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戶部賬本的貓膩
清穿:擺爛後康熙聽到了我的心聲 作者:止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康熙的重視,佟佳氏的葬禮辦的格外隆重。
隻不過葬禮過後,康熙並沒提給胤禛改玉碟,亦或者讓他跟著德妃,好像把這個兒子忘記了一樣。
胤禛為此很是傷心。
好在佟佳氏臨終之前從貓狗房給他挑了一隻幼年京巴,胤禛很是喜歡,給它取名長壽,有了長壽的相伴,胤禛難熬的日子也多了幾分期盼。
按照規矩,嫡母、生母去世,兒女要守孝三年,佟佳氏雖然隻坐了一天的皇後之位,但也算眾皇嗣的嫡母,守孝期限就是三年。
熱孝百天內康熙不容許宮中食葷腥,等過了百天,規矩就慢慢變得不那麽嚴苛了。
畢竟長時間不食葷腥,會導致人變得虛弱。
胤礽在佟佳氏的葬禮剛剛結束不久,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在戶部半年的“收獲”,遞到了康熙的禦案上。
厚厚的一遝,足有幾十頁之多。
裏頭記載的收支不合理之處,描寫也都非常詳盡。
康熙剛剛拿起來的時候,是抱著幾分好奇,幾分漫不經心的態度的。
以胤礽的年歲,又是第一次進戶部曆練,哪能上來就發現不妥之處。
可折子上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康熙三年五月,江淮澇災,支取銀十五萬兩,糧5000石,經查,江淮一城災民消耗粟米……”
隻一眼,就叫康熙收起了那份漫不經心。
越看,康熙的臉色越陰沉。
自親政以來,他不止一次自傲於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吏治清明,可在胤礽的記載中,幾乎每一次的大災,賬目裏頭都有貓膩。
雖然每一次的數額都不是很多,但經年累月累積到一起,那數額就不是一般的龐大了。
奏折的最後,胤礽貼心的把所有錢糧物資都換算成了錢,明晃晃的一長串數字,康熙氣的一巴掌拍到了桌子上,震得茶碗都跳了一下,杯碟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音。
梁九功嚇了一跳,眼珠子在那奏折上頭停留了片刻。
心裏屬實有些疑惑,到底是誰這麽不開眼這個時候開罪萬歲爺。
先後的葬禮才剛辦完,萬歲爺心情可不咋的……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仔細斟酌片刻之後開口道,
“宣武英殿大學士及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覲見!”
“嗻。”
半個時辰後,康熙在上頭一言不發的批奏折,下頭整整齊齊地跪著四個人,大殿裏寂靜得落針可聞。
梁九功站在一旁連大氣兒都不敢喘。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氣氛在這樣的寂靜之下,變得越發壓抑起來。
跪著的幾人都用頭貼著地麵,動都不敢動。
但凡心理素質稍差,恐怕早就忍不住渾身顫抖起來了,但這幾個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此時都還算鎮定。
康熙就這麽淡定地批折子批了一炷香,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拿起胤礽寫的奏折扔到了伊桑阿跟前。
“瞧瞧吧!”
康熙冷聲說道。
然後繼續低頭批折子。
伊桑阿顫顫巍巍抬起頭,撿起奏折就這麽趴在地上看了起來。
越看越心驚,當看到最後的落款時,整個人除了驚懼,還有幾分難以置信。
他沒想到寫出這份奏折的竟然是太子。
太子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麽做對他有什麽好處?
這賬目上最早都追溯到二十幾年前了,還有有必要追究嗎?
他那個時候也不是戶部尚書啊!
伊桑阿腦瓜子轉得飛快,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太子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不是把戶部曆任的官員都得罪死了嗎?
“看完了?”
康熙冰冷的聲音落在耳中,嚇得伊桑阿冷汗直冒。
“迴……迴萬歲爺,奴才看完了。”
“看完了也叫別人看看。”
伊桑阿隻好把奏折遞給剩下的三人,示意他們一起看。
康熙把毛筆一扔,好整以暇地看著幾人湊到一塊去看那奏折。
兩炷香的功夫,剩下三人就把奏折上麵的東西看完了。
三人的想法和伊桑阿的一模一樣。
都覺得胤礽大抵是瘋了,才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康熙看著地上的四個人互相交換眼神,就知道他們都看完了,他輕哼一聲,問,
“看完了?朕把戶部交給你們,你們就是這麽迴報朕的?”
跪著的幾人沒人敢迴話。
“五百多萬兩啊!”
