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家的門敞開著,張曙光直接把三輪車騎到了大姑家的院子裏。


    “慧珍,還是沒奶水嗎?”


    “娘,還沒有,都怪我沒用。”


    “怎麽能怪得了你呢,還是營養不夠,晚上我去求求大隊長,看能不能借點細糧迴來給你補補。”


    東屋裏,兩個人在說著話,其中還夾雜著一個嬰兒微弱的哭聲。


    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就是大姑和她的大兒媳婦了。


    “大姑,我帶爺爺奶奶來看您了。”


    張曙光朝著東屋喊了一聲,然後扶著爺爺奶奶下了車。


    “是小光過來了嗎?”


    大姑一路小跑著從東屋裏出來。


    “哎呀!真的是小光,爹娘,你們都過來了!”


    看到許久未見的爹娘還有娘家侄子,張月娥一臉驚喜。


    “你娘天天在家念叨你,今天沒事,就讓小光帶我們過來看看。”


    老爺子背著雙手,四處打量著大閨女家的院子。


    “爹,娘,大強家的添了個小閨女,我一直在家伺候他們娘倆,也沒顧得上去張莊看你們二老。


    都是閨女不孝,還讓您二老反過來看我,快,快進堂屋裏坐著歇歇。”


    張月娥招唿著老兩口去堂屋。


    “大姑,我們還是先去東屋看看我的表侄女吧,孩子生下來我們還沒見過呢!”


    張曙光來到奶奶身邊,偷偷往老太太手心裏塞了一張大黑拾。


    當長輩的第一次看孩子,是需要給見麵禮的。


    “走,去看看孩子,時間過得真快,我閨女也是當奶奶的人了。”


    錢是英雄膽,感受著手心裏的鈔票,劉桂香臉上的笑容自然了許多。


    東屋的床上,一個年輕的婦人,懷裏抱著個孩子。


    孩子很瘦弱,就像個小貓一樣,連哭聲都是有氣無力的。


    “慧珍,這是你姥爺姥姥和表弟。”


    一進門,張月娥就趕緊把爹娘介紹給了兒媳婦。


    當時兒子結婚時,張月娥知道娘家過得不容易,怕娘家破費,就沒往娘家報喜,以至於兒媳婦都當娘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姥姥姥爺。


    “姥姥姥爺,表弟。”


    蔣慧珍趕緊叫人。


    “我來看看我的重外孫女。”


    劉桂香老兩口看了一眼孩子,心情有些沉重,把一張大黑拾放在了外孫媳婦床頭。


    小丫頭麵黃肌瘦,眼窩深陷,餓得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如果外孫媳婦再沒有奶水,這個小丫頭怕是養不活了。


    “娘,您這是幹什麽?快把錢收起來,一個小丫頭,怎麽能給這麽重的禮呢!”


    張月娥把錢拿起來就要還給劉桂香。


    “丫頭怎麽了?丫頭不也是大強的孩子,你的孫女嗎?咱們老張家可沒有重男輕女的傳統。”


    其實老太太心裏也有些心疼,剛才在手心裏攥著,劉桂香也不知道,大孫子給她的是十塊的。


    可給都給出去了,就不能再要迴來了,她劉桂香丟不起這個人。


    “大姑,你快別在這拉扯了,我帶了點糧食過來,還有兩條魚,趕緊給嫂子燉一鍋魚湯補一補。”


    張曙光也看出來了,自己表侄女的情況很不樂觀。


    “好,我這就去。”


    “爺爺奶奶,我去幫大姑殺魚。”


    張曙光帶著大姑來到三輪車旁邊,把麵袋子提了出來。


    “大姑,你們家的糧缸呢?”


    張曙光扭頭看向發呆的大姑。


    “在,在堂屋。”


    張月娥此時整個人都是懵的,短短半年沒迴娘家,娘家到底發生了什麽?


    剛才光顧著高興了,也就沒太注意侄子騎來的三輪車。


    還有自己添了個孫女,娘一出手就拿了十塊錢出來。


    侄子抱著的麵袋子,目測少說也有四五十斤。


    剛才侄子說還有兩條魚,沒猜錯的話應該在背簍裏裝著。


    自打二弟出了事以後,娘家過得有多艱難,她是知道的,所以不管兒子娶媳婦,還是生孩子,她都沒有通知娘家。


    “小光,是不是你爹迴來了?”


    張月娥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猜測。


    “沒有,我爹要是迴來了,一定會親自過來看你和姑父的,是我找到工作了,現在是機械廠的采購員。”


    “大姑,我還提著糧食呢,要不咱先把糧食倒進糧缸裏吧!”


    看著激動得大姑,張曙光趕緊舉了舉手裏的玉米麵。


    “哎!好,小光你跟我來。”


    反應過來的張月娥,趕緊轉身帶著張曙光往堂屋走,糧缸就在裏屋的床頭放著。


    張曙光解開麵袋子,把金黃的玉米麵緩緩地倒進了糧缸。


    “小光,這是細糧?”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上次吃細糧還是兒子顧強結婚的時候,用豬油做了一頓白麵條。


    那次過後,就再也沒有吃過細糧,哪怕過年時吃的都是雜糧麵餃子。


    “嗯,大姑,現在咱家裏吃的都是細糧,替代糧喇嗓子,我吃不慣。”


    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張曙光隻是跟大姑闡述一個事實,大姑張月娥卻聽得頭皮發麻。


    娘家老老少少的也有六口子人,頓頓都吃細糧,那得多少啊!


    “大姑,我先去殺魚,準備給表嫂煮魚湯,家裏有沒有熱水?先給我侄女化幾顆奶糖墊一墊。”


    張曙光一邊說話,一邊率先出了門,在張月娥還沒出來之前就把兩斤大白兔奶糖放進了背簍。


    六十年代的大白兔奶糖,沒有科技與狠活,成分除了牛乳就是白砂糖,化開了完全可以當牛奶給嬰兒食用。


    兩斤大白兔奶糖,足足一大兜子,張月娥抱著奶糖,眼淚控製不住的往下流。


    “小光,如果小丫頭能挺得過來,以後我一定讓她像孝順親爹一樣孝順你。”


    “大姑,一家人不說這個,我這個當表叔的,還能眼睜睜看著侄女餓死不成,您快去給孩子衝奶喝吧,我這就去殺魚。”


    張曙光一手扣著一個魚鰓,提著兩條魚去了院子裏水缸旁邊。


    在原主的記憶裏,這三年來,除了大隊長一家暗中給予過幫助以外,唯一還走動頻繁,始終保持親密關係的,也就是大姑一家了。


    對待真正的親人,張曙光從來都不是一個吝嗇的人。


    “娘,您看小光,來就來吧,有是送糧又是送魚,還拿了這麽多奶糖,您也不說攔著點,你們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東屋裏,傳出張月娥壓抑的哭聲。


    “那是你這個大姑做的到位,他們兄妹三個小時候,你也真親他們了。


    小光是個孝順的好孩子,你對他的好,他都記在心裏了。”


    老太太心疼的直嗦牙花子,可大孫子拿都拿出來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六零,我從十六歲開始養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偏愛年代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偏愛年代文並收藏穿越六零,我從十六歲開始養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