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不是老鄉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日,胤礽在教室聽湯斌講課,在他嘴裏聽到一個令他無比震驚的消息。
康熙竟在朝堂上鼓勵滿蒙兩旗的旗人參與農耕打獵。
凡有意者,亦可從商從工。
並直言不諱地點評,旗人不能把祖宗吃飯的本事丟掉。
這下子倒是捅了馬蜂窩了。
滿朝嘩然。
如今的旗人有多少?
根據三年前編審的丁冊,八旗壯丁一共有四十二萬一千,其中有滿洲六萬四千丁,蒙古三萬一千丁,剩餘的全是漢軍旗,亦或者是滿蒙兩旗之下的家奴。
按照一丁五口比例估算,滿蒙兩旗滿打滿算也不足五十萬旗籍之人。
兵丁日常需要備戰,根本無暇顧及家裏,那康熙鼓勵的那部分就是兵丁的家人,可他們有兵丁的軍餉供應,根本吃喝不愁。
這樣的情況下,康熙讓旗人參與農耕打獵?
這不是開玩笑嗎?
隻是奇怪的是,這迴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幾位貝勒都沒有跳出來反對。
而康熙也明說這是鼓勵,並非強製。
這下子所有人都有些懵圈。
胤礽也在蒙圈。
上輩子的這個時候有這迴事嗎?
沒有啊!
這到底是哪出了紕漏?
難不成這大清朝還有別的同鄉不成?
胤礽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決定去試探一下康熙。
找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下午放課後洗漱更衣,然後直奔乾清宮。
康熙這迴倒是沒有在批折子,而是在佛像下打坐。
他是不信佛的。
但孝莊信佛。
為了紀念孝莊,他將孝莊生前最喜歡的一尊羊脂玉觀音菩薩像安置在書房裏頭。
每次因政務犯難的時候,康熙就喜歡在佛像麵前坐一會兒。
康熙聽聞胤礽求見,隻略微一想便明白了他今日過來的原因。
“叫他進來吧。”
康熙從蒲團上站起來,走到書桌旁邊坐下。
“兒子給皇阿瑪請安。”
“起來吧。”
康熙一指旁邊的椅子,
“坐。”
胤礽乖乖坐好後,康熙問他,
“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有什麽事求朕?”
“兒子無事相求,隻是心中有些疑惑想找皇阿瑪問問。”
康熙點點頭,果然還是衝著那政令來的。
“問吧。”
“是關於皇阿瑪此前在早朝上鼓勵旗人參加農耕和打獵這件事,兒子不懂,明明滿蒙兩旗的人丁稀少,您為何要讓他們參與農事?”
胤礽揣著明白裝糊塗,眨巴著大眼睛盯著康熙瞧。
康熙暗自翻了個白眼,這小子慣會裝蒜!
“你說得不錯,對比漢人,滿洲與蒙古人丁稀少,可太祖打天下時是憑借著八旗軍政一體、驍勇善戰的優勢,才占領了偌大的地界,如今大清已入關幾十年,且內亂已肅,老祖宗吃飯的家夥式也要撿起來才對,否則養出一堆祿蠹,實非祖宗所願。”
胤礽盯著康熙的臉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麽不對來,心裏暗道,
‘老頭子這表情不像是有問題啊,那會是誰呢?竟有膽魄給老頭子提這樣的建議……’
康熙眉毛挑了挑,不動聲色。
胤礽接著試探,
“不知是哪位大人竟有如此遠見?”
康熙搖搖頭,胤礽以為是老頭子不願意說,哪知他下一句就給胤礽來了一記狠的,
“無人諫言,這些都是朕想到的,大清不可能一直都有戰亂,太平年間國庫的賦稅根本養不起太多軍隊,屆時一定會裁減兵丁。
被裁減掉的人不會農桑之事就極有可能活不下去,現在趁著還有些老人在,沒把傳承都還給祖宗,朕才想出這麽個法子,就是不知,朕與他們提及的,到底有沒有人重視……”
康熙凝眉沉思,
“若是拖到國庫的賦稅都養不起時,再把他們趕出去種田,到時還需要漢人來教……”
他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
胤礽震驚的瞪大了雙眼,他怎麽知道乾隆時期才會發生的事?
‘不會吧不會吧,難道老頭子真的是老鄉?’
康熙迴過神,迷茫一瞬,老鄉?那是什麽東西?
還沒反應過來,就瞧見胤礽興高采烈的開口,
“天王蓋地虎?”