康熙痛心疾首,
“大清一年的稅收才多少?你們簡直是罪該萬死!”
“朕給你們的俸祿不夠嗎?還是你們背著朕收的冰敬炭敬滿足不了你們的胃口?!”
這話就有點殺人誅心了,幾人齊齊磕頭認罪,
“奴才知罪!”
可心裏卻是另一番光景。
二十幾年的時間裏,戶部上下總共貪了五百多萬兩,平均一年下來也就二十萬兩左右。
這個金額看似不少,但也要看是多少人經手啊。
更何況,他們幾個也是最近幾年才升上來的,在裏頭撈的也不多。
康熙穩了穩心神,目光冰冷地掃視了幾人一眼,最後下了判決書,
“這上頭記載的那些虧空,五年之前的朕隻當不知道,但五年之內的,你們誰拿了,怎麽拿的,給朕原原本本的吐出來,不是你們拿的,你們也要想辦法讓拿了它的人吐出來,否則,朕就抄了你們幾個的家,拿你們的家業來抵!”
說完,康熙就讓他們滾了。
幾個一品大員從乾清宮出來時,表情都極為精彩。
其實幾人看完了奏折也不是很害怕,畢竟他們都清楚,大清律例上規定的挪用賑災款項超過四十兩就可以處死刑,但那也隻是限製底層小官的,對他們這些人並沒什麽約束力。
而且,法不責眾。
往裏頭伸手的官員太多了,若是都拎出來貶斥,影響的範圍太廣,皇上肯定不願意這麽勞師動眾。
所以,起初幾人都覺得皇上多半會訓斥他們一頓,再罰俸一年半載,最不濟打一頓板子,事情也就了了。
沒想到皇上竟然要他們補五年之內的虧空。
五年的虧空啊,粗略算一下也有差不多一百萬兩左右了!
他們四個,補一百萬兩。
平均每個人分到二十五萬兩,對他們幾個來說,這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這裏人之中最窮的,要數張玉書。
他正經寒門學子出身,雖然這些年跟著索額圖也沒少撈好處,可上下打點花出去的也不少,家裏也真沒有二十五萬兩白銀。
不像其餘三人,他們還都有家族幫襯著,湊一湊,也能湊夠二十五萬兩銀子出來。
現在張玉書更怕伊桑阿和阿克墩不當人,把壓力都分給他和麻爾圖。
隻不過葬禮過後,康熙並沒提給胤禛改玉碟,亦或者讓他跟著德妃,好像把這個兒子忘記了一樣。
胤禛為此很是傷心。
好在佟佳氏臨終之前從貓狗房給他挑了一隻幼年京巴,胤禛很是喜歡,給它取名長壽,有了長壽的相伴,胤禛難熬的日子也多了幾分期盼。
按照規矩,嫡母、生母去世,兒女要守孝三年,佟佳氏雖然隻坐了一天的皇後之位,但也算眾皇嗣的嫡母,守孝期限就是三年。
熱孝百天內康熙不容許宮中食葷腥,等過了百天,規矩就慢慢變得不那麽嚴苛了。
畢竟長時間不食葷腥,會導致人變得虛弱。
胤礽在佟佳氏的葬禮剛剛結束不久,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在戶部半年的“收獲”,遞到了康熙的禦案上。
厚厚的一遝,足有幾十頁之多。
裏頭記載的收支不合理之處,描寫也都非常詳盡。
康熙剛剛拿起來的時候,是抱著幾分好奇,幾分漫不經心的態度的。
以胤礽的年歲,又是第一次進戶部曆練,哪能上來就發現不妥之處。
可折子上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康熙三年五月,江淮澇災,支取銀十五萬兩,糧5000石,經查,江淮一城災民消耗粟米……”
隻一眼,就叫康熙收起了那份漫不經心。
越看,康熙的臉色越陰沉。
自親政以來,他不止一次自傲於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吏治清明,可在胤礽的記載中,幾乎每一次的大災,賬目裏頭都有貓膩。
雖然每一次的數額都不是很多,但經年累月累積到一起,那數額就不是一般的龐大了。
奏折的最後,胤礽貼心的把所有錢糧物資都換算成了錢,明晃晃的一長串數字,康熙氣的一巴掌拍到了桌子上,震得茶碗都跳了一下,杯碟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音。
梁九功嚇了一跳,眼珠子在那奏折上頭停留了片刻。
心裏屬實有些疑惑,到底是誰這麽不開眼這個時候開罪萬歲爺。
先後的葬禮才剛辦完,萬歲爺心情可不咋的……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仔細斟酌片刻之後開口道,
“宣武英殿大學士及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覲見!”
