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締造了一個盛世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裏,李世民歎息了一聲。
之前無論是武則天也罷,還是誅殺韋氏也好,他心中都沒多大的感觸。
與之相比,這些不過是外人罷了。
甚至值不得他提起什麽情緒,殺了也就殺了。
最多是心中有幾分對武氏的厭惡與不喜,其他的,不能再多了。
可如今被殺的卻是他李氏的血脈。
一個姑姑,一個侄子,因為皇位鬧的不可開交,最後成功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若是二人皆是男子,如他和自己大哥李建成那般爭奪,或許他的心中還沒有太大的波動。
這畢竟是成王敗寇的事情,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沒有後悔可言。
可太平公主隻是個女人啊。
那個時代女人能做什麽?
即便誕生了武則天這樣一位獨一無二的女皇帝,難不成就真的讓所有有野心的女人都渴望成為下一個武則天了?
別傻了。
自古以來,弄權的皇後太後多的是,可真正成了女皇的,也不過她一人罷了。
對於太平公主的死亡,李世民心中帶著幾分扼腕的情緒。
就因為武氏一人的荼毒,讓之後的女性心中都多了幾分憧憬,去渴望那個本不屬於她們的位置。
心中或許想的是成為武則天那樣權傾天下的女皇。
殊不知這是世間最毒的毒藥。
一步步腐蝕著她們的靈魂,不知不覺中開始幻想那個她們觸及不到的位置,最終慢慢的步入深淵。
當然了,他的情緒也隻是稍縱即逝。
雖然有幾分感慨。
但那畢竟是未來不曾發生的事情。
在李世民的心中,武則天已經上了必殺名單榜。
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中,未來不會再有什麽則天大聖出現,也不會再有權傾天下的女皇。
甚至連李治是否還能成功上位,都要有待商榷了。
薑餅的故事還在繼續:
“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李旦,雖然有心阻止,但此時的他,已經是一個毫無權力的太上皇,根本無法阻止自己的兒子,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妹妹被賜死。
此後的李旦,徹底心灰意懶,放棄所有權力,安心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太上皇。
三年之後,李旦因病去世,終年55歲。
李旦這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環境當中生活的。
而且,因為李旦的身份實在太過特殊,就算李旦有心躲避,也根本躲不開這些紛爭。
在幾十年的人生當中,李旦先後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母親、哥哥、妹妹、兒子……為了所謂的權力,同室操戈,對自己的親人下手。
而李旦本人,從始至終隻想做一個閑散王爺,他不想去爭奪什麽最高權力,所以才能在妹妹和兒子鬥爭最激烈的時候,選擇讓出自己的皇位,並希望以此平息他們的紛爭。”
“可惜,他不明白的是,但凡身陷到權利的旋渦之中,就不是個人想要逃避就能逃避得了的。
有時候,隻有自身足夠的強大,有了無上的權柄,才能保護住自己想保護的人。”
李世民接過薑餅的話茬,由衷的發出了感慨。
有時候他也會想,如果當初玄武門之變自己失敗了,無論是長孫也好,自己的兒子也罷,最終都會死在大哥的屠刀之下吧。
當年的場景李世民依舊曆曆在目。
“八百人就八百人,秦王拿弓,尉遲執矛,天下還有誰能敵?”
“先下手為強!”
“好,我起卦。”
“起什麽卦!難道不吉就都不幹了嗎?”
……
那一晚上的場景,李世民這輩子都忘不了。
自己的心腹聚攏在秦王府中,不斷勸說著心中還有幾分猶豫的自己。
長孫在一旁靜靜的聆聽,最終讓自己下定了最終的決心。
如果沒有那一晚上的龍蛇之變,現在自己的墳頭草隻怕都有三米高了。
也正是因為權利的更迭後,自己才能護住愛的人,才能施展自己想要的抱負,才能將大唐打造成如今這個萬國來朝的帝國。
那麽一瞬間,李世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自豪。
“是啊,有時候不爭不搶,以為就能相安無事,實際上隻不過眼睜睜痛苦的看著自己在乎的人一個一個離自己而去罷了。”
薑餅同樣感慨了一聲。
“不過相較於自己的老爹李旦,作為兒子的李隆基,在這方麵就比他強的多了!”
說到這時,李世民才豁然想起,他們最先談論的不就是李隆基此人麽。
說是自從安史之亂後,大唐徹底開始了由盛轉衰的局麵。
隻是談著談著,由於信息量太大,莫名其妙的就偏到了李旦和武則天的身上。
李世民莞爾一笑。
可細細迴想著之前薑餅在提另外兩人時,偶爾也會穿插進關於李隆基的故事。
直到目前為止,李世民仍然看不到他身上有任何昏聵的跡象。
甚至心中不由的升起了那麽一抹“此子英武類我”的感覺。
從他的大哥主動禪位給李隆基,到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覆滅了韋氏想效仿武則天的野心。
在到後麵上位後毫不猶豫的將曾經並肩作戰的姑姑賜死。
無論是手段謀略、還是心狠手辣,都符合一位優秀帝王的潛質。
所以,這家夥後麵到底是怎麽一步一步墮落到讓大唐爆發安史之亂的?
