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照臨聽完國公爺的敘述後,略微沉吟道:“爺爺,那朝廷對民間武器有何禁製?”
國公爺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道:“在民間,除了朝堂重臣、公爵的護院家丁部曲可以擁有製式武器,其他人不得擁有製式刀具、甲胄、弩和弓。其實在邊關護送貨物或保護高官富人拿有製式武器的部曲也沒人管。”
衛照臨一聽,這是個好消息,有操作空間。衛照臨又問道:“爺爺,如今這朝廷是什麽機製?”
國公爺想了想,語氣沉穩,徐徐道:“衙門太多,爺爺也記不住,搞不懂,但與軍隊相關的衙門還是知道的。現朝廷施行三省製,即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至於三公九卿都是虛職。地方行政設州、郡、縣、鄉。最重要的是尚書省,頭頭就是錄尚書事尚書令李慎遠,相當於丞相。還設左右仆射。尚書省下設六部,即吏部尚書、殿中尚書、五兵尚書、田曹尚書、度之尚書和左民尚書。這大周劃分為九州一尹。這九州是:江州,主轄樅陽郡;淮州,主轄彭城郡;洛州,主轄洛陽郡;青州,主轄琅琊郡;晉州,主轄平陽郡;並州,主轄太原郡;定州,主轄中山郡;幽州,主轄昌平郡;安州,主轄建德郡;平安尹,主轄平安京城。爺爺那時常打交道的就是五兵尚書。五兵是指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但隨著朝廷的更迭和時間的變遷,有些兵種沒了,有些合並了,有些中兵也變成了邊兵,如本朝五大外兵全部由中兵改編而來。但仍叫五兵尚書,主掌左右中兵和左右外兵之丁帳。左中兵掌宮廷宿衛,也就是禦林軍,其實最高官就是皇帝。右中兵掌京畿兵之丁帳。外兵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為左,黃河以南為右。左外兵掌並州、幽州和安州兵之丁帳,右外兵掌江州和青州兵之丁帳。丁帳就是兵丁和物資的意思。”
衛照臨明白了,這錄尚書事尚書令相當於總理,這五兵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沒啥實權,就是統計募招士兵,發發軍餉,送送軍需,管管後勤等。衛照臨又問道:“爺爺,你剛才說到邊關,那大周各軍隊負責的區域都在哪裏?爺爺你別誤會,我不懂軍事,我隻是了解一下,不是探聽秘密。”
國公爺這迴不用迴想,張口就來道:“也不是什麽秘密。這大周有六大州兵,現在除了京畿兵,其餘五個都稱為外兵了,前麵爺爺也講過了。爺爺就從北往南說。第一個就是爺爺和你父親伯伯駐守的安州兵,現在大都督是車騎將軍梁觀邦;第二個是幽州兵,現任大都督是車騎將軍杜廉;第三個是並州兵,現任大都督車騎將軍為郭靜勝;第四個是京畿兵,現任大都督為陳璧,皇家之人,都督府在趙州;第五個就是青州兵,現任大都督為護國公崔慈勇,也是唯一一位在軍中任職的國公爺,出自山東名門望族清河崔氏;第六個就是江州兵,現任大都督為夏侯信。以前爺爺就是江州兵大都督,調離後,信州兵部分和江州兵合並,部分並入青州兵,都督府設在江州。”
衛照臨明白了,一朝君子一朝臣,無可厚非。衛照臨又疑惑問道:“那另三位國公爺呢?”
國公爺麵色一沉,歎息一聲道:“怎麽說呢?先說輔國公陳瀾,是太祖之弟,同時被封為淮王,駐守京畿。太宗貞維帝十年以謀反罪將淮王一家人囚於宗人府,永世不得外出。據說這陳瀾才幹不輸太祖,是太祖起兵立國時期的後勤大總管。太祖駕崩後,有人說淮王在民間尤其在徐州彭城等地隻知淮王不知貞維帝,從而引來禍事。而靖國公韋夷駐守並州,原籍長安,後移居彭城,與太祖和淮王算是老鄉,從舉事之時就跟著太祖打天下,但靖國公和淮王關係很好,據說靖國公認識太祖還是淮王介紹的。這不靖國公一脈就遭到滅頂之災,據說隻有一孫兒韋叔裕在外求學,至今下落不明。而定國公拓跋穀駐守幽州不到一年就交出兵權迴京養老了。定國公是北魏皇室子弟,因受到打壓排擠差點被害死而投奔太祖,為滅北魏起了關鍵作用。哎,時移世易,一言難盡。”
衛照臨心道狡兔死,良狗烹,易共患難,難同富貴,大部分帝王都是這樣,聰明人可能結局好些,保命警鍾再次敲響。衛照臨眼神糾結,試探問道:“爺爺,您也看到了淮王和靖國公的下場,就沒有什麽打算或後路?”
