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數療法與中醫均源自《周易》,且與之一脈相承,該療法堅持陰陽五行學說為綱領的辨證施治原則。以下是這樣象數療法辨證論治的具體內容:
一、辨證
1.辨證,即分析、辨別疾病的證候。證候是由一係列症狀所組成的,單獨一個症狀難以反映疾病的性質,但症狀組合在一起,就能共同反映疾病的性質。例如,發熱、口渴、大便秘結、舌苔黃等症狀共同反映了疾病的熱證性質。
2.辨證的方法有多種,八綱辨證是最基本的方法。八綱包括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疾病的種類繁多,症狀千變萬化,但就人體的整體反映而言,均可歸納為這八類證候。
二、施治
施治是采取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在辨證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補瀉原則,即“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介於虛、實兩者之間的證候,則用平補平瀉。
中醫象數療法中,這一原則被概括為“母子補瀉法”。所謂“母子補瀉法”,即“母生我為補”,“我生子為瀉”,當“我”介於虛、實之間時,可平補平瀉,以振奮本髒腑組織的氣機。例如,肺氣虛一般可配方為720,方中7為艮土母,2為兌金子(我),此方為艮土母生兌金子,即母生我,以補我之氣虛。
三、注意原則
在施以“母子補瀉法”的過程中,需注意“標本緩急”、“標本兼顧”、“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原則。
1.標本:症狀為標,病因為本;病邪為標,正氣為本。如脾腎虛引起的腹部冷痛、下利清穀、五更泄瀉、水腫等,一般不屬於急症,應以“緩則治其本”,即以溫補脾腎為本,象數配方一般為650·80。方中650益腎陽,8振脾氣,以達溫補脾腎之陽、扶正祛邪之目的。
2.同病異治:指同一疾病,由於病人體質不同、誘發疾病的因素不同、疾病發展的階段不同,因而表現的症狀和證型不同,需采取相應的不同方法治療。例如,同是耳鳴、耳聾,也有虛、實之別。虛證多見頭暈、眼花、腰背酸痛、神倦、脈細等腎虛症狀,故應補腎,象數配方一般為260。實證多見頭脹、鼻塞、口苦、咽幹、脅痛、苔膩、脈滑數等肝膽火盛症狀,故可清泄肝經,一般可配方為4300。
3.異病同治:指不同的病,表現不同,但當發生疾病的本質相同時,可使用相同的方法治療。例如,脾氣虛引起的久泄、脫肛、子宮脫垂等,雖然病症表現不同,但發病本質相同,均為脾虛引起,故均以健脾之法治之,象數配方一般可為380·20,以健脾益氣。
綜上所述,中醫象數療法需遵循“法於陰陽,合於數術”的原則,辨證施以“母子補瀉法”。請注意,中醫象數療法需在專業中醫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請勿自行嚐試或給他人實施,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一、辨證
1.辨證,即分析、辨別疾病的證候。證候是由一係列症狀所組成的,單獨一個症狀難以反映疾病的性質,但症狀組合在一起,就能共同反映疾病的性質。例如,發熱、口渴、大便秘結、舌苔黃等症狀共同反映了疾病的熱證性質。
2.辨證的方法有多種,八綱辨證是最基本的方法。八綱包括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疾病的種類繁多,症狀千變萬化,但就人體的整體反映而言,均可歸納為這八類證候。
二、施治
施治是采取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在辨證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補瀉原則,即“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介於虛、實兩者之間的證候,則用平補平瀉。
中醫象數療法中,這一原則被概括為“母子補瀉法”。所謂“母子補瀉法”,即“母生我為補”,“我生子為瀉”,當“我”介於虛、實之間時,可平補平瀉,以振奮本髒腑組織的氣機。例如,肺氣虛一般可配方為720,方中7為艮土母,2為兌金子(我),此方為艮土母生兌金子,即母生我,以補我之氣虛。
三、注意原則
在施以“母子補瀉法”的過程中,需注意“標本緩急”、“標本兼顧”、“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原則。
1.標本:症狀為標,病因為本;病邪為標,正氣為本。如脾腎虛引起的腹部冷痛、下利清穀、五更泄瀉、水腫等,一般不屬於急症,應以“緩則治其本”,即以溫補脾腎為本,象數配方一般為650·80。方中650益腎陽,8振脾氣,以達溫補脾腎之陽、扶正祛邪之目的。
2.同病異治:指同一疾病,由於病人體質不同、誘發疾病的因素不同、疾病發展的階段不同,因而表現的症狀和證型不同,需采取相應的不同方法治療。例如,同是耳鳴、耳聾,也有虛、實之別。虛證多見頭暈、眼花、腰背酸痛、神倦、脈細等腎虛症狀,故應補腎,象數配方一般為260。實證多見頭脹、鼻塞、口苦、咽幹、脅痛、苔膩、脈滑數等肝膽火盛症狀,故可清泄肝經,一般可配方為4300。
3.異病同治:指不同的病,表現不同,但當發生疾病的本質相同時,可使用相同的方法治療。例如,脾氣虛引起的久泄、脫肛、子宮脫垂等,雖然病症表現不同,但發病本質相同,均為脾虛引起,故均以健脾之法治之,象數配方一般可為380·20,以健脾益氣。
綜上所述,中醫象數療法需遵循“法於陰陽,合於數術”的原則,辨證施以“母子補瀉法”。請注意,中醫象數療法需在專業中醫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請勿自行嚐試或給他人實施,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