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在下不敢問究竟?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攸之一笑,搖頭答道:“這是你們的運氣。
主公決定親自來考察,到時候表現得好,必定能平步青雲!”
眾人聞言,頓時一片喧嘩,交頭接耳,有的甚至激動得現場翻起了跟鬥。
唯獨甘寧麵帶冷漠,雙手抱胸走在最前。
---
周家四天內需要處理家事,因此這幾天作者無法更新,請讀者朋友們諒解。
上次的更新說明被誤標為危險章節,這是我的疏忽所致。
### 在東萊太史慈
演武場上,主台上,張易穩坐 ** ,典韋持雙戟站在他身後。
一群人像湧向龍門的魚群一樣湧入演武場。
“主公,最後那人的身手不凡。”
典韋眼中閃過一道銳光,壓低聲音對張易說道。
張易點頭示意他已經注意到了那個與眾不同的身影——那人穿著錦衣,耳邊插著一根羽毛,腰間的鈴鐺隨腳步作響,舉止中帶有傲然的眼神,無疑就是甘寧。
隻不過甘寧顯得太過驕傲,需要一些曆練打磨。
見大家準備就緒,張易對領隊的郭攸之點了點頭,讓其負責考核組織工作。
此次考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力氣測試**:石鎖和強弓的重量,根據每個人舉起的石鎖和拉動的強弓評定等級。
2. **武藝展示**:選用兵器,在演武場內表演武藝,供張易點評。
3. **兩兩對決**:挑選對手,進行對戰比賽,作為倒數第二項測試。
4. **戰場指揮**:考核綜合指揮能力,確保個人武力外也有戰略頭腦。
通過幾輪比試,張易的目光最終定格在依然神采奕奕、霸氣十足的甘寧身上,不由擊掌讚歎——甘寧確實勇猛過人。
盡管在張易麾下甘寧的排名在第八之外,但在其他如袁術或劉表這樣的勢力中,甘寧絕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將。
接下來便是最後一輪考驗——指揮能力。
選拔將領不應僅以個人武藝評判,有些人文才雖不出色,但其軍事統率才能驚世駭俗,例如韓信。
又比如……
就在張易準備進行指揮考核時,門外突然傳來嘈雜聲。
“外麵是什麽情況?”
張易問。
郭攸之應聲道:“迴主公……”
演武場外,一位男子聽聞主公正在進行考核和評級,主動請纓希望能夠加入。
我告訴他,所有希望加入的人必須先遵循求賢館的規定,並在錦衣衛考察他們的品德後再行後續程序。
張易聞言,點頭稱是,確信這樣的流程很有必要:招攬人才首先要看重其品德。
話還沒說完,郭攸之忽然笑道:“那個漢子的姓氏非常少見,屬下還是頭一迴遇到‘太史’這個姓。”
由於這個姓實在稀罕,郭攸之也忍不住與張易討論一番,希望能引發張易的興趣。
然而,張易的眼神陡然變得異常專注。
“那人叫什麽名字?”
他問道。
郭攸之馬上迴答道:“稟主公,那人的名諱是太史慈,字子義。”
“啊!竟是東萊的太史慈?這個人可是名單上的一位英豪!”
郭攸之反應了過來——張易曾編製了一份人才名冊,他也有印象,雖然最終未能成功邀請其中大多數人。
例如郭嘉、戲誌才等人已各自投奔劉備和曹操。
想到這些,郭攸之心中的迴憶瞬間湧現出來。
“甘壯士也在這名冊上呀。”
“主公,臣下失誤,望主公寬恕。”
郭攸之立刻低頭叩拜認錯。
“不必這樣,攸之不必自責。
這是我們疏忽了,沒有要求值守官員隨時備有名冊以應變化。”
“不過這倒是件大喜之事,輪到你值班時居然有兩位大將前來,你也算是我的福星。”
“快去請太史子義迴來!”
張易的聲音充滿了激動之情。
在一旁的甘寧也聽到了這段對話,他明白了,張易手中確實有一個記錄諸多人才的名冊,並曾試圖尋覓他們而未得逞。
如今知道他也在這份名冊中後,他對張易的敬意又增添了幾分。
這個人確實了解甘興霸的才華!
太史慈本是滿心歡喜地來,卻不得不暫時黯然離去,擔心接下來這段時間自己在宛城會無事可做。
………
突然,“子義,留步,請慢走!”
太史慈聽到有人叫住自己,迴頭看見郭攸之一路小跑追上來。
“大人唿喚,在下不敢問究竟?”
太史慈態度謙遜。
“我家主公一聽聞是東萊太史慈前來拜訪,特命我在下來迎壯士迴演武場。”
聽聞此言,太史慈的臉色明顯放鬆了一些。
“原來君侯早已聽說過東萊的太史慈嗎?”
