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為,天命占其三,人為占其七。


    天命所歸,加上開國君王勵精圖治,則王朝欣欣向榮。


    然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後世子孫坐享其成不思進取,則盛極而衰!”


    次輔錢龍錫拱手。


    崇禎微微點頭。


    錢龍錫到底經曆過大起大落,很多事算是有較深的認知。


    “陛下,我朝自太祖立國至今267年,臣以為,已到陛下所言300年周期之末端。


    當今大明病入膏肓,應祛除毒瘤刮骨療傷,再施以猛藥治之,否則大廈將傾也!”


    兵部左侍郎王業浩,一語驚豔四座。


    嘖嘖,有些大臣心中咯噔。


    王業浩說的每句話,無不映射著大明恐不長久,這廝就不怕皇帝降罪?


    大家陷入沉寂之中,天子表情平淡,無任何異樣。


    鍾炌也好,錢龍錫也罷,說得都有一定道理。


    隻是都太籠統,沒有一個明確概念。


    倒是王業浩說得更貼切一些,皇帝來了點興趣。


    “王愛卿,你繼續說。”


    “臣......臣......”


    或許是意識到方才有點出言不遜,王業浩泛起絲絲惶恐。


    崇禎苦笑,說道:


    “朕改製彈劾規製,革新上朝製度,陳演說朕限製言路,想必朝堂諸公仍頗有微詞。


    朕要的乃務實之人,那種腐朽心懷不軌者,隻能被青史鄙夷。


    朕要讓諸位看看,什麽才叫真正的言路,王愛卿但說無妨!”


    “遵旨!”


    王業浩眼前一亮。


    大明在曆代王朝中,言路算最開明之朝。


    不過大逆不道的詞匯,還真不敢咋說,可皇帝都這般姿態,就顧不了那麽多了。


    “陛下,臣以為,大明之頑疾乃吏治、財稅、土地、內憂外患等疊加所致!


    最關鍵一點,讀書人誤讀聖賢書,將天下萬民中的民,誤解成陛下所言之鄉紳地主!”


    王業浩高聲應對,接著一氣嗬成:


    “秦二世有陳勝吳廣起義,成為大秦催命符。


    黃巢滿城盡帶黃金甲,讓盛唐走向覆滅,二者與我朝當下何其相似!


    陛下懲治原庸碌內閣,懲處意圖謀反之勳貴商人,是為刮骨;


    取消衙門服役,實施永不加賦新政,均乃減輕平民負擔,是為療傷!


    如此循序漸進,大明方可起死迴生,然仍逃不了三百年輪迴之厄運!”


    酒肆中發工錢已經完畢,就剩二十餘大臣及一些護衛,堂中安靜得落針可聞。


    王業浩可真敢說啊,這些還不夠嗎?


    要怎樣做才算大放厥詞?很多人心中納悶。


    “哈哈哈......”


    天子大笑,此言絲毫不差。


    對王陽明這個曾侄孫,不禁多出一分好感。


    看來他應該還有料,示意他繼續。


    “陛下,當下朝廷諸多舉措實則僅為皮毛,並未深入骨髓太深。


    唯有將來全麵取消徭役,在永不加賦基礎上使耕者有其田。


    所有士紳一體納糧,官民實實在在平等,才算最佳藥方。


    於近流賊可除建奴可擋,於遠可充盈國庫富國強兵,三百年之束縛自然破之!”


    “哈哈哈......”


    崇禎再次大笑,笑得非常開心,是發自內心那種。


    孫承宗、錢龍錫、畢自嚴對望一眼,禁不住微微點頭。


    這個王業浩有點意思,與聖上平日灌輸不謀而合,可謂良才也。


    皇帝收起笑容,一副孺子可教的眼神望向他:


    “王愛卿一語中的!


    諸卿有人可能會狐疑,永不加賦都還尚待檢驗,還啥官民平等,豈不是離經叛道?


    朕想問問諸卿,爾等吃、穿、用、住從何而來?


    抵禦流賊建奴之兵卒,都是哪些人前往?


    答案乃王朝所有萬物,皆為平民所造,沙場流血犧牲,絕大多數出自平民百姓!


    然士紳階層卻視其為螻蟻,隻知壓榨剝削,王朝豈能長久!”


    頓了頓,又道:


    “西北流寇橫行近十年,究其根源,不外乎土地被兼並,苛捐雜稅猛如虎,即便正常年月,都僅可苟活。


    一旦遇到天災則無法生存,試問,倘若諸卿乃底層百姓,爾等該作何反應?”


    “稟陛下,唯有造反!”


    孫承宗高唿。


    “愛卿所言極是!”


    不了解的大臣心中震驚不已。


    首輔大人比王業浩的膽子還大,此番言論讓人直接懵逼。


    不容他們多想,崇禎又道:


    “朕若身為普通平民,同樣會揭竿而起,如此境遇不造反還能作甚!”


    大臣們傻眼了。


    我親愛的陛下啊,這話你咋說得出口。


    不過好像挺有道理,都活不下去了,造反確實乃唯一出路。


    “按王愛卿所言,唯有刨根問底找到根源,再實施新政,流寇方會失去生存土壤,否則依舊越剿越多!


    流寇不除,何來精力全心抵禦建奴,還談何大明中興?


    大明當下已到非改不可之境地,若再墨守成規,朕敢斷言,不出十年大明必定不存!”


    這段話簡直刷新諸臣三觀。


    皇帝都說自己的江山不再,還有啥不能說的。


    也印證了剛才所講,什麽叫真正的廣開言路,什麽叫追根溯源。


    皇帝變化真的太大了,對於數位侍郎、副都禦史及鍾炌來說,都感覺不太真實。


    連經常聆聽教導的內閣六部諸公,同樣再次被感染。


    崇禎當然知道他們的想法,又道:


    “朕之新政均為大明生計,以天下為己任,方為士大夫之本色。


    大明能不能突破國運怪圈,朕與諸公任重道遠!”


    “臣等謹記!”


    今日從衙門服役一事扯到國運,又扯到底層百姓及土地稅收。


    皇帝說得好像很在理,隻是有些人暫時消化不了。


    見外麵雨已停止,說得也差不多了,崇禎準備結束話題。


    “朕當下及未來之新政,必然會觸及多方利益,包括在座諸卿。


    數日後皇店就要繳納三月份賦稅,官地也將於秋收繳稅。


    朕都要交,士紳為何交不得?


    朕不懼士紳任何陰招,如若要來,朕奉陪到底!”


    天子語氣鏗鏘有力。


    那種散發出的霸氣,讓尚存一絲僥幸者迅速掐滅念頭。


    諸臣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雖心思各異,卻也不得不認同這個觀點。


    皇帝毫不避諱高談闊論,又再次明確要帶頭繳稅,在道義上已占據製高點。


    誰若造次就陪誰死扛,看來革新之洪流,已經勢不可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