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他難以磨滅的繚亂離愁,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詞牌名是“相見歡”,寫的卻是“離別愁”,沉鬱哀婉,感人至深。


    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我私以為這首詞確實寫的很好。你們怎麽看呢?】


    玉不識的問題拋出來了。


    各個位麵的大批文人墨客都討論開了。


    宋朝往後的各個朝代,對李煜或多或少都有了解。


    明朝。


    “李煜寫詞的水平確實很好。他的那首《虞美人》曲折迴旋、流走自如,深刻動人。”


    一旁立刻有人笑道:“這首詞寫的確實很好啊,好到宋太宗起了毒殺的心。”


    旁邊的人立馬製止了他繼續說話,他們也多有自知之明,野史趣事看的不少,也明白自身的情況,但這樣直接說話也還是有些擔心的。好在他們是在自己的宅院中,沒有什麽不相幹的人在。


    “這首《相見歡》也寫的很好啊,情景交融,聲情合一,大概他亡國的經曆實在慘痛吧,他後期的寫的詞都有些婉轉哀愁,有了情,自然寫得好了。”


    明朝的一些評論家也看著李煜的這首《相見歡》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大家一致認同的,是他那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寫的實在好。前半闋濡染大筆,後半闋淒涼況味,欲言難言,純作情語,滴滴是淚。


    【這樣看,這首詞似乎真的寫的很美很絕。但要我來說,我還是更喜歡他那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


    玉不識頓了頓,接著說道。


    【曾有人這樣說:“李煜一首‘人生長恨水長東’,把相見歡鎖死了。”私以為然。


    宋開寶八年,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在他留居汴京的某一天,他在深感痛苦之中寫下了這首詞。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時間不斷流逝,在淒風苦雨的晝夜摧殘下,林間紅花早已飄零遍地。花和人相憐惜,也奈不住時光匆匆,花落人淚垂。人生啊、愁怨啊,就如東逝的江水,不止不休,永無盡頭。


    許是待罪被囚的生活帶給了李煜極大的痛苦,他在汴京的生活,實在難熬。所以才有了這首有感而發的千古名作。


    李煜麵對暮春殘景,深感自己的人生失意悵恨,表麵上他寫的是傷春詠別,實質上他在寫自己“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


    李煜一直僵在那裏,天幕將他的未來透露的一清二楚——


    未來……還有未來嗎?


    他的心裏滿是憂憤。


    南唐朝野在他即位之初的整頓下,改了不少悲觀頹喪的氣氛。但現在天幕一出,南唐朝廷的氣氛頓時就是微微一變。


    當然,也有不少朝臣也依舊保持著自己的忠心,勸慰李煜重振信心。


    李煜想嗎,他也想的。


    但他也明白,國家大勢已去,單憑個人的努力難以扭轉乾坤,趙匡胤不會停下統一的野心和行動,南唐朝的命運已然無法改變。他感到無助和迷茫,但作為一國之君,他必須堅強麵對。哪怕改不了,他也希望能夠為南唐再續上幾年。他並不希望成為後世人口中“做個詞人真絕世,可憐生在帝王家”的形象,他既然成為了南唐的君主,就要盡到自己的責任,沒有一位有誌國君不想成為聖帝明王,以文治武功稱耀天下。


    他深深地再看了天幕一眼,下定了決心,和朝臣進了殿內商議接下來南唐的發展,找尋著那一線生機,希望可以保衛國土和百姓。


    宋雖然一統,但那也不是他的王朝。他隻是失敗者罷了。


    【那我又喜歡這首詞什麽呢?


    這首《相見歡》下筆天然流麗,生色無限。我在這首詞中看到了美意不留,看到了芳華難駐,看到了此恨無窮,就如無情東逝之水,不舍晝夜。


    而李煜將無形之情比作有形之物,也不限於這首詞。


    他寫過“人生長恨水長東”,也寫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到底什麽樣的人才能把“愁”比作江水滔滔不絕悠長?但李煜就是想到了,也這樣用了。


    我們之前談論李賀用詞奇詭,李煜的比喻也是令人驚歎到難分伯仲。】


    【後來的名家是這樣評價這首詞的:


    唐圭璋在《屈原與李後主》這樣寫道:“以水必然長東,以喻人之必然長恨,沉痛已極。”


    俞平伯也在《讀詞偶得》中這樣評價:後主之詞,兼有陽剛陰柔之美。


    花間派詞多以豔情為主,即使寄寓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


    但李煜一改先前花間風氣,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從委婉密麗見長到出之以疏宕。他在長久的被囚中,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在對過往的經曆審視中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


    “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李煜的詞,又怎麽會不讓人喜歡呢?】


    玉不識含笑的清脆聲音迴響。


    劉徹點了點屏幕中被玉不識放大的這首《相見歡》,忽而歎道:“這個李煜寫得確實不錯,如此好詞,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隻是天女這樣說,若李煜在看,想來他要不高興了。”


    在後世人看來,李煜的詞情真語摯,大抵也和他身為亡國之君分不開聯係。這個南唐後主命運多舛,也正是他處在那樣一個境遇,才能寫出那些意境深遠的詞。


    史家之不幸乃詩家之大幸,不外乎如是。


    後人說他“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大概真的直戳他心吧。


    才子和君王,他若有所抱負,必然會想要做好屬於“君王”的使命。而不是讓後人感歎他命運不濟,隻有詩詞耀世。


    不過,他也隻是這樣隨口感歎,要讓他有對這個李煜有多真情實感,那是不可能的。


    說著,他又有些好奇。


    “這個李煜既姓了‘李’,又是‘南唐’的國君,那他和前麵天女所講的‘盛唐’有什麽關係嗎?”


    隻是,彈幕的功能還沒摸明白的人,也隻能在自己的世界隨便問問,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


    索性,他也隻是好奇。


    若是能夠聯係後世,他更想要知道的,隻會是劉漢的萬裏江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