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建奴鐵騎加上蒙古韃子,總兵力6萬上下,若不采取積極措施,大明危矣!”
老孫聲如洪鍾。
殿中隨即陷入寂靜,有心的無心的都在等著天子。
這事兒確實太大,建奴數年來已經兩次叩關,所到之處可謂雞犬不留。
今日偏偏把兵事拿到朝堂上來說,他們總算可以瞎逼逼了。
不過作為精明的大明官員,得看看形勢再說。
“陛下,臣以為應立即出兵,殺殺建奴囂張氣焰!”
兵部右侍郎梁廷棟出班。
崇禎望了他一眼,一副抓到救命稻草的表情。
心中卻在想,你嗎間諜身份已經八九不離十,看你家夥有啥幺蛾子。
“請梁愛卿教朕。”
啥?滿朝除開知情者外,全都驚掉下巴。
皇帝數月來風風火火,從未示弱過,當下竟叫臣子教他,太特麽意外了。
皇帝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其它事或許都可當愣頭青,唯獨忌憚建奴。
很好,有怕的東西就好,微臣喜歡也。
“陛下,臣前些時日有幸觀摩禁軍比武,禁軍士氣頗佳,裝備精良,可揮師一戰。
五萬京營兵需拱衛京師隻能作罷,然三萬稅兵可派,加上宣府邊軍共計15萬大軍,如此可與建奴一決高下!”
梁廷棟款娓道來,作為兵部大員,他擁有發言權。
不過提出稅警都跟著去作戰,就有點意思了,讓革新派不得不警覺。
崇禎越加篤定,此人與意圖破壞新稅製甚至建奴叩關,肯定有關聯。
“陛下,梁侍郎此言差也!”
王業浩拱手反駁。
天子一副六神無主,將目光投向王業浩。
“陛下,禁軍出動臣並無異議,然稅兵成立不足兩月,新稅鋪開在即,稅警怎可抵禦建奴?
梁侍郎作為兵部大員,如此向陛下進言,居心何在!”
王業浩大義凜然。
“王侍郎,建奴戰力不容小覷,我軍兵力非接近三倍不可。
中原抵禦流賊如火如荼,遼東與建奴勢均力敵,根本無兵可調,難道王侍郎要看著大明生靈塗炭嗎!”
梁廷棟不甘示弱。
“那按梁侍郎之意,多出三萬稅兵就能一定乾坤?恐怕過於荒謬吧?身為兵部侍郎竟口出妄言,不是庸才就是在心懷不軌!”
“你...你...你...”
梁廷棟胡子氣得直吹。
王業浩義正言辭,新建的稅兵能不能上戰場,隻要是個人都分得清。
崇禎心裏跟明鏡似的,這苟日的著實可恨,出兵都想玩花花腸子。
“陛下,新稅是否值得全麵推廣有待商榷,即使要鋪開,臣以為讓稅兵上上戰場未必不可。
經過戰火洗禮,稅兵勢必出類拔萃,如此更利於往後執法,成為戶部之利刃!”
鄭三俊拱手道。
皇帝直想發笑,在正史上鄭三俊雖才能一般,但為人算正派嚴謹。
可這家夥話中似乎有話,比梁廷棟說的還令人敏感。
便問道:
“鄭愛卿說新稅值得商榷,這跟朝廷出兵有何關係?”
崇禎又擺出一副請教神情,顯得很尊重他。
鄭三俊很得意,在南都呆了那麽久,總算重迴中樞,皇帝要他說,他自然得表現表現。
理了理思路,開口道:
“陛下,當初魏閹一黨南下收稅,搞得民怨四起,尤其蘇州抗稅,稱得上給朝廷抹黑。
太祖當初定下商稅,也不過僅收幾十年,後來幾近取締,神宗皇帝重開,效果並不明顯,照樣弄得民怨沸騰。
故臣以為,商稅百抽五過高,應取消,即便征收,也應遵循太祖規製三十稅一。
至於田賦十抽一,類似於張江陵一條鞭法,張江陵變法無疾而終,可見其不得人心。
房產稅、土地交易稅等臣以為更萬萬不可取!
當下中原在剿賊,建奴即將叩關,為維持大明穩定,臣懇請陛下廢除新稅製,望陛下三思!”
崇禎聽後想罵娘,特麽簡直一派胡言。
問你二者之間的關聯,你卻一味抨擊新稅。
到底是張廷玉胡亂吹捧這家夥,還是讀書人迂腐之氣作祟?或是心懷不軌?
