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裏,大殿裏的人就更沒話說了。


    胡亥真的如天女所說的那樣,打壓和“敵視”他們自家的將軍嗎?要知道,按照天女所說的,這個時候秦朝四處起義,你不好好安撫將領,反而是“敵視”?


    胡亥真的沒問題吧?


    此刻,他們多麽希望天女告訴他們這是在開玩笑。


    李斯站在角落,看到這裏更是壓低了眉眼。


    未來的他怎麽想的?


    不管有沒有的選,“他”的人生中出現了胡亥的部分,總覺得格調一下子被拉低了。


    他忽然對後世的說法有些釋懷了。


    “千古一相”啊……如真如後世人所說的那樣,秦朝二世而亡,他又怎麽還能奢望有這樣的稱唿呢?


    他隻能說,幸好有了天幕,一切都還來得及。


    【其實我最後的描述還是有些不對的。


    不過一個胡亥和一個趙高,確實讓當時的秦朝直接和間接地損失了很多人才。


    一如當時秦朝的上將軍章邯。】


    【總之,在始皇陛下去世後,他的一切、一切也很快隨他而去了——


    公元前210年,扶蘇自殺。


    公元前210年,賜死蒙氏兄弟。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斬於鹹陽鬧市,夷三族。


    然後是胡亥,公元前207年,趙高發動政變,逼迫胡亥自殺。


    而在胡亥死後,趙高被迫立子嬰為秦王,但當時的秦朝早已無力迴天。


    同年,劉邦攻入鹹陽,秦朝滅亡。】


    【可以說,胡亥就是秦朝滅亡的主要責任人。他的昏庸和殘暴加速了秦朝的崩潰,也稱得上是曆史中典型的亡國之君。


    有人說,從秦國到秦朝,七世六明君,這已經耗盡了整個大秦的氣運,所以物極必反,出了一個胡亥。


    我有時候會想,這也是有點道理的。


    後世人不斷有人設想,若是扶蘇繼位會不會更好?或許會吧,畢竟扶蘇的政治主張以仁政、寬民和德治為核心,而且據說他是楚國公主的孩子。若是扶蘇繼位,秦朝可能會走向另一條更為溫和的統治道路,從而避免秦二世時期的迅速崩潰。


    隻是這也隻是一種可能。


    哪怕我們現在盤點曆史上最令人意難平的太子,扶蘇屢屢上榜,哪怕我們真的為此遺憾,但是,當扶蘇接下那封詔書、自殺身亡的時候,他就已經失去了能夠繼位的資格。】


    玉不識說到這裏,其實已經有點想要換個人了,胡亥的介紹到這裏也已經可以停下來了。


    不過當她抬眸看了一眼被係統單獨劃分的彈幕上的問題,微微一愣,想了想,還是簡單地介紹了幾句。


    “曆史上最令人意難平的太子都有誰?”


    這似乎並不是很難迴答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她也是有過準備的,因為後麵她也打算為此單獨出一期直播。


    不過既然有人問了,而且她看見了,那她也不介意提前透露一下。


    【或許會有人問,曆史上意難平的太子都有誰呢?為什麽扶蘇被列於其中,卻還是被否定呢?


    除了扶蘇,還有漢朝的劉據,唐朝的李承乾,以及明朝的朱標。雖然扶蘇沒有被明確立為太子,但大家也是一致認同他為嬴政繼承人的身份,所以就加上了他。


    扶蘇性懦,劉據無兵,李承乾惡習,朱標短命。我們說他們是曆史上的意難平,身為太子,他們的意難平,真的是處處意難平啊。


    他們是太子,那麽他們的父皇是誰呢?是秦始皇嬴政,是漢武帝劉徹,是唐太宗李世民,是明太祖朱元璋。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或許正是因為父輩的成就太過輝煌,所以才顯得他們的結束太過遺憾、可惜、可悲和可憐。


    子不類父和不得天命,怎麽不是意難平呢?】


    雖然不知道為什麽天女講著講著就提起了他,但扶蘇還是看的認真。


    ——或許後世人的評價,更能讓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麽。


    而真的看見玉不識對自己的評價,扶蘇卻是神色怔忪,久久無言,心裏很不是滋味。


    他沒有身處那個地步,想象不到、也不願真的去想,那個時候的他為什麽會那麽做。


    原來在他們看來,他接下那份詔書的時候,就已經失敗了嗎?


    然後他看著後麵出現的那四幅圖、三個人和上麵標注的內容,他忽然覺得自己確實應該爭氣一點。


    就像天女所說,順序就和年齡一樣不能成為理由。


    他應該這樣想,若是沒有前例,那麽他應該成為後人眼中的前例,當然,是正向的例子。


    有時候,他就不能退。


    而劉徹看著水幕,也是忽然有些心虛,哪怕他很快摒棄了這縷情緒,但也確實存在過。


    他向衛青說道:“仲卿,你放心,朕一定不會如天幕上的那個人一樣,把自己整成那樣多疑昏庸的樣子!”


    他信誓旦旦地說著,還拉了一把霍去病:“所以你和去病可一定要好好活著啊!”


    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他能夠知道這兩人的能力,自然離不開衛子夫的影響,但同樣的,也因為他們的能力,同樣會看重衛子夫和劉據。


    他或許在未來不在意,但現在的他需要他們,不管怎麽說,他的態度是一定要表示出來的。而且,誰說他對他的臣子們,沒有真實的感情呢?能夠為他開疆拓土、穩定朝政,都是他的好大臣。


    衛青聽了反而一臉的惶恐地表示:“臣不敢。”


    反正就是劉徹敢說,他不敢應。


    但他也知道,正是因為自己和外甥霍去病都去世了,自己姐姐和太子外甥的在朝堂上的支撐也失去了,所以才會那樣艱難。


    他走到如今的地位,是憑著他自己的能力,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他是想的明白。甚至還能揣摩幾分劉徹的想法,所以他也知道,他活下去,才是最好的。


    而且,現在陛下的想法,又怎麽可能長久的保持數十年?


    隻有他活著,才有改變一切的機會。


    而唐朝,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李世民麵對著自己皇後和太子的目光,撓了撓頭,有些不敢看他們。


    再反應一會兒,眼睛便漸漸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