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情境轉換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上千艘戰船在江中自如行動、井然有序,甘寧為之震驚,不禁對文聘刮目相看。
在如此大規模的軍隊麵前,個人勇武又能算什麽?
刺史府內,劉表麵色漲紅,怒火中燒。
他把奏折扔到了地上,依然氣不過,又把桌上的文件揉成一團丟在一旁。
這些紙還是張易製造的!他曾高度讚揚張易改進的造紙術對天下學者的意義,但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近日,張易才派人來請求議和,轉眼便大舉調動軍隊。
一部分開往南郡方向,另一部分則朝江夏進發。
調兵是為了對付誰呢?袁術、孫堅還有他自己,似乎別無他人。
隻是此時孫堅和袁術也同樣在集結兵力,況且二人一向互相敵視,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們是打算一決勝負了。
劉表當然也不傻,心裏很清楚,孫堅與袁術能安心開戰的前提,必然是張易也在別處有所行動以分散注意力。
而結合當前張易調兵的動向來看,擺明就是針對他劉表的行動即將開始。
劉表不由得爆出了粗口:“彼其娘之!”
即使是書生氣十足的人此時也不得不罵上兩句。
稍作調整之後,他環顧四周,“張易既然如此頻繁調兵,顯然對我們有不良企圖,我們現在該怎麽做才好呢?”
一名謀士建議道,“主公,考慮到孫堅和袁術也在動員,兩方終有一戰。
在這種情況下,想找人聯手對抗張易並非易事。
眼下最務實的方法莫過於增強自身防禦,並準備應對任何可能性。”
蔡瑁忍不住挺身而出,麵色泛紅,“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防守。
將張易徹底鏟除!”
這讓他想起了那令人頭疼的陌刀營。
先穩固防線等待孫堅與袁術交鋒後的勝者,再爭取盟友合力夾擊張易也不遲。
南陽地區如此肥沃富饒,孫堅和袁術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擴大勢力的機會。
劉表立即高唿命令,“除江夏郡以外,所有郡縣的軍隊都要立即奔赴襄陽待命!我們務必做好準備!”
緊接著他環顧群臣,“諸位大人,張易此人暗中與董卓勾結,欲借假詔奪荊州,我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如果各位心存顧慮,不妨想想背後的家族。”
他並不是要威脅大家,隻是揭示張易的行為後果:辦學校、招募佃農、造紙印書……哪一件不都是在損害這些世家的利益?
一旦荊襄被張易掌控,普及學堂會讓隱藏的人口浮現出來,各大家族如何繼續生存?
\"傳令,誓死效忠主公!\"
蔡瑁漲紅著脖子大聲響應。
他的心思全在於蔡家的安全。
想到之前竟主動提供軍需給張易,現在這些補給恐怕都將反製於己!
\"有德珪如此表態,甚是欣慰。
\"
劉表高聲道,並對蔡瑁豎起了大拇指,讚賞這位出自荊州第一世家的人才。
其他來自豪門望族的官員也緊隨其後表態。
盡管這般氣氛熱烈非凡,但劉表內心並不完全滿足,尤其注意到蒯越等人以及身後馬、向兩家仍舊默不做聲。
但就算沒有這幾大家族的助力,戰爭依舊會按照計劃進行。
數十萬荊州鐵騎難道會被隻有一個郡城的張易所懼嗎?隨著命令傳達,荊州各地的大軍正火速趕赴襄陽周邊駐紮。
黃祖身處江夏境內,此刻的表情顯得極為嚴峻。
顯然他也已經得知了張易調動的消息。
張易並非僅僅調動部隊前往南郡,還在江夏與南陽之間的長江水域部署了大量的水軍營寨。
一艘艘艦船頻繁地從水寨出動,顯露出他即將有所大舉動作的跡象。
然而劉表卻顯得自私自保,未能調派兵力來支援江夏,這令黃祖極為不滿。
“父親勿需太過動怒。”
黃射安慰道,“刺史已承諾,隻要張易出兵江夏,他將下令全荊州軍隊進攻南陽,以此來分散張易的壓力——這是以圍魏救趙的戰略。”
黃祖心知此刻的劉表不敢耍手段,隻是他暗中擔心,即便調動了整個荊州的軍隊,未必能夠擊破張易設置的屏障。
“我們不要過高估計劉表的能力,”
他搖著頭,歎息道。
就在這時,有斥候飛奔入帳,報稱南陽百姓試圖渡河訪問親戚,並因此與蔡中和蔡和兩位將軍發生了衝突。
聽聞此消息,黃祖立刻警覺起來:“哎呀!不好,希望他們千萬別動手!”
