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時代的悲哀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礽出了東側殿,一眼就看到了在空地上跪的板板正正的胤禔,心中歎了口氣。
他走到胤禔麵前,蹲下身子看胤禔的臉色。
胤禔除了滿臉的頹喪,還有忍受著膝蓋上傳來的疼痛,所帶起來的潮紅。
胤禔的視線雖隻集中在胤礽的袍角,卻也能分辨出過來的人是誰。
“你很得意吧?”
胤礽剛蹲下,就聽到胤禔冰冷中夾雜著絲絲縷縷的恨意的聲音。
胤礽直接翻了個白眼,又不是我讓人抓的明珠,衝著我撒什麽氣啊。
他沒好氣道,
“所以你覺得是孤讓人彈劾的明珠?”
胤禔聞言,抿了抿唇沒說話。
他迴到阿哥所就見到了額娘派過來的人,隻知道皇阿瑪把叔姥爺給抓進天牢了,前因後果一概不知。
胤礽見他沒迴答也不覺得奇怪,他接著問,
“那你知道明珠所犯何罪嗎?”
胤礽依舊抿唇,倔強的一言不發。
胤礽見狀還有什麽不懂的,他就知道這麽短的時間,老大這個沒腦子的一定不會去了解事情的始末,他直接站起身道,
“要是想知道明珠犯了什麽罪,以及皇阿瑪大概會如何處置他的話就跟孤來。”
說完,他也不等胤禔作何反應,直接抬腳走了。
胤禔聞言,踉踉蹌蹌起身,宋雲賀跪在胤禔身後一米多的地方,見狀連忙爬起來去攙扶胤禔。
胤礽聽到動靜也沒迴頭,依舊不緊不慢地朝乾清門走。
胤禔很快就追上了胤礽,他著急忙慌來乾清宮求情,腿上根本沒做任何防護,而且三月底的天氣溫度已經稍高一些了,他又是火力旺盛的年歲,所以穿的褲子也很薄,跪在青石板上不疼才怪呢。
不過自他跪下到胤礽出來,滿打滿算也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他膝蓋隻是有些刺痛,應該沒受多大傷,若是跪上兩個時辰,那他接下來的幾天可能床都下不了。
迴毓慶宮的路上,胤禔幾次看著胤礽欲言又止,但胤礽隻裝看不見。
到了毓慶宮,胤礽直接帶著人來了書房,把所有侍候的人都關在了門外。
胤礽指了指書架前的椅子,
“坐。”
胤禔乖乖坐下。
“明珠犯下的罪名比較多,孤就跟你講講最重要的幾個。”
胤礽坐在胤禔對麵,開門見山的說道。
“這第一,賣官鬻爵。”
“他賣的不是京城裏的那些五六品的職位,也不是京城之外一縣之主之類的職位,而是賣的內閣裏輔政學士的職位。”
胤禔皺了皺眉頭,低著頭一言不發。
“你也跟著大軍出征過一次,孤不相信你對朝政一無所知。
內閣裏出去的政令都是非常要緊的,他明珠把學士的官職都賣出去,是想把內閣變成自己的一言堂嗎?”
胤礽語氣變得嚴厲,
“若是日久天長皇阿瑪都沒發現,那這江山是姓愛新覺羅,還是該姓納蘭?”
聽到這兒,胤禔終於不再無動於衷,他皺起眉頭,替明珠打抱不平,
“叔姥爺他不會的,他不會做出造反這麽大逆不道的事!”
胤礽冷笑一聲,
“曆史上可沒有哪個權臣,覺得自己幹涉朝政挾持皇帝是造反。
更何況,人的胃口從來都不是一天喂大的,你怎知他日後不會做出更禍亂朝綱的事兒來?”
胤禔沒說話,可胤礽看出了他的不服氣。
胤礽憋了口氣,接著說道,
“這第二,就是收受賄賂。”
“明珠在這七八年的時間裏,不僅盤剝屬下,還朝京城外的地方官那裏伸手,僅收到的現銀都不下百萬兩白銀,其他金銀珠寶古董玉器不計其數,你可有想過,這些東西最終會是誰的負擔?
還不是大清的平民百姓?你知道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一年的開銷才多少銀子嗎?”