說完,他就屏住唿吸,滿眼期待和驚喜地等著康熙迴答。
康熙眉毛皺成一個川字,
“什麽東西?”
胤礽期待的表情皸裂,隨即又試探一句,
“奇變偶不變……”
康熙算是反應過來他這是在試探自己,而胤礽的心聲裏什麽都沒有,康熙知道他是給不出答案的,索性不想這麽多,
“什麽變不變的?”
胤礽徹底裂開。
‘不是老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突如其來的噪音吵得康熙身子一抖,隨即又鎮定下來。
“保成,你今日這是怎麽了?”
胤礽有些頹喪,有氣無力的說道,
“兒子無事。”
康熙故作生氣的說道,
“你都說胡話了,怎麽會無事?梁九功,去叫太醫!”
胤礽連忙攔住,
“別!兒子……兒子昨日做了個奇特的夢,醒來這兩句話就在腦海中了。”
康熙勉強放過他,
“原來是這樣。”
康熙還想再試探兩句,哪知胤礽“大喜大悲”之下有些破防,直接告退了。
胤礽事後好幾天都不怎麽開心。
他還以為能見到一個老鄉呢,結果啥也不是。
至於對康熙產生的那點懷疑,也被胤礽的鬱悶給壓了下去。
時間一晃即逝。
康熙二十七年就在胤礽日複一日的守孝中度過。
十月初六,大福晉發動生了個女兒。
但有經驗的婦人都知道,孕期的具體時間是兩百八十天左右。
也就是九個多月,大福晉在十月份才生這件事很是惹眼,奈何康熙都沒怎麽追究,一群大臣也隻是在心中頗有微詞。
總而言之,胤禔在漢臣心目中的地位又下降了不少。
但其憑借著非凡的軍事天賦在兵部混得如魚得水,兵部上到尚書,下到主事,對胤禔的好感度都不低。
索額圖也因此又變得急切。
向胤礽提過幾次需要打壓一下胤禔的氣焰,胤礽卻都拒絕了。
索額圖有些失望,但卻按照胤礽的心意照做了。
畢竟赫舍裏家日後的榮辱都係於胤礽一身,他不大願意做出違逆胤礽意願的事。
在這一年裏,喀爾喀蒙古的內亂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去年康熙派遣過去遊說的人也都已經撤了迴來。
劄薩克圖汗也就在此時開始狐假虎威。
康熙竟在朝堂上鼓勵滿蒙兩旗的旗人參與農耕打獵。
凡有意者,亦可從商從工。
並直言不諱地點評,旗人不能把祖宗吃飯的本事丟掉。
這下子倒是捅了馬蜂窩了。
滿朝嘩然。
如今的旗人有多少?
根據三年前編審的丁冊,八旗壯丁一共有四十二萬一千,其中有滿洲六萬四千丁,蒙古三萬一千丁,剩餘的全是漢軍旗,亦或者是滿蒙兩旗之下的家奴。
按照一丁五口比例估算,滿蒙兩旗滿打滿算也不足五十萬旗籍之人。
兵丁日常需要備戰,根本無暇顧及家裏,那康熙鼓勵的那部分就是兵丁的家人,可他們有兵丁的軍餉供應,根本吃喝不愁。
這樣的情況下,康熙讓旗人參與農耕打獵?
這不是開玩笑嗎?
隻是奇怪的是,這迴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幾位貝勒都沒有跳出來反對。
而康熙也明說這是鼓勵,並非強製。
這下子所有人都有些懵圈。
胤礽也在蒙圈。
上輩子的這個時候有這迴事嗎?
沒有啊!
這到底是哪出了紕漏?
難不成這大清朝還有別的同鄉不成?
胤礽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決定去試探一下康熙。
找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下午放課後洗漱更衣,然後直奔乾清宮。
康熙這迴倒是沒有在批折子,而是在佛像下打坐。
他是不信佛的。
但孝莊信佛。
為了紀念孝莊,他將孝莊生前最喜歡的一尊羊脂玉觀音菩薩像安置在書房裏頭。
每次因政務犯難的時候,康熙就喜歡在佛像麵前坐一會兒。
康熙聽聞胤礽求見,隻略微一想便明白了他今日過來的原因。
“叫他進來吧。”
康熙從蒲團上站起來,走到書桌旁邊坐下。
“兒子給皇阿瑪請安。”
“起來吧。”
康熙一指旁邊的椅子,
“坐。”
胤礽乖乖坐好後,康熙問他,
“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有什麽事求朕?”
