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大家望著天幕,一時都沒有人說話。


    他們的神色複雜,或者說,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神色如何,望著天幕的眼睛寫滿了麻木和微弱的希望。


    天女說起他們的艱苦,那麽皇帝是不是就會改一改啊?


    畢竟天女說的都是事實,哪怕現在比之從前是好了一些,但艱苦和麻木也依舊壓在他們身上。


    一位蒼老的農夫直接哭出了聲:“天女看見我們了啊!”


    他就是曾經去服力役然後僥幸活了下來、並被放迴來的人之一。但是和他一同去的鄉親都已經不在了,而他,是曾經最為年輕的那個,現在的蒼老,更多還是勞累太過導致的。


    許是哭聲帶動,他旁邊的農婦也抹起了眼淚,曾經天女介紹農種和農具,他們是真心感激的,要知道當時看見天幕上那雪白、飽滿的大米,他們直接看直了眼。


    據說現在的皇帝已經派人出去尋種子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他們是真心希望天幕能夠長久一點的,因為有了天幕,他們的生活雖然也稱不上好過多少,但確實有了一口喘息的餘地。


    他們也沒有什麽起義的意識,重複、繁重的勞動已經耗光了他們的精力。


    他們現在隻是希望天女多說一些,最好能夠說動皇帝變得更好。


    而漢初的劉邦看著天女說起秦朝的賦稅和徭役也是心情一時難以言說。


    他在秦朝治下生活過,當然也是服過徭役的。


    當初他就是從沛縣到關中服役,然後看見了秦始皇的車駕,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歎。


    時間好像過去很久了,但又好像沒過很久。


    現在迴望過去,當真是滋味難言。


    【我為什麽說這些呢?


    因為這裏涉及到了前麵提到過的一次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也就是大澤鄉起義,是秦末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這也是第一次展現了平民的力量。從此往後,一個王朝末期農民起義屢見不鮮,而一個王朝初定,也是著重關注農民的利益。


    我們現在都說朱元璋得位最正,不就是因為他是真正的底層出身,“開局一個碗,辟國三百年。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統天。”】


    說到後麵,玉不識輕咳一聲,拉迴跑偏的話題。


    【咳,又扯遠了,我們說迴來。


    還是《漢書》中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這場無法完成的徭役,是起義的直接誘因——當時正好下大雨,陳勝、吳廣等人因為無法按時到達戍邊地點,麵臨死刑,最終選擇起義。


    這是秦朝後期崩壞的重要原因。


    此外,六國貴族也是虎視眈眈,別說是秦始皇時期了,那個時候刺殺就沒有停止過,可以說,秦始皇一直在努力消除六國舊貴族的影響力,但在他生前並沒有能夠做到。


    而換了胡亥上位後,他們就不怕了——六國舊貴族趁機起兵,試圖恢複故國。


    不過也好在曆史潮流不可逆,他們終究沒能成功。


    哪怕最終秦朝滅亡了,但秦製依舊存續在後世的千秋萬代之中。】


    天幕之上光影閃爍。


    張良遮掩著容貌,抬頭望著天幕。


    複國……沒有希望嗎?


    他是在天幕中聽到過自己的名字,還是和“漢朝”連在一起的。


    但他多方打探,也沒能找到那劉徹的先祖是誰。


    這是當然,僅僅就知道後世有個子孫叫做劉徹,還有一個劉備,其他什麽都不知道,隻有一個“漢”字,又能從哪裏找起?漢中?


    其實他不過是想知道,未來的自己為什麽選擇了那個人,那個人又做到了哪一步。


    不過這些也是可以慢慢來的,而現在的他看著秦末的情況,毫不掩飾,連連冷笑。在他看來,這是這暴秦應得的。


    哪怕天女對嬴政多有讚譽,他心中的仇恨也依舊難消。


    而看著同樣內容的嬴政又是一陣沉默。


    這一次,天女直接地點出了之前沒有說明的那股力量,雖然他確實隱隱有預感,但真的看見了,還是有些難以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


    之前的一些動作,不過是看在天女的多番強調下進行的,但這並不是他真的承認了這份從來沒有被人重視過的力量。


    不過現在他也是恍然,也是,農民的勞作養活了秦國的征戰、秦朝的一統,聚合起來,確實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隻不過,這是它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畢竟哪怕是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倚仗最多、用的最順手的,其實也還是各個階層的貴族。當然,也正是這些貴族,成為當時推行郡縣製的阻力。


    看來,之前還不夠重視啊!


    以及,秦朝的刑法……


    嬴政看著多次被玉不識點名的“嚴刑峻法”,也是無奈。


    改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商君定下的耕戰製度,改起來尤為困難。若是放棄,曾經的那些人、那些軍功怎麽辦呢?而若是選擇不改,接下來也沒有這麽多的土地能夠打,左右都是麻煩。


    等等……


    嬴政想起了曾經玉不識放出來過的世界地圖。


    或許,耕戰製度並不一定要全盤放棄,畢竟天下之大,還是需要這份力量的。


    【嗯,我們好像說著說著,又跑題了。


    不過也沒關係,畢竟和胡亥連在一起的,就是秦朝的滅亡,不說這些,又能說什麽呢?】


    玉不識眨了眨眼,義正言辭地說道。


    【那麽,我們繼續——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當時秦朝軍事資源分散也是難以抵抗起義軍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在胡亥的大肆誅殺下,文武人才都是比較稀缺的——當然,哪怕不稀缺,他應該也是不用的。


    一如蒙家兄弟蒙恬蒙毅,在扶蘇自盡後,很快便被賜死。


    將軍的缺少也是一個問題。


    還有就是,當初秦朝在南北兩地同時用兵,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到了胡亥時期,秦朝已經無力應對內外交困的局麵,無法集中力量鎮壓起義。


    更別說,剩餘能夠領兵的秦將,也一直受到胡亥的打壓和“敵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