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藥堂新程:啟智變革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 作者:花曦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瑞和堂這一番折騰,雖說最終沉冤得雪,可縣城裏的百姓,仍有不少不明就裏。每當日頭高懸,胡秋水站在濟世藥堂門口,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有的對藥堂指指點點,有的刻意繞開,他心裏就像壓了塊沉甸甸的石頭。夜裏,萬籟俱寂,胡秋水獨坐於後院,對著一盞孤燈靜思己過。
穿越前的現代社會,醫藥營銷手段五花八門,醫院義診更是常見的攬客與惠民方式。那些鋪天蓋地的廣告、線上線下聯動的宣傳,還有專家坐鎮的大型義診,總能迅速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可在這明朝嘉靖年間,照搬那些法子肯定行不通。他越發意識到,自己雖帶著現代知識體係穿越而來,但古人的智慧絕不容小覷,智商並無時代之分,差異更多體現在生產力與認知局限上。
就拿當下來說,嘉靖帝癡迷修仙,大把精力與國庫財富耗費在虛無縹緲的丹藥之上,朝堂內外彌漫著一股求道的荒誕風氣。而遙遠的歐洲,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已開啟科學新篇,地球與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真理,如同一束光照亮蒙昧;西班牙讓美洲的玉米、土豆在世界生根,悄然改變著全球飲食結構;伽利略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顯微鏡更是打開微觀世界大門;更別提劍橋、牛津大學,早在宋時就已屹立,學術薪火代代相傳。相比之下,大明仿佛還在原地踏步,陷入內耗爭鬥的泥沼。
胡秋水決定啟用 “主角光環”,把現代理念與古代實際巧妙融合。他先是叫來二蛋、小川子、小櫻桃等一眾夥伴,圍坐在藥堂的長桌旁,神情鄭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咱們這次,得主動出擊,讓大夥真正了解藥堂,信任藥堂。以往是太被動了,光等著客人上門。”
眾人麵麵相覷,小櫻桃率先發問:“秋水哥,咋個主動出擊法呀?” 胡秋水撚起桌上的毛筆,蘸了蘸墨,在紙上邊寫邊說:“咱們搞一場‘藥堂科普周’,每天定時在門口擺攤,不推銷藥材,就給大夥講講常見病症咋預防、藥材咋辨別真假,就像街頭說書一樣,把醫藥知識通俗易懂地講給大家。”
二蛋撓撓頭:“這能行不?咱費這勁,有人聽嗎?” 胡秋水笑了笑:“肯定有人聽!大家對健康都上心,隻是以前沒人給他們講明白過。咱們先起個頭,做出聲勢。”
科普周首日,天剛蒙蒙亮,一抹魚肚白才堪堪劃破夜幕,濟世藥堂的夥計們便已忙得腳不沾地。胡秋水更是沒了往日的從容,起了個大早,眼睛裏透著血絲,卻滿是興奮與期待。他深知今日這場活動,是藥堂能否徹底扭轉形象、紮根百姓心間的關鍵契機,容不得半分差池。
藥堂門口,二蛋袒露著結實的臂膀,正吭哧吭哧地把沉重的桌椅往門外搬。那實木桌椅在他手裏,好似輕巧的玩具,可一趟趟下來,汗水也順著他的額頭、脖頸不斷滾落,洇濕了衣衫。他卻毫不在意,還時不時扯著嗓子吆喝兩聲:“大夥加把勁嘞,咱今天得給街坊們好好露一手!” 小川子帶著幾個學徒,在門口擺弄那棚子的骨架,竹竿相互摩擦、碰撞,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他們時而爭論搭建的角度,時而又為繩索的係法爭得麵紅耳赤,一心要把棚子搭得又穩又寬敞。
