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衛照臨離開望江樓,途中沒作任何停留,直接打道迴府。她前腳剛進功道堂,後腳劉先生就跟進來了。
衛照臨熱情道:“先生,快請坐,喝杯茶暖和暖和。”
劉先生卻呐呐道:“小姐,為師差點壞了小姐大事,先生慚愧。”
衛照臨笑道:“我當什麽事呢,沒多大事。先生說說由來。”
劉先生這才坐下,喝了口茶暖了身子,釋懷緩道:“哎,小姐都怪我。山長這次來京是探望老友的。他也好多年沒來過京城了。老人家就是不喜京城才離開去當嵩陽書院山長的。在嵩陽書院時,山長就對我很好。他來京了,作為弟子當然要盡地主之誼。這不前天晚上在仙客樓請他老人家吃飯,我多喝了兩杯。他說他要參加一個評比會,當時我以為不會是望江樓這個,因為他老人家基本都不參加這類宴會。一聽說評比會,我大腦就有點興奮,因為過兩天小姐就要參加望江樓的詩聯評比會,就不由自主地說了小姐的那首梅詩。他老人家問什麽時候的事,我一激靈,就撒了個謊,說是外地兩年前的事。哪知道他老人家說要帶我到望江樓參加詩聯評比會,不然我哪有資格今日出現在望江樓,更沒想到他老人家提到了那首梅詩。哎,都是先生的錯。”
衛照臨不作計較,轉向問道:“先生,皇上會不會召見山長?”
劉先生解釋道:“小姐,年底到明年正月十五之間應該不會。年底皇上要聽取各州官員述職,根本沒時間。而正月十五之前不開朝。”
衛照臨釋然點頭道:“看來問題不大。先生,今日在望江樓行別時,周山長邀請弟子有時間去嵩陽書院一敘。弟子想,說不準真有一日去外地行遊。先生出自嵩陽書院,一般是怎樣上學和迴家的?”
劉先生思沉,像是迴到少年求學時期,徐徐道:“小姐,一般的行程是從平安城出發一路向南到汲郡,過黃河向西到北豫州,再向南到達陽城郡,就到了嵩陽書院。但先生有時特意提前走,想看看地理風情,就先到伍城縣(今河南衛輝),西向懷州(今河南泌陽)到萇平縣(今河南濟源),過軹關陘到曲沃縣(今山西侯馬),再西到龍門渡,然後南下蒲津渡、風陵渡,過黃河到潼關,再東至洛州,最後到達陽城郡。也可不過軹關陘,在懷州東經邵州、虞州到達風陵渡,然後南下黃河到潼關。這一路南有黃河濁浪滔天,北有王屋和中條二山奇峰秀景,適合行遊。”
衛照臨又問道:“先生,今日也寫了首雪梅詩的叫子雲的學子你熟悉嗎?”
劉先生迴道:“小姐,以前不熟悉,不過這迴熟悉了,因為這次山長來京隻帶了他一個弟子過來,說明山長他老人家對這位弟子極其看重。那晚請客吃飯,他也在,就我們三人。這子雲老弟姓陳名慶之字子雲,楚國人……”
衛照臨突然打斷驚問道:“先生,你說他叫什麽?”
劉先生也一驚,小姐很少失態的,今天這是怎麽了,便一字一句說道:“陳慶之,字子雲。”
衛照臨內心巨浪滔天,終於遇到一個活著的狠人了,劉宋王朝後,同名同姓的應該就是他,不會有錯,“白袍將軍”,連毛爺爺對他也稱讚有加,這大腿粗,必須抱住。達摩祖師難找,這個就在眼前,她能不激動嗎?先生那晚請客怎麽不帶上徒兒啊。
衛照臨情緒稍定,輕聲道:“先生,你繼續。”
劉先生一愣,接著道:“這子雲聰慧過人,敏而好學,尤其喜讀兵書,胸懷天地,素有大誌。但身體不怎麽好。”
衛照臨更確定了子雲就是陳慶之,便細問道:“先生,這陳慶之人品如何?”
