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要是有的選,情願當十二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聽著,怒火又有決堤之相。
什麽叫得有多怕死?
難道他就不怕死嗎?
他竟敢這樣編排皇父!
不孝子!
康熙陰沉著臉,看向胤礽,
“胤礽。”
胤礽視線從桌子上的食物上移開,
“阿瑪?”
他語氣親昵試圖喚醒父愛,然而心中卻不由泛起了嘀咕,
‘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刁難走來就!’
康熙雙唇緊抿,眸子裏幽光浮現,
“今日上朝可看出些什麽?”
‘嗯?這是什麽問題?’
胤礽一臉懵逼。
你好歹也扯一些救災以及國策啊,他好東拉西扯說兩句。
這叫他怎麽迴答。
康熙問完,也不說話,就坐在主位上靜靜的看著胤礽。
‘壓力山大……’
“皇阿瑪勵精圖治,將大清治理得井井有條,政治清明海晏河清。”
胤礽開始胡扯。
“是嗎?”
康熙不知道是他真的這麽認為,還是在哄他開心,但心裏的怒氣好歹消散了一點點,他又問,
“那你覺得怎麽才能做一個好皇帝?”
胤礽心裏警鈴乍起。
‘怎麽扯到這上頭去了?難不成又在試探我的野心?天可憐見的,又不是我非要當這個太子的,要是有的選,爺情願當十二!’
康熙眉毛一皺,眸色越發幽深。
他果然不想當皇太子嗎?
究竟是為什麽?
難道上輩子,胤礽沒能坐上皇位?
還有,為什麽有的選要當十二?
康熙想到那個還沒賜名的十二子,又迴想起胤礽心聲裏的那句,“贏了孤家寡人,輸了全家升天”來。
怒火頓時消散大半,心中還升起了一絲忐忑不安。
他此刻真的有些害怕會從胤礽的心聲裏,聽到什麽不好的消息。
“兒子覺得皇阿瑪就是個好皇帝。”
這樣敷衍了事的說法,康熙並不是很滿意,不過這會兒倒是沒什麽憤怒的情緒了。
他輕笑一聲,臉上的表情變得輕鬆,
“阿瑪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還有很大一段差距,哪能算是個好皇帝,阿瑪就期盼著,等阿瑪將大清交到你手上的時候,你能輕鬆一些。”
胤礽提著的心放下了一半兒,剛剛康熙的表情太嚴肅了,他身上的肉都在緊繃著,生怕自己說錯一句,然後換來一頓訓斥。
一個搞不好,還可能被打。
“多謝阿瑪替兒子考慮。”
他一邊裝著滿臉孺慕,一邊在心裏慶幸,
‘嘿嘿嘿,還好交不到我手上,否則曆史上唯一累死的皇帝就是我了。’
“啪嗒……”
康熙剛夾起的豆腐皮包子又重新落到了碗裏。
不是交到胤礽手上?
那是誰?
康熙腦子一片混亂。
梁九功看著康熙魂不守舍的樣子,心中一陣奇怪,他彎腰輕聲喚道,
“萬歲爺?”
康熙把包子重新夾起,塞到嘴裏,然而味同嚼蠟。
胤礽見狀,也開始叫何柱兒給他布菜。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康熙吃了幾口,見胤礽吃的香甜。於是狀若無意,
“朕現在忙點,都是為了給你鋪路,滿人和漢人之間的磨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等朕把這些問題都給你解決了,才能放心的把大清交到你手上。”
胤礽把嘴裏的東西咽下去,迴話道。
“阿瑪對兒子好,兒子都記在心裏。”
‘奇怪了,明明佟家也是出身漢軍旗,為什麽老頭子對漢人這麽排斥呢?大清疆域遼闊,若是處處都指望滿人,便是把所有男丁都派出去都不夠用。’
胤礽想不通,然後又喝了一口小米粥。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祖訓,大清所有的皇帝都防著漢人,拚了命的保證滿族血統,結果末代幾個皇帝都生不出孩子……’
聽到這,康熙腦袋瓜子“嗡”的一下,下一秒,他抬頭震驚地看著仍舊吃的香甜的胤礽。
末代?
大清的統治難道隻持續了那麽短的時間嗎?
