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得知真相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軍入關之前,八旗子弟都是一同勞作,一同打獵捕魚,訓練也都在一起,無戰時大家是農民獵戶,但到了戰時,所有八旗子弟都能拿起刀槍加入戰場。
除了一些極有頭腦和功勳的人被推上了領導層,其餘大部分人的地位都相當,自然不會產生什麽落差感。
這樣的運行機製,導致清軍在入關之前戰力非常強悍,畢竟人人皆兵。
可入關之後就不一樣了。
清世祖在入關之初就建立了旗籍的特權製度,哪怕是一個最下等的旗人,隻要他不作奸犯科,不幹活也能在那樣的製度下舒舒服服地壽終正寢。
剛開始戰爭頻發,為了軍功自然是沒有旗人願意這麽幹,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戰爭慢慢減少了之後,軍功的獲取就變得艱難,
若找不到晉升的門路,自然就有人選擇擺爛。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當擺爛成了常態,再想把人拉迴艱苦奮鬥的狀態,那怕是在想屁吃。
所以清末絕大多數八旗子弟,全都是拎個鳥籠子在街上晃悠,招貓逗狗,無所事事。
康熙已經在胤礽的心聲中聽過無數次八旗製度的弊端了,但每一次聽,他都忍不住皺眉。
可即便他知道,要改變這個祖製也不是什麽容易之事。
如今漢人對待滿人的態度依舊是抱著敵意的,他若是改了旗籍的特權製度,怕是用不了幾天就會導致八旗內亂,祖宗打下的基業也很快就會被漢人推翻。
而且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影響力不比他這個帝王差,按祖製,政從議政王大臣會議所出,雖至尊無如之何。
所以,他雖是帝王,卻仍舊不能獨裁。
康熙瞄了一眼胤礽皺起來的苦瓜臉,決定不再為難他,
“今日朕教給你一個道理,這世上所有的事無非利益交換,既然你想做的事遭到百般阻攔,那就叫他們拿出能讓你不做這件事的利益來交換。”
康熙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看來上輩子那群老頭子為了保住明珠的命,應該也搭進去了許多利益,也是,幾千年下來皇權相權此消彼長,現在老頭子權利聲望都在穩步上升,肯定容不下議政王大臣會議。’
‘不過……要是皇帝參政權被削弱到極致,議政王大臣會議全權處理朝政,那和西方的君主立憲製不就一樣了嗎?’
胤礽腦洞大開,然後略一思考,又否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
‘大不列顛的君主立憲製可是經過了資產階級革命才得以確立的,就現在大清的資產階級還隻敢賄賂一下當官的,甭說反抗了,吃穿用度違規都得抓起來砍了。’
胤礽想到自己第一世的悲慘生活,心裏有些憤慨,
‘唉……士農工商傳承了幾千年,到最後竟叫商人騎到平民百姓腦袋上去了,全世界哪個國家都一樣,有錢就是大爺啊。’
康熙仔細聽著,眸中不時掠過深思。
幾百年後的商人影響力這麽大嗎?
康熙與胤礽的談話還沒結束,就有小太監通稟,大阿哥胤禔求見。
康熙眉頭一皺,冷聲道,
“朕不見他,叫他迴去!”
胤礽看康熙這麽冷酷地迴絕,心中也有些無奈。
‘這事兒整的,求情老頭子不待見,不求情朝堂上那群人不待見,怎麽著都是錯的,瞧把孩子逼成什麽樣了,他才十五歲,這不是拿著苦難逼他成長嗎?’
康熙手指在桌子上輕敲了幾下,餘光瞥向胤礽,老大今年已經十六歲了,他去歲給他挑了嫡福晉,大婚之期定在了十月,如何就是孩子了?
胤礽的心聲很快給了他解答,
‘想想小爺第一世這個年紀還在上初中,那時候最大的煩惱就是收到的情書太多,然而在這個時代十五歲就能結婚了,自己毛都還沒長齊就要擔負一家之主的重任,嘖……’
康熙瞳孔一縮,精準捕捉關鍵詞——“第一世”。
難道?!
康熙心中驚疑不定。
這時梁九功又湊上前,臉上愁苦之色盡顯,
“萬歲爺,大阿哥他不肯走,在殿外跪著呢。”
“啪!”
康熙現在哪還有心思管他,一掌拍在桌子上,嚇了胤礽一跳,梁九功也打了個哆嗦。
隨之而來的,是康熙暴怒的吼聲,
“他願意跪就跪,朕就不信他會為了一個明珠跪死在殿外頭,他今天要是死了,朕明日就下詔書赦免明珠!”
