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戶部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了孝期就是春節,胤礽也已經十五周歲了,這是清朝皇子相當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
所以元旦一過,康熙便迫不及待地讓他入朝辦差了。
康熙年前問他想去哪個部曆練,胤礽毫不猶豫迴答了禮部。
上輩子他迴答的是任憑皇阿瑪做主。
康熙就把他安排到戶部去了。
說是讓他在戶部待半年,半年之後去吏部,而後依次在剩下的幾部輪值三個月。
其實吏部才是六部之首,其次才是戶部,康熙沒讓他上來就在吏部曆練,也算給他降難度。
當然他上輩子也沒輪值完,一年多後,康熙親征噶爾丹,讓他監國。
等戰爭結束,康熙就把吏部、禮部、以及戶部交給了他,讓他與幾部的尚書協同辦事。
而今生他卻不想走原來的老路。
他隻想當個鹹魚。
六部之中隻有禮部適合養老。
因為禮部的工作耗費體力,卻不怎麽耗心神。
禮部隻負責掌管國家的禮儀製度和各種典禮儀式的策劃與執行,維護國家的禮儀規範、教育體係、外交形象以及文化傳承。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他隻負責監督製定禮儀流程,又不下場親自盯著,撐死了也就過節的時候忙碌一點,其他時間他就在禮部衙門待著,隻要不出紕漏,沒人能找他麻煩。
——出了紕漏也沒人敢找他麻煩。
康熙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把戲,問他為什麽想去禮部,胤礽就禮部的重要性絞盡腦汁兒,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結果康熙就迴了兩個字,
“不行。”
胤礽腦袋一懵。
‘不答應你早說不行啊,害孤浪費這麽老多口水,都多餘問一嘴……’
為了編造禮部的好處他容易嘛他!
康熙唇角勾了勾,把胤礽的怨念都看在眼裏,最後無情地給胤礽定下了第一個要曆練的部門。
依舊是戶部。
胤礽:“……”
他真的不想去戶部。
戶部作為六部最重要的職能部門,其職責涵蓋了國家財政經濟管理的諸多方麵,業務量繁重。
他進去哪怕光看卷宗,沒有一年半載都看不完。
戶部負責全國戶籍、土地、賦稅等事務的管理與統計,支出軍需軍備、官吏俸祿、計算賑災款項等等等等,反正一句話,活不好幹,胤礽不想去。
但康熙都已經定下了,不去也得去。
清朝的官職與曆朝曆代有大的不同,其中之一,就體現在官員配置上頭。
六部之中,尚書設兩人,滿漢各一名,官屬從一品。
左右侍郎分設兩名,滿漢各一名,共四人,官屬正二品。
總督倉場侍郎兩名,滿漢各一名,官屬正二品。
至於其餘郎中、員外、主事、司務、筆帖式人員紛雜,胤礽上輩子在裏頭曆練六個月,裏頭的人都沒認全。
如今的戶部尚書是伊桑阿和張玉書,不過還有幾個月伊桑阿就要升任內閣大學士了。
新升上來的戶部尚書是麻爾圖。
其實單看六部之中滿漢頂尖官員的分布,確實看不出康熙有什麽偏向滿人的。
但漢人晉升內閣大學士的難度跟滿人相比,那是呈幾何倍的增長。
而且滿臣一旦有什麽位置空缺了,就立馬有人補上,而漢臣空缺之後康熙卻要斟酌良久,才能提拔一個補上。
最重要的一點,正經出身漢人的頂級軍官並不多,其實單從這點就能看出康熙確實是在防備著漢人的。
哪怕他在表麵上親近漢人,也願意重用漢人大儒,以及給寒門學子晉升的空間。
正式上朝第一日,胤礽與胤禔都站在康熙的左手邊,胤礽靠前,胤禔站在他的下首。
