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水在太醫院的日子,如逆水行舟,每一步都充滿挑戰。隨著他在楊林太醫身邊逐漸嶄露頭角,也引來了一些異樣目光,而一場因一位生病官員引發的風波,更是將他卷入了複雜的漩渦中心。


    這日,太醫院接到消息,朝中一位頗有威望的工部侍郎劉大人突發疾病,腹痛難忍、嘔吐不止。院判即刻安排楊林太醫與胡秋水前往診治。


    二人匆匆趕到劉大人府邸,隻見劉大人麵色蒼白,眉頭緊皺,正躺在榻上痛苦呻吟。劉府上下一片慌亂,家仆們進進出出,神色焦急。


    楊林太醫與胡秋水趕忙上前,先是行了醫者之禮,隨後開始細致的診斷。楊林太醫熟練地為劉大人把脈,胡秋水則在一旁專注觀察劉大人的麵色、舌苔,並向家仆詢問劉大人近日的飲食起居。


    一番診斷後,楊林太醫與胡秋水交換了一下眼神,心中已有了判斷。楊林太醫開口說道:“劉大人,您這是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受損,加之體內濕熱蘊結,故而引發腹痛、嘔吐。隻需服幾副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的湯藥,再調養一段時間,便可痊愈。”


    說罷,楊林太醫示意胡秋水開方。胡秋水接過紙筆,沉思片刻,提筆寫下了藥方,其中包含黃連、黃芩、茯苓、白術等多味藥材,劑量精準,配伍得當。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的劉大人的幕僚卻突然開口:“慢著,我對這中醫理論也略知一二,你們這方子中黃連、黃芩皆是大寒之藥,我家大人本就脾胃虛弱,再用如此寒涼之藥,豈不是雪上加霜?”


    胡秋水聞言,耐心解釋道:“大人有所不知,劉大人此次病症,雖有脾胃虛弱之象,但體內濕熱之邪更為嚴重。此時用黃連、黃芩,正是為了清熱燥濕,去除病因。待濕熱之邪清除後,再著重調理脾胃。若不用此二味藥,濕熱之邪不去,脾胃如何能恢複?”


    幕僚卻不以為然,冷笑道:“哼,你說得輕巧。我看你這方子開得太過草率,說不定是想拿我家大人做試驗。”


    胡秋水心中一緊,知道遇到了難纏之人。但他仍強壓怒火,繼續說道:“大人,中醫用藥講究辨證論治,絕非隨意為之。我們診斷清楚,才會開出此藥方。若大人不信,可請其他太醫前來會診。”


    這時,劉大人有氣無力地說道:“就依這位醫士所言,先請其他太醫來看看吧。”


    於是,劉府又請來了幾位太醫院的太醫。這些太醫分別為劉大人診斷後,大部分都認同楊林太醫與胡秋水的診斷和藥方。然而,那位幕僚卻依舊不依不饒。


    “就算幾位太醫都這麽說,我還是覺得不妥。這黃連、黃芩的用量,必須減少。”幕僚固執己見。


    胡秋水看著幕僚,嚴肅說道:“大人,這藥量是根據劉大人的病情精確計算得出的。若減少藥量,藥效不足,難以達到治療效果。”


    “我不管,要是出了問題,你們誰能擔得起責任?”幕僚蠻橫地說道。


    楊林太醫見狀,站出來說道:“劉大人,我們身為太醫,自當以治病救人為己任。這藥方經過我們仔細斟酌,若貿然更改,後果不堪設想。”


    劉大人看著眾人,心中猶豫不決。就在這時,劉大人的夫人走了進來。她焦急地說道:“老爺,您就聽太醫們的吧,他們都是為您好。再這樣拖下去,您的病情隻會越來越嚴重。”


    在夫人的勸說下,劉大人終於點了點頭:“好吧,就按你們的方子抓藥。”


    胡秋水這才鬆了一口氣。然而,此事並未就此結束。那位幕僚對胡秋水懷恨在心,覺得他讓自己在眾人麵前丟了麵子。


    不久後,太醫院接到一項重要任務,為即將到來的皇家祭祀準備預防疫病的藥方。院判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楊林太醫,楊林太醫則帶著胡秋水一同負責。


    他們日夜鑽研,查閱了大量的醫書典籍,結合當下的氣候和疫病流行趨勢,終於研製出了一副藥方。這副藥方中,包含了多種具有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功效的藥材,既能預防疫病,又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負擔。


    然而,在藥方呈給院判審核時,那位曾拉攏過胡秋水的張太醫卻突然跳了出來。“這藥方中有些藥材太過普通,我看難以起到預防疫病的效果。”張太醫說道。


    胡秋水忍不住反駁道:“張太醫,藥材不在於貴賤,而在於能否對症。這些藥材看似普通,實則配伍精妙,經過我們反複研究,一定能起到預防疫病的作用。”


    “哼,你不過是個小小的醫士,有什麽資格和我爭辯?”張太醫惱羞成怒。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院判看著兩人,沉思片刻後說道:“這樣吧,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們再請幾位太醫一同商議。”


    經過多位太醫的討論和論證,最終還是認可了胡秋水和楊林太醫的藥方。院判采納了這個藥方,並將其用於皇家祭祀的預防工作中。


    經過這件事,胡秋水在太醫院的名聲愈發響亮,但同時也招來了更多的嫉妒和敵意。那位張太醫更是處處與他作對,試圖尋找機會打壓他。


    一日,太醫院裏一位太醫的弟子突然生病,症狀十分奇特。那位太醫診治多日,卻毫無效果。於是,他向院判請求,讓其他太醫幫忙會診。


    胡秋水也參與了會診。他仔細觀察病人的症狀,為病人把脈,又詳細詢問了之前的治療情況。經過一番思考,胡秋水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思路。


    “我認為,這位患者的病症並非表麵所見那麽簡單。他之前服用的藥物,可能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導致病情愈發複雜。我們應該先調理他的身體,去除藥物的副作用,再針對病症進行治療。”胡秋水說道。


    然而,張太醫卻立刻反駁:“你這完全是無稽之談。之前的治療都是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的,怎麽會有副作用?我看你就是想顯擺自己,故意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


    其他太醫聽了,也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覺得胡秋水的觀點有一定道理,有的則認為張太醫說得對。雙方僵持不下。


    這時,胡秋水想起了之前在民間診治的一個類似病例。他詳細講述了那個病例的治療過程和結果,以及從中總結出的經驗。


    “諸位,我並非憑空猜測。這是我在實際治療中遇到的情況,我相信這次也可以借鑒。”胡秋水誠懇地說道。


    最終,在胡秋水的堅持下,那位太醫決定按照他的方法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和治療,病人的病情逐漸好轉,最終康複。


    這件事讓胡秋水在太醫院的威望進一步提升,但他也知道,前方的道路依舊充滿荊棘。在這太醫院中,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有應對各種複雜局麵的智慧和勇氣。而他,為了心中的夢想,為了能夠真正改變明朝的醫療狀況,將繼續在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曦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曦堂並收藏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