胤礽屁股隱隱作痛,彎下身子小心翼翼問道,
“兒子能否去勸勸大哥?”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眸色複雜地看了一眼胤礽,又怕胤礽從他這眼神中看出些什麽,很快又收了迴去。
屋子裏陷入死寂。
胤礽彎著腰甚至連站直都不敢,就這麽心驚肉跳地保持著姿勢,沒過多久腰腹就有些沉重,他在心底憤憤不平,
‘我真招誰惹誰了我,上次老大考教沒過揍了我一頓,這迴不會還要揍我一頓吧?那還不如跟上輩子一樣一杯毒酒了結我來得痛快!’
康熙身子一抖,桌子上的奏折被他的動作撞到,唿唿啦啦掉了一地。
胤礽隻以為康熙是在發泄怒火,手忙腳亂地去撿奏折,腰腹終於得到解脫,他輕唿了一口氣,
‘唉,累死我了,都怪老大,啥時候來求情不好,非得挑這會兒來……’
康熙低頭盯著胤礽的頭頂,心中的震驚怎麽也壓製不住。
一杯毒酒了結,所以這就是胤礽上輩子的結局?
他是不是一開始就看穿了八旗製度的弊端,所以才不遺餘力的去變法,動了舊勳們的利益,他這個皇帝阿瑪又沒有護住他,才會導致胤礽死的這樣憋屈?
還是,就連他自己都覺得胤礽的變法有違祖製,冷眼瞧著胤礽走到了窮途末路?
一想到這種可能,康熙渾身冰涼。
所以這輩子胤礽才不再親近他,不再信任他,甚至不再願意接替他的皇位。
反而去親近他以往從未看在眼裏的兄弟們嗎?
康熙痛苦的雙拳緊握。
胤礽隻撿了幾本奏折,剩下的是梁九功帶領幾個小太監撿的,康熙等所有人都退迴到自己該站的位置上之後,就淡聲打發胤礽迴去,
“時間不早了,保成先迴毓慶宮休息吧,阿瑪這兒還有事要忙,至於胤禔……你想勸的話便勸勸吧。”
康熙的語氣雖然平淡,可胤礽總覺得他好像在壓抑著什麽,不像是怒氣,心底有些莫名。
可叫他問出來,他卻是不想問的。
他吃飽了撐的去自找麻煩。
除了一些極有頭腦和功勳的人被推上了領導層,其餘大部分人的地位都相當,自然不會產生什麽落差感。
這樣的運行機製,導致清軍在入關之前戰力非常強悍,畢竟人人皆兵。
可入關之後就不一樣了。
清世祖在入關之初就建立了旗籍的特權製度,哪怕是一個最下等的旗人,隻要他不作奸犯科,不幹活也能在那樣的製度下舒舒服服地壽終正寢。
剛開始戰爭頻發,為了軍功自然是沒有旗人願意這麽幹,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戰爭慢慢減少了之後,軍功的獲取就變得艱難,
若找不到晉升的門路,自然就有人選擇擺爛。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當擺爛成了常態,再想把人拉迴艱苦奮鬥的狀態,那怕是在想屁吃。
所以清末絕大多數八旗子弟,全都是拎個鳥籠子在街上晃悠,招貓逗狗,無所事事。
康熙已經在胤礽的心聲中聽過無數次八旗製度的弊端了,但每一次聽,他都忍不住皺眉。
可即便他知道,要改變這個祖製也不是什麽容易之事。
如今漢人對待滿人的態度依舊是抱著敵意的,他若是改了旗籍的特權製度,怕是用不了幾天就會導致八旗內亂,祖宗打下的基業也很快就會被漢人推翻。
而且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影響力不比他這個帝王差,按祖製,政從議政王大臣會議所出,雖至尊無如之何。
所以,他雖是帝王,卻仍舊不能獨裁。
康熙瞄了一眼胤礽皺起來的苦瓜臉,決定不再為難他,
“今日朕教給你一個道理,這世上所有的事無非利益交換,既然你想做的事遭到百般阻攔,那就叫他們拿出能讓你不做這件事的利益來交換。”
康熙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看來上輩子那群老頭子為了保住明珠的命,應該也搭進去了許多利益,也是,幾千年下來皇權相權此消彼長,現在老頭子權利聲望都在穩步上升,肯定容不下議政王大臣會議。’
‘不過……要是皇帝參政權被削弱到極致,議政王大臣會議全權處理朝政,那和西方的君主立憲製不就一樣了嗎?’
