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倘若李隆基死於開元二十九年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
開元盛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封建曆史巔峰。
可惜,極盛不過是曇花一現,隨之而來的,便是安史之亂。”
薑餅原本高昂的語氣極速下降,變得低沉起來。
李世民緊皺眉頭,縱觀曆史,也不是沒有過極盛之後伴隨著衰落的,這是常有的事情。
可締造盛世的和毀滅盛世的是同一個人,李世民想不通。
按理來說,李隆基締造了一個輝煌而又璀璨的盛世,那麽大概率會在他的兒子處走下坡路,直到他的孫子,或者重孫時候,開始衰敗。
倘若是這樣,李世民覺得也還能接受,這是符合常理的。
可你李隆基都還沒死呢,這盛世就已經結束了,鬧呢?
他帶著心中的疑惑看向薑餅,對方也是心領神會的一笑,繼續道:
“史書中大部分歸結李隆基失敗的原因,大多是出在一個女人身上,仿佛是因為一個紅顏禍水,差點葬送了大唐的江山,此後整個王朝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這個人被人視作褒姒、妲己這樣的狐媚妖妃。
然而,曆史的走向真的會是一個女人能夠左右的?
誠然,倘若是像武則天,呂雉那般權傾朝野的女人,或多或少能背上這口大黑鍋。
可這個女人從始至終都未真正參與過唐玄宗一朝的政治,就算她有心,經曆過祖母、姑姑等這些女人作亂的李隆基,也不可能會再次向女人釋放權利的。
可最終卻將李隆基一個人的過錯歸結在了女人的身上,這未免太有失偏頗。”
李世民有些疑惑,不知道薑餅說的是誰。
但對這番話依舊是頗為讚同。
這不過是史學家們給男子的一塊遮羞布罷了。
“先生說的這個女人,是誰?”
李世民問出心中疑惑。
“楊玉環。”
薑餅娓娓道來。
“說起此女,那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存在,號稱曆史中的四大美人,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稱。
故事的開始,已經來到了開元二十三年,壽王李琩對參加鹹陽公主的婚禮,期間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母親武惠妃的操縱下,李隆基很快就同意了二人的婚禮。”
“等等!”
說到這裏,李泰突然叫停。
“先生,您說那楊玉環是紅顏禍水,被人歸結成李隆基失敗的根源,可現下,怎麽會是他的兒媳?”
之前一切都還好好的,聽到這裏,李泰坐不住了,邏輯上是不是出問題啊?
他思來想去還是沒忍住詢問出聲。
薑餅神秘一笑:“後麵你就知道了。”
並未正麵迴答,繼續說著:
“說起武惠妃,這是唐玄宗最寵愛的一個妃子,而壽王李琩正是她的兒子。
可惜,好景不長,兩年之後武惠妃病逝,李隆基從此變得鬱鬱寡歡。
縱有後宮佳麗三千,可能得他歡心者卻無一人。
倘若日子就這麽過下去,雖然苦悶了點,可卻也未嚐不可。
然而曆史就是這麽的奇妙,又過了三年,到開元二十八年,李隆基帶著家眷到驪山泡溫泉,其中就包括壽王和壽王妃。
看見美人出浴的他從此便念念不忘,沒過多久便下令楊玉環出家當道士,道號‘太真’。”
嗯?
啊?
哈?
聽到這裏,李世民等三人瞬間有些不淡定了。
這特麽的。
老子搶兒子的媳婦?
雖然這在上層圈子裏算不上什麽新鮮事,可你他娘的是皇帝啊!
一切都有史書記載,你到底是怎麽敢啊?
李世民老臉一黑,當場覺得有些掛不住。
本來之前聽到李隆基締造了最輝煌的開元盛世時,心中還十分開心,想著無論後麵是什麽原因造成安史之亂的,也算是罪減一等了。
結果都還沒等到那會兒呢,直接就給他來了當頭一棒。
李家的老臉都要被這貨給丟盡了!