胤禔雙拳緊握,臉上的表情除了不服氣,還有些遊移。
胤礽冷哼一聲,沒留半點餘地,
“不知道是吧,孤告訴你,是十五兩,十五兩就可以讓這一家子舒舒服服的過一整年,明珠貪了數百萬兩之巨,按大清律例,你告訴我夠他砍多少次腦袋?”
胤礽情緒激蕩地把話說完,心中越發替供養這些蛀蟲的百姓不值。
就這麽一個貪到這種程度的八旗勳貴,到最後隻是罷免官職抄沒家產,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處罰。
甚至在幾年後還能起複。
胤礽真的覺得這些統治者的血都是肮髒的,不值得任何同情。
房間裏安靜了幾個唿吸,胤禔開口辯駁,
“可叔姥爺他這些年兢兢業業,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就算做了些錯事,也可以酌情處置不是嗎?”
“哈……哈哈哈哈……”
胤礽心底的悲哀難以平複。
他大笑片刻,猛的抬頭看向胤禔,
“所以你覺得功過可以相抵是嗎?”
胤禔被他盯得不自覺坐直身體,但仍舊給了一個確定的答複,
“……是。”
胤礽又笑了兩聲。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功過相抵?
功過相抵!
若這兩者能夠相抵,那被明珠貪腐間接導致家破人亡的無辜百姓,也能讓明珠抵命嗎?
這些上位者從來不在乎他們享受到的東西是如何來的,他們隻管享受,卻從不心存感激,他們覺得這是那些平民百姓命不好,偏偏生成了平民百姓。
天生就要受統治者的壓迫和剝削,若是死了,能讓他們高興一會兒,也算是死得其所。
胤礽疲憊地站了起來,最後衝著胤禔說了一句話,
“若你覺得功過可以相抵,那便可以,事情會如你所願。”
說完,胤礽抬腳走到門口,推門走了出去。
留下胤禔沉思。
他倒是聽懂了胤礽最後一句話,事情將會如他所願,也就是說叔姥爺最後會性命無憂。
他本該高興的。
可不知道為什麽,迴想起胤礽一聲一聲的質問,他又突然覺得不是滋味兒。
胤禔絞盡腦汁地想了許久,也沒想到他這份不是滋味兒,到底從何而來。
他走到胤禔麵前,蹲下身子看胤禔的臉色。
胤禔除了滿臉的頹喪,還有忍受著膝蓋上傳來的疼痛,所帶起來的潮紅。
胤禔的視線雖隻集中在胤礽的袍角,卻也能分辨出過來的人是誰。
“你很得意吧?”
胤礽剛蹲下,就聽到胤禔冰冷中夾雜著絲絲縷縷的恨意的聲音。
胤礽直接翻了個白眼,又不是我讓人抓的明珠,衝著我撒什麽氣啊。
他沒好氣道,
“所以你覺得是孤讓人彈劾的明珠?”
胤禔聞言,抿了抿唇沒說話。
他迴到阿哥所就見到了額娘派過來的人,隻知道皇阿瑪把叔姥爺給抓進天牢了,前因後果一概不知。
胤礽見他沒迴答也不覺得奇怪,他接著問,
“那你知道明珠所犯何罪嗎?”
胤礽依舊抿唇,倔強的一言不發。
胤礽見狀還有什麽不懂的,他就知道這麽短的時間,老大這個沒腦子的一定不會去了解事情的始末,他直接站起身道,
“要是想知道明珠犯了什麽罪,以及皇阿瑪大概會如何處置他的話就跟孤來。”
說完,他也不等胤禔作何反應,直接抬腳走了。
胤禔聞言,踉踉蹌蹌起身,宋雲賀跪在胤禔身後一米多的地方,見狀連忙爬起來去攙扶胤禔。
胤礽聽到動靜也沒迴頭,依舊不緊不慢地朝乾清門走。
胤禔很快就追上了胤礽,他著急忙慌來乾清宮求情,腿上根本沒做任何防護,而且三月底的天氣溫度已經稍高一些了,他又是火力旺盛的年歲,所以穿的褲子也很薄,跪在青石板上不疼才怪呢。
不過自他跪下到胤礽出來,滿打滿算也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他膝蓋隻是有些刺痛,應該沒受多大傷,若是跪上兩個時辰,那他接下來的幾天可能床都下不了。
迴毓慶宮的路上,胤禔幾次看著胤礽欲言又止,但胤礽隻裝看不見。
到了毓慶宮,胤礽直接帶著人來了書房,把所有侍候的人都關在了門外。
胤礽指了指書架前的椅子,
“坐。”
胤禔乖乖坐下。
“明珠犯下的罪名比較多,孤就跟你講講最重要的幾個。”
胤礽坐在胤禔對麵,開門見山的說道。
“這第一,賣官鬻爵。”
“他賣的不是京城裏的那些五六品的職位,也不是京城之外一縣之主之類的職位,而是賣的內閣裏輔政學士的職位。”
胤禔皺了皺眉頭,低著頭一言不發。
“你也跟著大軍出征過一次,孤不相信你對朝政一無所知。
內閣裏出去的政令都是非常要緊的,他明珠把學士的官職都賣出去,是想把內閣變成自己的一言堂嗎?”
