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被抓住衣領顫聲答道:“將軍……你不是吩咐過,見到敵軍樓船就要喚醒所有人嗎?”


    黃祖先是一怔,然後更加惱火地說:“那些大家夥都沒露麵,你慌什麽呢!”


    將領低聲反駁道:“萬一他們是故意不用大船呢……”


    聽到此言,黃祖沉默不語。


    他深知用兵之道就是虛實變幻莫測。


    一旦真真假假、假中藏真是有可能的。


    “你不能數一數那些樓船的數量再判斷嗎?”


    黃祖甩手一個耳光拍過去,質問部將。


    黃祖話音剛落,正準備轉身去休息,卻見一匹快馬疾馳而來。


    “將軍!將軍!”


    傳令的士卒高聲喊道。


    刹那間,黃祖感覺到一陣寒毛豎立,心中隱約泛起了不祥的預感。


    “雲社失守了!將軍,雲社失守了!”


    士兵的聲音打破了寧靜。


    黃祖的麵色頓時變得異常難看。


    震驚之餘,他的內心也十分不解:張易這人實在是太 ** 了,竟然分兵偷襲。


    他明明知道張易的兵力不多,南郡已有大量兵力對抗劉表,攻擊自己的這裏也需要不少兵力,怎麽還能抽出兵力?


    是膽大包天呢?還是過於狂妄?真是讓人費解!


    此外,黃祖被這突兀報信的士兵氣得夠嗆。


    暗自咒罵著,你就不懂得悄無聲息地通報一下?黃祖強壓怒火,恨不得一刀將這名小兵斬於刀下,但他隻揮了揮手,滿臉厭惡讓那小兵離開。


    此刻,他心亂如麻——雲社既已丟失,又該怎麽收場?


    匆忙迴到營帳,黃祖趕緊命令人繼續值守,並指示憑借戰船的數量來判斷敵軍是否傾巢出動。


    值班的大將盡管很想說點什麽,比如自己在黑夜中根本看不清有多少艘船,可看著黃祖那一觸即發的目光,還是把抱怨咽迴肚裏。


    畢竟自己的腦袋遠不如黃祖的寶刀堅硬嘛。


    “聽說雲社縣令投降了,對方正在浩浩蕩蕩直奔西陵而去。


    現在該怎麽辦?”


    黃祖無奈又焦慮地問大家。


    他現在的處境真可謂是處處透風,左右為難!


    派出增援部隊吧?如果對方並不配合決戰,而隻是分散自己的實力怎麽辦?


    如果不派兵,讓他們順利進軍江陵乃至西陵,豈不是更糟糕?


    此時黃祖寄希望於劉表快動手,說不定打到南陽境內後張易就不得不撤兵了!媽蛋,哪個 ** 軍師說張易不足為慮的!此刻,身處襄江畔不遠處的蔡瑁突然打了噴嚏。


    但他渾不在意,估計隻是江風吹得太冷的緣故。


    數十萬大軍已經在襄江岸邊嚴陣以待。


    荊州的將領們正等待他的號令。


    “三萬兵力駐守荊襄古道,十二萬兵馬正麵出擊,肯定不會出錯。”


    蔡瑁得意洋洋地說。


    麾下有位將領心存憂慮,試圖勸阻:“將軍,將士們是從各地趕來未及休整,能不能等一晚再開戰?”


    蔡瑁一聽此言,麵色驟變,瞪向那位將領。


    “王威,誰是你主帥?難道你想當將軍麽!”


    蔡瑁不屑地冷笑,“我看過的兵書比你摸過的竹簡都多。”


    “你以為敵人不知道我們的疲勞嗎?但偏偏本帥要出奇製勝,讓他們措手不及。”


    蔡瑁自信滿滿的表示。


    當然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那就是敵人數量不過數萬,而己方可是擁有十二萬之巨。


    玩這些花哨的有何意義?就算軍隊稍顯疲憊也足以碾壓對手。


    陌刀兵固然強大,但這蔡瑁不相信南陽軍個個都是精英!聽罷這番解釋,王威覺得有些匪夷所思:聽上去似乎非常合理,卻又總覺得有問題,說不明白……


    ---


    注:文中的\"蔡瑁\"應指曆史人物蔡瑁(東漢時期荊州牧劉表的重要將領之一),故事發生在襄陽、荊州一帶。


    以上是用不同的詞匯重述了一遍原文,盡量忠實原意並且適當調整敘述方式。


    王威遠眺長江對岸,一片昏暗中什麽也看不清,方向感完全迷失。


    嶽飛身為一代名將,聞名天下。


    按照常規的軍事策略,駐紮營地理應靠近水源才更為合理。


    然而,嶽飛並沒有這樣選擇,這讓王威有些困惑,不知道嶽飛在打什麽算盤。


    蔡瑁冷眼旁觀王威的糾結,不以為然地一笑,心想:一個小小的校尉操什麽心?聽命行事就是了。


    既然嶽飛不在江邊紮營,這反倒給蔡瑁提供了可乘之機。


    他迅速調派士兵渡江,悄無聲息地把部隊一批接一批運送到對岸,並打算連夜突襲。


    為了保證絕對靜默,他還特地下令士兵嘴裏含一根短棍以防發出聲響——掉棒者殺頭。


    多嚴謹的部署!他揮動手示意前軍準備帶盾登船。


    ---


    襄江對岸,徐晃輕聲報告:“四百精兵已經就位!”


    一旁的荀攸點頭表示滿意,眼神中充滿對嶽飛由衷的欽佩——嶽鵬舉作為統帥的能力令人膽寒!


    “不臨江紮營”


    是荀攸提出的計謀,意指避免成為敵方的靶子。


    一般來說,靠江紮營能及時發現敵艦動向,以便更好地防禦或應對攻擊。


    而嶽飛則有不同的看法:雖然自家隻有三萬兩千將士麵對蔡瑁的十幾萬人馬,但絕不能輕易言敗。


    荀攸先是大吃一驚,而後試探問到是否不想在江邊安營?


    “倘若按傳統在江邊駐營,蔡瑁必定會保持警惕,不敢隨意增派部隊”


    ,嶽飛見自己的心思被對方猜中,微笑著迴應道。


    兩人密談一番,張遼與徐晃半知不解。


    隨後,嶽飛攤開心思,詳細說明了計劃。


    首先是遠離江麵紮營,使蔡瑁放鬆防備,誤認為可以安全地將軍隊送過江來。


    其次是抓住半渡時 ** 擊對方。


    此處所謂\"半渡而擊\"並不單單指向行進一半時發起進攻,


    而是讓蔡瑁運送足夠的數量後,再派人鑿沉船隻,斷絕其後續援手。


    借此利用襄江天然防線分割荊州兵馬為兩個部分。


    這樣一來,過河後的荊州軍隻能坐視嶽飛麾下的部隊將其圍殺。


    嶽飛與荀攸商定,在蔡瑁輸送完五萬部隊時即刻出手。


    同時他也分為兩線布陣,


    一條是襄江一線,另一條便是古荊襄驛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