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精神橋頭堡
西城外。
崇禎在臨時帳篷堅守了一整晚,臨近天亮止不住倦意眯了會兒,醒來看看座鍾,也就小歇不到半個時辰。
天色已經大亮,崇禎走出帳篷,肆意地伸了幾個懶腰。
“啟奏陛下,李弘濟、徐允禎、梁廷棟、王永吉等人被我軍悉數活捉!”
範景文來到近前,身後跟著李若鏈及兩個傳令兵,看樣子已在帳外等候多時,明顯不忍驚擾天子打盹。
“好!”
崇禎背著雙手,表情無悲喜,這些都在預料之中,幾個主要成員被拿,那些所謂盟友與嘍囉,還會有多遙遠呢。
“南城牆進展如何?”
“稟陛下,往南運河逃亡艦船不多,水師正全力擊殺,孫將軍部與水師步軍於岸邊大力清剿,俘虜實在太多,就如趕牛羊一般!”
一傳令兵上前作揖,按捺不住心中喜悅,用詞都比較接著地氣。
“甚好,東麵呢?”
另一傳令兵拱手:
“陛下,東麵與南麵基本一致,劉參將所部已東出,黃總兵親自帶船追殺水軍。
經查明除開劉澤清,泰寧侯與李祖述同樣駕船沿水路逃竄,追擊戰役激烈,暫無最新消息傳迴!”
“嗯,”崇禎微微點頭,轉而又眉頭緊鎖。
南麵不用擔心,東門那邊更重要,當初隻放了2000騎兵,就是為給叛軍留下遐想空間。
東麵水道不寬且水網密布,不易大批兵馬出動,再則前出六七十裏便是大海,叛軍朝那方逃最終也隻得折路。
最現實的一點,還是兵力不足,尤其適合追擊戰的騎兵。
不過劉澤清昨日在水師前鋒麵前一觸即潰,讓他產生聯想,於是又增派火銃兵和騎兵去扼守水道。
如今看來這個安排沒錯,能不能全殲水軍,主要看黃蜚了,萬一跑掉幾個也無所謂,大不了讓其多活一段時日,隻要不逃跑太多兵船即可。
想到這兒,崇禎再度開口:
“傳令下去,各部全力清剿,繼續擴大戰果!”
“遵旨!”
“報...”
又一隊傳令兵趕至。
“陛下,曹將軍迴稟,叛軍於城內幾處錢糧囤積之地已被控製,下一步該當如何,請陛下定奪!”
“甚好,李愛卿!”
“臣在!”
“城內基本大定,著錦衣衛全盤接手錢糧清查事務,領銜排查叛賊餘孽,盡快恢複城內治安!”
“臣遵旨!”
“範愛卿!”
“臣在!”
“立即頒發安民告示穩定民心,各部利用俘虜盡快打掃戰場,以免發生瘟疫!”
“臣遵旨!”
吩咐完事務,崇禎抬眼望向前方,映入眼簾的是那殘缺不全的西城牆,與昨日相比,早都風采不再。
這就是戰爭帶來的創傷,斷壁殘垣與一處處燃燒痕跡,讓崇禎不禁心生感慨。
沒有戰亂該多好,隻要自己好生作為,深信要不了多久,大明就會觸底走向反彈。
可現實並非如此,倘若不掃清障礙,又哪會迎來蓬勃生機,要想歲月靜好,唯有挺起胸膛,繼續沿著陽光負重前行。
......
山東,泰安州府衙門。
孔貞運正與鄭三俊、山東巡撫朱大典、泰安知州李之椿商討著事務。
八月二十八日,孔貞運一行就從陸路抵達濟南,整備一天後向南出發,當下已到泰安州。
剛抵達濟南時,孔貞運心中拔涼。
聊城至臨清一線漕兵發生叛亂,劉澤清帶著一兩萬人外加百餘條船,已北上投奔叛賊。
朱大典的人死傷慘重,若非原京營派往山東的三千騎兵中,尚有一千兵力駐守臨清附近,不然朱大典將敗得更慘。
駐山東錦衣衛第一時間將該情報送給天子,看起來已經監視這群人許久。
以孔貞運的理解,陛下似乎對山東鞭長莫及,但卻掌握著動向,劉澤清去天津正好讓陛下給一鍋端,可這也會讓反賊如虎添翼,天子麵臨的局麵將更糟糕。
當然,臨行前天子交待,必須將山東這個精神橋頭堡,或者說是重要大後方處理好,發揮承上啟下作用,這也是孔鄭二人欽差的真正意義。
“報...”