小櫻桃和幾個女夥計則穿梭於藥堂與門口之間,像一群靈動的蝴蝶。她們手捧托盤,托盤裏的藥材被精心擺放,宛如藝術品。新鮮草藥的葉片上掛著露珠,折射出細碎的晨光,亮晶晶的;曬幹的藥材散發著或濃鬱或淡雅的藥香,絲絲縷縷地飄散在清冷的空氣中。小櫻桃還在攤位邊係上了幾束彩色布條,微風拂過,布條翩躚起舞,為這略顯嚴肅的場景添了幾分活潑。
胡秋水親手拉起那條橫幅,橫幅上 “濟世藥堂科普周,免費義診,送健康” 的字樣醒目而鮮豔。他踮起腳尖,把橫幅兩端穩穩係在門楣上,隨後退後幾步,審視一番,確認無誤後,才長舒一口氣。此時,街道上漸漸有了動靜,早起的攤販推著車,車上堆滿了水靈靈的蔬菜、熱氣騰騰的早點;趕路的行人神色匆匆,卻也忍不住側目看向藥堂這邊熱鬧的籌備場景。
不多時,天光大亮,藥堂門口已然圍聚起不少百姓。有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老人,有抱著孩子、滿臉好奇的婦人,還有一群群結伴而來、嬉笑打鬧的孩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著藥堂的布置指指點點。
“喲,這濟世藥堂要搞啥新鮮名堂,還免費義診呐?” 一個挎著菜籃的大媽嘀咕道。
“管他呢,聽聽總歸沒壞處,平日裏吃藥抓藥,咱也得多懂點。” 旁邊的大爺應和著。
胡秋水見人群漸密,上前一步,拱手團團作揖,朗聲道:“各位街坊鄰裏,大家早上好啊!今日咱濟世藥堂開啟這科普周,不為別的,就盼著把實實在在的醫藥知識送到大夥手上,還設了免費義診,全是為大家夥兒的身子骨著想。” 這話音一落,人群裏嗡的一聲炸開了鍋,好奇、期待的情緒迅速蔓延。
胡秋水轉身拿起一把金銀花,輕輕抖了抖,金銀花在晨光下閃爍著銀白與金黃交織的光澤。“大夥瞅瞅這金銀花,夏日消暑的好物。為啥說它能消暑呢?您瞧它,味甘性寒,就跟咱夏天從老井裏打上來的井水一個樣兒,冰冰涼涼的,喝下去,能把身體裏那些個燥熱的火苗給妥妥撲滅咯。” 說著,他把鼻子湊近金銀花,深吸一口氣,臉上滿是愜意享受的神情,還熱情地招唿眾人:“大夥都來聞聞,這清香,聞著心裏就敞亮。” 孩子們一擁而上,爭著去嗅,被那淡雅香氣逗得咯咯直笑,大人們也被這歡快氛圍感染,紛紛露出笑顏。
“胡掌櫃,光聞著香,咋用啊這花?” 一位年輕媳婦抱著孩子問道。
胡秋水笑著解答:“這位娘子問得好!這金銀花用處可多啦,要是孩子起了痱子,拿它煮水洗澡,沒幾天痱子就消啦;大人要是受了風熱感冒,嗓子疼、頭疼,拿它泡杯熱茶,趁熱喝下去,也能舒坦不少。” 眾人聽了,交頭接耳,嘖嘖稱奇。
正說著,一位老學究模樣的人踱步上前,捋著胡須道:“胡掌櫃,聽聞這金銀花采摘亦有講究,還望不吝賜教。” 胡秋水忙拱手:“先生所言極是,金銀花采摘,得選在花苞未完全綻放之時,此時藥效最佳,太早養分不足,太晚藥效就散咯。采下後,還得及時晾曬幹燥,方能長久保存。” 這番專業又細致的迴應,讓眾人對胡秋水更是刮目相看。
這邊問答正酣,另一邊義診的區域也排起了小隊。藥堂的郎中們身著幹淨整潔的醫袍,正依次給百姓把脈問診。一位老郎中搭著一位老漢的脈搏,微微皺眉:“老哥,您這脾胃虛寒得注意咯,平日裏少吃生冷,我給您開個食療的方子,用點山藥、芡實熬粥,慢慢調養。” 老漢連聲道謝,周圍等著的人也豎起耳朵聽著,暗暗記在心裏。
這時,一位急性子的大叔忍不住嚷起來:“哎呀,這義診速度能不能快點,我這渾身不得勁好幾天了!” 旁邊的人趕忙勸道:“急啥,人家郎中不得仔細瞧嘛,輪到你了肯定也不含糊。” 那大叔這才安靜下來,可還是踮著腳,一個勁兒往前瞅。
有個帶著孫子的老太太,聽了胡秋水講藥材知識,笑得合不攏嘴,輕輕拍著孫子的腦袋說:“乖孫兒,你可得好好聽著,這些知識以後用處大著呢,省得生病了光知道哭。” 小孫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睛卻被那些新奇的藥材吸引,伸手想去摸,老太太趕緊攔住:“別亂動,弄壞了可賠不起。”
一位年輕書生模樣的人,一邊聽一邊在隨身的本子上快速記錄,嘴裏還念叨著:“今日這番科普,真乃幹貨滿滿,迴去可得整理成冊,與同窗分享。” 周圍有人瞧見,打趣道:“喲,公子這是要當大夫啦?” 書生紅著臉擺擺手:“非也,隻是覺得這些知識頗為實用,多學有益。”
