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熱的夏日,好似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把村子罩得嚴嚴實實,村口那棵大槐樹上,蟬鳴聲此起彼伏,像是不知疲倦的鼓手在拚命擂鼓,攪得人心愈發煩悶。胡秋水蹲在樹下,眉頭微皺,眼睛盯著不遠處在泥地裏撒歡的孩子們。這些小家夥,整日不是跟著爹娘在田間忙活,就是漫山遍野地瘋跑,壓根沒機會正兒八經接觸知識,隻能在這一方小天地裏懵懵懂懂地長大。胡秋水心裏卻裝著另一番景象,現代那些基礎科學知識,像神奇的魔法,要是能在這古老的村子裏施展一番,說不定能點亮孩子們的眼眸,給村子帶來不一樣的生機。不過,想辦講學,非得過了老學究嚴秀才這道 “關卡” 不可。嚴秀才在村裏那可是德高望重的學問人,成天一襲洗得發白的長衫,規規矩矩地罩在身上,鼻梁上架著副圓框眼鏡,走路四平八穩,背著手,腦袋還微微晃悠,活脫脫從古籍裏走出來的老學究模樣,透著股讓人敬畏又有點打怵的清高。


    胡秋水深吸一口氣,硬著頭皮邁進嚴秀才家的院子。先是規規矩矩行了個大禮,腰彎得極低,才小心翼翼開口:“嚴秀才,晚輩瞧著村裏孩子們沒個正兒八經學習的地兒,心裏著急得很呐,就琢磨著,能不能把我知曉的一些新奇知識,給孩子們說道說道,也算給他們開開竅。” 嚴秀才本來正坐在搖椅上看書,聞聲抬起頭,透過鏡片把胡秋水上下打量一番,挑起眉毛,眼神裏滿是狐疑:“你能有啥新奇知識?別是些歪門邪道,來誤人子弟。”


    胡秋水賠著笑,眼睛亮晶晶的,開始繪聲繪色講起現代算數的奇妙,什麽加減乘除能算出世間萬物數量,又說起天文知識,星辰大海裏藏著的無盡奧秘。嚴秀才聽著,時而皺眉,時而微微點頭,心裏雖半信半疑,可想著這胡秋水平日裏機靈聰慧,做事也穩妥,猶豫再三,終是揮揮手:“罷了罷了,看你一片熱忱,就騰出我家那間閑置屋子做臨時學堂吧。不過,老夫可把醜話說在前頭,要是教些沒用的東西,可別怪老夫不客氣。” 胡秋水一聽,喜出望外,忙不迭道謝。開課那天,天還沒透亮,天邊才泛起一絲魚肚白,孩子們就像一群被花蜜吸引的小蜜蜂,嘰嘰喳喳、滿心好奇地朝著臨時學堂湧來。小小的屋子瞬間被孩子們塞得滿滿當當,一顆顆小腦袋挨挨擠擠,一雙雙眼睛亮晶晶的,滿是對未知知識的渴望。胡秋水站在屋子正中央,手裏攥著根粗細適中的樹枝,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大夥瞧好了啊,加減法其實一點都不難,就跟咱們平常數果子、數小雞似的。” 說著,他蹲下身子,用樹枝在地上劃出幾個歪歪扭扭卻清晰的圖形,有圓溜溜的小石子、直直的小木棍,分別代表不同數字。“比如說,這兒畫了 3 顆小石子,我再添上 2 顆,大夥數數,一共是幾顆呀?” 孩子們立馬來了精神,瞪大眼睛,小手指頭掰得飛快,不一會兒,小手就像小樹林一樣紛紛舉得高高的,爭著搶答。胡秋水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模樣,笑著點頭,又接連拋出幾道稍難些的題目,孩子們的思維像是被點燃的小火苗,越燒越旺,屋子裏熱鬧得如同煮開的熱粥,咕嚕咕嚕直冒泡。講完算數,天色漸暗,夜幕像一塊黑色綢緞緩緩落下,星星開始在夜空中閃爍。胡秋水帶著孩子們來到院子裏,他伸出手指,指向浩瀚星空,聲音帶著幾分神秘:“孩子們,看那兒,瞧見那幾顆連起來像個勺子的星星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鬥七星,要是在夜裏迷了路,隻要順著它的方向走,就能找到迴家的路咯。” 孩子們仰著脖子,小嘴巴張得大大的,望著神秘深邃的星空,聽得如癡如醉。時不時就有新奇問題冒出來:“先生,星星上有人住嗎?”“為啥星星老是一閃一閃的,它們不會掉下來呀?” 胡秋水一一耐心解答,小院裏迴蕩著歡聲笑語,暖烘烘的。可這熱乎勁兒沒維持幾天,麻煩就跟腳找上門了。有些家長覺得自家孩子成天聽這些 “奇技淫巧”,把幹農活的正事都耽誤了,氣唿唿地跑到學堂來抗議。張大爺臉黑得像鍋底,大步流星走進學堂,一把扯住自家孩子的胳膊就往外拽,嘴裏還嘟囔著:“學這些沒用的東西幹啥,家裏的地還種不種了!馬上要秋收了,少個人手咋行。” 其他家長也跟著七嘴八舌附和,一時間,教學陷入了僵局。胡秋水站在學堂門口,望著家長們氣憤的背影,滿心無奈,眉頭擰成了麻花。


