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計劃實施(荊州)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此處,在座的一些原本心急得如芒刺背的眾人終於稍稍緩了一口氣。
今日的張易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隻是作為南陽地方官員,與外部勢力曖昧不清實在難以服眾,讓我覺得無法再完全依賴和重用你們。”
張易的話直指問題的核心:你們不必擔憂命懸一線,但需交出官職,迴歸平民。
此後如何選擇悉聽尊便,隻要不影響政務穩定和公共秩序,他不再過問幹涉。
這些人顫抖著手脫掉了頭頂上的 ** ,黯然離開了大廳。
張易見眾人退下後,拿出一份名冊繼續說道:“這份名冊上列出的是袁術寫信聯係的人,其中第一位就是正方。
哈哈,各位不用擔心,我沒有看信的內容,隻是了解誰與袁術有書信往來。
正方以真誠待我,未迴應袁術的來信,我很感激!”
張易笑著說了一句稱讚的話。
台下的李嚴臉色驟變,急忙站出躬身道:“主公,我定當鞠躬盡瘁,為主公立功乃是應分之事!”
張易繼續說:“不過……袁術也給伯溫、文若、公達以及鵬舉、仁貴他們發了信件。
然而他們都在第二天告訴了我。”
張易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一下,見李嚴瞠目結舌,一時語塞。
“正方不必過於緊張,遷移民眾的工作忙碌,一時間疏忽也是可以理解的。”
張易表現出毫不在意的樣子。
此時李嚴的額頭上已經滲出冷汗。
他深有感觸:今天張易實在太讓人感到懼怕了!李嚴明白張易剛才的話:自己費心安置百姓的努力仿佛付之東流了……
下次如果有類似事件,應該主動向張易報告,而不是等著問。
張易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很脆弱,更不用說是君臣之間的信任。
經受過南陽官場磨礪的李嚴已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新手。
張易作為南陽之地的統治者,自己的直接上司;如果將來打下了整個天下,那將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此李嚴不得不對此事極為敏感,吃一塹,長一智。
這時,李元芳走進來說道:“主公,那七個人已經伏誅!”
“把他們的信件送到袁術那裏去吧!看起來他對這七個人很感興趣呢!”
張易揮手吩咐。
盡管他和袁術之間仍有協議存在,但是這次的行為明確表達了兩件事:其一,隻要有人在進入南陽時有異常,他立即就知道;其次,袁術不要再枉費心機試圖聯係這裏的人。
袁家親近的人早已被張易斬草除根,這在貶職官員們心中都很清楚,無人再對張易存有任何報複之心或僥幸心理。
畢竟做事情總是會被看在眼裏!
張易等李元芳離去後,轉頭看向南陽的大臣:“求賢令發布已久,負責選拔人才的官員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如若我發現此類行徑,勿怪我無情!”
他說這話時聲音冰冷嚴肅。
眾人聽了皆紛紛表示讚同。
宛城建立了求賢館,任何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前往報名參加考核,官員會輪流出任考官。
這就是南陽當前的狀況,張易意欲通過嚴格的製度確保選拔公平公正。
“主公,剛剛接到潁川的消息,很多年輕士族子弟對您敬仰有加,希望投奔到您的麾下,可惜都被他們的家長阻止了,轉而送到了袁紹或袁術的身邊。”
荀彧沉思後決定把這事告訴張易。
“他們愛去就去吧!”
張易心裏明白荀彧的意圖——世家大族的選擇他不會多管。
人人都想高升,寒門子弟即便憎恨士族,一旦他們身處高位時也未必會好到哪去;不少寒門心中依然懷揣成為世家的夢想。
所以,張易要做的是打消這種念頭。
“來了我歡迎,不願意來的我也不強求;追隨我的人,我必定護佑其家族世代昌盛。”
張易說道,此話同樣是對著荀彧等人心照不宣地表明態度。
當前局勢下,袁紹在北雖覬覦整個冀州,但也麵臨著公孫瓚的重大威脅;而袁術雖近在咫尺但顯然不是個能與張易匹敵的角色。
再看張易雖現在隻擁有一郡之地,麾下卻都是精英之將。
將來的主要對手僅剩劉表而已,相較於公孫瓚來說劉表根本算不上什麽真正的挑戰。
所以相對來說張易成功幾率更大。
荀彧等人自然清楚這一點,隻需全力輔佐未來必然少不了富貴榮華。
張易進一步說:“如果有誰認為我施行政策損害其家族利益、難以接受可以直說,脫了官服迴家便可;隻要不影響南陽的安全或觸及法律,我也不會為難。”
南陽群臣異口同聲應道:“卑職不敢!”