國公爺眼眉一凝,沉聲問道:“什麽意思?”
衛照臨眼神有點驚慌,語氣有點不著調道:“爺爺,孫女沒別的意思,就是有沒有靠得住的地方和人,以後假使有事,也好有個準備。”
國公爺心道這小孫女真是精明,連這事她也看出來了?罷了,遲早要告訴他們。於是神色一轉,言語溫和,低聲道:“在你出生那年,也就是爺爺正式把兵權交給你父親那年,選了八十名武藝高強、十八九歲的小夥藏於太行山蔚(讀玉)縣連水東岸黃梅村以備不需,頭人叫雷不常,人稱鐵手雷。他們都是我身邊親近之人的後代。爺爺給了他們一大筆錢財,在鄉村購買田地和做小買賣。他們的身份就是當地農民獵戶凡夫走卒,與常人無異。已經十二年過去了,爺爺也沒有聯係過他們,也許這是好事。當時爺爺對他們講,平靜生活和練好本領,有事之時爺爺會派人拿著國公腰牌去找他們,但不許他們來找爺爺。他們都近三十歲了,早該娶妻生子了。但願他們都好。除了爺爺,誰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簡簡,爺爺知道這些人遲早要交給你兄妹倆,現在是時候了。”
衛照臨一顆心放下了不少,有人就好辦事。衛照臨恢複平靜,氣色如常道:“爺爺,不急,孫女現在隻是先了解一下情況。這八十人,不,連他們的妻兒也許一百大幾了,至於如何使用再作打算。另外,爺爺,你有輿圖嗎?”
國公爺點點頭,從書櫃後麵拿出一紙筒,慎重囑咐道:“這可是要殺頭的,拿迴去看。”
衛照臨當然知道。在古代,私藏輿圖罪該當斬。衛照臨小聲道:“孫女明白,很快還給爺爺。另外還請爺爺幫忙找一會精製輿圖之人。爺爺您休息。”
國公爺也不多想,點點頭道:“孫女放心,爺爺會給你找。”
正所謂:未出茅廬知天下,心有乾坤事先謀。
國公爺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道:“在民間,除了朝堂重臣、公爵的護院家丁部曲可以擁有製式武器,其他人不得擁有製式刀具、甲胄、弩和弓。其實在邊關護送貨物或保護高官富人拿有製式武器的部曲也沒人管。”
衛照臨一聽,這是個好消息,有操作空間。衛照臨又問道:“爺爺,如今這朝廷是什麽機製?”
國公爺想了想,語氣沉穩,徐徐道:“衙門太多,爺爺也記不住,搞不懂,但與軍隊相關的衙門還是知道的。現朝廷施行三省製,即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至於三公九卿都是虛職。地方行政設州、郡、縣、鄉。最重要的是尚書省,頭頭就是錄尚書事尚書令李慎遠,相當於丞相。還設左右仆射。尚書省下設六部,即吏部尚書、殿中尚書、五兵尚書、田曹尚書、度之尚書和左民尚書。這大周劃分為九州一尹。這九州是:江州,主轄樅陽郡;淮州,主轄彭城郡;洛州,主轄洛陽郡;青州,主轄琅琊郡;晉州,主轄平陽郡;並州,主轄太原郡;定州,主轄中山郡;幽州,主轄昌平郡;安州,主轄建德郡;平安尹,主轄平安京城。爺爺那時常打交道的就是五兵尚書。五兵是指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但隨著朝廷的更迭和時間的變遷,有些兵種沒了,有些合並了,有些中兵也變成了邊兵,如本朝五大外兵全部由中兵改編而來。但仍叫五兵尚書,主掌左右中兵和左右外兵之丁帳。左中兵掌宮廷宿衛,也就是禦林軍,其實最高官就是皇帝。右中兵掌京畿兵之丁帳。外兵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為左,黃河以南為右。左外兵掌並州、幽州和安州兵之丁帳,右外兵掌江州和青州兵之丁帳。丁帳就是兵丁和物資的意思。”
衛照臨明白了,這錄尚書事尚書令相當於總理,這五兵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沒啥實權,就是統計募招士兵,發發軍餉,送送軍需,管管後勤等。衛照臨又問道:“爺爺,你剛才說到邊關,那大周各軍隊負責的區域都在哪裏?爺爺你別誤會,我不懂軍事,我隻是了解一下,不是探聽秘密。”
國公爺這迴不用迴想,張口就來道:“也不是什麽秘密。這大周有六大州兵,現在除了京畿兵,其餘五個都稱為外兵了,前麵爺爺也講過了。爺爺就從北往南說。第一個就是爺爺和你父親伯伯駐守的安州兵,現在大都督是車騎將軍梁觀邦;第二個是幽州兵,現任大都督是車騎將軍杜廉;第三個是並州兵,現任大都督車騎將軍為郭靜勝;第四個是京畿兵,現任大都督為陳璧,皇家之人,都督府在趙州;第五個就是青州兵,現任大都督為護國公崔慈勇,也是唯一一位在軍中任職的國公爺,出自山東名門望族清河崔氏;第六個就是江州兵,現任大都督為夏侯信。以前爺爺就是江州兵大都督,調離後,信州兵部分和江州兵合並,部分並入青州兵,都督府設在江州。”
衛照臨明白了,一朝君子一朝臣,無可厚非。衛照臨又疑惑問道:“那另三位國公爺呢?”