劉先生如實道:“小姐,子雲品性純良,仗義誠厚,值得信賴。”
衛照臨聞後不語,思慮一番後道:“先生,弟子有一事相求。”
劉先生懇切道:“小姐客氣,你吩咐就是。”
衛照臨神情嚴肅,低聲道:“先生,你盡快幫我約一下陳慶之,就說望江樓詩聯之人要見他。你直接告訴他我是你的弟子。但不能讓其他任何人知道,包括周山長。”
劉先生見小姐此狀,不明因究,但鄭重迴道:“是,小姐,先生一定幫到。”
衛照臨神色不改,點點頭道:“這事無論辦不辦得好,我都會讓聶伯給你盤纏和馬車,立即啟程離開,去師母所住之處。也不要和山長告別,找個理由讓陳慶之代告,以免節外生枝。到時我會派人與你聯係。你告訴我地址。”
劉先生脫口而出道:“雁門郡顯州袁家鞋鋪,我內人娘家。”
衛照臨點點頭道:“好,另外順便問問,白蘇現在學得怎麽樣了?”
劉先生答道:“迴小姐,白蘇現在《千字文》不說倒背如流,滾瓜爛熟是有了,先生測試過,她基本都能寫出每個字的代碼。”
衛照臨又點點頭道:“好,先生去忙吧。”
劉先生心中有事,也不多語,幹淨利落道:“是。”
劉先生剛出武寧院,一仆人說國公爺有請。來到閑老齋,嗬,幾個老都在等著呢。原來國公爺一直想知道今日望江樓評比會的事情。仆人報小姐迴來之後直奔功道堂,劉先生也急匆匆地跟了進去。國公爺一聽心道是不是發生什麽事情了。所以就讓仆人一直在武寧院外等著。
劉先生一看幾老神情嚴肅,還以為府中出了啥事,便詫問道:“國公爺,叫在下有何吩咐?”
國公爺臉色轉和,溫聲道:“劉先生,沒啥事,就是想問問望江樓評比會如何?”
原來是這事啊,劉先生一顆心放了下來,就把今日望江樓之事講了一遍,衛照臨如何聯震眾人,詩驚大儒。那講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聽者寂靜無聲,落地聞針。這次劉先生充分發揮了作為老師的口才。突然,劉先生一拍腦袋,壞了,把正事給忘了,忙道:“國公爺,抱歉,下次再敘,小姐還有正事交代要辦,告辭了。”言畢就急匆匆地走了,留下幾老可惜的神情,意猶未盡。
正所謂:蒼天無絕人之路,英雄有好漢相幫。
衛照臨熱情道:“先生,快請坐,喝杯茶暖和暖和。”
劉先生卻呐呐道:“小姐,為師差點壞了小姐大事,先生慚愧。”
衛照臨笑道:“我當什麽事呢,沒多大事。先生說說由來。”
劉先生這才坐下,喝了口茶暖了身子,釋懷緩道:“哎,小姐都怪我。山長這次來京是探望老友的。他也好多年沒來過京城了。老人家就是不喜京城才離開去當嵩陽書院山長的。在嵩陽書院時,山長就對我很好。他來京了,作為弟子當然要盡地主之誼。這不前天晚上在仙客樓請他老人家吃飯,我多喝了兩杯。他說他要參加一個評比會,當時我以為不會是望江樓這個,因為他老人家基本都不參加這類宴會。一聽說評比會,我大腦就有點興奮,因為過兩天小姐就要參加望江樓的詩聯評比會,就不由自主地說了小姐的那首梅詩。他老人家問什麽時候的事,我一激靈,就撒了個謊,說是外地兩年前的事。哪知道他老人家說要帶我到望江樓參加詩聯評比會,不然我哪有資格今日出現在望江樓,更沒想到他老人家提到了那首梅詩。哎,都是先生的錯。”
衛照臨不作計較,轉向問道:“先生,皇上會不會召見山長?”
劉先生解釋道:“小姐,年底到明年正月十五之間應該不會。年底皇上要聽取各州官員述職,根本沒時間。而正月十五之前不開朝。”
衛照臨釋然點頭道:“看來問題不大。先生,今日在望江樓行別時,周山長邀請弟子有時間去嵩陽書院一敘。弟子想,說不準真有一日去外地行遊。先生出自嵩陽書院,一般是怎樣上學和迴家的?”
