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簡單的說了幾句題外話後,薑餅再次迴歸正題。
“我們接著剛才的說。
有了流通,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想要的需求。
有了需求,才會有市場。
而市場一但出現,隨著而來的就是生產與擴大生產力。
到了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有人就會出現想辦法進行技術改進、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產量。
到此,形成一個完美的良性發展!”
這幾句話他說的有些快了,但此時所有人都無比專注的聽著薑餅說的,連一個字都沒有漏掉。
聽完,老朱家大部分人隻覺得不明覺厲,好像要長腦子了。
唯有朱標與朱高熾,和趴在沙發上的朱瞻基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說句不好聽,大家也不愛聽的話。
認為所有百姓都去當農民了,就能搞好農業的觀點,既片麵,也缺乏邏輯根據,更是沒有看清現實!”
薑餅的這句話一出口,老朱頓時有些無地自容。
在此之前,他的確就是這麽想的。
哪怕是那些讀了書,中了舉的知識分子們。
在老朱眼中充其量就是個工具人,幫著大明讓百姓過得更好的工具人罷了。
他的心中,農民百姓永遠放在第一位。
現在仔細想想,自己好像是錯了,還錯的有些離譜。
短暫愣神過後,他繼續聽起薑先生的講述。
“所以,想要國家糧食充裕,搞好農業生產,就是要死死盯著農民和土地?
錯啦!
鋼鐵冶煉要不要搞?
研製出了新式農具,用上更好的器械,開墾荒地也好,疏鬆舊土也罷,都能大大的提高效率。
商業流通要不要搞?
百姓們能挑選的種子更加豐富,培育出的作物產能也就更佳。
醫療措施要不要搞?地區防備要不要搞?開拓民智要不要搞……
可是說,真正想要搞好農業,提高稅收,是方方麵麵的事情。
科技、工業、商業、醫療等等。
難道隻是死盯著那一畝三分的人和土,就能讓國家更富強的嗎。”
一口氣說完,薑餅又補充了句。
“諸位可能不知道,在我所處的時代裏,有這樣一句話。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眾人聽罷,皆驚。
“先生,您所說的其它詞匯我心中已有個大概,唯有這‘科技’二字有些不解,可否說明一下?”朱高熾問道。
“這個也簡單,所謂科技,其實是科學與技術的簡稱。
什麽是科學?
譬如人們知道太陽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這本質上也是最基礎的人與自然結合的科學依據。
什麽是技術?
曲轅犁發明之前,人們使用的是直轅犁,不但耕地難度大,效率也很低。
這種讓人們在生活上更加便利的東西,就能算作是技術上的進步。”薑餅笑著解釋。
“對了,這種東西在古代,一般隻能算作奇淫巧技。”
“如此說來,以前的法子竟全都是南轅北轍的了。”朱標苦笑不止。
按照他們的標準來看。
士農工商。
士永遠排在第一位。
而在薑餅口中需要重視的工與商,反而排在了末流。
“這麽說倒也沒什麽問題。”想了想,薑餅掏出手機道:“我給你們看幾個視頻,或許就能更直觀的感受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利與震撼了。”
一邊搜索著,薑餅還溫馨提示道:
“看之前,這很可能會顛覆你們以往所有的認知,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啊,心髒不好的就別看了。”
聽完這話,老朱家眾人紛紛拍著胸脯表示自己身體不錯,盡管放就是了。
“好。”
薑餅點點頭,將手機放在眾人麵前。
“這就是現代化人們的出行方式。
短途的選擇,有單車、電動車、汽車。
長途則是火車、高鐵、飛機。
你們那個時代最流行的馬車,早就被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裏。
如果還有可能出現,那大多也就是在一些懷舊場景中,人們為了體驗一下古人的感覺,會選擇乘坐了。”
一句古人的感覺,直接給老朱家眾人集體幹破防。
但不得不說,看著視頻上那些交通工具的演變,所帶來的震撼卻是難以言說的。
不用馬就能跑的車。
時速超過300公裏每小時的高鐵。
一日就能橫跨整個大明的飛機。
種種變化,都在刺激著他們的神經。
朱棣忍不住感慨:“我當年北伐的時候,要是有高鐵這樣的玩意,區區漠北,老子一個月就能橫掃。”
“是啊,原來這就是科技。
看完這些,咱們乘坐的轎子馬車,都變得食之無味了。”朱高熾也附和道。
“這些還隻是民生上的變化。
你們看,像這個視頻,化肥的誕生,讓農作物的畝產量大大提升。
還有這個,由於大棚和溫室,我所處的時代裏,人人都能吃上跨時節的作物。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這首當年諷刺玄宗皇帝寵溺妃子的絕句,到了現在已經成了再簡單不過的小事。”
一個個的視頻在眼前劃過,眾人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原來這就是被他們視作“奇淫巧技”的東西。
如果這都不能被提倡的話,那儒家那套四書五經更是沒有讀的必要了。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人張口閉口之乎者也。
滿嘴的道德仁義,仁義道德,可做的事情卻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與其把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這些人身上,不如多想想薑先生講的這些,來的實用性高。
本就務實的老朱,現在更是徹底成了一個堅定的唯實用論主義者。
“先生,咱現在好像明白您的意思了。
說了這麽多,您看似在言商,卻又並非言商。
商業固然也重要,但一個國家的富強,稅收的多寡,其實體現在方方麵麵中。
就是您所說的科技,本質上應該算作一場規模極其盛大的,嗯……變法。
不知道咱理解的對不對。”
朱元璋想想停停,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愧是您啊老爺子!”
薑餅豎起大拇指誇道:“您理解的非常透徹!