胤礽都能見到末代的幾個皇帝……
不對,末代?幾個皇帝?還是生不出孩子的幾個皇帝。
康熙覺得哪裏有些不大對勁。
就算政局混亂,一個皇帝隻在位了幾年的光景,那胤礽也不大可能如此準確的,說出幾人都生不出孩子。
除非這些人都早夭。
再一迴想,胤礽提及每一任皇帝都在維係滿人血統時的嘲諷意味,康熙竟覺得他們都早夭也不是沒可能。
康熙徹底沒了胃口。
他今日得搞清楚大清國祚存續的時間,否則他連覺都睡不著。
早膳結束,父子兩人坐在軟榻上喝茶消食。
康熙命梁九功取來棋盤,衝著胤礽說道,
“保成也許久沒跟阿瑪下過棋了,今日陪朕下一局。”
胤礽隻能應允。
按規矩,康熙吃完早膳是要召見大學士以及各部官員商討政務的,但若是沒什麽要緊事,康熙偶爾也會去慈寧宮,亦或者上上課。
胤礽執黑棋,康熙執白棋。
其實圍棋的規則很簡單,難的,是走一步看三步的籌謀。
胤礽的圍棋是康熙教的,上輩子,他與康熙也時常在棋盤上廝殺,可每一迴,胤礽總是差點意思。
並非胤礽故意謙讓,而是在謀劃這個領域,他真的敵不過康熙。
父子兩人安靜地下著棋,外頭突然又淅淅瀝瀝下起了雨。
“保成。”
“嗯?”
“你這幾年通讀史書,最喜歡的皇帝是哪一個?”
胤礽捏著棋子苦思冥想,聞言不假思索地迴道,
“那當然是始皇嬴政。”
康熙眉頭一皺,落下一子,將胤礽幾顆黑棋吃掉,
“為何?”
“始皇平六國,結束華夏幾百年亂世,書同文車同軌,給後世子孫打下萬世基業……”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要是他多活幾十年,幾百年後誰是列強還說不準呢!’
康熙聽懂了胤礽說出口的誇讚,卻沒明白他心聲裏的意思,於是他又試探,
“那唐太宗李世民呢?”
胤礽落子吃掉康熙幾顆白棋,下意識迴答道,
“驍勇善戰,早年勵精圖治,堪稱盛世明君,晚年有些多疑,不聽勸諫,為了給兒子蕩平隱患不顧勸阻征伐高麗,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有句話他沒說出口,他確實也不大喜歡李世民,與功勞政績無關,而是他不怎麽喜歡李世民不修私德。
‘除了死得早的,幾乎所有皇帝都一樣的多疑,怕自己年紀大了兒子惦記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皇位的更迭總是伴隨著血雨腥風。
除了東漢的太子,其餘的太子都沒能善終,要麽被親爹殺,要麽被兄弟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簡直就是一句屁話……唉,還是小十二好啊,雖然辦了一輩子喪事,好歹活得長啊。’
什麽叫得有多怕死?
難道他就不怕死嗎?
他竟敢這樣編排皇父!
不孝子!
康熙陰沉著臉,看向胤礽,
“胤礽。”
胤礽視線從桌子上的食物上移開,
“阿瑪?”
他語氣親昵試圖喚醒父愛,然而心中卻不由泛起了嘀咕,
‘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刁難走來就!’
康熙雙唇緊抿,眸子裏幽光浮現,
“今日上朝可看出些什麽?”
‘嗯?這是什麽問題?’
胤礽一臉懵逼。
你好歹也扯一些救災以及國策啊,他好東拉西扯說兩句。
這叫他怎麽迴答。
康熙問完,也不說話,就坐在主位上靜靜的看著胤礽。
‘壓力山大……’
“皇阿瑪勵精圖治,將大清治理得井井有條,政治清明海晏河清。”
胤礽開始胡扯。
“是嗎?”
康熙不知道是他真的這麽認為,還是在哄他開心,但心裏的怒氣好歹消散了一點點,他又問,
“那你覺得怎麽才能做一個好皇帝?”
胤礽心裏警鈴乍起。
‘怎麽扯到這上頭去了?難不成又在試探我的野心?天可憐見的,又不是我非要當這個太子的,要是有的選,爺情願當十二!’
康熙眉毛一皺,眸色越發幽深。
他果然不想當皇太子嗎?
究竟是為什麽?
難道上輩子,胤礽沒能坐上皇位?
還有,為什麽有的選要當十二?
康熙想到那個還沒賜名的十二子,又迴想起胤礽心聲裏的那句,“贏了孤家寡人,輸了全家升天”來。
怒火頓時消散大半,心中還升起了一絲忐忑不安。
他此刻真的有些害怕會從胤礽的心聲裏,聽到什麽不好的消息。
“兒子覺得皇阿瑪就是個好皇帝。”
這樣敷衍了事的說法,康熙並不是很滿意,不過這會兒倒是沒什麽憤怒的情緒了。
他輕笑一聲,臉上的表情變得輕鬆,
“阿瑪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還有很大一段差距,哪能算是個好皇帝,阿瑪就期盼著,等阿瑪將大清交到你手上的時候,你能輕鬆一些。”
胤礽提著的心放下了一半兒,剛剛康熙的表情太嚴肅了,他身上的肉都在緊繃著,生怕自己說錯一句,然後換來一頓訓斥。
一個搞不好,還可能被打。
“多謝阿瑪替兒子考慮。”
他一邊裝著滿臉孺慕,一邊在心裏慶幸,
‘嘿嘿嘿,還好交不到我手上,否則曆史上唯一累死的皇帝就是我了。’
“啪嗒……”
康熙剛夾起的豆腐皮包子又重新落到了碗裏。
不是交到胤礽手上?
