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的小販們也被這熱鬧吸引,賣燒餅的扯著嗓子喊:“熱乎燒餅嘞,聽累了來吃個燒餅墊墊肚子!” 賣茶水的也不甘示弱:“香茶嘞,口幹舌燥來一碗,潤潤喉接著學知識!”


    隨著賣燒餅和賣茶水的小販這麽一吆喝,其他小商販們也瞅準了商機,紛紛湊起熱鬧來。賣糖人兒的挑著擔子,靈活地穿梭在人群邊緣,手中的撥浪鼓搖得歡快:“甜滋滋的糖人兒喲,造型任挑,娃娃們聽累了,拿著耍耍也好嘞!” 那五彩斑斕的糖人兒在陽光下晶瑩剔透,引得孩子們眼睛放光,拉著大人的衣角哭鬧著要。大人們被纏得沒辦法,隻得掏錢買下,孩子們瞬間破涕為笑,舉著糖人兒又擠迴人群裏,聽胡秋水講藥材知識。


    不遠處,賣果子的攤販把竹籃擱在高處,大聲叫賣:“新鮮果子咯,蘋果又脆又甜,梨兒多汁解渴,聽久了口幹,來上一個,比那茶水還舒坦!” 他邊說邊拿起一個紅彤彤的蘋果,擦得光亮,在眾人眼前晃悠。幾個年輕後生經不住誘惑,掏錢買了幾個,咬得汁水四溢,還不忘跟旁人分享:“嘿,這果子真甜,汁水還足,老板沒騙人!”


    賣針線的老嫗也沒落下,她小腳顫巍巍地挪到稍空些的地兒,從包袱裏翻出五顏六色的絲線和精致的繡帕,慢悠悠地說:“姑娘媳婦們呐,聽累了,瞧瞧這針線活計。絲線鮮亮,繡帕精巧,買迴去繡個荷包、手帕,打發時辰也好呀。” 幾位婦人圍了過去,手指輕輕撚著絲線,品評著繡工,有一搭沒一搭地還著價,為這滿是醫藥味兒的氛圍添了幾分家常煙火氣。


    這邊熱鬧非凡,那邊幾個雜耍藝人也被吸引了過來,在街邊空地擺開架勢。一個耍飛刀的壯漢,袒露著胸膛,把幾把明晃晃的飛刀在手中拋得眼花繚亂,口中喊道:“各位看客,科普聽倦了,就來瞧瞧咱這拿手絕活兒,驚險刺激,博您一樂!” 眾人的目光被吸引過去,不時爆發出驚唿與喝彩聲。耍猴的藝人也不甘示弱,驅使著機靈的小猴翻跟頭、作揖,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他趁機敲著銅鑼討賞:“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嘞!”


    藥堂門口,胡秋水見大家熱情高漲,興致更濃,又拿起一味黃芪,高高舉起:“各位街坊,這黃芪可是補氣的好物,人要是平日裏覺著乏力、氣短,多半是氣虛。用黃芪燉個雞湯,一家老小都能補補身子。” 正說著,人群裏一個壯漢甕聲甕氣接話:“胡掌櫃,我常幹活累得沒勁兒,光用黃芪就行?” 胡秋水笑著搖頭:“光黃芪可不夠,還得搭配點黨參、紅棗,氣血雙補,效果才好嘞。” 眾人恍然大悟,又討論開來。


    義診這邊,一位年輕郎中給一位婦人瞧完病,朗聲道:“大嫂,您這是肝氣鬱結,莫要整日愁悶,心情敞亮點。我給您開個疏肝理氣的小方子,拿點柴胡、薄荷煮水喝,平日裏再吃點柑橘類果子,也有好處。” 婦人千恩萬謝,旁邊等著的人忙不迭地把這法子記在心裏。


    賣茶水的小販眼見人越來越多,忙不迭地又燒起一鍋水,熱氣騰騰中,茶香愈發濃鬱:“香茶要趁熱嘞,越喝越提神,晚了可就沒這熱乎勁兒啦!” 賣燒餅的也加快了手上翻烤的動作,燒餅在炭火裏滋滋冒油,香氣四溢,勾得人肚子咕咕叫。周邊這些街頭營生,和藥堂的科普義診相互映襯,把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變成了縣城最熱鬧、最有人情味兒的去處,讓這場科普日愈發有聲有色,仿佛一幅鮮活靈動的民俗長卷,在街頭徐徐展開。


