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相見歡》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麽。】


    玉不識也不指望大家的迴答,她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有人這樣說過,有些人出現在賽場,就已經鎖定了勝利。而現在談起《相見歡》,我的第一反應便是李煜的那兩首詞——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以及那首“人生長恨水長東”。】


    【也許南唐後主李煜的這兩首《相見歡》一出,有人已經有了選擇。


    但我依舊要繼續提名——


    杜甫曾登高感歎“多方艱難”,朱敦儒也曾登金陵城樓感懷國破家亡沉重情感: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裏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納蘭性德則是在《相見歡》中感歎了自己客旅塞外和思念妻子的殷殷情緒:


    “微雲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蠟淚,清綾被,水沉濃。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那麽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四首《相見歡》。】


    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就開始了自己漫遊之旅,在梁宋地區,他和杜甫相遇了。加上高適,三個人登仙山、采仙草、訪仙人……在天幕出現之時他們雖然也是滿懷驚異和神奇,但也不曾停留下腳步,一直到天幕正式開啟,三個人才暫緩訪仙之旅。


    李白的目光久久凝在天幕上,看著天幕之上的青衣女子侃侃而談。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和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嗎……”


    被賜金放還的李白,心中有過委屈不解和憤懣不平,但他再山水中慢慢治愈自己,他的興趣轉向了尋仙,但現在的他對著李煜的這兩首詞依舊也是感悟頗多。


    “雖然不知道這個李煜是個怎樣的人,但想來能寫出這兩句的也不會有什麽愉快的經曆。這繚亂離愁啊……真的是消磨人。”高適也感歎一聲。


    現在的大唐正是盛世,雖然有些人已經敏銳的覺察到了盛景下正在醞釀的災禍,但也有人久久沉浸在其隆盛廣大之中。


    自然他們也不知道接下來不過短短幾年,他們便也能深刻體會李煜詞中的深切悲慨。


    但不同於這些詩人對詩詞中所傳達的感情細細體味,身為大唐君主的李世民則是對著李煜“南唐後主”的身份深深皺起了眉。


    南唐後主?


    怎麽就出現了一個“南唐”?


    玉不識手微動,四首《相見歡》都出現在天幕之上。


    她先是點了李煜的那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這首詞隨著她的動作放大在天際,仰頭看著的各個位麵的人都能清晰看到,還有一些人則是選擇了從水幕進行觀看。


    【我們從第一首詞談起——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做個詞人真絕世,可憐生在帝王家。”


    李煜做君王是不合格的——他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在接下來的十來年間,他不斷貶損儀製,尊奉宋廷以求自保,但宋太祖趙匡胤統一的步伐不會停下,李煜想要挽救南唐的心願也無法達成。開寶八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宋太祖沒有就此殺了他,但國破家亡的李煜依舊日漸消沉、悒悒不樂,最後在短短的三年裏,李煜就在對故土的懷戀和悔恨中永久的離開了人世。


    但他也是成功的文學家——他也有著“千古第一詞帝”之稱。


    李煜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他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所作的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名字被點到的李煜目光早就牢牢鎖定在天幕之上了。


    聽到他自己的結局,李煜更是身體猛一搖晃,臉上寫滿了悲痛。


    原來,南唐是亡於他之手嗎?他繼位以來,不說夙興夜寐,也算認真為政,為南唐的傳承發展努力。宋朝的強勢讓他被迫不斷上書尊崇以求自保,最後,還是亡國了嗎?


    李煜心下湧起一陣疲憊和難堪。


    前段時間,他派遣了龔慎儀持詔書出使南漢,相約臣服宋朝現在還沒有消息傳來,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嗎?


    宋朝,趙匡胤對著天幕上對李煜的介紹微一挑眉。


    李煜以為臣服他趙宋就能放過他了嗎?現在是乾德四年,如果按照天女所說的,大概五年往後,南唐才歸於趙宋的統治嗎?不過,李煜能保住南唐這十來年的時間,也算可以了。


    至於他在文學上的成就?趙匡胤有些感興趣,但也不算多,他心裏最重要的還是天下。


    李煜就算憑借著詩詞名傳千古又如何呢?他的趙宋也能在這神州大地上留下自己的恆久印記。


    一個人的影響力是無法和一個王朝相比擬的。趙匡胤堅定的這樣認為。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就是李煜被囚於宋國時所作。


    在一個夜晚,李煜登樓望月。冷月如鉤,映照著這庭院秋色幽深、清冷、淒涼。他亡國的痛苦和愁思無法排解,最後凝成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詞。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就像那句話“史家之不幸乃詩家之大幸”,李煜也曾生活在帝王家,見識過奢華美景,所以他在被俘後的感悟更為深刻動人。


    他寫愁總是更為別致、滿含自己見解的獨到之處。他以“絲”喻“愁”,絲長可剪、絲亂可理,但他的愁緒卻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在後一句,他更是以“滋味”概括出了他內心複雜難言的心緒,他備受屈辱、遍曆愁苦,心底究竟是思、是苦、是悔、是恨,都糾葛在一起,無法分開也無從說起。


    在此刻,月夜下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