“嗻。”
半個時辰後,康熙在上頭一言不發的批奏折,下頭整整齊齊地跪著四個人,大殿裏寂靜得落針可聞。
梁九功站在一旁連大氣兒都不敢喘。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氣氛在這樣的寂靜之下,變得越發壓抑起來。
跪著的幾人都用頭貼著地麵,動都不敢動。
但凡心理素質稍差,恐怕早就忍不住渾身顫抖起來了,但這幾個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此時都還算鎮定。
康熙就這麽淡定地批折子批了一炷香,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拿起胤礽寫的奏折扔到了伊桑阿跟前。
“瞧瞧吧!”
康熙冷聲說道。
然後繼續低頭批折子。
伊桑阿顫顫巍巍抬起頭,撿起奏折就這麽趴在地上看了起來。
越看越心驚,當看到最後的落款時,整個人除了驚懼,還有幾分難以置信。
他沒想到寫出這份奏折的竟然是太子。
太子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麽做對他有什麽好處?
這賬目上最早都追溯到二十幾年前了,還有有必要追究嗎?
他那個時候也不是戶部尚書啊!
伊桑阿腦瓜子轉得飛快,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太子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不是把戶部曆任的官員都得罪死了嗎?
“看完了?”
康熙冰冷的聲音落在耳中,嚇得伊桑阿冷汗直冒。
“迴……迴萬歲爺,奴才看完了。”
“看完了也叫別人看看。”
伊桑阿隻好把奏折遞給剩下的三人,示意他們一起看。
康熙把毛筆一扔,好整以暇地看著幾人湊到一塊去看那奏折。
兩炷香的功夫,剩下三人就把奏折上麵的東西看完了。
三人的想法和伊桑阿的一模一樣。
都覺得胤礽大抵是瘋了,才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康熙看著地上的四個人互相交換眼神,就知道他們都看完了,他輕哼一聲,問,
“看完了?朕把戶部交給你們,你們就是這麽迴報朕的?”
跪著的幾人沒人敢迴話。
“五百多萬兩啊!”
康熙痛心疾首,
“大清一年的稅收才多少?你們簡直是罪該萬死!”
“朕給你們的俸祿不夠嗎?還是你們背著朕收的冰敬炭敬滿足不了你們的胃口?!”
這話就有點殺人誅心了,幾人齊齊磕頭認罪,
“奴才知罪!”
可心裏卻是另一番光景。
二十幾年的時間裏,戶部上下總共貪了五百多萬兩,平均一年下來也就二十萬兩左右。
這個金額看似不少,但也要看是多少人經手啊。
更何況,他們幾個也是最近幾年才升上來的,在裏頭撈的也不多。
康熙穩了穩心神,目光冰冷地掃視了幾人一眼,最後下了判決書,
“這上頭記載的那些虧空,五年之前的朕隻當不知道,但五年之內的,你們誰拿了,怎麽拿的,給朕原原本本的吐出來,不是你們拿的,你們也要想辦法讓拿了它的人吐出來,否則,朕就抄了你們幾個的家,拿你們的家業來抵!”
說完,康熙就讓他們滾了。
幾個一品大員從乾清宮出來時,表情都極為精彩。
其實幾人看完了奏折也不是很害怕,畢竟他們都清楚,大清律例上規定的挪用賑災款項超過四十兩就可以處死刑,但那也隻是限製底層小官的,對他們這些人並沒什麽約束力。
而且,法不責眾。
往裏頭伸手的官員太多了,若是都拎出來貶斥,影響的範圍太廣,皇上肯定不願意這麽勞師動眾。
所以,起初幾人都覺得皇上多半會訓斥他們一頓,再罰俸一年半載,最不濟打一頓板子,事情也就了了。
沒想到皇上竟然要他們補五年之內的虧空。
五年的虧空啊,粗略算一下也有差不多一百萬兩左右了!
他們四個,補一百萬兩。
平均每個人分到二十五萬兩,對他們幾個來說,這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這裏人之中最窮的,要數張玉書。
他正經寒門學子出身,雖然這些年跟著索額圖也沒少撈好處,可上下打點花出去的也不少,家裏也真沒有二十五萬兩白銀。
不像其餘三人,他們還都有家族幫襯著,湊一湊,也能湊夠二十五萬兩銀子出來。
現在張玉書更怕伊桑阿和阿克墩不當人,把壓力都分給他和麻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