九卿六部依次上台階到康熙跟前匯報,最要緊的,還是北方地區的雪災。
如今的清朝正處於小冰河時期,每年的冬天北方都要發生幾場雪災,有時候康熙過年都過不安生。
戶部是賑災的主力軍,掌管錢糧調度,而吏部出人賑災,兵部協調軍隊護送賑災物資。
工部和刑部也各有各的職責,就禮部最為輕鬆愜意。
雖說胤礽初入朝堂,伊桑阿他們也不指望胤礽能給出什麽好的建議,可康熙的考教才是胤礽要麵對的問題。
要是胤礽去了禮部,他就隻管在一旁看著禮部如何草擬儀式的流程就行了,其他啥也不用管。
現在不光要去翻往年賑災的卷宗,還參照卷宗記錄,要給出賑災款項和糧草的具體數額,胤礽頭皮一陣發麻。
他雖然有上輩子監國的經驗,可是隔太久,卷宗什麽的都忘得差不多了,現在依舊得在戶部裏頭繼續進修。
在這個時代,看賬本也是個精細活。
此後的幾個月,胤礽都在戶部看卷宗。
上輩子胤礽圖方便搞出了表格記賬法,讓戶部盈虧一目了然,而今生他隻打算自己偷偷用。
去年年底,康熙心血來潮要南巡。
有禦史諫言道聖駕出巡恐勞民傷財,康熙不以為意,還說他去江南是有益於民的。
於是滿朝文武便不再勸諫了。
安排完胤礽的去處,大年初六,康熙的聖駕自京城出發,乘船一路往江浙而去。
按照慣例,今年春天應該舉辦選秀的。
但因孝莊過世,所以選秀停止三年,也就是說,從孝莊過世那天算起,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都不能選秀。
若非如此,康熙也不能如此任性說走就走。
不過對胤礽來說,算少了一個大麻煩。
京杭大運河十分方便,康熙去江浙玩了一趟迴到京城,也才過去兩個多月。
給胤礽都羨慕哭了。
他也想出去玩。
隻可惜康熙這迴南巡輕車簡行,哪個皇子都沒帶。
不過他中途倒是給胤礽寄了不少東西,上到去寺廟裏親自求的平安符,下到一塊長得奇特的石頭。
成功叫胤礽厭班的情緒達到了頂峰。
三月中旬,康熙從江南迴到了京城,還帶迴一個長相絕美,氣質清冷的女子,在後宮裏頭引起不小的轟動。
這還是康熙頭一次從外頭帶迴來女子,由不得她們不重視。
所以元旦一過,康熙便迫不及待地讓他入朝辦差了。
康熙年前問他想去哪個部曆練,胤礽毫不猶豫迴答了禮部。
上輩子他迴答的是任憑皇阿瑪做主。
康熙就把他安排到戶部去了。
說是讓他在戶部待半年,半年之後去吏部,而後依次在剩下的幾部輪值三個月。
其實吏部才是六部之首,其次才是戶部,康熙沒讓他上來就在吏部曆練,也算給他降難度。
當然他上輩子也沒輪值完,一年多後,康熙親征噶爾丹,讓他監國。
等戰爭結束,康熙就把吏部、禮部、以及戶部交給了他,讓他與幾部的尚書協同辦事。
而今生他卻不想走原來的老路。
他隻想當個鹹魚。
六部之中隻有禮部適合養老。
因為禮部的工作耗費體力,卻不怎麽耗心神。
禮部隻負責掌管國家的禮儀製度和各種典禮儀式的策劃與執行,維護國家的禮儀規範、教育體係、外交形象以及文化傳承。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他隻負責監督製定禮儀流程,又不下場親自盯著,撐死了也就過節的時候忙碌一點,其他時間他就在禮部衙門待著,隻要不出紕漏,沒人能找他麻煩。
——出了紕漏也沒人敢找他麻煩。
康熙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把戲,問他為什麽想去禮部,胤礽就禮部的重要性絞盡腦汁兒,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結果康熙就迴了兩個字,
“不行。”
胤礽腦袋一懵。
‘不答應你早說不行啊,害孤浪費這麽老多口水,都多餘問一嘴……’
為了編造禮部的好處他容易嘛他!