雖半信半疑,太史慈還是跟隨郭攸之返迴了演武場。
此刻他與甘寧站在了一起,兩人相互對視片刻,接著一起仰望台上正坐著的張易。
………
“府君,我們倆是不是還要一較高下呢?”
甘寧帶著一絲傲慢詢問道。
在他眼裏,這名叫太史慈的年輕人並無特別出彩之處。
張易望著太史慈,微笑著點了點頭,\"既然興霸想要比試高低,那我自然支持。
你們倆人就好好切磋一下吧。
\"
太史慈神色堅定,並未流露出一絲傲氣。
起初,他本打算讓典韋和甘寧過招,好讓他們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如今看來,太史慈便是最好的試金石。
曆史上,太史慈名列第十,強於排在第十七的甘寧,況且現在的太史慈大約三十餘歲,正處於巔峰狀態。
郭攸之看著一臉失落的甘寧,不禁心生憐憫,輕聲安慰道:“主公······”
方才,兩香過後,甘寧與太史慈交手從難分伯仲到後者逐漸占優,最終甘寧敗下陣來。
一切如此自然而迅速。
“痛快!”
甘寧忽然高唿起來,目中閃爍著鬥誌,“我雖不是你的對手,但隻要給我時間提升武藝,定再來討教!”
太史慈也打得暢快淋漓,立即迴應說:“歡迎隨時找我過招!”
見兩人意氣風發,張易心中暗喜。
這時,張易笑著對大家說:“二位將軍皆是當世英豪,相互間的傾慕著實令人讚歎。”
接著轉向旁邊的典韋,示意他展現一下功夫。
於是典韋大步上前,輕鬆抓起一座巨大石鎖,用力一擲,那石鎖竟然飛出數十米遠。
“此石鎖擋了主公的路!”
典韋淡淡說道。
站在一側的太史慈與甘寧驚得瞪大了眼睛:這得多大的力氣!
“子義弓法超群!方才興霸與你切磋,你的箭法讓人驚歎。”
張易輕輕拍打著手中的鐵胎弓。
他又繼續稱讚道:“興霸在陸地上的武藝已十分出色,難以想象你在水上究竟會有多麽強大!”
聽了這句話,甘寧挺胸抬頭,顯然受到了鼓勵。
張易進一步表示尊敬之情:\"你們二人均為英雄好漢,在我這裏將虛位以待。
我想邀請太史子義為朱雀軍副將,同時請甘興霸出任玄武軍水軍副將。
並且如果二位願意加入我的江夏戰役計劃中作為先鋒,必定能戰功顯著!我深信憑借太史慈出色的射箭技巧與甘寧的水戰實力,一定可成大事。”
甘寧的想法很簡單,認可他的才華之人即為朋友;而太史慈一路走來的經曆使他對張易有了更深的信任——此人確實是明主。
因此,此刻他們的心中已經暗暗決定跟隨張易一同作戰。
見此情景,太史慈自然不敢怠慢,急忙下跪。
“見過主公!”
他與甘寧異口同聲地喊道。
張易那許久沒有動靜的係統終於有了反應,帶來了兩樣意想不到的獎勵:信鴿訓練法和燕雲十八騎。
信鴿的實用性不容小覷,能夠有效提高各州錦衣衛的通信效率,但也存在被攔截的風險。
至於燕雲十八騎,這支部隊更是傳奇的存在。
傳說中,羅藝麾下的這十八名騎兵身穿黑色寒衣,腰挎彎刀,頭蒙黑巾,隻露出雙眼,肩背大弓,腳踏胡人馬靴,每人心攜十八箭,外披長黑披風,專事沙漠作戰,很少出現在中原。
他們神出鬼沒,麵戴麵罩從不以真容示人,每逢出場必給蠻族帶去毀滅性打擊。
曆史記載,曾有他們在一夜之間擊殺察哈合所率的三千敵軍,並將對方數萬人馬全部覆滅,使得遼部從此再也不敢靠近邊界。
十八人對兩萬,簡直驚心動魄!
擁有這樣一個強大的隊伍在手,張易的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收編甘寧和太史慈之後,張易主持了一次戰術演練,但參與考核的其他人並沒有太過出眾的表現,這讓張易有些沮喪。
不過,想到已成功得到了這兩員猛將的效忠,他也覺得幸運至極。
隨後,張易任命了一些相對出色的人為百夫長或千夫長,並安排黃忠和文聘前往領兵。
人已經分配下去,接下來如何收服這兩人便不再由張易負責了。
如果連這點小事黃忠和文聘都辦不到,那就說明張易的眼光有所偏誤。
收伏太史慈對黃忠來說較為簡單,因他的勇武加上無雙的箭術令太史慈心悅誠服。
但收服甘寧則困難許多。
文聘本身武藝不如甘寧,但他有自己的方法:帶著甘寧參觀了他的水軍營寨。
主公決定親自來考察,到時候表現得好,必定能平步青雲!”