正說話間,一護衛進屋。
“稟孔大人,錦衣衛傳來曲阜密報!”
“呈上來!”
張之極一把上前接過,轉身幾步雙手遞給孔貞運。
“有勞英國公!”
“大人客氣。”
攤開密信,孔貞運一目數行,看罷神情極其複雜,隨手遞給鄭三俊。
見欽差大人目光不善,朱大典心中發毛,不受控製地微低雙眸。
“混賬,混賬!”
鄭三俊忽地站起身,著實嚇了朱大典和李之椿一跳,他比孔貞運脾氣要火爆得多,隨即嗬道:
“好你個朱大典,你在山東是怎麽當官的!白蓮教餘孽竟然響應反賊,成了曲阜座上之賓!”
“下...下官有罪...”
朱大典顫抖著身軀跪地,五六天以來,上差還是第一次發出嚴厲質問,看來躲得過一時,終究躲不過一生。
“堂堂山東巡撫,當下還兼理漕運,數年來毫無作為,本官問你,白蓮教十餘年前就被鎮壓,近幾年為何死灰複燃,為何還與曲阜勾結!”
“鄭大人,下官知罪!”
“知罪?”
鄭三俊冷哼一聲,繼續道:
“你當然有罪,而且罪孽深重,劉澤清叛亂你沒責任嗎?叛賊的人與你接觸,你以為本官與孔大人一無所知嗎!”
“下...下官...”
朱大典心中直發虛,他屁股上的屎不少,前些日李弘濟送來五萬兩銀票,猶豫一陣之後,選擇向天子寫奏本,還在同僚麵前顯示一番廉政,以及對叛賊的痛恨。
可轄地裏齷齪事實在太多,隨便拿一件出來,都夠他喝上一壺。
“下官有罪,臨淮侯,哦,不,李弘濟那狗賊曾派人想收買下官,下官已將實情上奏陛下,下官一定鞠躬盡瘁,助二位大人剿滅反賊將功折罪,請上差明察!”
朱大典匍匐於地,身上各個汗腺都在爭先恐後冒著冷汗。
“你還好意思說,你在山東所作所為早都被錦衣衛掌握,你朱大典就是個無能之輩,無能,無能!”
聽到這句話,朱大典舒服多了,無能就無能唄,隻要不牽涉謀反就行,性命可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西城外。
崇禎在臨時帳篷堅守了一整晚,臨近天亮止不住倦意眯了會兒,醒來看看座鍾,也就小歇不到半個時辰。
天色已經大亮,崇禎走出帳篷,肆意地伸了幾個懶腰。
“啟奏陛下,李弘濟、徐允禎、梁廷棟、王永吉等人被我軍悉數活捉!”
範景文來到近前,身後跟著李若鏈及兩個傳令兵,看樣子已在帳外等候多時,明顯不忍驚擾天子打盹。
“好!”
崇禎背著雙手,表情無悲喜,這些都在預料之中,幾個主要成員被拿,那些所謂盟友與嘍囉,還會有多遙遠呢。
“南城牆進展如何?”
“稟陛下,往南運河逃亡艦船不多,水師正全力擊殺,孫將軍部與水師步軍於岸邊大力清剿,俘虜實在太多,就如趕牛羊一般!”
一傳令兵上前作揖,按捺不住心中喜悅,用詞都比較接著地氣。
“甚好,東麵呢?”
另一傳令兵拱手:
“陛下,東麵與南麵基本一致,劉參將所部已東出,黃總兵親自帶船追殺水軍。
經查明除開劉澤清,泰寧侯與李祖述同樣駕船沿水路逃竄,追擊戰役激烈,暫無最新消息傳迴!”
“嗯,”崇禎微微點頭,轉而又眉頭緊鎖。
南麵不用擔心,東門那邊更重要,當初隻放了2000騎兵,就是為給叛軍留下遐想空間。
東麵水道不寬且水網密布,不易大批兵馬出動,再則前出六七十裏便是大海,叛軍朝那方逃最終也隻得折路。
最現實的一點,還是兵力不足,尤其適合追擊戰的騎兵。
不過劉澤清昨日在水師前鋒麵前一觸即潰,讓他產生聯想,於是又增派火銃兵和騎兵去扼守水道。
如今看來這個安排沒錯,能不能全殲水軍,主要看黃蜚了,萬一跑掉幾個也無所謂,大不了讓其多活一段時日,隻要不逃跑太多兵船即可。
想到這兒,崇禎再度開口:
“傳令下去,各部全力清剿,繼續擴大戰果!”
“遵旨!”
“報...”
