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一晚無事
四合院:重生60,開局懸壺濟世 作者:北澤的劉家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小子是想找打吧?”豆芽兒的話還沒說完,葉慧蓮就先沉不住氣,丟下手裏的衣服衝過去拉自己的孩子。
“大林別跟他一般見識,迴頭我自己會教育他,絕不會讓他再說這些不敬的話了。
這事就別上心了啊。”葉慧蓮嘴上雖然這麽說,但表情明顯輕鬆得很,完全是一副看熱鬧的姿態。
陳大力隻是瞥了她一眼就繼續往自己屋子走,並開口說道:“那你最好好好管教你的兒子,要是還有下迴,我就把他們家燒光。
我腿雖有問題,還不用害怕那些正常行走的人。”
這話明顯的威脅讓周圍的人都呆了一下。
都說這種人在人群中要麽軟弱要麽強悍,顯然這個陳大力是屬於後者。
因為幾句玩笑就要放火燒人家房屋實在有些過了。
即便如此,誰也不敢出聲反駁。
而葉慧蓮也隻是惡狠狠瞪了眼他的背影,拉著豆芽兒迴家了。
“以後別再招惹那個家夥,真要讓他把咱們的房子點了,咱一家子就全完了。”葉慧蓮在家告誡兒子。
“他會?真是瘋了,敢光天化日縱火?看我舉報到派出所,請他去品嚐花生米。
我跟你說,膽小的人最囂張,你越是示弱,他就越欺淩!”李秀珍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育兒法則,弄得葉慧蓮都有點摸不著頭腦。
陳大力並不關心其他人怎麽教育孩子,他此刻隻想晚餐吃些什麽。
“嗯,那就吃兔子吧!這個時代能捉到的野兔可是美味。”
陳大力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確認晚飯的菜式,接著複製出一隻兔子,然後又剝皮準備烹飪。
端著一桶水將剝皮後的兔子衝洗幹淨後,他在外麵的爐灶開始動手炒起來。
先倒花生油下鍋,隨後放進切好的兔肉爆香,再加上蔥薑蒜和紅辣椒提味,很快整個四合院都彌漫著這道菜肴的香氣。
“誰呀,平時也不過年節就這麽肆意炒肉,不怕傷身?”易三大爺聞到了撲鼻的香味,頓感手裏窩頭毫無胃口。
隨後是中院的各家人,這肉香太過誘人,讓大家坐立不安。
特別是小孩們,那簡直就是屁股坐不住似的一個勁想要出去看看。
例如豆芽兒早已經行動了。
首先跑去的是傻柱家,結果沒人,隻好循著香味找下去,一直到看見守灶的陳大力才灰溜溜迴了家。
想到剛才還嘲諷過人家,此刻哪有臉再去要吃食。
“怎麽沒弄到肉?誰家烤兔呢?”李
李明說道:“阿強大哥,地方也就是這樣的了,夏天可能氣味重一點,但離家近啊。
上下班幾步路而已,很方便的。
而且那個院子不小呢,東西有三十多米,南北二十五米,大概有一畝三分地。
以後這地方就是你的領地了。”
“各位領導,我沒啥意見,我去哪都行,絕對不會挑三揀四。
雖然挨著廁所,但這對我而言也算好事,畢竟腿腳不方便,上個廁所更方便。”張阿強苦笑著說道。
“嗯,你有這樣的態度就對了。
接下來你就配合後勤把院子清理出來,等收拾好就能開始了。
這份工作不容易得來,以後要好好為群眾服務。”
“是的,請放心,各位領導,我會盡力工作,不辜負廠裏和街道的支持幫助。”此時此刻,張阿強下定決心要認真做事。
他心中盤算,有了這個迴收站,他就有了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機會。
雖然表麵上屬於街道,卻歸廠領導管理。
