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得,在上次對抗孫堅的戰役中,就有這位白袍的將領參與。


    \"既然孫將軍都這樣說了,我若拒絕,豈不讓荊州的武士們蒙羞?\"


    張易泰然迴答,轉身朝向他的白袍將領:\"仁貴呀!\"


    薛仁貴聽到召喚即刻上前:\"主公,在下願往!\"


    說完,張易目光一撇關羽,微笑著舉起手中的酒杯,又將溫過的酒從酒壺裏倒出,蒸汽繚繞。


    \"待此酒涼之前,解決掉華雄!\"


    張易說著 ** 杯放在桌案上,薛仁貴恭敬應允,握緊方天畫戟隨即出征。


    \"這人非同一般。\"


    關羽低聲說道,聲音幾乎低不可聞。


    一邊的張飛也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敢以方天畫戟為武器者,除呂布之外,便是這位薛仁貴。他步伐穩健如龍行,氣度不凡,遠勝普通武將。一時間,各路諸侯失去了商議的心情,皆抬頭凝望。若是連薛仁貴也失利,接下來的局麵將如何發展?


    此時眾人的目光轉向了張易,而張易卻依然泰然自若地品嚐食物,對外界的變化充耳不聞。“各位毋需憂心,仁貴此行定能立功歸營。” 張易高聲說道,並自斟自飲,但並未觸碰留給薛仁貴的酒盞。言畢,外邊隨即響起了探馬來報的聲音:“告報,薛將軍親率兵馬出擊,僅三個迴合,便將華雄於馬上取下頭顱!”


    “太好了!”


    “真是英雄中的英雄!”


    “真是太勇猛了!”


    眾多諸侯紛紛讚歎不已。唯有兩人顯得不太高興。


    首先是袁術,他表麵雖含笑,但這笑容卻難以掩飾內心的陰霾。他已經損失一名大將,而張易一出手便將華雄擊斃,這對於未來的局麵無疑是一大打擊。然而袁術很快自我調整,認為自己擁有一眾勇將智囊,俞涉一人之死算不了什麽,爭霸天下靠的是策略與智慧,而不是單純的力量。片刻後,他已恢複如初,情緒好轉。


    其次是孫堅,臉色變得更加暗沉。他曾在華雄手下潰不成軍,如今張易卻輕易戰勝了華雄,這讓他的麵子十分掛不住。


    “主公!”薛仁貴手執華雄的頭顱來到麵前。


    “非常好,這杯酒還是溫熱的!” 張易端起那未動過的酒杯遞給了薛仁貴。一邊的曹操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隱隱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剛才張易的話語太過熟悉!


    “懇請主公見諒,末將本意是希望活捉華雄,可惜此人忠於董卓,最終未能避免殺伐。” 薛仁貴豪飲而盡,隨後輕輕炫耀了一下自己的勝利。


    雖然諸侯們嘴上微笑連連,內心實則滿是抱怨——你在炫耀什麽呢!還要說無法活捉?怎麽不下雨?


    “各位,既然華雄已死,我軍是否應該迅速行動,以免董卓再派援軍到虎牢關?” 曹操起身高聲建議。但見到曹操躍躍欲試的態度,袁紹與袁術互換了一個眼色後,前者搖搖頭說:“目前不宜匆忙進攻,我們剛剛紮營,還需鞏固防線。”


    “兵疲馬困加之虎牢天險,這樣的行動無疑是白白消耗將士們的寶貴生命。”袁紹堅決反對了曹操的意見。對此反應強烈曹操立刻停下笑臉,緊緊盯著袁紹,似在探究對方心中的真正意圖。


    不過袁紹毫不退縮,神色堅定地迎著曹操的目光。“好罷,我們就遵循盟主的意思辦吧。” “孟德,我明白你忠誠於君主,一心想著盡早迎迴天子,但是此事須慎重處理,需逐步計劃才行。” 袁紹挽住曹操手臂溫柔地說,其餘眾人隨聲附和。


    至於張易,則對這些事顯得漠不關心,天子的安危對他而言並不重要。“袁紹與袁術之前的眼神交流,你們注意到了嗎?” 當他們迴到營房後,張易向身邊的幕僚們詢問道。


    “主公,無論袁術怎麽想都是無關緊要之事,因為無論誰成為皇帝對我們都沒有太大影響。” 劉伯溫揮動著手中的羽扇笑道,“我的意見是我們必須早做打算。” 講完這句話後,他轉向了在一旁的荀攸,後者微笑著點頭認可,並展開了一張軍事地圖準備進一步的討論。


    “主公,現今聯軍正大規模朝虎牢關推進,董卓的部隊必然集中在那裏,我們可抓住這個時機,派遣兵力向北挺進!”


    荀攸聲音略低。


    他的語氣中帶有一絲顫動,那是出於對這場行動的高度緊張與興奮。這場行動標誌著荀攸首次參與重大決策,親手指揮數萬人的隊伍,這份責任與榮耀令他既感到無比的壓力,又難掩內心的振奮。


    “主公,公達的分析確實中肯,我們的目標應明確為三項:首先吸引那些健康的年輕勞動力;其次獲取宮內珍藏的書籍;最後則是搜羅金銀財寶!”