康熙唇角勾了勾,把胤礽的怨念都看在眼裏,最後無情地給胤礽定下了第一個要曆練的部門。
依舊是戶部。
胤礽:“……”
他真的不想去戶部。
戶部作為六部最重要的職能部門,其職責涵蓋了國家財政經濟管理的諸多方麵,業務量繁重。
他進去哪怕光看卷宗,沒有一年半載都看不完。
戶部負責全國戶籍、土地、賦稅等事務的管理與統計,支出軍需軍備、官吏俸祿、計算賑災款項等等等等,反正一句話,活不好幹,胤礽不想去。
但康熙都已經定下了,不去也得去。
清朝的官職與曆朝曆代有大的不同,其中之一,就體現在官員配置上頭。
六部之中,尚書設兩人,滿漢各一名,官屬從一品。
左右侍郎分設兩名,滿漢各一名,共四人,官屬正二品。
總督倉場侍郎兩名,滿漢各一名,官屬正二品。
至於其餘郎中、員外、主事、司務、筆帖式人員紛雜,胤礽上輩子在裏頭曆練六個月,裏頭的人都沒認全。
如今的戶部尚書是伊桑阿和張玉書,不過還有幾個月伊桑阿就要升任內閣大學士了。
新升上來的戶部尚書是麻爾圖。
其實單看六部之中滿漢頂尖官員的分布,確實看不出康熙有什麽偏向滿人的。
但漢人晉升內閣大學士的難度跟滿人相比,那是呈幾何倍的增長。
而且滿臣一旦有什麽位置空缺了,就立馬有人補上,而漢臣空缺之後康熙卻要斟酌良久,才能提拔一個補上。
最重要的一點,正經出身漢人的頂級軍官並不多,其實單從這點就能看出康熙確實是在防備著漢人的。
哪怕他在表麵上親近漢人,也願意重用漢人大儒,以及給寒門學子晉升的空間。
正式上朝第一日,胤礽與胤禔都站在康熙的左手邊,胤礽靠前,胤禔站在他的下首。
九卿六部依次上台階到康熙跟前匯報,最要緊的,還是北方地區的雪災。
如今的清朝正處於小冰河時期,每年的冬天北方都要發生幾場雪災,有時候康熙過年都過不安生。
戶部是賑災的主力軍,掌管錢糧調度,而吏部出人賑災,兵部協調軍隊護送賑災物資。
工部和刑部也各有各的職責,就禮部最為輕鬆愜意。
雖說胤礽初入朝堂,伊桑阿他們也不指望胤礽能給出什麽好的建議,可康熙的考教才是胤礽要麵對的問題。
要是胤礽去了禮部,他就隻管在一旁看著禮部如何草擬儀式的流程就行了,其他啥也不用管。
現在不光要去翻往年賑災的卷宗,還參照卷宗記錄,要給出賑災款項和糧草的具體數額,胤礽頭皮一陣發麻。
他雖然有上輩子監國的經驗,可是隔太久,卷宗什麽的都忘得差不多了,現在依舊得在戶部裏頭繼續進修。
在這個時代,看賬本也是個精細活。
此後的幾個月,胤礽都在戶部看卷宗。
上輩子胤礽圖方便搞出了表格記賬法,讓戶部盈虧一目了然,而今生他隻打算自己偷偷用。
去年年底,康熙心血來潮要南巡。
有禦史諫言道聖駕出巡恐勞民傷財,康熙不以為意,還說他去江南是有益於民的。
於是滿朝文武便不再勸諫了。
安排完胤礽的去處,大年初六,康熙的聖駕自京城出發,乘船一路往江浙而去。
按照慣例,今年春天應該舉辦選秀的。
但因孝莊過世,所以選秀停止三年,也就是說,從孝莊過世那天算起,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都不能選秀。
若非如此,康熙也不能如此任性說走就走。
不過對胤礽來說,算少了一個大麻煩。
京杭大運河十分方便,康熙去江浙玩了一趟迴到京城,也才過去兩個多月。
給胤礽都羨慕哭了。
他也想出去玩。
隻可惜康熙這迴南巡輕車簡行,哪個皇子都沒帶。
不過他中途倒是給胤礽寄了不少東西,上到去寺廟裏親自求的平安符,下到一塊長得奇特的石頭。
成功叫胤礽厭班的情緒達到了頂峰。
三月中旬,康熙從江南迴到了京城,還帶迴一個長相絕美,氣質清冷的女子,在後宮裏頭引起不小的轟動。
這還是康熙頭一次從外頭帶迴來女子,由不得她們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