一時間,藥堂門口歡聲笑語、問詢聲、道謝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過往路人被這熱鬧吸引,不斷匯入人群,本就不寬敞的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穿越前的現代社會,醫藥營銷手段五花八門,醫院義診更是常見的攬客與惠民方式。那些鋪天蓋地的廣告、線上線下聯動的宣傳,還有專家坐鎮的大型義診,總能迅速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可在這明朝嘉靖年間,照搬那些法子肯定行不通。他越發意識到,自己雖帶著現代知識體係穿越而來,但古人的智慧絕不容小覷,智商並無時代之分,差異更多體現在生產力與認知局限上。
就拿當下來說,嘉靖帝癡迷修仙,大把精力與國庫財富耗費在虛無縹緲的丹藥之上,朝堂內外彌漫著一股求道的荒誕風氣。而遙遠的歐洲,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已開啟科學新篇,地球與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真理,如同一束光照亮蒙昧;西班牙讓美洲的玉米、土豆在世界生根,悄然改變著全球飲食結構;伽利略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顯微鏡更是打開微觀世界大門;更別提劍橋、牛津大學,早在宋時就已屹立,學術薪火代代相傳。相比之下,大明仿佛還在原地踏步,陷入內耗爭鬥的泥沼。
胡秋水決定啟用 “主角光環”,把現代理念與古代實際巧妙融合。他先是叫來二蛋、小川子、小櫻桃等一眾夥伴,圍坐在藥堂的長桌旁,神情鄭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咱們這次,得主動出擊,讓大夥真正了解藥堂,信任藥堂。以往是太被動了,光等著客人上門。”
眾人麵麵相覷,小櫻桃率先發問:“秋水哥,咋個主動出擊法呀?” 胡秋水撚起桌上的毛筆,蘸了蘸墨,在紙上邊寫邊說:“咱們搞一場‘藥堂科普周’,每天定時在門口擺攤,不推銷藥材,就給大夥講講常見病症咋預防、藥材咋辨別真假,就像街頭說書一樣,把醫藥知識通俗易懂地講給大家。”
二蛋撓撓頭:“這能行不?咱費這勁,有人聽嗎?” 胡秋水笑了笑:“肯定有人聽!大家對健康都上心,隻是以前沒人給他們講明白過。咱們先起個頭,做出聲勢。”
科普周首日,天剛蒙蒙亮,一抹魚肚白才堪堪劃破夜幕,濟世藥堂的夥計們便已忙得腳不沾地。胡秋水更是沒了往日的從容,起了個大早,眼睛裏透著血絲,卻滿是興奮與期待。他深知今日這場活動,是藥堂能否徹底扭轉形象、紮根百姓心間的關鍵契機,容不得半分差池。
藥堂門口,二蛋袒露著結實的臂膀,正吭哧吭哧地把沉重的桌椅往門外搬。那實木桌椅在他手裏,好似輕巧的玩具,可一趟趟下來,汗水也順著他的額頭、脖頸不斷滾落,洇濕了衣衫。他卻毫不在意,還時不時扯著嗓子吆喝兩聲:“大夥加把勁嘞,咱今天得給街坊們好好露一手!” 小川子帶著幾個學徒,在門口擺弄那棚子的骨架,竹竿相互摩擦、碰撞,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他們時而爭論搭建的角度,時而又為繩索的係法爭得麵紅耳赤,一心要把棚子搭得又穩又寬敞。
小櫻桃和幾個女夥計則穿梭於藥堂與門口之間,像一群靈動的蝴蝶。她們手捧托盤,托盤裏的藥材被精心擺放,宛如藝術品。新鮮草藥的葉片上掛著露珠,折射出細碎的晨光,亮晶晶的;曬幹的藥材散發著或濃鬱或淡雅的藥香,絲絲縷縷地飄散在清冷的空氣中。小櫻桃還在攤位邊係上了幾束彩色布條,微風拂過,布條翩躚起舞,為這略顯嚴肅的場景添了幾分活潑。