    劉伯溫眼中透出深邃的謀略之光,冷靜陳述道。


    “確實如此。眼下看來,董卓可能已經開始打算棄洛陽而逃。如果真的離開,他斷不會放棄洛陽積累下來的財富,必將調動軍隊劫掠一番,並由大軍押運離去。”


    聽罷劉伯溫的觀點,荀攸立刻補充說道,這些是他和劉伯溫共同商討後的成果。


    “既然董卓的主力集中在虎牢關附近,此時孟津必然防禦空虛,我們可以迅速占據孟津,渡河直驅洛陽!”


    孟津作為保護洛陽的關鍵要塞之一,依黃河而建,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一旦董卓撤離,我們即行行動,必然能夠搶下部分物資,對於獲取青壯勞力也是遊刃有餘。”


    劉伯溫信心滿滿地說道。


    張易聽取了這些提議,目光掃過手下將領們,說道:“鵬舉,此次任務還得由你帶領背嵬軍執行!”


    “仁貴剛戰勝華雄,名聲鵲起;漢升也在聯軍麵前嶄露頭角,目前不方便脫身。將來的大戰中我們需要鍛煉新的部隊,故而沒有必要讓背嵬軍全程參與。此行就由你領著背嵬軍同公達前去處理吧。”


    嶽飛聽後鄭重拱手,堅定迴應道:“主公請放心,屬下定當竭盡全力完成使命!”


    “務必確保安全地護佑軍師!”


    張易輕拍嶽飛的肩頭囑托。


    “主公寬心,絕不讓軍師遭遇任何危險。”


    嶽飛的答複鏗鏘有力。


    隨後,嶽飛與荀攸帶兵一萬出征,其出師的理由則巧妙掩飾——防範董卓從北麵派遣奇兵襲擾。袁紹等各路諸侯聽到此事後,一致支持張易的戰略布局。


    另一方麵,在丞相府中,麵對不利局勢,董卓臉色蒼白,顯露出些許恐慌。


    “義父大人,您不必過於擔憂。區區關東諸雄在我等眼中不過爾爾。且讓孩兒率領並州騎兵出戰,將其徹底消滅!”


    身穿重甲、體格壯碩的男人跨步上前,他手中揮舞的是重量更勝一籌的方天畫戟。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呂布。


    “好!我兒英勇非凡,小小聯軍豈足道哉!”


    董卓豪笑出聲,但笑聲未歇卻又收起了笑意。


    “然而聯軍來勢洶洶,正麵交鋒非智者所選……”言及於此,董卓轉移話題,眼神轉向沉默寡言的李儒。


    李儒心中有數,深知自己的主公已經不再是他從前那位果斷堅決的人,權欲熏心使他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了不確定。現在董卓的膽怯與缺乏鬥誌顯而易見。


    “主公,臣有計可使關東各勢力自行 ** !”


    李儒平靜說道,他並不希望董卓貿然撤退,卻又不能直接要求董卓與聯軍正麵交戰,於是精心措辭:


    “臣提議移都長安,憑借潼關的險要地形迫使聯軍延伸戰線,一來可使他們的糧食補給線變得薄弱不堪,二則長途作戰非兵家用兵良策。”


    “再加上皇帝詔書,分別授予關東諸侯官職,使他們內鬥不斷,這樣一來,關東聯軍必然會土崩瓦解!”


    “好!文優此策甚妙!”


    董卓拍手稱讚道,他正打算從長安撤離,這一計與他的構想如出一轍。


    “然而主公,如果我們要遷都,還需要拖住關東聯軍一段時日。”


    李儒見董卓讚同,便直言道。


    董卓微微皺眉,怎麽還需要作戰。


    “若主公正視將城中的青壯和物資留予聯軍,我們可以趁機立即撤退!”


    李儒深知董卓的顧慮所在,話音剛落,董卓臉色立變。


    “怎可能願意放棄這些……奉先,你看如何帶領我們的西涼鐵騎前往應對關東諸候?”


    董卓開口詢問。


    “父親大人盡管放心,有了兒子出征,可能我們連撤離都省了!”


    呂布豪情萬丈地說,語氣中充滿了絕對的自信。


    “好!老夫也隨同前往,看那張雲驥如何敢對我手下將領出手!”


    董卓大聲宣布。


    既然決定要抵擋一段時間,他親自率兵助陣,也可以激勵士氣;事不宜遲時再圖謀後退。


    看到董卓應允,李儒鬆了一口氣。


    關東聯軍雖然勢不可擋,貌似威風八麵,實際上多數軍隊成分複雜,遠非精銳的西涼軍所能比較。


    一旦兩軍對陣,關東諸侯顯然不是對手。


    幸運的是,他說服了董卓走上戰場,或許還有逆轉局勢的機會。


    於是董卓領著二十萬大軍,由呂布作為前鋒,直接離開了洛陽。


    僅留下五萬士兵守備城池。


    同時向留在洛陽的將領下達了命令,可以以任何理由處罰城裏富有的人家,搜刮他們的財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