複雜的關係注定了迴收站將來不會平靜,然而這也同時保證了它的穩定。
酒席過了一段時間,李明想借機說另外一件事情:“王大哥、周姐、孫阿姨,我想跟您幾位請教一個主意,可行不可行。”
“什麽事?先聽聽看吧。”在座的都是幹部,行事謹慎並不輕易應承什麽。
“廢品站有了,但我還擅長修理物品,像自行車、縫紉機,還有電風扇、收音機等都能修理。
我希望能改造一下房門,在南牆處開門,並掛起維修招牌,這樣可以一邊盯著對麵迴收站一邊發揮手藝給人們解決問題。”
“你想同時經營修理店?你覺得忙得過來嗎?”孫阿姨率先問出口。
“應該可以,廢品生意能有多少顧客?總不能沒人的時候幹坐著等吧?拿著工資心裏也不安嘛。”他說的是真真假假的話語,在場的大家都明白。
實際上八元的月工資太低了,是廠裏最低一級標準,原因就在迴收站幾乎沒業務。
這麽閑還拿高薪資的話會遭到其他工人不滿,因此他的工資也是全廠最低。
不過張阿強怎麽會介意這種待遇?隻要有了迴收站,他的收入將源源不斷,這就是他對開修理鋪渴望原因之一。
……
林秘書明確區分了主次,“這事兒還是得孫副主任做決定。”之前張阿強所提需求屬於街道範圍的事情。
“這有什麽麻煩的!已經設了個收購站,加個修理鋪也無妨,統一走程序好了。”孫主任豪爽答應下來,認為增加一處便民設施不錯。
於是“紅星廢品收購站”順勢變成了“紅星廢品修理迴收站”。
兩個字差異讓張阿強具備合法收取修理費用資格,並且能夠公開售賣廢舊商品。
改建房屋卻非這幾人有權直接決定之事。
並非是他們不同意,而是院中居住眾多住戶需要考慮多方感受。
最後,孫阿姨告訴張阿強隻要大家點頭她就沒異議。
晚上院子裏召開會議討論。
張阿林原本希望借機得到某個大爺承諾,可惜對方更加老練表示集體決策實則期待從自己這兒獲得某些好處罷了。
他知道這些人想法很清楚。
利益可以談,但如果隻想占便宜那絕對行不通。
中午送走了這群人後,麵對各種生活資料本子讓他感慨國家當時確實貧困狀況。
迴顧前世經曆又陷入思索中。
下午開了瓶白酒,吃完飯便去休息。
醒來時已經傍晚。
剛端上碗不久,外麵就吆喝起來讓大家聚齊議事。
劉大爺帶頭發言說:“新來張師傅想改變現狀要在倒坐房東邊牆上新開門窗征求我們意見。”
有人馬上反對,“這樣不行啊!要是晚上他忘記關門我們豈不是都不安全啦!”令他沒想到最先提出異議的居然是吳伯。
其他人也紛紛表達自己的憂慮。
有的人無所謂,但也有些人十分關心此事的發展動態。
陳大爺隨後講話表示支持並且舉出實際問題解決方式最終達成共識。
而最後轉風向最快的吳伯立刻要求免費維修特權,展現出了人性真實一麵。
“以後幫忙修東西可不能收費啊。”
這個地方沒有問題,我們這裏的人修理東西,我隻收取零件費用。
這是國家的資金,我可不能不收。”張大軍借著這個話題,向全院子的人作出了承諾。
仔細想來,這個時代的手工費才多少錢?真正值錢的是零件費用,這和後來的情況正好相反。
“那麽,還有人不同意李強改造房子的事情嗎?如果沒有,那就這麽定了!”李大爺最後問了一句,沒人反對,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張大軍說了幾聲謝謝,就迴屋裏了。
陳愚又溜進了李大爺的家,兩個人小聲地說了半天話,具體說什麽,就無人知曉了。
一晚無事,第二天清晨,張大軍就一瘸一拐地朝他那片地走去。
地方很好找,離廁所非常近,或者說就在廁所的後麵。
不過張大軍轉悠來轉悠去,都沒有找到一個院門。
沿著廁所的後牆,一整排的院牆,連個門都沒見到。
“李大哥,你一大早在這裏轉什麽呢?”