不管怎樣,最起碼此人無大用,說不定就是東林黨的開路先鋒。
心裏這樣想,表麵上卻不能表露出來。
見到皇帝那般模樣,很多朝臣膽子變得大了。
“臣附議!”
“臣附議...”
一下子竟走出二十幾個大小官員,瞄眼一看,絕大部分都是東林人。
奶奶的,這下子更有意思了。
東林士大夫力量太強大,通過幾個月捶打,對他們而言,似乎作用不大。
看來還是人殺得太少,也沒有真正與東林黨開過戰。
要不是今日情況有別,真想把這龜孫杖斃。
“鄭愛卿!”
“臣在!”
“你擅長錢糧之事嗎?”
“稟...稟陛下,臣並不擅長,然食君之祿,便要與君分憂,斷不可將君父置於危牆之下!”
“好一副慷慨陳詞,朕看你出言抨擊新稅,才是將朕推於危牆之下吧!”
“臣...臣不敢!”
天子露出微怒,鄭三俊偷瞄一眼,口中有些結巴。
“陛下,鄭三俊不知錢糧之事,卻對新稅出言不遜,臣彈劾其不在其位亂謀其政,有違朝廷命官務實嚴謹之品德!”
戶部侍郎範複粹發聲。
這人才被提拔入戶部沒多久,明確出言力挺天子。
“臣附議!”
“臣附議...”
十多個朝官附和,尚書以上大佬一個沒站出來。
皇帝方才一問,或許隻是想看看哪些人在使壞,並不願在這件事上糾纏。
內閣與六部大佬正在務實派的道路上狂奔,這種事他們根本不想摻和。
崇禎深吸一口氣,開口道:
“諸位,專業事務得專業人幹,守好職內一畝三分地即可,沒事少去指手畫腳。
朕不希望爾等乃全才,爾等也沒那能力,此事休要再提,諸位好自為之!”
還有很多人想出班,原本想借題發揮,不過今日出兵事務似乎更重要,天子這番告誡意味很直白,最終還是忍住。
崇禎隨即轉換話題,繼續迴到正事上麵。
“王侍郎!”
“臣在!”
“你可有出兵良策?”
“啟稟陛下,臣有一策,請陛下定奪!”
“快快道來。”
演戲得要演全套,昨日就商量過,也正好為錢龍錫、王業浩出征埋下伏筆。
老孫聲如洪鍾。
殿中隨即陷入寂靜,有心的無心的都在等著天子。
這事兒確實太大,建奴數年來已經兩次叩關,所到之處可謂雞犬不留。
今日偏偏把兵事拿到朝堂上來說,他們總算可以瞎逼逼了。
不過作為精明的大明官員,得看看形勢再說。
“陛下,臣以為應立即出兵,殺殺建奴囂張氣焰!”
兵部右侍郎梁廷棟出班。
崇禎望了他一眼,一副抓到救命稻草的表情。
心中卻在想,你嗎間諜身份已經八九不離十,看你家夥有啥幺蛾子。
“請梁愛卿教朕。”
啥?滿朝除開知情者外,全都驚掉下巴。
皇帝數月來風風火火,從未示弱過,當下竟叫臣子教他,太特麽意外了。
皇帝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其它事或許都可當愣頭青,唯獨忌憚建奴。
很好,有怕的東西就好,微臣喜歡也。
“陛下,臣前些時日有幸觀摩禁軍比武,禁軍士氣頗佳,裝備精良,可揮師一戰。
五萬京營兵需拱衛京師隻能作罷,然三萬稅兵可派,加上宣府邊軍共計15萬大軍,如此可與建奴一決高下!”
梁廷棟款娓道來,作為兵部大員,他擁有發言權。
不過提出稅警都跟著去作戰,就有點意思了,讓革新派不得不警覺。
崇禎越加篤定,此人與意圖破壞新稅製甚至建奴叩關,肯定有關聯。
“陛下,梁侍郎此言差也!”
王業浩拱手反駁。
天子一副六神無主,將目光投向王業浩。
“陛下,禁軍出動臣並無異議,然稅兵成立不足兩月,新稅鋪開在即,稅警怎可抵禦建奴?
梁侍郎作為兵部大員,如此向陛下進言,居心何在!”
王業浩大義凜然。
“王侍郎,建奴戰力不容小覷,我軍兵力非接近三倍不可。
中原抵禦流賊如火如荼,遼東與建奴勢均力敵,根本無兵可調,難道王侍郎要看著大明生靈塗炭嗎!”