接著張易繼續冷言相向,“和那個董卓掠奪財產、強征民脂相比我已經算是仁慈得多了,我對諸位已算仁至義盡了。
若再有人非要作死那就不怪我不客氣了!”
說完拿出一份卷宗指出幾個雖不在官但暗中結交諸侯的家族名字宣布,“全部處置!”
錦衣衛隨之行動傳給負責行動的李元芳。
麵對這種情況可能帶來的恐懼感增加的問題,荀彧表示顧慮並說道“這樣處理怕會讓人以為您太過殘暴了”
。
然而張易覺得這些選擇的對錯終究需要曆史評判,而非現在的定奪:
“曆史的公正才是關鍵,當下之言都不值一提。”
他深知荀彧為己考慮的用心,但如果過分仁慈,在領地擴大後可能會因世家各自為政難以治理最終埋下隱患。
盡管殺戮手段確實令人不安卻是必要的選擇。
---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來投靠呢?
“算了,就讓錦衣衛去做吧,一切後果我來承擔!”
張易直接忽略了這個話題。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他最痛恨的就是那種背叛內奸的行為。
前世無能為力的事情,現在掌握大權的他絕對不能容忍此類人的存在!他隻是誅殺了那些確鑿與袁術、劉表等人勾結的人,對其他嫌疑者也隻是進行了適當的懲處,已經非常寬容了。
接著張易吩咐道:“精鹽生產要盡快推進,先確保百姓們能用上這種優質鹽。”
“等產量有富餘時,再考慮對外銷售。”
一旁的沈萬三立即拱手答應。
“還有關於軍隊裝備,我們要穩步推行,在三年內逐步為九萬大軍完成換裝。
若有工匠不足的情況,可以從別的州郡邀請他們來南陽。”
沈萬三補充道:“主公請放心,我已經派人在其他州郡尋找優秀的工匠,並許以高薪厚祿,一定能夠吸引他們過來。”
此外,工匠在南陽還有升官發財的機會,這政策比設立學堂還要有吸引力,許多地方都不知道這一條好處。
“馬上就要秋收了,我們也該加速行動了!”
張易提到了最後一件事情——向劉表開戰。
此時已是六月,到九月秋收隻剩下三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需要提前調集和運送糧草與物資到前線。
至於選在哪個前線則需要慎重考慮。
南陽相鄰的有兩個大郡:南郡和江夏。
分兵進攻的話,則需分別給兩線運送物資;若合兵一處攻擊,又需決定選擇何地作為主攻方向。
這部分任務交由劉伯溫、荀攸等人負責策劃。
劉伯溫和荀攸站起身將懷中地圖展開。
張易也從座位起身走過去查看。
“主公,請看這是荊州各地的地圖。”
“南郡治所襄陽同時也是荊州的治所,那裏便是劉表的大本營。”
劉伯溫解釋道。
一旦南陽調兵動糧,襄陽附近的劉表肯定會有所察覺並調動兵馬加強防備。
麵對麵決戰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們可以佯攻襄陽,以此吸引劉表的主力聚集到南郡一帶拖住他們的腳步,然後我軍主力趁機順江直取江夏。”
“江夏地處荊州、揚州和豫州交匯處,地理位置重要,戰略意義重大。”
“江夏守將黃祖是劉表麾下的得力戰將之一,但如果我們能夠擊敗黃祖並吞其部,劉表其他的將領就再也不足以威脅我們了。”
張易輕敲著桌子思考著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他並非袁紹,不會因他人提出異議而猶豫不決。
他的臣子們也不像袁紹麾下的官員那樣總是內訌不斷。
這策略經過深思熟慮,是眾將反複商議後認為的最佳方案。
張易略加思考後即刻下令,“好!嶽飛聽令!”
嶽飛立在諸將前列,聞聽張易點名,立即邁出一步,眼中光芒閃動,“屬下在!”