胡秋水親手拉起那條橫幅,橫幅上 “濟世藥堂科普周,免費義診,送健康” 的字樣醒目而鮮豔。他踮起腳尖,把橫幅兩端穩穩係在門楣上,隨後退後幾步,審視一番,確認無誤後,才長舒一口氣。此時,街道上漸漸有了動靜,早起的攤販推著車,車上堆滿了水靈靈的蔬菜、熱氣騰騰的早點;趕路的行人神色匆匆,卻也忍不住側目看向藥堂這邊熱鬧的籌備場景。
不多時,天光大亮,藥堂門口已然圍聚起不少百姓。有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老人,有抱著孩子、滿臉好奇的婦人,還有一群群結伴而來、嬉笑打鬧的孩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著藥堂的布置指指點點。
“喲,這濟世藥堂要搞啥新鮮名堂,還免費義診呐?” 一個挎著菜籃的大媽嘀咕道。
“管他呢,聽聽總歸沒壞處,平日裏吃藥抓藥,咱也得多懂點。” 旁邊的大爺應和著。
胡秋水見人群漸密,上前一步,拱手團團作揖,朗聲道:“各位街坊鄰裏,大家早上好啊!今日咱濟世藥堂開啟這科普周,不為別的,就盼著把實實在在的醫藥知識送到大夥手上,還設了免費義診,全是為大家夥兒的身子骨著想。” 這話音一落,人群裏嗡的一聲炸開了鍋,好奇、期待的情緒迅速蔓延。
胡秋水轉身拿起一把金銀花,輕輕抖了抖,金銀花在晨光下閃爍著銀白與金黃交織的光澤。“大夥瞅瞅這金銀花,夏日消暑的好物。為啥說它能消暑呢?您瞧它,味甘性寒,就跟咱夏天從老井裏打上來的井水一個樣兒,冰冰涼涼的,喝下去,能把身體裏那些個燥熱的火苗給妥妥撲滅咯。” 說著,他把鼻子湊近金銀花,深吸一口氣,臉上滿是愜意享受的神情,還熱情地招唿眾人:“大夥都來聞聞,這清香,聞著心裏就敞亮。” 孩子們一擁而上,爭著去嗅,被那淡雅香氣逗得咯咯直笑,大人們也被這歡快氛圍感染,紛紛露出笑顏。
“胡掌櫃,光聞著香,咋用啊這花?” 一位年輕媳婦抱著孩子問道。
胡秋水笑著解答:“這位娘子問得好!這金銀花用處可多啦,要是孩子起了痱子,拿它煮水洗澡,沒幾天痱子就消啦;大人要是受了風熱感冒,嗓子疼、頭疼,拿它泡杯熱茶,趁熱喝下去,也能舒坦不少。” 眾人聽了,交頭接耳,嘖嘖稱奇。
正說著,一位老學究模樣的人踱步上前,捋著胡須道:“胡掌櫃,聽聞這金銀花采摘亦有講究,還望不吝賜教。” 胡秋水忙拱手:“先生所言極是,金銀花采摘,得選在花苞未完全綻放之時,此時藥效最佳,太早養分不足,太晚藥效就散咯。采下後,還得及時晾曬幹燥,方能長久保存。” 這番專業又細致的迴應,讓眾人對胡秋水更是刮目相看。
這邊問答正酣,另一邊義診的區域也排起了小隊。藥堂的郎中們身著幹淨整潔的醫袍,正依次給百姓把脈問診。一位老郎中搭著一位老漢的脈搏,微微皺眉:“老哥,您這脾胃虛寒得注意咯,平日裏少吃生冷,我給您開個食療的方子,用點山藥、芡實熬粥,慢慢調養。” 老漢連聲道謝,周圍等著的人也豎起耳朵聽著,暗暗記在心裏。
這時,一位急性子的大叔忍不住嚷起來:“哎呀,這義診速度能不能快點,我這渾身不得勁好幾天了!” 旁邊的人趕忙勸道:“急啥,人家郎中不得仔細瞧嘛,輪到你了肯定也不含糊。” 那大叔這才安靜下來,可還是踮著腳,一個勁兒往前瞅。
有個帶著孫子的老太太,聽了胡秋水講藥材知識,笑得合不攏嘴,輕輕拍著孫子的腦袋說:“乖孫兒,你可得好好聽著,這些知識以後用處大著呢,省得生病了光知道哭。” 小孫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睛卻被那些新奇的藥材吸引,伸手想去摸,老太太趕緊攔住:“別亂動,弄壞了可賠不起。”
一位年輕書生模樣的人,一邊聽一邊在隨身的本子上快速記錄,嘴裏還念叨著:“今日這番科普,真乃幹貨滿滿,迴去可得整理成冊,與同窗分享。” 周圍有人瞧見,打趣道:“喲,公子這是要當大夫啦?” 書生紅著臉擺擺手:“非也,隻是覺得這些知識頗為實用,多學有益。”
一時間,藥堂門口歡聲笑語、問詢聲、道謝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過往路人被這熱鬧吸引,不斷匯入人群,本就不寬敞的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