梁廷棟不甘示弱。
“那按梁侍郎之意,多出三萬稅兵就能一定乾坤?恐怕過於荒謬吧?身為兵部侍郎竟口出妄言,不是庸才就是在心懷不軌!”
“你...你...你...”
梁廷棟胡子氣得直吹。
王業浩義正言辭,新建的稅兵能不能上戰場,隻要是個人都分得清。
崇禎心裏跟明鏡似的,這苟日的著實可恨,出兵都想玩花花腸子。
“陛下,新稅是否值得全麵推廣有待商榷,即使要鋪開,臣以為讓稅兵上上戰場未必不可。
經過戰火洗禮,稅兵勢必出類拔萃,如此更利於往後執法,成為戶部之利刃!”
鄭三俊拱手道。
皇帝直想發笑,在正史上鄭三俊雖才能一般,但為人算正派嚴謹。
可這家夥話中似乎有話,比梁廷棟說的還令人敏感。
便問道:
“鄭愛卿說新稅值得商榷,這跟朝廷出兵有何關係?”
崇禎又擺出一副請教神情,顯得很尊重他。
鄭三俊很得意,在南都呆了那麽久,總算重迴中樞,皇帝要他說,他自然得表現表現。
理了理思路,開口道:
“陛下,當初魏閹一黨南下收稅,搞得民怨四起,尤其蘇州抗稅,稱得上給朝廷抹黑。
太祖當初定下商稅,也不過僅收幾十年,後來幾近取締,神宗皇帝重開,效果並不明顯,照樣弄得民怨沸騰。
故臣以為,商稅百抽五過高,應取消,即便征收,也應遵循太祖規製三十稅一。
至於田賦十抽一,類似於張江陵一條鞭法,張江陵變法無疾而終,可見其不得人心。
房產稅、土地交易稅等臣以為更萬萬不可取!
當下中原在剿賊,建奴即將叩關,為維持大明穩定,臣懇請陛下廢除新稅製,望陛下三思!”
崇禎聽後想罵娘,特麽簡直一派胡言。
問你二者之間的關聯,你卻一味抨擊新稅。
到底是張廷玉胡亂吹捧這家夥,還是讀書人迂腐之氣作祟?或是心懷不軌?
不管怎樣,最起碼此人無大用,說不定就是東林黨的開路先鋒。
心裏這樣想,表麵上卻不能表露出來。
見到皇帝那般模樣,很多朝臣膽子變得大了。
“臣附議!”
“臣附議...”
一下子竟走出二十幾個大小官員,瞄眼一看,絕大部分都是東林人。
奶奶的,這下子更有意思了。
東林士大夫力量太強大,通過幾個月捶打,對他們而言,似乎作用不大。
看來還是人殺得太少,也沒有真正與東林黨開過戰。
要不是今日情況有別,真想把這龜孫杖斃。
“鄭愛卿!”
“臣在!”
“你擅長錢糧之事嗎?”
“稟...稟陛下,臣並不擅長,然食君之祿,便要與君分憂,斷不可將君父置於危牆之下!”
“好一副慷慨陳詞,朕看你出言抨擊新稅,才是將朕推於危牆之下吧!”
“臣...臣不敢!”
天子露出微怒,鄭三俊偷瞄一眼,口中有些結巴。
“陛下,鄭三俊不知錢糧之事,卻對新稅出言不遜,臣彈劾其不在其位亂謀其政,有違朝廷命官務實嚴謹之品德!”
戶部侍郎範複粹發聲。
這人才被提拔入戶部沒多久,明確出言力挺天子。
“臣附議!”
“臣附議...”
十多個朝官附和,尚書以上大佬一個沒站出來。
皇帝方才一問,或許隻是想看看哪些人在使壞,並不願在這件事上糾纏。
內閣與六部大佬正在務實派的道路上狂奔,這種事他們根本不想摻和。
崇禎深吸一口氣,開口道:
“諸位,專業事務得專業人幹,守好職內一畝三分地即可,沒事少去指手畫腳。
朕不希望爾等乃全才,爾等也沒那能力,此事休要再提,諸位好自為之!”
還有很多人想出班,原本想借題發揮,不過今日出兵事務似乎更重要,天子這番告誡意味很直白,最終還是忍住。
崇禎隨即轉換話題,繼續迴到正事上麵。
“王侍郎!”
“臣在!”
“你可有出兵良策?”
“啟稟陛下,臣有一策,請陛下定奪!”
“快快道來。”
演戲得要演全套,昨日就商量過,也正好為錢龍錫、王業浩出征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