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在商言商,開海絕非朝貢


    思慮片刻,畢自嚴朗聲道:


    “陛下,前宋商業極其繁榮,海貿空前發達,靠商業撐起前宋財稅,即便臨近滅國之時,仍有充足錢糧抵禦兵鋒。


    然自蒙元南下,以蒲壽庚為首一幹波斯人不思恩惠,提供大量船隻物資助紂為虐。


    最終前宋崖山兵敗,陸秀夫攜少帝跳海殉國,數十萬軍民紛紛跟隨,場麵何其壯哉!


    我漢家天下自此徹底隕落,中華一地慘遭蒙元蹂躪,一度長達百年!”


    畢自嚴雙目凝重,仿佛在想象陸秀夫當時那種無奈與悲壯,也對蒙元將漢人劃歸劣等民族感到憎恨。


    崇禎認真聽著,一眾文官默默點頭,他們飽讀詩書,此類曆史自然知曉,武將們或多或少了解一些,都不由心生感慨。


    畢自嚴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萬幸太祖高皇帝文韜武略,推翻暴元重拾漢家天下,極其痛恨蒲壽庚之流海外番人,加上我泱泱大明物產豐富,並不需要夷人之物,為保得大明安定,故對海洋保持謹慎態度。


    成祖登基後宣揚國威,派三寶太監六下西洋,海外諸藩紛紛朝貢,中華教化廣撒四方。


    然至宣宗一朝,奴兒幹都司發生叛亂,財政陷入緊張,三寶太監年事已高,在第七次下西洋後戛然而止,從此我大明官方再未大規模下海。


    世宗皇帝時期倭寇橫行,以致海洋策略收緊,直到隆慶帝開關,但海洋始終未給大明帶來實惠。


    兩百多年來民間海貿盛行,當下更是如火如荼,然朝廷卻無統一策略引導,滿朝士大夫畏懼海洋,或故意避而不談,是為陛下所問之其一。”


    畢自嚴慷慨言辭,相當於從宋朝說到現在,就大明對海洋方麵的立場,作了宏觀性描述,囉嗦一點無所謂,問題就得追根溯源,崇禎並不計較。


    給了他一個微笑,美其名曰答複天子,實則是想說給一眾文武聽,畢自嚴心神領會,側身朝官員們拱手:


    “諸位,太祖當年定下輕賦稅之國策,是為盡快從蒙元暴政中恢複民生,立國之初效果明顯。


    然我朝稅率極低且稅種單一,九成以上依靠田稅,故士紳直至平民均視土地為瑰寶,由此促就近300年來土地被兼並無數,且無法遏製勢頭。


    尤其近年來戰亂不斷,各類攤派多如牛毛,大明底層早都民不聊生,平民百姓無天災尚且勉強苟活,一旦遇到則隻能逃亡與揭竿而起,這也是流賊多年屢禁不止之本因。


    大明士大夫層大多無海權意識,就是因為躺在太祖親民國策之中太久,早都忘了還有海洋這條通天捷徑,以為開海就是朝貢,得不償失,是為原因之二也!”


    畢自嚴一氣嗬成,環視同僚一圈,接著問道:


    “我等今日在禦前商討海洋,畢某卻扯出土地稅收,諸位同僚誰能告訴畢某,為何必須牽涉土地?”


    劉遵憲立馬起身:


    “畢閣老,正如聖上言,大明乃整體,除了是陛下的,同時也歸千千萬大明子民所有,哪怕底層賤民,仍屬於大明之成員!


    故下官以為,朝廷任何策略,牽一而發動全身,看問題斷不可單看其表象,而應分析內在實質,抽絲剝繭,方可上下通透!”


    “劉尚書一語中的,陛下懲勳貴貪官,推行新稅製永不加賦,殺建奴叛賊,給我等加薪,籌辦華夏日報與大明銀行等種種善政,無不顧及大明上下。


    我朝已風雨飄搖多年,再不多方節流開源,試問如何長治久安?要想大明重振雄風,兵事國庫缺一不可,稅收問題必須理清!”


    範景文連忙接話,陛下的意思很明顯,也故意留了個話茬子,等待更多人參與討論。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還想向諸位上官請教!”


    天津巡撫賀世壽起身,麵朝崇禎作揖。


    “愛卿隨意!”


    “謝陛下!”


    崇禎很歡迎這種有問題就問者,自定下新稅綱要起,還沒讓地方官員一起討論過。


    新稅綱要與詔書倒是頒發了幾個月,但實施細則與新稅法近日才校核完畢,已送到天津等著他禦批呢。


    今天氛圍很好,屏風後麵還有張嫣擔當“記者”,正好將議事精神宣揚出去。


    賀世壽朝上官們拱手,問道:


    “敢問三位大人,山東與江南受反叛一事影響,陛下擔心運河漕運不通,故啟動海運輔之,下官以為此舉大善。


    範閣老方才說稅收須予理清,畢閣老言海洋乃通天捷徑,下官不明之處在於,海運可補足當下漕運之缺陷,能對北方用度帶來益處,然與稅收國庫有何關係?


    下官曾細讀新稅綱要,天津之商稅、田稅等均已按新稅製穩步推行,當中提到開關後進出都要百抽十至二十,我朝朝貢幾乎中斷數十載,外藩是否會自願向我朝繳稅?其貨物是否又為我朝之所需?還請三位大人解惑!”


    這問題問得很好,既涉及稅收,還牽扯出類似於後世的國際傾銷,崇禎樂見其成。


    三人對望一眼,這個問題顯然得更熟悉理財的人來作答。


    畢自嚴微微一笑,說道:


    “賀大人此番疑問,想必同樣乃諸多地方官不解之處,本官可以告訴你,原新稅綱要中並未提及運輸稅種。


    現朝廷即將頒布新稅法與實施細則,不但增加了運輸稅,還對很多稅種進行規範說明,如此你第一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也。”


    賀世壽拱手迴應,意思今後不論陸運漕運,還是海運,朝廷都會增加相應收入,這樣做也確實稱得上開源。


    “本官來迴答你第二個問題,外藩仗著我大明慷慨,以往之朝貢方式純屬占取我朝便宜,恩惠不可養無用之輩,在商則言商,此等買賣我朝絕不再做!”


    說到這一茬,一眾人來了興趣。


    外藩過去到大明蹭吃蹭喝不說,全都嚷著要賞賜,離開時滿載而歸,簡直把大明當作提款機,隨著財政吃緊,漸漸無法滿足其胃口,那幫人幹脆不來了。


    如此讓上層人士形成一種錯誤意識,開海就是朝貢,朝貢便是開海,這種局限思維,一度困擾了大明兩百多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