    日頭漸漸西沉,暖橙色的餘暉給濟世藥堂的招牌鍍上了一層金邊,熱鬧了一整天的科普日活動,也終於臨近尾聲。人群雖沒了白日那般熙熙攘攘,卻依舊意猶未盡,三三兩兩聚在藥堂門口,還在迴味著今日的新奇見聞。


    胡秋水站在棚子下,聲音已經略帶沙啞,卻依舊帶著笑意,耐心解答著幾位老人最後的疑問。“胡掌櫃啊,你說的那個用艾葉泡腳,多久泡一迴合適嘞?” 一位大爺捋著稀疏的胡須問道。胡秋水揉了揉喉嚨,清聲說道:“大爺,剛開始泡,連著泡個三五天,看看身子適應不,沒啥不適的話,隔個一兩天泡一迴就行,驅寒除濕效果好得很。” 大爺連連點頭,把這話在心裏默念了幾遍,才慢悠悠轉身離開。


    藥堂的夥計們也沒閑著,二蛋和小川子正收拾著桌椅板凳,把那些展示藥材用的托盤小心翼翼搬迴藥堂。二蛋額頭上還掛著汗珠,臉上卻洋溢著滿足:“今天可算是累並快樂著,看大夥那熱乎勁兒,咱這科普沒白搞。” 小川子也咧嘴笑道:“就是,平日裏哪見過這麽熱鬧的場麵,我聽大夥議論,對咱們藥堂的看法都不一樣咯。”


    小櫻桃帶著幾個女夥計,把地上散落的雜物清掃幹淨,還不忘叮囑:“都仔細著點,別落下啥物件,這些以後還能用呢。” 清掃完,她又走到還未散去的婦人堆裏,把幾張寫著養生小貼士的紙頁分發給大家:“嫂子們,今日講的那些個養顏、調理身子的法子,怕你們忘了,這紙上都寫著呢,拿迴去慢慢看。” 婦人們接過,連聲道謝,親昵地拉著小櫻桃的手,誇她貼心。


    義診的郎中們也結束了一天的忙碌,正整理著醫案和剩下的藥材。一位老郎中伸了伸懶腰,看著助手整理好的厚厚一遝病曆,感慨道:“今天來瞧病的,病症真是五花八門,咱這科普啊,還得接著搞,百姓太需要這些知識了。” 旁邊年輕的郎中點頭稱是:“先生說得對,今天我就碰到好幾個,因為不懂養生,生生把小毛病拖成了大病症,往後可得多費些心力。”


    街頭的小販們,也開始收攤。賣燒餅的把烤爐裏的炭火熄滅,把沒賣完的燒餅用布包好,扛在肩上,朝著藥堂裏吆喝:“胡掌櫃,今日多虧了你這兒熱鬧,我這燒餅賣得精光,改天請你喝茶!” 胡秋水笑著拱手迴應:“您客氣嘞,都是互相照應。” 賣茶水的小販把茶壺、茶碗一一洗淨,疊放在擔子裏,哼著小曲兒,心滿意足地離開。


    隨著天色漸暗,人群漸漸散去,街道恢複了平日的寧靜。濟世藥堂門口,胡秋水站定,望著空蕩蕩的棚子和幹幹淨淨的街道,心中滿是感慨。今日這場科普日,不隻是傳播了醫藥知識,更是拉近了藥堂與百姓的距離。他知道,往後的路還長,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這不過是一個開端,一個讓藥堂紮根民間、傳遞健康的起點。


    他轉身走進藥堂,看著夥計們還在盤點今日所用的藥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夥今日都辛苦了,早點歇著,往後咱們還有更多這樣的日子,要把這好事一直做下去。” 眾人應和著,聲音裏透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幹勁兒。


    第二日,天還未大亮,濟世藥堂門口就已聚起了好些人。昨日那場科普日活動,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了千層浪,讓百姓們對這藥堂生出了別樣的親近與好奇。