正當張大軍思考時,周海生的聲音從他背後響起來。
“是李大爺啊,我隻是看看以後我的工作地點而已。
我轉了半天了,這裏怎麽沒有院子啊,連個門都沒有。”
“找不到門啊,找不到就是對的,這個院子根本就沒有門。”
“啊?這是為什麽?怎麽院子還不能有門呢?”張大軍不禁好奇起來。
“這裏曾經有過門的,但後來這裏廢棄了,就成了孩子們的地盤兒,但幾年前有個孩子在這裏玩的時候,這個院子裏的地窖塌了,把那孩子埋在了裏邊。
後來,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大家把大門拆了,並且直接把牆封死。”
“哦,原來是這麽迴事啊!難怪這院子沒門呢。”
“李大哥,你真打算在這工作?我告訴你啊,這裏可是遠近聞名的兇宅!雖然現在是新社會了,但這附近的老人很害怕這個院子。”
“什麽?那你給我講講,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張大軍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看來京城隨便一處舊院子,都能有故事講。
“據老年人所說啊,這裏是出名的一畝三分地。
相傳在康熙年間,這裏曾關過一位阿哥。
後來康熙駕崩時,這位阿哥被謀害了。
臨死前他還喊道,這是皇阿瑪留給我的一畝三分地,你們不能在此殺了我。”
“從此之後啊,這處地界就開始出名了,凡住在此院子的人,自那時起就沒一人得到好下場。
“大林別跟他一般見識,迴頭我自己會教育他,絕不會讓他再說這些不敬的話了。
這事就別上心了啊。”葉慧蓮嘴上雖然這麽說,但表情明顯輕鬆得很,完全是一副看熱鬧的姿態。
陳大力隻是瞥了她一眼就繼續往自己屋子走,並開口說道:“那你最好好好管教你的兒子,要是還有下迴,我就把他們家燒光。
我腿雖有問題,還不用害怕那些正常行走的人。”
這話明顯的威脅讓周圍的人都呆了一下。
都說這種人在人群中要麽軟弱要麽強悍,顯然這個陳大力是屬於後者。
因為幾句玩笑就要放火燒人家房屋實在有些過了。
即便如此,誰也不敢出聲反駁。
而葉慧蓮也隻是惡狠狠瞪了眼他的背影,拉著豆芽兒迴家了。
“以後別再招惹那個家夥,真要讓他把咱們的房子點了,咱一家子就全完了。”葉慧蓮在家告誡兒子。
“他會?真是瘋了,敢光天化日縱火?看我舉報到派出所,請他去品嚐花生米。
我跟你說,膽小的人最囂張,你越是示弱,他就越欺淩!”李秀珍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育兒法則,弄得葉慧蓮都有點摸不著頭腦。
陳大力並不關心其他人怎麽教育孩子,他此刻隻想晚餐吃些什麽。
“嗯,那就吃兔子吧!這個時代能捉到的野兔可是美味。”
陳大力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確認晚飯的菜式,接著複製出一隻兔子,然後又剝皮準備烹飪。
端著一桶水將剝皮後的兔子衝洗幹淨後,他在外麵的爐灶開始動手炒起來。
先倒花生油下鍋,隨後放進切好的兔肉爆香,再加上蔥薑蒜和紅辣椒提味,很快整個四合院都彌漫著這道菜肴的香氣。
“誰呀,平時也不過年節就這麽肆意炒肉,不怕傷身?”易三大爺聞到了撲鼻的香味,頓感手裏窩頭毫無胃口。
隨後是中院的各家人,這肉香太過誘人,讓大家坐立不安。
特別是小孩們,那簡直就是屁股坐不住似的一個勁想要出去看看。
例如豆芽兒早已經行動了。
首先跑去的是傻柱家,結果沒人,隻好循著香味找下去,一直到看見守灶的陳大力才灰溜溜迴了家。
想到剛才還嘲諷過人家,此刻哪有臉再去要吃食。
“怎麽沒弄到肉?誰家烤兔呢?”李
李明說道:“阿強大哥,地方也就是這樣的了,夏天可能氣味重一點,但離家近啊。
上下班幾步路而已,很方便的。
而且那個院子不小呢,東西有三十多米,南北二十五米,大概有一畝三分地。
以後這地方就是你的領地了。”
“各位領導,我沒啥意見,我去哪都行,絕對不會挑三揀四。
雖然挨著廁所,但這對我而言也算好事,畢竟腿腳不方便,上個廁所更方便。”張阿強苦笑著說道。
“嗯,你有這樣的態度就對了。
接下來你就配合後勤把院子清理出來,等收拾好就能開始了。
這份工作不容易得來,以後要好好為群眾服務。”
“是的,請放心,各位領導,我會盡力工作,不辜負廠裏和街道的支持幫助。”此時此刻,張阿強下定決心要認真做事。
他心中盤算,有了這個迴收站,他就有了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機會。
雖然表麵上屬於街道,卻歸廠領導管理。
複雜的關係注定了迴收站將來不會平靜,然而這也同時保證了它的穩定。
酒席過了一段時間,李明想借機說另外一件事情:“王大哥、周姐、孫阿姨,我想跟您幾位請教一個主意,可行不可行。”
“什麽事?先聽聽看吧。”在座的都是幹部,行事謹慎並不輕易應承什麽。