“兒子無事相求,隻是心中有些疑惑想找皇阿瑪問問。”
康熙點點頭,果然還是衝著那政令來的。
“問吧。”
“是關於皇阿瑪此前在早朝上鼓勵旗人參加農耕和打獵這件事,兒子不懂,明明滿蒙兩旗的人丁稀少,您為何要讓他們參與農事?”
胤礽揣著明白裝糊塗,眨巴著大眼睛盯著康熙瞧。
康熙暗自翻了個白眼,這小子慣會裝蒜!
“你說得不錯,對比漢人,滿洲與蒙古人丁稀少,可太祖打天下時是憑借著八旗軍政一體、驍勇善戰的優勢,才占領了偌大的地界,如今大清已入關幾十年,且內亂已肅,老祖宗吃飯的家夥式也要撿起來才對,否則養出一堆祿蠹,實非祖宗所願。”
胤礽盯著康熙的臉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麽不對來,心裏暗道,
‘老頭子這表情不像是有問題啊,那會是誰呢?竟有膽魄給老頭子提這樣的建議……’
康熙眉毛挑了挑,不動聲色。
胤礽接著試探,
“不知是哪位大人竟有如此遠見?”
康熙搖搖頭,胤礽以為是老頭子不願意說,哪知他下一句就給胤礽來了一記狠的,
“無人諫言,這些都是朕想到的,大清不可能一直都有戰亂,太平年間國庫的賦稅根本養不起太多軍隊,屆時一定會裁減兵丁。
被裁減掉的人不會農桑之事就極有可能活不下去,現在趁著還有些老人在,沒把傳承都還給祖宗,朕才想出這麽個法子,就是不知,朕與他們提及的,到底有沒有人重視……”
康熙凝眉沉思,
“若是拖到國庫的賦稅都養不起時,再把他們趕出去種田,到時還需要漢人來教……”
他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
胤礽震驚的瞪大了雙眼,他怎麽知道乾隆時期才會發生的事?
‘不會吧不會吧,難道老頭子真的是老鄉?’
康熙迴過神,迷茫一瞬,老鄉?那是什麽東西?
還沒反應過來,就瞧見胤礽興高采烈的開口,
“天王蓋地虎?”
說完,他就屏住唿吸,滿眼期待和驚喜地等著康熙迴答。
康熙眉毛皺成一個川字,
“什麽東西?”
胤礽期待的表情皸裂,隨即又試探一句,
“奇變偶不變……”
康熙算是反應過來他這是在試探自己,而胤礽的心聲裏什麽都沒有,康熙知道他是給不出答案的,索性不想這麽多,
“什麽變不變的?”
胤礽徹底裂開。
‘不是老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突如其來的噪音吵得康熙身子一抖,隨即又鎮定下來。
“保成,你今日這是怎麽了?”
胤礽有些頹喪,有氣無力的說道,
“兒子無事。”
康熙故作生氣的說道,
“你都說胡話了,怎麽會無事?梁九功,去叫太醫!”
胤礽連忙攔住,
“別!兒子……兒子昨日做了個奇特的夢,醒來這兩句話就在腦海中了。”
康熙勉強放過他,
“原來是這樣。”
康熙還想再試探兩句,哪知胤礽“大喜大悲”之下有些破防,直接告退了。
胤礽事後好幾天都不怎麽開心。
他還以為能見到一個老鄉呢,結果啥也不是。
至於對康熙產生的那點懷疑,也被胤礽的鬱悶給壓了下去。
時間一晃即逝。
康熙二十七年就在胤礽日複一日的守孝中度過。
十月初六,大福晉發動生了個女兒。
但有經驗的婦人都知道,孕期的具體時間是兩百八十天左右。
也就是九個多月,大福晉在十月份才生這件事很是惹眼,奈何康熙都沒怎麽追究,一群大臣也隻是在心中頗有微詞。
總而言之,胤禔在漢臣心目中的地位又下降了不少。
但其憑借著非凡的軍事天賦在兵部混得如魚得水,兵部上到尚書,下到主事,對胤禔的好感度都不低。
索額圖也因此又變得急切。
向胤礽提過幾次需要打壓一下胤禔的氣焰,胤礽卻都拒絕了。
索額圖有些失望,但卻按照胤礽的心意照做了。
畢竟赫舍裏家日後的榮辱都係於胤礽一身,他不大願意做出違逆胤礽意願的事。
在這一年裏,喀爾喀蒙古的內亂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去年康熙派遣過去遊說的人也都已經撤了迴來。
劄薩克圖汗也就在此時開始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