    早起趕早市的攤販路過,瞧見這陣仗,忍不住咂舌:“好家夥,今兒個咋又這麽熱鬧,莫不是還有啥稀罕事兒?” 一位昨日來過的大爺得意地晃著腦袋:“你昨日沒來,可錯過了大好事!濟世藥堂辦科普嘞,學了不少養生治病的門道,今天指不定還有新花樣。” 這話一出,那攤販把擔子一撂,也跟著湊了過去。


    藥堂的夥計們剛打開門,就被熱情的人群嚇了一跳。二蛋撓撓頭,咧嘴笑道:“大夥這也太積極了,咱還沒拾掇好呢!” 胡秋水聞聲而出,眼中滿是驚喜與感動,趕忙拱手招唿:“各位街坊鄰裏,早啊!大夥這一早趕來,可是有啥疑問?”


    人群裏一位大嫂率先開口:“胡掌櫃,昨兒聽你講了用金銀花給娃子泡澡去痱子,我家那口子昨晚就去采了些,可這炮製方法,我還拿捏不準,怕弄錯嘍。” 胡秋水連連點頭:“大嫂,您別急,這金銀花采迴來,先得挑揀挑揀,把那些殘枝敗葉去掉,然後用清水輕輕衝洗,可別太用力搓揉,損了藥效。洗完就擱在通風陰涼處晾幹,千萬別暴曬,等幹透了,拿水煮上小半炷香時間就行。” 大嫂如獲至寶,連聲道謝。


    正說著,一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擠到前麵:“胡掌櫃,昨日聽您講藥材知識,我迴去整理筆記,越琢磨越覺得精妙,今日特來請教,這藥材配伍可有什麽固定章法?我聽聞中醫治病,講究君臣佐使,不知其中詳情……” 胡秋水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笑著解釋:“公子有心了!這君臣佐使啊,就好比一場戲要有主角、配角。君藥是治病的主心骨,分量重、藥力強;臣藥輔助君藥,增強療效;佐藥呢,要麽消減君藥毒性,要麽調和藥性;使藥則引著藥力去到該去的地方。打個比方,治風寒感冒,麻黃就是君藥發汗解表,桂枝輔助它,杏仁當佐藥止咳平喘,甘草做使藥調和諸藥,各司其職。” 書生聽得入神,頻頻點頭,掏出本子奮筆疾書。


    這邊還在答疑,那邊義診的區域又排起了長隊。一位老郎中剛坐下,對麵的大娘就迫不及待伸出手:“郎中啊,我這腰最近酸得厲害,夜裏都睡不好,您快給瞅瞅。” 老郎中搭上脈,閉眼凝神片刻,說道:“大娘,您這是腎氣虧虛咯,上了年紀常見的毛病。我給您開個方子,抓點杜仲、牛膝,配上點核桃肉,迴家煲湯喝,平日裏也別累著腰,多歇著。” 大娘忙不迭應著,後麵排隊的人也都豎起耳朵聽。


    櫻桃和幾個女夥計則在一旁,給等待的人遞上一杯杯溫熱的養生茶。這茶是用枸杞、菊花泡的,清肝明目,還帶著絲絲清甜。“大夥喝口茶潤潤喉,稍等會兒。” 小櫻桃笑語盈盈。接過茶的人們紛紛誇讚,氣氛熱絡又融洽。


    藥堂裏,抓藥的夥計們也忙得不可開交。往日裏都是病了才來抓藥,如今不少人卻是為了調養身子,主動尋些滋補藥材。“給我稱半斤黃芪,家裏老人孩子都能補補。”“我要些山藥、芡實,昨兒聽郎中說食療管用,試試去。” 聽著這些話語,胡秋水明白,昨日的科普已經在大家心裏種下了關注健康的種子,正生根發芽。


    這一天下來,藥堂裏人來人往,歡聲笑語不斷。相較以往,少了幾分病懨懨的愁緒,多了許多積極養生的熱忱。濟世藥堂不再隻是個抓藥看病的地方,更成了百姓獲取健康知識的小課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曦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曦堂並收藏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