    就在胡秋水愁得頭發都快薅禿的時候,轉機竟意外出現了。嚴秀才聽聞學堂被家長抵製,心裏暗喜,覺得自己當初答應得太草率,正琢磨著怎麽名正言順關停這學堂。他決定親自下場,考考胡秋水,要是能把這小子難住,那這新奇學問就是不靠譜,趁早關門大吉。於是,嚴秀才大張旗鼓,在村子廣場上擺開架勢,召集了不少村民前來圍觀。他站在人群中央,撚著胡須,搖頭晃腦好一番賣弄,才慢悠悠拋出題目:“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這可是經典至極的雞兔同籠難題,村民們一聽,立馬交頭接耳起來,不少人等著看胡秋水笑話,都覺得這題太難,他肯定答不上來。


    胡秋水卻鎮定自若,不慌不忙撿起一根樹枝,走到廣場中央的空地上,彎下腰就在地上畫起簡易圖表。“大夥看啊,咱們先換個簡單法子想。假設籠子裏全是雞,那 35 個頭對應的自然就是 35 隻雞,雞有 2 隻腳,總共就該有 35 乘以 2,得 70 隻腳。” 他一邊說,一邊用樹枝在地上寫下數字,字跡雖然歪扭,卻十分清晰,“可實際有 94 隻腳呀,多出來的 94 減 70,整整 24 隻腳,為啥會多呢?這就是因為兔子比雞多的腳。每隻兔子比雞多 2 隻腳,那兔子數量就是 24 除以 2,恰好 12 隻。兔子數量知道了,雞就是 35 減去 12,得出 23 隻。”


    一番條理清晰的解答下來,村民們聽得目瞪口呆,嘴巴張得能塞下個雞蛋,嚴秀才也愣在原地,眼鏡差點沒掉下來,沒想到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可他不服氣,又連珠炮似的拋出幾道更複雜的四則運算和幾何難題,什麽複雜圖形麵積計算、行程問題裏帶變速的那種。胡秋水不慌不忙,憑借著現代數學裏的方程思維,設未知數、列等式,再加上嚴密的邏輯推理,把難題一一化解。這下,村民們對他的學問徹底心服口服,嚴秀才也隻能幹瞪眼,冷哼一聲:“算你有點本事。” 可眼神裏,也多了幾分對胡秋水學問的好奇。剛過了學問比試這關,一場暴雨危機卻又悄悄逼近。胡秋水這些日子一直留著心眼,觀察天色變化、風向走勢,憑借著現代氣象知識的皮毛,敏銳察覺到暴雨即將來襲。他心急如焚,撒腿就跑遍整個村子,扯著嗓子挨家挨戶通知:“大夥聽我說,暴雨馬上就來,一刻都耽擱不得,得趕緊收糧食、加固房屋啊!” 一開始,村民們大多將信將疑,有人還嘀咕:“這小子不會是瞎咋唿吧。” 可看著胡秋水一臉焦急,額頭上豆大的汗珠直滾,又想起他剛剛在學問比試上的厲害,不少人決定還是聽他的。


    大家紛紛行動起來,青壯年勞力扛起扁擔、籮筐,衝向曬穀場,把攤開的糧食快速收攏,女人們則手腳麻利地用草席、苫布把糧食蓋得嚴嚴實實,老人們也沒閑著,指揮著年輕人給房屋的梁柱加上粗粗的支撐,爬上屋頂修補漏洞。果不其然,當天夜裏,狂風唿嘯著席卷而來,像是一頭憤怒的巨獸在咆哮,暴雨如注,劈裏啪啦砸向村子。可多虧提前準備,村子裏沒遭受啥大損失,頂多幾處屋簷掉了點碎瓦。


    這場暴雨過後,村民們徹底迴過味來,意識到胡秋水帶來的知識是真真切切有用。那些原本反對得最兇的家長,也紅著臉把孩子送迴學堂,還一個勁兒道歉:“胡先生,之前是我們見識短淺,您大人有大量,別往心裏去,孩子還得跟著您學本事。” 就這麽著,學堂得以繼續開辦,胡秋水也順理成章成了村裏名副其實的知識啟蒙小先生,他的知識傳播之路,在這明朝小村算是徹底邁開大步,越走越敞亮。有了村民實打實的支持,胡秋水的教學熱情好似熊熊烈火,越發高漲。他琢磨著,光有算數、天文可不夠,得把知識的 “大網” 撒得更開些。於是,開始往課程裏融入簡單的物理現象,還都結合著日常生活來講。


    上課的時候,他拿一根筷子,當著孩子們的麵緩緩插入水中,神奇的事兒發生了,筷子看著像是在水麵那兒 “斷” 了。孩子們驚唿聲此起彼伏,胡秋水笑著解釋:“這就是光的折射,光從空氣進到水裏,走的路就拐彎啦,咱們眼睛受騙,就覺得筷子斷咯。” 他還掏出一塊琥珀,在衣服上快速摩擦幾下,靠近輕小的紙屑,紙屑立馬像被施了魔法,吸附在琥珀上。孩子們眼睛瞪得溜圓,胡秋水又開始講靜電原理,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變得鮮活有趣。


    為了鼓勵孩子們學習,胡秋水還想出一套新奇的獎勵機製。他花了好幾天時間,用木頭精心自製了一批小巧可愛的印章,誰課堂表現好、作業完成出色,就蓋一個印章,要是攢夠一定數量,就能去他那兒換鉛筆、本子這類小文具。這下,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徹底被點燃,每天天不亮就往學堂跑,課後還圍著胡秋水問東問西,村子裏彌漫著一股求知若渴的新風氣,胡秋水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種下了知識啟蒙的希望種子,滿心期待著它們日後長成參天大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曦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曦堂並收藏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