眾人聞言,頓時一片喧嘩,交頭接耳,有的甚至激動得現場翻起了跟鬥。
唯獨甘寧麵帶冷漠,雙手抱胸走在最前。
---
周家四天內需要處理家事,因此這幾天作者無法更新,請讀者朋友們諒解。
上次的更新說明被誤標為危險章節,這是我的疏忽所致。
### 在東萊太史慈
演武場上,主台上,張易穩坐 ** ,典韋持雙戟站在他身後。
一群人像湧向龍門的魚群一樣湧入演武場。
“主公,最後那人的身手不凡。”
典韋眼中閃過一道銳光,壓低聲音對張易說道。
張易點頭示意他已經注意到了那個與眾不同的身影——那人穿著錦衣,耳邊插著一根羽毛,腰間的鈴鐺隨腳步作響,舉止中帶有傲然的眼神,無疑就是甘寧。
隻不過甘寧顯得太過驕傲,需要一些曆練打磨。
見大家準備就緒,張易對領隊的郭攸之點了點頭,讓其負責考核組織工作。
此次考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力氣測試**:石鎖和強弓的重量,根據每個人舉起的石鎖和拉動的強弓評定等級。
2. **武藝展示**:選用兵器,在演武場內表演武藝,供張易點評。
3. **兩兩對決**:挑選對手,進行對戰比賽,作為倒數第二項測試。
4. **戰場指揮**:考核綜合指揮能力,確保個人武力外也有戰略頭腦。
通過幾輪比試,張易的目光最終定格在依然神采奕奕、霸氣十足的甘寧身上,不由擊掌讚歎——甘寧確實勇猛過人。
盡管在張易麾下甘寧的排名在第八之外,但在其他如袁術或劉表這樣的勢力中,甘寧絕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將。
接下來便是最後一輪考驗——指揮能力。
選拔將領不應僅以個人武藝評判,有些人文才雖不出色,但其軍事統率才能驚世駭俗,例如韓信。
又比如……
就在張易準備進行指揮考核時,門外突然傳來嘈雜聲。
“外麵是什麽情況?”
張易問。
郭攸之應聲道:“迴主公……”
演武場外,一位男子聽聞主公正在進行考核和評級,主動請纓希望能夠加入。
我告訴他,所有希望加入的人必須先遵循求賢館的規定,並在錦衣衛考察他們的品德後再行後續程序。
張易聞言,點頭稱是,確信這樣的流程很有必要:招攬人才首先要看重其品德。
話還沒說完,郭攸之忽然笑道:“那個漢子的姓氏非常少見,屬下還是頭一迴遇到‘太史’這個姓。”
由於這個姓實在稀罕,郭攸之也忍不住與張易討論一番,希望能引發張易的興趣。
然而,張易的眼神陡然變得異常專注。
“那人叫什麽名字?”
他問道。
郭攸之馬上迴答道:“稟主公,那人的名諱是太史慈,字子義。”
“啊!竟是東萊的太史慈?這個人可是名單上的一位英豪!”
郭攸之反應了過來——張易曾編製了一份人才名冊,他也有印象,雖然最終未能成功邀請其中大多數人。
例如郭嘉、戲誌才等人已各自投奔劉備和曹操。
想到這些,郭攸之心中的迴憶瞬間湧現出來。
“甘壯士也在這名冊上呀。”
“主公,臣下失誤,望主公寬恕。”
郭攸之立刻低頭叩拜認錯。
“不必這樣,攸之不必自責。
這是我們疏忽了,沒有要求值守官員隨時備有名冊以應變化。”
“不過這倒是件大喜之事,輪到你值班時居然有兩位大將前來,你也算是我的福星。”
“快去請太史子義迴來!”
張易的聲音充滿了激動之情。
在一旁的甘寧也聽到了這段對話,他明白了,張易手中確實有一個記錄諸多人才的名冊,並曾試圖尋覓他們而未得逞。
如今知道他也在這份名冊中後,他對張易的敬意又增添了幾分。
這個人確實了解甘興霸的才華!
太史慈本是滿心歡喜地來,卻不得不暫時黯然離去,擔心接下來這段時間自己在宛城會無事可做。
………
突然,“子義,留步,請慢走!”
太史慈聽到有人叫住自己,迴頭看見郭攸之一路小跑追上來。
“大人唿喚,在下不敢問究竟?”
太史慈態度謙遜。
“我家主公一聽聞是東萊太史慈前來拜訪,特命我在下來迎壯士迴演武場。”
聽聞此言,太史慈的臉色明顯放鬆了一些。
“原來君侯早已聽說過東萊的太史慈嗎?”