胤礽語氣變得嚴厲,
“若是日久天長皇阿瑪都沒發現,那這江山是姓愛新覺羅,還是該姓納蘭?”
聽到這兒,胤禔終於不再無動於衷,他皺起眉頭,替明珠打抱不平,
“叔姥爺他不會的,他不會做出造反這麽大逆不道的事!”
胤礽冷笑一聲,
“曆史上可沒有哪個權臣,覺得自己幹涉朝政挾持皇帝是造反。
更何況,人的胃口從來都不是一天喂大的,你怎知他日後不會做出更禍亂朝綱的事兒來?”
胤禔沒說話,可胤礽看出了他的不服氣。
胤礽憋了口氣,接著說道,
“這第二,就是收受賄賂。”
“明珠在這七八年的時間裏,不僅盤剝屬下,還朝京城外的地方官那裏伸手,僅收到的現銀都不下百萬兩白銀,其他金銀珠寶古董玉器不計其數,你可有想過,這些東西最終會是誰的負擔?
還不是大清的平民百姓?你知道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一年的開銷才多少銀子嗎?”
胤禔雙拳緊握,臉上的表情除了不服氣,還有些遊移。
胤礽冷哼一聲,沒留半點餘地,
“不知道是吧,孤告訴你,是十五兩,十五兩就可以讓這一家子舒舒服服的過一整年,明珠貪了數百萬兩之巨,按大清律例,你告訴我夠他砍多少次腦袋?”
胤礽情緒激蕩地把話說完,心中越發替供養這些蛀蟲的百姓不值。
就這麽一個貪到這種程度的八旗勳貴,到最後隻是罷免官職抄沒家產,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處罰。
甚至在幾年後還能起複。
胤礽真的覺得這些統治者的血都是肮髒的,不值得任何同情。
房間裏安靜了幾個唿吸,胤禔開口辯駁,
“可叔姥爺他這些年兢兢業業,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就算做了些錯事,也可以酌情處置不是嗎?”
“哈……哈哈哈哈……”
胤礽心底的悲哀難以平複。
他大笑片刻,猛的抬頭看向胤禔,
“所以你覺得功過可以相抵是嗎?”
胤禔被他盯得不自覺坐直身體,但仍舊給了一個確定的答複,
“……是。”
胤礽又笑了兩聲。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功過相抵?
功過相抵!
若這兩者能夠相抵,那被明珠貪腐間接導致家破人亡的無辜百姓,也能讓明珠抵命嗎?
這些上位者從來不在乎他們享受到的東西是如何來的,他們隻管享受,卻從不心存感激,他們覺得這是那些平民百姓命不好,偏偏生成了平民百姓。
天生就要受統治者的壓迫和剝削,若是死了,能讓他們高興一會兒,也算是死得其所。
胤礽疲憊地站了起來,最後衝著胤禔說了一句話,
“若你覺得功過可以相抵,那便可以,事情會如你所願。”
說完,胤礽抬腳走到門口,推門走了出去。
留下胤禔沉思。
他倒是聽懂了胤礽最後一句話,事情將會如他所願,也就是說叔姥爺最後會性命無憂。
他本該高興的。
可不知道為什麽,迴想起胤礽一聲一聲的質問,他又突然覺得不是滋味兒。
胤禔絞盡腦汁地想了許久,也沒想到他這份不是滋味兒,到底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