“任命你為南郡戰線的統帥,荀攸任隨軍軍師,李嗣業為先鋒大將!帶領背嵬軍、麒麟軍、陌刀營以及張遼親率五千狼騎,總共三萬兩千兵力佯攻襄陽,並且負責抵擋來自襄陽方向的進攻!你可以視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張易一口氣指派了多名將領。
被指派的將領們各自站出,拱手稱是。
南郡作為荊州境內為數不多適宜騎兵作戰的平原地帶,選擇此地是為了最大限度發揮騎兵的優勢。
南郡戰線上,敵軍人數可能超過己方多倍,但由最精銳的部隊組成,應對挑戰當可勝任。
如果張易進攻江夏,劉表可能會乘機從後麵攻擊南陽。
今日的張易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隻是作為南陽地方官員,與外部勢力曖昧不清實在難以服眾,讓我覺得無法再完全依賴和重用你們。”
張易的話直指問題的核心:你們不必擔憂命懸一線,但需交出官職,迴歸平民。
此後如何選擇悉聽尊便,隻要不影響政務穩定和公共秩序,他不再過問幹涉。
這些人顫抖著手脫掉了頭頂上的 ** ,黯然離開了大廳。
張易見眾人退下後,拿出一份名冊繼續說道:“這份名冊上列出的是袁術寫信聯係的人,其中第一位就是正方。
哈哈,各位不用擔心,我沒有看信的內容,隻是了解誰與袁術有書信往來。
正方以真誠待我,未迴應袁術的來信,我很感激!”
張易笑著說了一句稱讚的話。
台下的李嚴臉色驟變,急忙站出躬身道:“主公,我定當鞠躬盡瘁,為主公立功乃是應分之事!”
張易繼續說:“不過……袁術也給伯溫、文若、公達以及鵬舉、仁貴他們發了信件。
然而他們都在第二天告訴了我。”
張易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一下,見李嚴瞠目結舌,一時語塞。
“正方不必過於緊張,遷移民眾的工作忙碌,一時間疏忽也是可以理解的。”
張易表現出毫不在意的樣子。
此時李嚴的額頭上已經滲出冷汗。
他深有感觸:今天張易實在太讓人感到懼怕了!李嚴明白張易剛才的話:自己費心安置百姓的努力仿佛付之東流了……
下次如果有類似事件,應該主動向張易報告,而不是等著問。
張易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很脆弱,更不用說是君臣之間的信任。
經受過南陽官場磨礪的李嚴已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新手。
張易作為南陽之地的統治者,自己的直接上司;如果將來打下了整個天下,那將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此李嚴不得不對此事極為敏感,吃一塹,長一智。
這時,李元芳走進來說道:“主公,那七個人已經伏誅!”
“把他們的信件送到袁術那裏去吧!看起來他對這七個人很感興趣呢!”
張易揮手吩咐。
盡管他和袁術之間仍有協議存在,但是這次的行為明確表達了兩件事:其一,隻要有人在進入南陽時有異常,他立即就知道;其次,袁術不要再枉費心機試圖聯係這裏的人。
袁家親近的人早已被張易斬草除根,這在貶職官員們心中都很清楚,無人再對張易存有任何報複之心或僥幸心理。
畢竟做事情總是會被看在眼裏!
張易等李元芳離去後,轉頭看向南陽的大臣:“求賢令發布已久,負責選拔人才的官員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如若我發現此類行徑,勿怪我無情!”
他說這話時聲音冰冷嚴肅。
眾人聽了皆紛紛表示讚同。
宛城建立了求賢館,任何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前往報名參加考核,官員會輪流出任考官。
這就是南陽當前的狀況,張易意欲通過嚴格的製度確保選拔公平公正。
“主公,剛剛接到潁川的消息,很多年輕士族子弟對您敬仰有加,希望投奔到您的麾下,可惜都被他們的家長阻止了,轉而送到了袁紹或袁術的身邊。”
荀彧沉思後決定把這事告訴張易。
“他們愛去就去吧!”
張易心裏明白荀彧的意圖——世家大族的選擇他不會多管。
人人都想高升,寒門子弟即便憎恨士族,一旦他們身處高位時也未必會好到哪去;不少寒門心中依然懷揣成為世家的夢想。
所以,張易要做的是打消這種念頭。
“來了我歡迎,不願意來的我也不強求;追隨我的人,我必定護佑其家族世代昌盛。”
張易說道,此話同樣是對著荀彧等人心照不宣地表明態度。
當前局勢下,袁紹在北雖覬覦整個冀州,但也麵臨著公孫瓚的重大威脅;而袁術雖近在咫尺但顯然不是個能與張易匹敵的角色。
再看張易雖現在隻擁有一郡之地,麾下卻都是精英之將。
將來的主要對手僅剩劉表而已,相較於公孫瓚來說劉表根本算不上什麽真正的挑戰。
所以相對來說張易成功幾率更大。
荀彧等人自然清楚這一點,隻需全力輔佐未來必然少不了富貴榮華。
張易進一步說:“如果有誰認為我施行政策損害其家族利益、難以接受可以直說,脫了官服迴家便可;隻要不影響南陽的安全或觸及法律,我也不會為難。”
南陽群臣異口同聲應道:“卑職不敢!”