“廢品站有了,但我還擅長修理物品,像自行車、縫紉機,還有電風扇、收音機等都能修理。
我希望能改造一下房門,在南牆處開門,並掛起維修招牌,這樣可以一邊盯著對麵迴收站一邊發揮手藝給人們解決問題。”
“你想同時經營修理店?你覺得忙得過來嗎?”孫阿姨率先問出口。
“應該可以,廢品生意能有多少顧客?總不能沒人的時候幹坐著等吧?拿著工資心裏也不安嘛。”他說的是真真假假的話語,在場的大家都明白。
實際上八元的月工資太低了,是廠裏最低一級標準,原因就在迴收站幾乎沒業務。
這麽閑還拿高薪資的話會遭到其他工人不滿,因此他的工資也是全廠最低。
不過張阿強怎麽會介意這種待遇?隻要有了迴收站,他的收入將源源不斷,這就是他對開修理鋪渴望原因之一。
……
林秘書明確區分了主次,“這事兒還是得孫副主任做決定。”之前張阿強所提需求屬於街道範圍的事情。
“這有什麽麻煩的!已經設了個收購站,加個修理鋪也無妨,統一走程序好了。”孫主任豪爽答應下來,認為增加一處便民設施不錯。
於是“紅星廢品收購站”順勢變成了“紅星廢品修理迴收站”。
兩個字差異讓張阿強具備合法收取修理費用資格,並且能夠公開售賣廢舊商品。
改建房屋卻非這幾人有權直接決定之事。
並非是他們不同意,而是院中居住眾多住戶需要考慮多方感受。
最後,孫阿姨告訴張阿強隻要大家點頭她就沒異議。
晚上院子裏召開會議討論。
張阿林原本希望借機得到某個大爺承諾,可惜對方更加老練表示集體決策實則期待從自己這兒獲得某些好處罷了。
他知道這些人想法很清楚。
利益可以談,但如果隻想占便宜那絕對行不通。
中午送走了這群人後,麵對各種生活資料本子讓他感慨國家當時確實貧困狀況。
迴顧前世經曆又陷入思索中。
下午開了瓶白酒,吃完飯便去休息。
醒來時已經傍晚。
剛端上碗不久,外麵就吆喝起來讓大家聚齊議事。
劉大爺帶頭發言說:“新來張師傅想改變現狀要在倒坐房東邊牆上新開門窗征求我們意見。”
有人馬上反對,“這樣不行啊!要是晚上他忘記關門我們豈不是都不安全啦!”令他沒想到最先提出異議的居然是吳伯。
其他人也紛紛表達自己的憂慮。
有的人無所謂,但也有些人十分關心此事的發展動態。
陳大爺隨後講話表示支持並且舉出實際問題解決方式最終達成共識。
而最後轉風向最快的吳伯立刻要求免費維修特權,展現出了人性真實一麵。
“以後幫忙修東西可不能收費啊。”
這個地方沒有問題,我們這裏的人修理東西,我隻收取零件費用。
這是國家的資金,我可不能不收。”張大軍借著這個話題,向全院子的人作出了承諾。
仔細想來,這個時代的手工費才多少錢?真正值錢的是零件費用,這和後來的情況正好相反。
“那麽,還有人不同意李強改造房子的事情嗎?如果沒有,那就這麽定了!”李大爺最後問了一句,沒人反對,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張大軍說了幾聲謝謝,就迴屋裏了。
陳愚又溜進了李大爺的家,兩個人小聲地說了半天話,具體說什麽,就無人知曉了。
一晚無事,第二天清晨,張大軍就一瘸一拐地朝他那片地走去。
地方很好找,離廁所非常近,或者說就在廁所的後麵。
不過張大軍轉悠來轉悠去,都沒有找到一個院門。
沿著廁所的後牆,一整排的院牆,連個門都沒見到。
“李大哥,你一大早在這裏轉什麽呢?”
正當張大軍思考時,周海生的聲音從他背後響起來。
“是李大爺啊,我隻是看看以後我的工作地點而已。
我轉了半天了,這裏怎麽沒有院子啊,連個門都沒有。”
“找不到門啊,找不到就是對的,這個院子根本就沒有門。”
“啊?這是為什麽?怎麽院子還不能有門呢?”張大軍不禁好奇起來。
“這裏曾經有過門的,但後來這裏廢棄了,就成了孩子們的地盤兒,但幾年前有個孩子在這裏玩的時候,這個院子裏的地窖塌了,把那孩子埋在了裏邊。
後來,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大家把大門拆了,並且直接把牆封死。”
“哦,原來是這麽迴事啊!難怪這院子沒門呢。”
“李大哥,你真打算在這工作?我告訴你啊,這裏可是遠近聞名的兇宅!雖然現在是新社會了,但這附近的老人很害怕這個院子。”
“什麽?那你給我講講,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張大軍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看來京城隨便一處舊院子,都能有故事講。
“據老年人所說啊,這裏是出名的一畝三分地。
相傳在康熙年間,這裏曾關過一位阿哥。
後來康熙駕崩時,這位阿哥被謀害了。
臨死前他還喊道,這是皇阿瑪留給我的一畝三分地,你們不能在此殺了我。”
“從此之後啊,這處地界就開始出名了,凡住在此院子的人,自那時起就沒一人得到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