下午三點喝完藥,去小區紫藤花架下走三圈。\"林婉兒用鉛筆在少女帶來的十字繡樣稿上勾線,\"把這些玫瑰花圖案改成竹葉紋樣,繡滿九片葉子時來複診。\"少女耳垂上的銀質丁香吊墜晃了晃,她忽然伸手按住小腹——艾灸貼的餘溫正化作暖流,緩緩緩解著淩晨的隱痛。


    大師兄從貼著\"補益類\"標簽的藥櫃取來朱茯神,拆封時深紅色的藥粉在燈光下泛著微光:\"藥渣曬幹後裝進無紡布袋,掛在繡架旁邊。\"他忽然壓低聲音對婦人說,\"這周六文化館有昆曲《牡丹亭》講座,讓孩子去聽兩小時吧。\"婦人捏緊的帆布包帶子突然鬆開,包角磨白的布料掃過桌角的《宋詞鑒賞》。


    少女起身時,林婉兒往她手裏塞了個密封玻璃罐:\"肚子疼時含一顆,是槐花蜜醃了七天的金桔。\"月光漫過診所玻璃門時,護士正將打印著\"養得春意在心頭\"的醫囑單交給婦人,a4紙上詳細列著:


    晚上七點用精油熱敷肚臍


    繡線改用陳皮熏過的棉線


    枕頭裏加裝合歡花與柏子仁香包


    若夜間腸鳴嚴重,立即用蔥白片貼肚臍


    自動門開合的電子音響起,混著漸漸遠去的電動車警報聲,衝淡了滿屋當歸藥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藥香伴仁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3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369並收藏藥香伴仁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