又一隊傳令兵趕至。
“陛下,曹將軍迴稟,叛軍於城內幾處錢糧囤積之地已被控製,下一步該當如何,請陛下定奪!”
“甚好,李愛卿!”
“臣在!”
“城內基本大定,著錦衣衛全盤接手錢糧清查事務,領銜排查叛賊餘孽,盡快恢複城內治安!”
“臣遵旨!”
“範愛卿!”
“臣在!”
“立即頒發安民告示穩定民心,各部利用俘虜盡快打掃戰場,以免發生瘟疫!”
“臣遵旨!”
吩咐完事務,崇禎抬眼望向前方,映入眼簾的是那殘缺不全的西城牆,與昨日相比,早都風采不再。
這就是戰爭帶來的創傷,斷壁殘垣與一處處燃燒痕跡,讓崇禎不禁心生感慨。
沒有戰亂該多好,隻要自己好生作為,深信要不了多久,大明就會觸底走向反彈。
可現實並非如此,倘若不掃清障礙,又哪會迎來蓬勃生機,要想歲月靜好,唯有挺起胸膛,繼續沿著陽光負重前行。
......
山東,泰安州府衙門。
孔貞運正與鄭三俊、山東巡撫朱大典、泰安知州李之椿商討著事務。
八月二十八日,孔貞運一行就從陸路抵達濟南,整備一天後向南出發,當下已到泰安州。
剛抵達濟南時,孔貞運心中拔涼。
聊城至臨清一線漕兵發生叛亂,劉澤清帶著一兩萬人外加百餘條船,已北上投奔叛賊。
朱大典的人死傷慘重,若非原京營派往山東的三千騎兵中,尚有一千兵力駐守臨清附近,不然朱大典將敗得更慘。
駐山東錦衣衛第一時間將該情報送給天子,看起來已經監視這群人許久。
以孔貞運的理解,陛下似乎對山東鞭長莫及,但卻掌握著動向,劉澤清去天津正好讓陛下給一鍋端,可這也會讓反賊如虎添翼,天子麵臨的局麵將更糟糕。
當然,臨行前天子交待,必須將山東這個精神橋頭堡,或者說是重要大後方處理好,發揮承上啟下作用,這也是孔鄭二人欽差的真正意義。
“報...”
正說話間,一護衛進屋。
“稟孔大人,錦衣衛傳來曲阜密報!”
“呈上來!”
張之極一把上前接過,轉身幾步雙手遞給孔貞運。
“有勞英國公!”
“大人客氣。”
攤開密信,孔貞運一目數行,看罷神情極其複雜,隨手遞給鄭三俊。
見欽差大人目光不善,朱大典心中發毛,不受控製地微低雙眸。
“混賬,混賬!”
鄭三俊忽地站起身,著實嚇了朱大典和李之椿一跳,他比孔貞運脾氣要火爆得多,隨即嗬道:
“好你個朱大典,你在山東是怎麽當官的!白蓮教餘孽竟然響應反賊,成了曲阜座上之賓!”
“下...下官有罪...”
朱大典顫抖著身軀跪地,五六天以來,上差還是第一次發出嚴厲質問,看來躲得過一時,終究躲不過一生。
“堂堂山東巡撫,當下還兼理漕運,數年來毫無作為,本官問你,白蓮教十餘年前就被鎮壓,近幾年為何死灰複燃,為何還與曲阜勾結!”
“鄭大人,下官知罪!”
“知罪?”
鄭三俊冷哼一聲,繼續道:
“你當然有罪,而且罪孽深重,劉澤清叛亂你沒責任嗎?叛賊的人與你接觸,你以為本官與孔大人一無所知嗎!”
“下...下官...”
朱大典心中直發虛,他屁股上的屎不少,前些日李弘濟送來五萬兩銀票,猶豫一陣之後,選擇向天子寫奏本,還在同僚麵前顯示一番廉政,以及對叛賊的痛恨。
可轄地裏齷齪事實在太多,隨便拿一件出來,都夠他喝上一壺。
“下官有罪,臨淮侯,哦,不,李弘濟那狗賊曾派人想收買下官,下官已將實情上奏陛下,下官一定鞠躬盡瘁,助二位大人剿滅反賊將功折罪,請上差明察!”
朱大典匍匐於地,身上各個汗腺都在爭先恐後冒著冷汗。
“你還好意思說,你在山東所作所為早都被錦衣衛掌握,你朱大典就是個無能之輩,無能,無能!”
聽到這句話,朱大典舒服多了,無能就無能唄,隻要不牽涉謀反就行,性命可比任何東西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