一旁的李泰同樣臉色不好看。
不是,那楊玉環到底有多香?
天底下什麽樣的美女沒有,你偏要頂著皇帝的名頭幹這扒灰的事情,丟不丟人啊!
可惜,事已既成,他們除了唉聲歎氣一番,也沒了別的好主意,繼續聽了下去。
看著眾人的表情,薑餅顯然也知道他們應該猜出來接下來唐玄宗要做的事情了。
“五年後,楊玉環在道觀中已經做了五年的道姑,此時已經是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玄宗自廢掉王皇後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後。
有人說,倘若唐玄宗於開元29年就病逝的話,那他在整個曆史上的評價將前無古人,後也不會有來者了。
王維詩中是這樣描述盛唐之景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甚至極有可能超過他的那位祖先李世民!”
聽著聽著忽然被誇了一下,李世民如飲仙釀,雖然這子孫是真的氣人,但被誇的感覺是真的好啊。
每天都被魏征噴,還不能讓我享受享受了?
他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一旁的李泰用羨慕的眼光看向父親。
“李隆基自從得到楊玉環後,日子便逐漸放縱了起來。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是這樣描述的: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
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
雖然隻是零星的點評,可方才還在飄飄欲仙的李世民卻突然勃然大怒。
“混賬!”
他忍不住罵了一聲。
沉溺美色不算罪過,這是男人本色,就連他也不能幸免。
可沉迷到連朝政都不理會了,還配做一個皇帝麽!
長此以往,國家權力機構還怎麽運行下去。
權力遲早流落到臣子的手中,那就是禍亂的根源啊!
事實證明的確被李世民給猜中了。
“寵幸了楊玉環後,李隆基覺得自己這一生的功績已經足夠了,到了接著奏樂接著舞的日子。
他親自為愛妃譜了一曲《霓裳羽衣曲》,並主動為其演奏。
對於楊玉環的寵愛更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隻因為貴妃一句愛吃荔枝,李隆基立馬行動,讓人八百裏加急直接從嶺南把荔枝送進長安城。
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開元盛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封建曆史巔峰。
可惜,極盛不過是曇花一現,隨之而來的,便是安史之亂。”
薑餅原本高昂的語氣極速下降,變得低沉起來。
李世民緊皺眉頭,縱觀曆史,也不是沒有過極盛之後伴隨著衰落的,這是常有的事情。
可締造盛世的和毀滅盛世的是同一個人,李世民想不通。
按理來說,李隆基締造了一個輝煌而又璀璨的盛世,那麽大概率會在他的兒子處走下坡路,直到他的孫子,或者重孫時候,開始衰敗。
倘若是這樣,李世民覺得也還能接受,這是符合常理的。
可你李隆基都還沒死呢,這盛世就已經結束了,鬧呢?
他帶著心中的疑惑看向薑餅,對方也是心領神會的一笑,繼續道:
“史書中大部分歸結李隆基失敗的原因,大多是出在一個女人身上,仿佛是因為一個紅顏禍水,差點葬送了大唐的江山,此後整個王朝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這個人被人視作褒姒、妲己這樣的狐媚妖妃。
然而,曆史的走向真的會是一個女人能夠左右的?
誠然,倘若是像武則天,呂雉那般權傾朝野的女人,或多或少能背上這口大黑鍋。
可這個女人從始至終都未真正參與過唐玄宗一朝的政治,就算她有心,經曆過祖母、姑姑等這些女人作亂的李隆基,也不可能會再次向女人釋放權利的。
可最終卻將李隆基一個人的過錯歸結在了女人的身上,這未免太有失偏頗。”
李世民有些疑惑,不知道薑餅說的是誰。
但對這番話依舊是頗為讚同。
這不過是史學家們給男子的一塊遮羞布罷了。
“先生說的這個女人,是誰?”
李世民問出心中疑惑。
“楊玉環。”
薑餅娓娓道來。
“說起此女,那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存在,號稱曆史中的四大美人,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稱。
故事的開始,已經來到了開元二十三年,壽王李琩對參加鹹陽公主的婚禮,期間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母親武惠妃的操縱下,李隆基很快就同意了二人的婚禮。”
“等等!”