接著張易繼續冷言相向,“和那個董卓掠奪財產、強征民脂相比我已經算是仁慈得多了,我對諸位已算仁至義盡了。
若再有人非要作死那就不怪我不客氣了!”
說完拿出一份卷宗指出幾個雖不在官但暗中結交諸侯的家族名字宣布,“全部處置!”
錦衣衛隨之行動傳給負責行動的李元芳。
麵對這種情況可能帶來的恐懼感增加的問題,荀彧表示顧慮並說道“這樣處理怕會讓人以為您太過殘暴了”
。
然而張易覺得這些選擇的對錯終究需要曆史評判,而非現在的定奪:
“曆史的公正才是關鍵,當下之言都不值一提。”
他深知荀彧為己考慮的用心,但如果過分仁慈,在領地擴大後可能會因世家各自為政難以治理最終埋下隱患。
盡管殺戮手段確實令人不安卻是必要的選擇。
---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來投靠呢?
“算了,就讓錦衣衛去做吧,一切後果我來承擔!”
張易直接忽略了這個話題。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他最痛恨的就是那種背叛內奸的行為。
前世無能為力的事情,現在掌握大權的他絕對不能容忍此類人的存在!他隻是誅殺了那些確鑿與袁術、劉表等人勾結的人,對其他嫌疑者也隻是進行了適當的懲處,已經非常寬容了。
接著張易吩咐道:“精鹽生產要盡快推進,先確保百姓們能用上這種優質鹽。”
“等產量有富餘時,再考慮對外銷售。”
一旁的沈萬三立即拱手答應。
“還有關於軍隊裝備,我們要穩步推行,在三年內逐步為九萬大軍完成換裝。
若有工匠不足的情況,可以從別的州郡邀請他們來南陽。”
沈萬三補充道:“主公請放心,我已經派人在其他州郡尋找優秀的工匠,並許以高薪厚祿,一定能夠吸引他們過來。”
此外,工匠在南陽還有升官發財的機會,這政策比設立學堂還要有吸引力,許多地方都不知道這一條好處。
“馬上就要秋收了,我們也該加速行動了!”
張易提到了最後一件事情——向劉表開戰。
此時已是六月,到九月秋收隻剩下三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需要提前調集和運送糧草與物資到前線。
至於選在哪個前線則需要慎重考慮。
南陽相鄰的有兩個大郡:南郡和江夏。
分兵進攻的話,則需分別給兩線運送物資;若合兵一處攻擊,又需決定選擇何地作為主攻方向。
這部分任務交由劉伯溫、荀攸等人負責策劃。
劉伯溫和荀攸站起身將懷中地圖展開。
張易也從座位起身走過去查看。
“主公,請看這是荊州各地的地圖。”
“南郡治所襄陽同時也是荊州的治所,那裏便是劉表的大本營。”
劉伯溫解釋道。
一旦南陽調兵動糧,襄陽附近的劉表肯定會有所察覺並調動兵馬加強防備。
麵對麵決戰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們可以佯攻襄陽,以此吸引劉表的主力聚集到南郡一帶拖住他們的腳步,然後我軍主力趁機順江直取江夏。”
“江夏地處荊州、揚州和豫州交匯處,地理位置重要,戰略意義重大。”
“江夏守將黃祖是劉表麾下的得力戰將之一,但如果我們能夠擊敗黃祖並吞其部,劉表其他的將領就再也不足以威脅我們了。”
張易輕敲著桌子思考著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他並非袁紹,不會因他人提出異議而猶豫不決。
他的臣子們也不像袁紹麾下的官員那樣總是內訌不斷。
這策略經過深思熟慮,是眾將反複商議後認為的最佳方案。
張易略加思考後即刻下令,“好!嶽飛聽令!”
嶽飛立在諸將前列,聞聽張易點名,立即邁出一步,眼中光芒閃動,“屬下在!”
“任命你為南郡戰線的統帥,荀攸任隨軍軍師,李嗣業為先鋒大將!帶領背嵬軍、麒麟軍、陌刀營以及張遼親率五千狼騎,總共三萬兩千兵力佯攻襄陽,並且負責抵擋來自襄陽方向的進攻!你可以視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張易一口氣指派了多名將領。
被指派的將領們各自站出,拱手稱是。
南郡作為荊州境內為數不多適宜騎兵作戰的平原地帶,選擇此地是為了最大限度發揮騎兵的優勢。
南郡戰線上,敵軍人數可能超過己方多倍,但由最精銳的部隊組成,應對挑戰當可勝任。
如果張易進攻江夏,劉表可能會乘機從後麵攻擊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