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晨曦穿透薄霧,灑落在太醫院那朱紅的宮牆上,折射出威嚴而莊重的光芒。胡秋水身著嶄新的醫士服飾,步伐矯健而又帶著一絲忐忑,踏入了這承載著無數醫者夢想與使命的地方。


    太醫院的庭院中,一眾新入職的醫士整齊排列,神色各異,有緊張不安的,有滿懷期待的,也有故作鎮定的。胡秋水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


    不多時,一位身著華麗官服、氣質不凡的老者在幾名太醫的簇擁下緩緩走來。眾人心中一凜,知曉此人便是太醫院的院判大人。院判大人目光如炬,掃視一圈後,清了清嗓子,開始訓話。


    “諸位,今日你們能踏入太醫院,皆是曆經層層選拔,足見你們在醫術上有一定的造詣。但太醫院不同於民間醫館,這裏肩負著為皇家、為朝廷重臣診療的重任,容不得半點馬虎。”院判大人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字字句句都仿佛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頭。


    “太醫院的規矩繁多且嚴格。從藥材的采購、炮製,到病症的診斷、治療,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規定。任何違反規矩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處。”院判大人目光冷峻,“在這裏,你們不僅要醫術精湛,更要嚴守宮廷禮儀,謹言慎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胡秋水心中暗自警醒,深知太醫院的規矩嚴苛,稍有差池便會萬劫不複。院判大人繼續說道:“接下來,我將為你們分配任務。你們將跟隨資深太醫學習,盡快熟悉太醫院的流程和規矩。”


    隨後,院判大人開始宣讀分配名單。“胡秋水,你被分配給楊林楊老太醫,做他的副手。楊林太醫醫術精湛,經驗豐富,你要虛心向他學習。”


    胡秋水心中一喜,連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學生胡秋水,定當謹遵院判大人教誨,虛心向楊太醫學習。”


    訓話結束後,胡秋水在一名小太監的引領下,前往楊林太醫的診室。一路上,小太監滔滔不絕地向他介紹著太醫院的布局和各個科室的職能。胡秋水一邊認真聆聽,一邊暗暗記下。


    來到診室,隻見一位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翻閱醫案。胡秋水知道,這位便是楊林太醫。他上前恭敬地行禮:“楊太醫,學生胡秋水前來報到。”


    楊林太醫抬起頭,目光在胡秋水身上打量一番,微微點頭:“嗯,來了就好。跟我進來吧。”


    楊林太醫的診室布置簡潔而典雅,一側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醫書典籍,另一側則擺放著各種診療器具。房間的角落裏,擺放著幾盆草藥,散發著淡淡的藥香。


    “太醫院的工作可不輕鬆,”楊林太醫一邊整理著醫案,一邊說道,“我們不僅要為病患準確診斷、精心治療,還要詳細記錄每一個病例,以備日後查閱。”


    胡秋水連忙點頭:“學生明白,定會全力以赴。”


    “跟我講講你之前的從醫經曆吧。”楊林太醫坐下來,目光溫和地看著胡秋水。


    胡秋水便將自己在濟世藥堂的經曆,從如何診治普通百姓的病症,到處理一些疑難雜症,以及自己對中醫的理解和感悟,一五一十地講述給楊林太醫聽。


    楊林太醫聽完,讚許地點點頭:“不錯,看來你在民間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太醫院麵對的病患身份特殊,病症也往往更為複雜,你要做好準備。”


    這時,一名小太監領著一位麵色蒼白的宮女走了進來。楊林太醫立刻起身,迎上前去。胡秋水也趕忙跟在後麵,仔細觀察著。


    “這位宮女近日身體不適,時常感到頭暈目眩,食欲不振。”小太監說道。


    楊林太醫先是仔細觀察宮女的麵色、舌苔,接著為她把脈。胡秋水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著,心中默默思索著病症。


    “你覺得這是什麽病症?”楊林太醫突然轉頭問胡秋水。


    胡秋水微微一愣,隨即答道:“迴稟太醫,依學生看,這位宮女麵色萎黃,舌苔白膩,脈象虛弱,應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


    楊林太醫點點頭:“說得不錯,但還不夠全麵。你看她的眼神略顯呆滯,神情倦怠,除了脾胃虛弱,還有肝鬱氣滯之象。”


    說著,楊林太醫提筆開方:“應以健脾益胃、疏肝理氣、養血安神之法。用四君子湯合逍遙散加減,再加些酸棗仁、遠誌以安神。”


    胡秋水在一旁認真記錄下來,心中對楊林太醫的醫術佩服不已,即使身為現代醫學博士的他,也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胡秋水便跟著楊林太醫忙碌起來。每天清晨,他早早來到太醫院,打掃診室,整理醫案,準備好診療器具。然後,跟隨楊林太醫一同為病患診治。


    有一次,一位朝中大臣因突發高熱、咳嗽不止被送來太醫院。楊林太醫和胡秋水趕忙前去診斷。經過一番望聞問切,楊林太醫眉頭緊皺,一時難以確診。


    胡秋水仔細迴憶著自己所學的知識和以往的經驗,突然想到一種較為罕見的病症。他猶豫了一下,說道:“楊太醫,學生有個想法。這位大人的症狀,會不會是溫病中的一種特殊類型?”


    楊林太醫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陷入沉思。片刻後,他說道:“你說得有道理,我們再仔細觀察一下。”


    經過進一步的診斷和分析,他們確定這位大臣患的正是一種特殊的溫病。在胡秋水的建議下,楊林太醫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以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為主。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大臣的病情逐漸好轉。


    這件事讓楊林太醫對胡秋水刮目相看。“你這小子,不錯!有想法,也有膽量。”楊林太醫笑著說道,“太醫院需要的就是你這樣敢於創新、又有紮實醫術的人。”


    胡秋水謙虛地說道:“這都多虧了楊太醫的教導,學生隻是運氣好,想到了而已。”


    除了診治病患,胡秋水還利用閑暇時間,在太醫院的藏書閣中查閱醫書。藏書閣中收藏著無數珍貴的醫書典籍,許多都是世間罕見的孤本。胡秋水如饑似渴地閱讀著,汲取著知識的養分。


    在這個過程中,胡秋水也結識了一些其他太醫和醫士。他們有的醫術精湛,有的擅長藥理研究,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探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這讓胡秋水受益匪淺,醫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然而,太醫院並非一片淨土。在這個充滿權力鬥爭和利益紛爭的地方,胡秋水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一些風波之中。


    有一天,一位張太醫找到胡秋水,悄悄對他說:“胡醫士,我看你很有前途。隻要你跟著我,我保證你在太醫院能夠平步青雲。”


    胡秋水心中明白,這是在拉攏自己。他委婉地拒絕道:“多謝大人美意,學生隻想專心鑽研醫術,為病患治病。”


    那位張太醫臉色一沉,冷哼一聲:“哼,不識抬舉!”


    胡秋水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但他沒想到,微不足道的幾句對話會為往後的日子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曦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曦堂並收藏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