說到這裏,李泰突然叫停。
“先生,您說那楊玉環是紅顏禍水,被人歸結成李隆基失敗的根源,可現下,怎麽會是他的兒媳?”
之前一切都還好好的,聽到這裏,李泰坐不住了,邏輯上是不是出問題啊?
他思來想去還是沒忍住詢問出聲。
薑餅神秘一笑:“後麵你就知道了。”
並未正麵迴答,繼續說著:
“說起武惠妃,這是唐玄宗最寵愛的一個妃子,而壽王李琩正是她的兒子。
可惜,好景不長,兩年之後武惠妃病逝,李隆基從此變得鬱鬱寡歡。
縱有後宮佳麗三千,可能得他歡心者卻無一人。
倘若日子就這麽過下去,雖然苦悶了點,可卻也未嚐不可。
然而曆史就是這麽的奇妙,又過了三年,到開元二十八年,李隆基帶著家眷到驪山泡溫泉,其中就包括壽王和壽王妃。
看見美人出浴的他從此便念念不忘,沒過多久便下令楊玉環出家當道士,道號‘太真’。”
嗯?
啊?
哈?
聽到這裏,李世民等三人瞬間有些不淡定了。
這特麽的。
老子搶兒子的媳婦?
雖然這在上層圈子裏算不上什麽新鮮事,可你他娘的是皇帝啊!
一切都有史書記載,你到底是怎麽敢啊?
李世民老臉一黑,當場覺得有些掛不住。
本來之前聽到李隆基締造了最輝煌的開元盛世時,心中還十分開心,想著無論後麵是什麽原因造成安史之亂的,也算是罪減一等了。
結果都還沒等到那會兒呢,直接就給他來了當頭一棒。
李家的老臉都要被這貨給丟盡了!
一旁的李泰同樣臉色不好看。
不是,那楊玉環到底有多香?
天底下什麽樣的美女沒有,你偏要頂著皇帝的名頭幹這扒灰的事情,丟不丟人啊!
可惜,事已既成,他們除了唉聲歎氣一番,也沒了別的好主意,繼續聽了下去。
看著眾人的表情,薑餅顯然也知道他們應該猜出來接下來唐玄宗要做的事情了。
“五年後,楊玉環在道觀中已經做了五年的道姑,此時已經是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玄宗自廢掉王皇後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後。
有人說,倘若唐玄宗於開元29年就病逝的話,那他在整個曆史上的評價將前無古人,後也不會有來者了。
王維詩中是這樣描述盛唐之景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甚至極有可能超過他的那位祖先李世民!”
聽著聽著忽然被誇了一下,李世民如飲仙釀,雖然這子孫是真的氣人,但被誇的感覺是真的好啊。
每天都被魏征噴,還不能讓我享受享受了?
他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一旁的李泰用羨慕的眼光看向父親。
“李隆基自從得到楊玉環後,日子便逐漸放縱了起來。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是這樣描述的: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
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
雖然隻是零星的點評,可方才還在飄飄欲仙的李世民卻突然勃然大怒。
“混賬!”
他忍不住罵了一聲。
沉溺美色不算罪過,這是男人本色,就連他也不能幸免。
可沉迷到連朝政都不理會了,還配做一個皇帝麽!
長此以往,國家權力機構還怎麽運行下去。
權力遲早流落到臣子的手中,那就是禍亂的根源啊!
事實證明的確被李世民給猜中了。
“寵幸了楊玉環後,李隆基覺得自己這一生的功績已經足夠了,到了接著奏樂接著舞的日子。
他親自為愛妃譜了一曲《霓裳羽衣曲》,並主動為其演奏。
對於楊玉環的寵愛更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隻因為貴妃一句愛吃荔枝,李隆基立馬行動,讓人八百裏加急直接從嶺南把荔枝送進長安城。
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