雖半信半疑,太史慈還是跟隨郭攸之返迴了演武場。
此刻他與甘寧站在了一起,兩人相互對視片刻,接著一起仰望台上正坐著的張易。
………
“府君,我們倆是不是還要一較高下呢?”
甘寧帶著一絲傲慢詢問道。
在他眼裏,這名叫太史慈的年輕人並無特別出彩之處。
張易望著太史慈,微笑著點了點頭,\"既然興霸想要比試高低,那我自然支持。
你們倆人就好好切磋一下吧。
\"
太史慈神色堅定,並未流露出一絲傲氣。
起初,他本打算讓典韋和甘寧過招,好讓他們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如今看來,太史慈便是最好的試金石。
曆史上,太史慈名列第十,強於排在第十七的甘寧,況且現在的太史慈大約三十餘歲,正處於巔峰狀態。
郭攸之看著一臉失落的甘寧,不禁心生憐憫,輕聲安慰道:“主公······”
方才,兩香過後,甘寧與太史慈交手從難分伯仲到後者逐漸占優,最終甘寧敗下陣來。
一切如此自然而迅速。
“痛快!”
甘寧忽然高唿起來,目中閃爍著鬥誌,“我雖不是你的對手,但隻要給我時間提升武藝,定再來討教!”
太史慈也打得暢快淋漓,立即迴應說:“歡迎隨時找我過招!”
見兩人意氣風發,張易心中暗喜。
這時,張易笑著對大家說:“二位將軍皆是當世英豪,相互間的傾慕著實令人讚歎。”
接著轉向旁邊的典韋,示意他展現一下功夫。
於是典韋大步上前,輕鬆抓起一座巨大石鎖,用力一擲,那石鎖竟然飛出數十米遠。
“此石鎖擋了主公的路!”
典韋淡淡說道。
站在一側的太史慈與甘寧驚得瞪大了眼睛:這得多大的力氣!
“子義弓法超群!方才興霸與你切磋,你的箭法讓人驚歎。”
張易輕輕拍打著手中的鐵胎弓。
他又繼續稱讚道:“興霸在陸地上的武藝已十分出色,難以想象你在水上究竟會有多麽強大!”
聽了這句話,甘寧挺胸抬頭,顯然受到了鼓勵。
張易進一步表示尊敬之情:\"你們二人均為英雄好漢,在我這裏將虛位以待。
我想邀請太史子義為朱雀軍副將,同時請甘興霸出任玄武軍水軍副將。
並且如果二位願意加入我的江夏戰役計劃中作為先鋒,必定能戰功顯著!我深信憑借太史慈出色的射箭技巧與甘寧的水戰實力,一定可成大事。”
甘寧的想法很簡單,認可他的才華之人即為朋友;而太史慈一路走來的經曆使他對張易有了更深的信任——此人確實是明主。
因此,此刻他們的心中已經暗暗決定跟隨張易一同作戰。
見此情景,太史慈自然不敢怠慢,急忙下跪。
“見過主公!”
他與甘寧異口同聲地喊道。
張易那許久沒有動靜的係統終於有了反應,帶來了兩樣意想不到的獎勵:信鴿訓練法和燕雲十八騎。
信鴿的實用性不容小覷,能夠有效提高各州錦衣衛的通信效率,但也存在被攔截的風險。
至於燕雲十八騎,這支部隊更是傳奇的存在。
傳說中,羅藝麾下的這十八名騎兵身穿黑色寒衣,腰挎彎刀,頭蒙黑巾,隻露出雙眼,肩背大弓,腳踏胡人馬靴,每人心攜十八箭,外披長黑披風,專事沙漠作戰,很少出現在中原。
他們神出鬼沒,麵戴麵罩從不以真容示人,每逢出場必給蠻族帶去毀滅性打擊。
曆史記載,曾有他們在一夜之間擊殺察哈合所率的三千敵軍,並將對方數萬人馬全部覆滅,使得遼部從此再也不敢靠近邊界。
十八人對兩萬,簡直驚心動魄!
擁有這樣一個強大的隊伍在手,張易的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收編甘寧和太史慈之後,張易主持了一次戰術演練,但參與考核的其他人並沒有太過出眾的表現,這讓張易有些沮喪。
不過,想到已成功得到了這兩員猛將的效忠,他也覺得幸運至極。
隨後,張易任命了一些相對出色的人為百夫長或千夫長,並安排黃忠和文聘前往領兵。
人已經分配下去,接下來如何收服這兩人便不再由張易負責了。
如果連這點小事黃忠和文聘都辦不到,那就說明張易的眼光有所偏誤。
收伏太史慈對黃忠來說較為簡單,因他的勇武加上無雙的箭術令太史慈心悅誠服。
但收服甘寧則困難許多。
文聘本身武藝不如甘寧,但他有自己的方法:帶著甘寧參觀了他的水軍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