說罷,黃祖匆忙衝向岸邊的大營,跨馬直奔而去。
見到幾名已經喪生的人躺在蔡中、蔡和二人麵前,他的心中滿是無奈與寒意。
於是,黃祖對將士們說道:“準備戰鬥吧,張易要發難了。”
看著那些所謂的百姓,黃祖明白了他們的真正身份是張易安插在此處的敢死隊員。
同一時刻,幕僚李元芳進入主賬通報情況給正在審閱奏章的張易:那些被派來引起糾紛的囚徒已經葬身在了對方的手下。
張易略作思量後命令李元芳:“選一個可靠的人把這份重要信息傳遞給襄陽的劉表。”
不多時,荀彧、荀攸及劉伯溫也紛紛到場,匯報糧草和其他軍事物資已經前移至江夏一線的情況,同時也提到了建造戰艦的事情尚在進行當中。
而隨後到達的沈萬三則報告說,在書中指導之下,他成功帶領工匠打造了新型福船共36艘,還有各類攻城戰船共計數百艘,足以保障戰役的需求。
當眾人詢問福船的具體情況時,這讓他們更加疑惑於其性能。
“這種船型是我們之前未聽聞的新品種,但顯然張易已經對其進行了充分規劃並快速執行生產。”
沈萬三解釋道。
荀彧好奇地問道。
沈萬三的目光投向坐在主位上的張易,心想著裝逼這種事情總不能都讓臣子們占了先。
“樓船真的很大嗎?”
張易沒有直接迴答,反問大家道。
在場的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福船比樓船更為宏偉!”
張易補充說,“福船的身軀宛如小城般高大,吃水達到一丈一二尺。
如果無風助力的話確實難以前進。
不過,進攻江夏是順江而下,憑借江流就能驅動福船。”
在如此大規模的軍隊麵前,個人勇武又能算什麽?
刺史府內,劉表麵色漲紅,怒火中燒。
他把奏折扔到了地上,依然氣不過,又把桌上的文件揉成一團丟在一旁。
這些紙還是張易製造的!他曾高度讚揚張易改進的造紙術對天下學者的意義,但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近日,張易才派人來請求議和,轉眼便大舉調動軍隊。
一部分開往南郡方向,另一部分則朝江夏進發。
調兵是為了對付誰呢?袁術、孫堅還有他自己,似乎別無他人。
隻是此時孫堅和袁術也同樣在集結兵力,況且二人一向互相敵視,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們是打算一決勝負了。
劉表當然也不傻,心裏很清楚,孫堅與袁術能安心開戰的前提,必然是張易也在別處有所行動以分散注意力。
而結合當前張易調兵的動向來看,擺明就是針對他劉表的行動即將開始。
劉表不由得爆出了粗口:“彼其娘之!”
即使是書生氣十足的人此時也不得不罵上兩句。
稍作調整之後,他環顧四周,“張易既然如此頻繁調兵,顯然對我們有不良企圖,我們現在該怎麽做才好呢?”
一名謀士建議道,“主公,考慮到孫堅和袁術也在動員,兩方終有一戰。
在這種情況下,想找人聯手對抗張易並非易事。
眼下最務實的方法莫過於增強自身防禦,並準備應對任何可能性。”
蔡瑁忍不住挺身而出,麵色泛紅,“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防守。
將張易徹底鏟除!”
這讓他想起了那令人頭疼的陌刀營。
先穩固防線等待孫堅與袁術交鋒後的勝者,再爭取盟友合力夾擊張易也不遲。
南陽地區如此肥沃富饒,孫堅和袁術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擴大勢力的機會。
劉表立即高唿命令,“除江夏郡以外,所有郡縣的軍隊都要立即奔赴襄陽待命!我們務必做好準備!”