胤礽腦洞大開,然後略一思考,又否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
‘大不列顛的君主立憲製可是經過了資產階級革命才得以確立的,就現在大清的資產階級還隻敢賄賂一下當官的,甭說反抗了,吃穿用度違規都得抓起來砍了。’
胤礽想到自己第一世的悲慘生活,心裏有些憤慨,
‘唉……士農工商傳承了幾千年,到最後竟叫商人騎到平民百姓腦袋上去了,全世界哪個國家都一樣,有錢就是大爺啊。’
康熙仔細聽著,眸中不時掠過深思。
幾百年後的商人影響力這麽大嗎?
康熙與胤礽的談話還沒結束,就有小太監通稟,大阿哥胤禔求見。
康熙眉頭一皺,冷聲道,
“朕不見他,叫他迴去!”
胤礽看康熙這麽冷酷地迴絕,心中也有些無奈。
‘這事兒整的,求情老頭子不待見,不求情朝堂上那群人不待見,怎麽著都是錯的,瞧把孩子逼成什麽樣了,他才十五歲,這不是拿著苦難逼他成長嗎?’
康熙手指在桌子上輕敲了幾下,餘光瞥向胤礽,老大今年已經十六歲了,他去歲給他挑了嫡福晉,大婚之期定在了十月,如何就是孩子了?
胤礽的心聲很快給了他解答,
‘想想小爺第一世這個年紀還在上初中,那時候最大的煩惱就是收到的情書太多,然而在這個時代十五歲就能結婚了,自己毛都還沒長齊就要擔負一家之主的重任,嘖……’
康熙瞳孔一縮,精準捕捉關鍵詞——“第一世”。
難道?!
康熙心中驚疑不定。
這時梁九功又湊上前,臉上愁苦之色盡顯,
“萬歲爺,大阿哥他不肯走,在殿外跪著呢。”
“啪!”
康熙現在哪還有心思管他,一掌拍在桌子上,嚇了胤礽一跳,梁九功也打了個哆嗦。
隨之而來的,是康熙暴怒的吼聲,
“他願意跪就跪,朕就不信他會為了一個明珠跪死在殿外頭,他今天要是死了,朕明日就下詔書赦免明珠!”
胤礽屁股隱隱作痛,彎下身子小心翼翼問道,
“兒子能否去勸勸大哥?”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眸色複雜地看了一眼胤礽,又怕胤礽從他這眼神中看出些什麽,很快又收了迴去。
屋子裏陷入死寂。
胤礽彎著腰甚至連站直都不敢,就這麽心驚肉跳地保持著姿勢,沒過多久腰腹就有些沉重,他在心底憤憤不平,
‘我真招誰惹誰了我,上次老大考教沒過揍了我一頓,這迴不會還要揍我一頓吧?那還不如跟上輩子一樣一杯毒酒了結我來得痛快!’
康熙身子一抖,桌子上的奏折被他的動作撞到,唿唿啦啦掉了一地。
胤礽隻以為康熙是在發泄怒火,手忙腳亂地去撿奏折,腰腹終於得到解脫,他輕唿了一口氣,
‘唉,累死我了,都怪老大,啥時候來求情不好,非得挑這會兒來……’
康熙低頭盯著胤礽的頭頂,心中的震驚怎麽也壓製不住。
一杯毒酒了結,所以這就是胤礽上輩子的結局?
他是不是一開始就看穿了八旗製度的弊端,所以才不遺餘力的去變法,動了舊勳們的利益,他這個皇帝阿瑪又沒有護住他,才會導致胤礽死的這樣憋屈?
還是,就連他自己都覺得胤礽的變法有違祖製,冷眼瞧著胤礽走到了窮途末路?
一想到這種可能,康熙渾身冰涼。
所以這輩子胤礽才不再親近他,不再信任他,甚至不再願意接替他的皇位。
反而去親近他以往從未看在眼裏的兄弟們嗎?
康熙痛苦的雙拳緊握。
胤礽隻撿了幾本奏折,剩下的是梁九功帶領幾個小太監撿的,康熙等所有人都退迴到自己該站的位置上之後,就淡聲打發胤礽迴去,
“時間不早了,保成先迴毓慶宮休息吧,阿瑪這兒還有事要忙,至於胤禔……你想勸的話便勸勸吧。”
康熙的語氣雖然平淡,可胤礽總覺得他好像在壓抑著什麽,不像是怒氣,心底有些莫名。
可叫他問出來,他卻是不想問的。
他吃飽了撐的去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