劉先生思沉,像是迴到少年求學時期,徐徐道:“小姐,一般的行程是從平安城出發一路向南到汲郡,過黃河向西到北豫州,再向南到達陽城郡,就到了嵩陽書院。但先生有時特意提前走,想看看地理風情,就先到伍城縣(今河南衛輝),西向懷州(今河南泌陽)到萇平縣(今河南濟源),過軹關陘到曲沃縣(今山西侯馬),再西到龍門渡,然後南下蒲津渡、風陵渡,過黃河到潼關,再東至洛州,最後到達陽城郡。也可不過軹關陘,在懷州東經邵州、虞州到達風陵渡,然後南下黃河到潼關。這一路南有黃河濁浪滔天,北有王屋和中條二山奇峰秀景,適合行遊。”
衛照臨又問道:“先生,今日也寫了首雪梅詩的叫子雲的學子你熟悉嗎?”
劉先生迴道:“小姐,以前不熟悉,不過這迴熟悉了,因為這次山長來京隻帶了他一個弟子過來,說明山長他老人家對這位弟子極其看重。那晚請客吃飯,他也在,就我們三人。這子雲老弟姓陳名慶之字子雲,楚國人……”
衛照臨突然打斷驚問道:“先生,你說他叫什麽?”
劉先生也一驚,小姐很少失態的,今天這是怎麽了,便一字一句說道:“陳慶之,字子雲。”
衛照臨內心巨浪滔天,終於遇到一個活著的狠人了,劉宋王朝後,同名同姓的應該就是他,不會有錯,“白袍將軍”,連毛爺爺對他也稱讚有加,這大腿粗,必須抱住。達摩祖師難找,這個就在眼前,她能不激動嗎?先生那晚請客怎麽不帶上徒兒啊。
衛照臨情緒稍定,輕聲道:“先生,你繼續。”
劉先生一愣,接著道:“這子雲聰慧過人,敏而好學,尤其喜讀兵書,胸懷天地,素有大誌。但身體不怎麽好。”
衛照臨更確定了子雲就是陳慶之,便細問道:“先生,這陳慶之人品如何?”
劉先生如實道:“小姐,子雲品性純良,仗義誠厚,值得信賴。”
衛照臨聞後不語,思慮一番後道:“先生,弟子有一事相求。”
劉先生懇切道:“小姐客氣,你吩咐就是。”
衛照臨神情嚴肅,低聲道:“先生,你盡快幫我約一下陳慶之,就說望江樓詩聯之人要見他。你直接告訴他我是你的弟子。但不能讓其他任何人知道,包括周山長。”
劉先生見小姐此狀,不明因究,但鄭重迴道:“是,小姐,先生一定幫到。”
衛照臨神色不改,點點頭道:“這事無論辦不辦得好,我都會讓聶伯給你盤纏和馬車,立即啟程離開,去師母所住之處。也不要和山長告別,找個理由讓陳慶之代告,以免節外生枝。到時我會派人與你聯係。你告訴我地址。”
劉先生脫口而出道:“雁門郡顯州袁家鞋鋪,我內人娘家。”
衛照臨點點頭道:“好,另外順便問問,白蘇現在學得怎麽樣了?”
劉先生答道:“迴小姐,白蘇現在《千字文》不說倒背如流,滾瓜爛熟是有了,先生測試過,她基本都能寫出每個字的代碼。”
衛照臨又點點頭道:“好,先生去忙吧。”
劉先生心中有事,也不多語,幹淨利落道:“是。”
劉先生剛出武寧院,一仆人說國公爺有請。來到閑老齋,嗬,幾個老都在等著呢。原來國公爺一直想知道今日望江樓評比會的事情。仆人報小姐迴來之後直奔功道堂,劉先生也急匆匆地跟了進去。國公爺一聽心道是不是發生什麽事情了。所以就讓仆人一直在武寧院外等著。
劉先生一看幾老神情嚴肅,還以為府中出了啥事,便詫問道:“國公爺,叫在下有何吩咐?”
國公爺臉色轉和,溫聲道:“劉先生,沒啥事,就是想問問望江樓評比會如何?”
原來是這事啊,劉先生一顆心放了下來,就把今日望江樓之事講了一遍,衛照臨如何聯震眾人,詩驚大儒。那講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聽者寂靜無聲,落地聞針。這次劉先生充分發揮了作為老師的口才。突然,劉先生一拍腦袋,壞了,把正事給忘了,忙道:“國公爺,抱歉,下次再敘,小姐還有正事交代要辦,告辭了。”言畢就急匆匆地走了,留下幾老可惜的神情,意猶未盡。
正所謂:蒼天無絕人之路,英雄有好漢相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