緊接著他環顧群臣,“諸位大人,張易此人暗中與董卓勾結,欲借假詔奪荊州,我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如果各位心存顧慮,不妨想想背後的家族。”
他並不是要威脅大家,隻是揭示張易的行為後果:辦學校、招募佃農、造紙印書……哪一件不都是在損害這些世家的利益?
一旦荊襄被張易掌控,普及學堂會讓隱藏的人口浮現出來,各大家族如何繼續生存?
\"傳令,誓死效忠主公!\"
蔡瑁漲紅著脖子大聲響應。
他的心思全在於蔡家的安全。
想到之前竟主動提供軍需給張易,現在這些補給恐怕都將反製於己!
\"有德珪如此表態,甚是欣慰。
\"
劉表高聲道,並對蔡瑁豎起了大拇指,讚賞這位出自荊州第一世家的人才。
其他來自豪門望族的官員也緊隨其後表態。
盡管這般氣氛熱烈非凡,但劉表內心並不完全滿足,尤其注意到蒯越等人以及身後馬、向兩家仍舊默不做聲。
但就算沒有這幾大家族的助力,戰爭依舊會按照計劃進行。
數十萬荊州鐵騎難道會被隻有一個郡城的張易所懼嗎?隨著命令傳達,荊州各地的大軍正火速趕赴襄陽周邊駐紮。
黃祖身處江夏境內,此刻的表情顯得極為嚴峻。
顯然他也已經得知了張易調動的消息。
張易並非僅僅調動部隊前往南郡,還在江夏與南陽之間的長江水域部署了大量的水軍營寨。
一艘艘艦船頻繁地從水寨出動,顯露出他即將有所大舉動作的跡象。
然而劉表卻顯得自私自保,未能調派兵力來支援江夏,這令黃祖極為不滿。
“父親勿需太過動怒。”
黃射安慰道,“刺史已承諾,隻要張易出兵江夏,他將下令全荊州軍隊進攻南陽,以此來分散張易的壓力——這是以圍魏救趙的戰略。”
黃祖心知此刻的劉表不敢耍手段,隻是他暗中擔心,即便調動了整個荊州的軍隊,未必能夠擊破張易設置的屏障。
“我們不要過高估計劉表的能力,”
他搖著頭,歎息道。
就在這時,有斥候飛奔入帳,報稱南陽百姓試圖渡河訪問親戚,並因此與蔡中和蔡和兩位將軍發生了衝突。
聽聞此消息,黃祖立刻警覺起來:“哎呀!不好,希望他們千萬別動手!”
說罷,黃祖匆忙衝向岸邊的大營,跨馬直奔而去。
見到幾名已經喪生的人躺在蔡中、蔡和二人麵前,他的心中滿是無奈與寒意。
於是,黃祖對將士們說道:“準備戰鬥吧,張易要發難了。”
看著那些所謂的百姓,黃祖明白了他們的真正身份是張易安插在此處的敢死隊員。
同一時刻,幕僚李元芳進入主賬通報情況給正在審閱奏章的張易:那些被派來引起糾紛的囚徒已經葬身在了對方的手下。
張易略作思量後命令李元芳:“選一個可靠的人把這份重要信息傳遞給襄陽的劉表。”
不多時,荀彧、荀攸及劉伯溫也紛紛到場,匯報糧草和其他軍事物資已經前移至江夏一線的情況,同時也提到了建造戰艦的事情尚在進行當中。
而隨後到達的沈萬三則報告說,在書中指導之下,他成功帶領工匠打造了新型福船共36艘,還有各類攻城戰船共計數百艘,足以保障戰役的需求。
當眾人詢問福船的具體情況時,這讓他們更加疑惑於其性能。
“這種船型是我們之前未聽聞的新品種,但顯然張易已經對其進行了充分規劃並快速執行生產。”
沈萬三解釋道。
荀彧好奇地問道。
沈萬三的目光投向坐在主位上的張易,心想著裝逼這種事情總不能都讓臣子們占了先。
“樓船真的很大嗎?”
張易沒有直接迴答,反問大家道。
在場的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福船比樓船更為宏偉!”
張易補充說,“福船的身軀宛如小城般高大,吃水達到一丈一二尺。
如果無風助力的話確實難以前進。
不過,進攻江夏是順江而下,憑借江流就能驅動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