還是那句話,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我們接著剛才的說。
有了流通,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想要的需求。
有了需求,才會有市場。
而市場一但出現,隨著而來的就是生產與擴大生產力。
到了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有人就會出現想辦法進行技術改進、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產量。
到此,形成一個完美的良性發展!”
這幾句話他說的有些快了,但此時所有人都無比專注的聽著薑餅說的,連一個字都沒有漏掉。
聽完,老朱家大部分人隻覺得不明覺厲,好像要長腦子了。
唯有朱標與朱高熾,和趴在沙發上的朱瞻基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說句不好聽,大家也不愛聽的話。
認為所有百姓都去當農民了,就能搞好農業的觀點,既片麵,也缺乏邏輯根據,更是沒有看清現實!”
薑餅的這句話一出口,老朱頓時有些無地自容。
在此之前,他的確就是這麽想的。
哪怕是那些讀了書,中了舉的知識分子們。
在老朱眼中充其量就是個工具人,幫著大明讓百姓過得更好的工具人罷了。
他的心中,農民百姓永遠放在第一位。
現在仔細想想,自己好像是錯了,還錯的有些離譜。
短暫愣神過後,他繼續聽起薑先生的講述。
“所以,想要國家糧食充裕,搞好農業生產,就是要死死盯著農民和土地?
錯啦!
鋼鐵冶煉要不要搞?
研製出了新式農具,用上更好的器械,開墾荒地也好,疏鬆舊土也罷,都能大大的提高效率。
商業流通要不要搞?
百姓們能挑選的種子更加豐富,培育出的作物產能也就更佳。
醫療措施要不要搞?地區防備要不要搞?開拓民智要不要搞……
可是說,真正想要搞好農業,提高稅收,是方方麵麵的事情。
科技、工業、商業、醫療等等。
難道隻是死盯著那一畝三分的人和土,就能讓國家更富強的嗎。”
一口氣說完,薑餅又補充了句。
“諸位可能不知道,在我所處的時代裏,有這樣一句話。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眾人聽罷,皆驚。
“先生,您所說的其它詞匯我心中已有個大概,唯有這‘科技’二字有些不解,可否說明一下?”朱高熾問道。
“這個也簡單,所謂科技,其實是科學與技術的簡稱。
什麽是科學?
譬如人們知道太陽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這本質上也是最基礎的人與自然結合的科學依據。
什麽是技術?
曲轅犁發明之前,人們使用的是直轅犁,不但耕地難度大,效率也很低。
這種讓人們在生活上更加便利的東西,就能算作是技術上的進步。”薑餅笑著解釋。
“對了,這種東西在古代,一般隻能算作奇淫巧技。”
“如此說來,以前的法子竟全都是南轅北轍的了。”朱標苦笑不止。
按照他們的標準來看。
士農工商。
士永遠排在第一位。
而在薑餅口中需要重視的工與商,反而排在了末流。
“這麽說倒也沒什麽問題。”想了想,薑餅掏出手機道:“我給你們看幾個視頻,或許就能更直觀的感受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利與震撼了。”
一邊搜索著,薑餅還溫馨提示道:
“看之前,這很可能會顛覆你們以往所有的認知,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啊,心髒不好的就別看了。”
聽完這話,老朱家眾人紛紛拍著胸脯表示自己身體不錯,盡管放就是了。
“好。”
薑餅點點頭,將手機放在眾人麵前。
“這就是現代化人們的出行方式。
短途的選擇,有單車、電動車、汽車。
長途則是火車、高鐵、飛機。
你們那個時代最流行的馬車,早就被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裏。
如果還有可能出現,那大多也就是在一些懷舊場景中,人們為了體驗一下古人的感覺,會選擇乘坐了。”
一句古人的感覺,直接給老朱家眾人集體幹破防。
但不得不說,看著視頻上那些交通工具的演變,所帶來的震撼卻是難以言說的。
不用馬就能跑的車。
時速超過300公裏每小時的高鐵。
一日就能橫跨整個大明的飛機。
種種變化,都在刺激著他們的神經。
朱棣忍不住感慨:“我當年北伐的時候,要是有高鐵這樣的玩意,區區漠北,老子一個月就能橫掃。”
“是啊,原來這就是科技。
看完這些,咱們乘坐的轎子馬車,都變得食之無味了。”朱高熾也附和道。
“這些還隻是民生上的變化。
你們看,像這個視頻,化肥的誕生,讓農作物的畝產量大大提升。
還有這個,由於大棚和溫室,我所處的時代裏,人人都能吃上跨時節的作物。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這首當年諷刺玄宗皇帝寵溺妃子的絕句,到了現在已經成了再簡單不過的小事。”
一個個的視頻在眼前劃過,眾人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原來這就是被他們視作“奇淫巧技”的東西。
如果這都不能被提倡的話,那儒家那套四書五經更是沒有讀的必要了。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人張口閉口之乎者也。
滿嘴的道德仁義,仁義道德,可做的事情卻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與其把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這些人身上,不如多想想薑先生講的這些,來的實用性高。
本就務實的老朱,現在更是徹底成了一個堅定的唯實用論主義者。
“先生,咱現在好像明白您的意思了。
說了這麽多,您看似在言商,卻又並非言商。
商業固然也重要,但一個國家的富強,稅收的多寡,其實體現在方方麵麵中。
就是您所說的科技,本質上應該算作一場規模極其盛大的,嗯……變法。
不知道咱理解的對不對。”
朱元璋想想停停,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愧是您啊老爺子!”
薑餅豎起大拇指誇道:“您理解的非常透徹!
還是那句話,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