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興八年二月,嶽飛還軍鄂州,堅持“戮力練兵”,“日夜訓閱”。而宋高宗為“屈己求和”,進一步重用秦檜,並令其與金接通關係。韓世忠、嶽飛對和議一事都表示堅決反對,但宋高宗表示我就是不聽。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詔諭使張通古、蕭哲,攜帶詔書,來同南宋“講和”,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宋高宗完全不介意,甚至為了推進這次議和,或貶或罷諸位主戰派人物。


    十二月,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腳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並每年納貢,南宋與金的第一次和議達成。


    紹興九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


    嶽飛屢次上書,宋高宗不受。


    ……】


    趙匡胤已經沒有力氣生氣了。


    這個趙構完全就是把他的宋朝往腳底下踩啊!他怎麽敢的!


    趙光義這個時候也不敢做什麽小動作了,他雖然有時候喜歡對自己的皇兄暗地裏蛐蛐幾聲,但對這個趙構也很是看不上眼。


    他隻是覺得自己不差趙匡胤什麽,但這不代表他會舔著外邦人啊。


    這也太作踐人了,臉都不要了嗎?


    要是趙構知道他們所想的,大概會說,那是你們不懂,什麽都沒有他的命重要,至於其他,都是不值一提。什麽打迴去,什麽嶽飛,都沒有秦檜做事來的合他心意,打迴去做什麽呢,議和不也能夠平安嗎?


    這邊的趙匡胤怒不可遏,趙光義也是難得的同仇敵愾、瞋目切齒。


    另一邊的趙炅也是暴跳如雷。他可是知道的呀,這些後麵的皇帝都是他的後代,除非哪天沒用到皇位又迴到了他哥那一支上。


    從前麵的徽欽二宗到後麵的這個高宗,都讓他顏麵大失。


    趙炅感受到臣子們目光中隱隱的不讚同,恨不得立刻下令,要後代中的這三個人不能繼承皇位。但這樣的想法也就是一閃而過,能不能實現還有待商榷,而且現在也就知道這個高宗名叫趙構,其他的一概不知,不過他的丟人表現倒是一清二楚,所以現在也隻能想想。


    嗯,現在也隻能無能狂怒一下,但他還是記下了這個想法,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用上了呢。


    趙構不嫌丟人,他對著臣子的目光,還覺得丟人呢!


    趙構麵對宮內緊張的氣氛,是既緊張又坦然,還帶著一絲絲的不以為意。


    他自認為隻要能保住性命和皇位,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舍棄。至於其他人的看法,是很重要但又沒有那麽重要,合他的心意的他會聽,其他的看他心情。而且,他成功建立了南宋,繼承了趙宋國祚,對金也是有勝利,現在不正是形勢大好嗎?而且打仗也是勞民傷財,他想要議和又有什麽不對?


    他大義凜然地這樣想著。


    不過倒是不敢真的這樣說出來,總覺得說出來會引來什麽不好的後果。


    【紹興十年五月,發動政變掌權的完顏兀術廢除對宋和議,繼續攻宋。


    ……嶽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兀術最後隻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


    ……


    就在郾城大捷捷報報上朝廷的時刻,秦檜串通張俊、楊沂中,策動並唆使諫官羅汝楫向高宗上疏,叫嶽飛班師迴朝,高宗遂降詔。


    在這樣形勢大好之際,嶽飛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


    嶽飛當然不願意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壓鉗製之下,嶽飛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而來的哭求也攔阻不住詔令。


    而等嶽飛迴到行朝,北方忠義軍孤掌難鳴,兀術又迴到了開封,整軍彈壓,攻取了被宋軍收複的河南地區。


    ……


    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嶽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


    ……


    紹興十二年,十二月廿九日,宋高宗下達命令:“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39歲;嶽雲和張憲被斬首。嶽飛的供狀上隻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朱元璋看著水幕,冷笑一聲。


    “金軍都知道嶽飛的厲害,就他們南宋的人不斷扯著後腿不讓嶽飛上,也難怪從上到下都是軟骨頭。”


    他也是一步一步打下的天下,對嶽飛自然也是有著不小的好感,而對於趙宋,就很看不上眼了,趙匡胤尚且好說,也是有著能力的,雖然他的皇位來的不如他的正,至於後麵的,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朱標溫和地笑笑,對自家父皇的話不置可否,他的學習經驗,自然是向曆史上那些厲害的皇帝學習,宋朝的經驗?更多的還是引以為戒。


    旁邊的其他兒子倒也是嚷嚷開了。


    “就是,都有嶽飛這樣厲害的武將了,不想著奪迴失地,而是在還沒成功就想著奪權,這個秦檜,也太不知好歹、沒有分寸了。”


    “父皇說的是,金軍都知道隻有嶽飛值得忌憚,等南宋除掉嶽飛,還不是任他們造作?”


    朱元璋也任由他們討論,“……南宋的名將確實不少,但都沒有遇上好時候。”


    說著,他看了自己的太子一眼。


    這也就是皇帝不自信,不然漢武帝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他窮兵黷武,但他對能夠打匈奴的將軍人才也是真的好。


    朱元璋看著旁邊玉質金相的太子,很是滿意。他的太子就很完美,他對太子繼位很是放心。


    【“天日昭昭”,嶽飛身上的冤獄在宋孝宗即位後平反。淳熙五年,宋廷為嶽飛追贈諡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理宗時改諡忠武。


    但再怎麽樣沉冤昭雪,嶽飛終究是帶著滿腔的遺憾走了。


    那一首《滿江紅》,也成了絕唱。浩然正氣,丹心一片,哪怕當時的掌權人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曆史會記住他,百姓會記住他。杭州西湖棲霞嶺的嶽飛墓前,憑吊的人依舊絡繹不絕。


    有人說:“南宋配不上嶽飛和辛棄疾。”


    也有人說:“悲情英雄才更讓人意難平。”


    但我想說,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是因為什麽悲情、慘烈,而是他們對於曆史、對於國家、對於百姓的功績,值得銘記,值得讚頌。


    湖山有幸埋忠骨,嶽飛、於謙、張蒼水三位英雄的墓背山麵水,讓西湖在婉約中增添了一抹英雄氣,也在詩文愛情中增添了保家衛國的悲憫厚重。


    他們,都值得我們認真祭拜,我們應該永遠銘記英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