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一錦衣衛快步進入值房。


    “啟稟陛下,高僉事求見!”


    崇禎聞言微愣,瞬間變為激動。


    高文采在晉商案功不可沒,本次戰事若沒有他,宣府真不知會成為啥樣。


    “快傳!”


    話音剛落,高文采已經進屋。


    “臣高文采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快快平身!”


    “謝陛下!”


    崇禎雙眼放光,對此人極度欣賞,不禁拍向他那厚實的臂膀。


    高文采受寵若驚,數月來關外險境曆曆在目,如今迴到大明懷抱,又第一次受皇帝接見,淚花直在眼眶打轉。


    “愛卿辛苦,王承恩,賜坐!”


    “謝陛下!”


    高文采謝恩後卻似乎充耳不聞,長跪於君前,神色非常肅穆。


    “愛卿這是?”崇禎不解,忙問道。


    “陛下,此物遠勝臣之性命,臣不敢褻瀆中華骨髓!”


    什麽?崇禎麵露狐疑,幾位大員也倍感不解。


    高文采連忙掏出用錦布包著的玉璽,雙手呈給皇帝。


    “陛下,此乃蒙元竊取前宋之傳國玉璽,請陛下查驗!”


    “啊...”


    幾個大臣驚掉大牙,就連崇禎也無比驚愕。


    這東西就一印章而已,象征意義卻遠遠大於實際意義,擁有傳國玉璽,即代表承襲華夏衣缽,乃王朝正統之標誌。


    擁有它,可以從形態上加深天下人對國度的認可,無限提升歸宿感,儒家思想認為得中土者得天下,傳國玉璽便為中土君王之權柄。


    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僅局限於九州地域,對北麵異族或外來之賊知之甚少,或者說那句聖訓被曆代文人無限曲解。


    以致蒙元及後來的蟎清,最終被華夏士林所接受,就因為奴賊取得中土,還擁有玉璽,便視作乃天命所歸。


    即使鬼子入侵華北時,尚有漢奸以占據中土為由加以粉飾,不過那時的華夏早都覺醒,漢奸就是群超級敗類。


    想當初太祖承接華夏國祚,唯一遺憾便乃未得到蒙元玉璽,成祖數次征伐草原,也帶有那份念想。


    雖秦始皇用和氏璧雕琢的印璽,是否就是麵前這一枚很難說,但那些都不重要了。


    大家說是那便是,至少來自於黃金家族,相當於真正全方位地繼承中華正朔及蒙元國祚。


    崇禎顫抖雙手接過,他此刻是真激動,忙將玉璽鄭重地放於上方桌案。


    “天佑大明也!”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諸臣亢奮之情無以言表,這東西確實比高文采的命重要,他們的命在絕世寶物麵前,同樣不值一提。


    “王承恩!”


    “奴婢在!”


    “速速取來香燭,朕要恭迎玉璽,告祭列祖列宗!”崇禎一臉赤誠。


    “奴婢遵旨!”


    不多時,王承恩小心翼翼布上香案插上蠟燭,再將三根青香點燃遞給皇帝。


    崇禎整理儀表,非常莊重接過,身後的臣子也一臉嚴穆。


    此地非京師,沒有祖宗牌位,反正在華夏人眼裏,心中有那便是有。


    “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孫由檢在此祭告,傳國玉璽已重歸中華,由檢將繼承先祖之誌延續華夏血脈!


    祖宗在上,請庇佑大明國泰明安,庇佑大明披荊斬棘,由檢定不辱使命!”


    插上青香,崇禎三拜九叩行大禮,諸位臣子也跟著跪地叩拜,眼中滿是狂熱。


    也就是說,無論是否熟知兵事者,看到眼前這份收獲,都朝激進份子序列又跨了一大步。


    邊關的簡單禮儀,無法做到循規蹈矩,可就此份殊榮,將會讓一眾人等被後世所銘記。


    若幹年後,崇禎朝《明實錄》公之於眾:


    “聖祖八年七月二十四,文采於建州奴營取天命璽,入關進獻於帝。


    帝大悅,焚香告祭,閣次稚文、侍郎思佑、督憲伯友、撫台仲綸隨帝祈福,中官承恩候之。


    此後,帝業進入正途,大明置死地而後生,泱泱華夏再造,四夷盡服!”


    ......


    是的,你沒有聽錯,原有時空那悲催的明思宗,多年後廟號簡稱大明聖祖皇帝,是為明聖祖。


    蟎清康麻子之流所謂聖祖,將永遠不會出現。


    ......


    接著,高文采將關外戰況向天子稟報,崇禎胸中那團熱血直衝腦門。


    土木堡之後快兩百年了,武宗北征也近一百二十年,大明從未在北麵兵事取得過如此大勝,加上玉璽的加持,他足以在史書上留下濃重一筆。


    朝中那群王八蛋,沈陽那自嗨的部落酋長,還有那些對大明虎視眈眈的海內外蠻夷,都等著老子吧!


    老子開掛了!


    “傳旨周遇吉,適可而止,擇日迴關!”


    崇禎朗聲下令。


    “陛下...”


    錢龍錫有些錯愕,包括陳新甲、傅宗龍也微愣,隻有王業浩無動於衷。


    崇禎知道他們想說啥,隨即給了個淺笑,緩緩道: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大明騎兵全靠牆內大勝積攢士氣,僅此而已,與蒙古騎兵硬拚尚捉襟見肘,更何況建奴白甲兵。


    凡事要有自知之明,朕不願讓兒郎白白犧牲,經過此役,多的不敢說,朕以為至少可換來北麵兩至三年無虞,卿等安心!”


    “臣等謹記!”


    確實,麵對順風仗,大多數人都認為該進一步擴大戰果。


    但邊軍剛剛觸底迴升,京營與禁軍騎兵大多為新兵,純騎兵在韃奴麵前真不占優勢,根本不可能一口將其吞下,反而會被噎著。


    這一仗活下來的將士均為星星之火,對於火種崇禎可不願浪費,他還要讓大明軍隊發展成燎原之火,燒盡一切覬覦中華之敵!


    “諸位愛卿!”


    “臣在!”


    “北地草原浩瀚數千裏,朕暫不求狼居胥與北海,至少興和路應在今年基本收入囊中!


    大明國土絕不可僅限於邊牆之內,讓後世子孫於萬裏長城把酒賦詩豈不更好,北海與狼居胥朕也誓要歸於大明版圖!


    前路漫漫,尚需文官武將用鮮血闊土開疆,如此華夏千年北患盡除,卿等願往否!”


    “臣等願往!”


    “甚好,王愛卿!”


    “臣在!”


    “按以往朕與你商討之意,製定北征長遠規劃!”


    “臣遵旨!”


    王業浩信心滿滿,隻要未來做得好,他或許將勝過他的祖上陽明公,再現忠臣國柱之雄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