國公爺麵色一沉,歎息一聲道:“怎麽說呢?先說輔國公陳瀾,是太祖之弟,同時被封為淮王,駐守京畿。太宗貞維帝十年以謀反罪將淮王一家人囚於宗人府,永世不得外出。據說這陳瀾才幹不輸太祖,是太祖起兵立國時期的後勤大總管。太祖駕崩後,有人說淮王在民間尤其在徐州彭城等地隻知淮王不知貞維帝,從而引來禍事。而靖國公韋夷駐守並州,原籍長安,後移居彭城,與太祖和淮王算是老鄉,從舉事之時就跟著太祖打天下,但靖國公和淮王關係很好,據說靖國公認識太祖還是淮王介紹的。這不靖國公一脈就遭到滅頂之災,據說隻有一孫兒韋叔裕在外求學,至今下落不明。而定國公拓跋穀駐守幽州不到一年就交出兵權迴京養老了。定國公是北魏皇室子弟,因受到打壓排擠差點被害死而投奔太祖,為滅北魏起了關鍵作用。哎,時移世易,一言難盡。”
衛照臨心道狡兔死,良狗烹,易共患難,難同富貴,大部分帝王都是這樣,聰明人可能結局好些,保命警鍾再次敲響。衛照臨眼神糾結,試探問道:“爺爺,您也看到了淮王和靖國公的下場,就沒有什麽打算或後路?”
國公爺眼眉一凝,沉聲問道:“什麽意思?”
衛照臨眼神有點驚慌,語氣有點不著調道:“爺爺,孫女沒別的意思,就是有沒有靠得住的地方和人,以後假使有事,也好有個準備。”
國公爺心道這小孫女真是精明,連這事她也看出來了?罷了,遲早要告訴他們。於是神色一轉,言語溫和,低聲道:“在你出生那年,也就是爺爺正式把兵權交給你父親那年,選了八十名武藝高強、十八九歲的小夥藏於太行山蔚(讀玉)縣連水東岸黃梅村以備不需,頭人叫雷不常,人稱鐵手雷。他們都是我身邊親近之人的後代。爺爺給了他們一大筆錢財,在鄉村購買田地和做小買賣。他們的身份就是當地農民獵戶凡夫走卒,與常人無異。已經十二年過去了,爺爺也沒有聯係過他們,也許這是好事。當時爺爺對他們講,平靜生活和練好本領,有事之時爺爺會派人拿著國公腰牌去找他們,但不許他們來找爺爺。他們都近三十歲了,早該娶妻生子了。但願他們都好。除了爺爺,誰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簡簡,爺爺知道這些人遲早要交給你兄妹倆,現在是時候了。”
衛照臨一顆心放下了不少,有人就好辦事。衛照臨恢複平靜,氣色如常道:“爺爺,不急,孫女現在隻是先了解一下情況。這八十人,不,連他們的妻兒也許一百大幾了,至於如何使用再作打算。另外,爺爺,你有輿圖嗎?”
國公爺點點頭,從書櫃後麵拿出一紙筒,慎重囑咐道:“這可是要殺頭的,拿迴去看。”
衛照臨當然知道。在古代,私藏輿圖罪該當斬。衛照臨小聲道:“孫女明白,很快還給爺爺。另外還請爺爺幫忙找一會精製輿圖之人。爺爺您休息。”
國公爺也不多想,點點頭道:“孫女放心,爺爺會給你找。”
正所謂:未出茅廬知天下,心有乾坤事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