那是誰?
康熙腦子一片混亂。
梁九功看著康熙魂不守舍的樣子,心中一陣奇怪,他彎腰輕聲喚道,
“萬歲爺?”
康熙把包子重新夾起,塞到嘴裏,然而味同嚼蠟。
胤礽見狀,也開始叫何柱兒給他布菜。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康熙吃了幾口,見胤礽吃的香甜。於是狀若無意,
“朕現在忙點,都是為了給你鋪路,滿人和漢人之間的磨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等朕把這些問題都給你解決了,才能放心的把大清交到你手上。”
胤礽把嘴裏的東西咽下去,迴話道。
“阿瑪對兒子好,兒子都記在心裏。”
‘奇怪了,明明佟家也是出身漢軍旗,為什麽老頭子對漢人這麽排斥呢?大清疆域遼闊,若是處處都指望滿人,便是把所有男丁都派出去都不夠用。’
胤礽想不通,然後又喝了一口小米粥。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祖訓,大清所有的皇帝都防著漢人,拚了命的保證滿族血統,結果末代幾個皇帝都生不出孩子……’
聽到這,康熙腦袋瓜子“嗡”的一下,下一秒,他抬頭震驚地看著仍舊吃的香甜的胤礽。
末代?
大清的統治難道隻持續了那麽短的時間嗎?
胤礽都能見到末代的幾個皇帝……
不對,末代?幾個皇帝?還是生不出孩子的幾個皇帝。
康熙覺得哪裏有些不大對勁。
就算政局混亂,一個皇帝隻在位了幾年的光景,那胤礽也不大可能如此準確的,說出幾人都生不出孩子。
除非這些人都早夭。
再一迴想,胤礽提及每一任皇帝都在維係滿人血統時的嘲諷意味,康熙竟覺得他們都早夭也不是沒可能。
康熙徹底沒了胃口。
他今日得搞清楚大清國祚存續的時間,否則他連覺都睡不著。
早膳結束,父子兩人坐在軟榻上喝茶消食。
康熙命梁九功取來棋盤,衝著胤礽說道,
“保成也許久沒跟阿瑪下過棋了,今日陪朕下一局。”
胤礽隻能應允。
按規矩,康熙吃完早膳是要召見大學士以及各部官員商討政務的,但若是沒什麽要緊事,康熙偶爾也會去慈寧宮,亦或者上上課。
胤礽執黑棋,康熙執白棋。
其實圍棋的規則很簡單,難的,是走一步看三步的籌謀。
胤礽的圍棋是康熙教的,上輩子,他與康熙也時常在棋盤上廝殺,可每一迴,胤礽總是差點意思。
並非胤礽故意謙讓,而是在謀劃這個領域,他真的敵不過康熙。
父子兩人安靜地下著棋,外頭突然又淅淅瀝瀝下起了雨。
“保成。”
“嗯?”
“你這幾年通讀史書,最喜歡的皇帝是哪一個?”
胤礽捏著棋子苦思冥想,聞言不假思索地迴道,
“那當然是始皇嬴政。”
康熙眉頭一皺,落下一子,將胤礽幾顆黑棋吃掉,
“為何?”
“始皇平六國,結束華夏幾百年亂世,書同文車同軌,給後世子孫打下萬世基業……”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要是他多活幾十年,幾百年後誰是列強還說不準呢!’
康熙聽懂了胤礽說出口的誇讚,卻沒明白他心聲裏的意思,於是他又試探,
“那唐太宗李世民呢?”
胤礽落子吃掉康熙幾顆白棋,下意識迴答道,
“驍勇善戰,早年勵精圖治,堪稱盛世明君,晚年有些多疑,不聽勸諫,為了給兒子蕩平隱患不顧勸阻征伐高麗,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有句話他沒說出口,他確實也不大喜歡李世民,與功勞政績無關,而是他不怎麽喜歡李世民不修私德。
‘除了死得早的,幾乎所有皇帝都一樣的多疑,怕自己年紀大了兒子惦記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皇位的更迭總是伴隨著血雨腥風。
除了東漢的太子,其餘的太子都沒能善終,要麽被親爹殺,要麽被兄弟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簡直就是一句屁話……唉,還是小十二好啊,雖然辦了一輩子喪事,好歹活得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