李世民皺著眉頭,看向薑餅。
一瞬間,從對方的眼神中薑餅就猜到了他在想的什麽。
笑了笑,接著道:“太宗皇帝,那咱們接著來說李隆基這個人?”
“好!”
李世民沉吟一聲,幹脆的應道。
薑餅清了清嗓子。
“要說這個李隆基啊,真的可以說是一個最複雜的皇帝了。
將姑姑太平公主賜死後,在政治上再也沒有了任何對手,李隆基開始了他勵精圖治的……前半生。”
勵精圖治。
前半生?
這兩個詞分開來李世民都能理解,可合在一起卻顯得有些另類,他眉毛微動,並未打斷薑餅的話。
“李隆基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後,在他在位的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之前無論是武則天也罷,還是誅殺韋氏也好,他心中都沒多大的感觸。
與之相比,這些不過是外人罷了。
甚至值不得他提起什麽情緒,殺了也就殺了。
最多是心中有幾分對武氏的厭惡與不喜,其他的,不能再多了。
可如今被殺的卻是他李氏的血脈。
一個姑姑,一個侄子,因為皇位鬧的不可開交,最後成功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
若是二人皆是男子,如他和自己大哥李建成那般爭奪,或許他的心中還沒有太大的波動。
這畢竟是成王敗寇的事情,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沒有後悔可言。
可太平公主隻是個女人啊。
那個時代女人能做什麽?
即便誕生了武則天這樣一位獨一無二的女皇帝,難不成就真的讓所有有野心的女人都渴望成為下一個武則天了?
別傻了。
自古以來,弄權的皇後太後多的是,可真正成了女皇的,也不過她一人罷了。
對於太平公主的死亡,李世民心中帶著幾分扼腕的情緒。
就因為武氏一人的荼毒,讓之後的女性心中都多了幾分憧憬,去渴望那個本不屬於她們的位置。
心中或許想的是成為武則天那樣權傾天下的女皇。
殊不知這是世間最毒的毒藥。
一步步腐蝕著她們的靈魂,不知不覺中開始幻想那個她們觸及不到的位置,最終慢慢的步入深淵。
當然了,他的情緒也隻是稍縱即逝。
雖然有幾分感慨。
但那畢竟是未來不曾發生的事情。
在李世民的心中,武則天已經上了必殺名單榜。
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中,未來不會再有什麽則天大聖出現,也不會再有權傾天下的女皇。
甚至連李治是否還能成功上位,都要有待商榷了。
薑餅的故事還在繼續:
“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李旦,雖然有心阻止,但此時的他,已經是一個毫無權力的太上皇,根本無法阻止自己的兒子,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妹妹被賜死。
此後的李旦,徹底心灰意懶,放棄所有權力,安心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太上皇。
三年之後,李旦因病去世,終年55歲。
李旦這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環境當中生活的。
而且,因為李旦的身份實在太過特殊,就算李旦有心躲避,也根本躲不開這些紛爭。
在幾十年的人生當中,李旦先後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母親、哥哥、妹妹、兒子……為了所謂的權力,同室操戈,對自己的親人下手。
而李旦本人,從始至終隻想做一個閑散王爺,他不想去爭奪什麽最高權力,所以才能在妹妹和兒子鬥爭最激烈的時候,選擇讓出自己的皇位,並希望以此平息他們的紛爭。”
“可惜,他不明白的是,但凡身陷到權利的旋渦之中,就不是個人想要逃避就能逃避得了的。
有時候,隻有自身足夠的強大,有了無上的權柄,才能保護住自己想保護的人。”
李世民接過薑餅的話茬,由衷的發出了感慨。
有時候他也會想,如果當初玄武門之變自己失敗了,無論是長孫也好,自己的兒子也罷,最終都會死在大哥的屠刀之下吧。
當年的場景李世民依舊曆曆在目。
“八百人就八百人,秦王拿弓,尉遲執矛,天下還有誰能敵?”
“先下手為強!”
“好,我起卦。”
“起什麽卦!難道不吉就都不幹了嗎?”
……
那一晚上的場景,李世民這輩子都忘不了。
自己的心腹聚攏在秦王府中,不斷勸說著心中還有幾分猶豫的自己。
長孫在一旁靜靜的聆聽,最終讓自己下定了最終的決心。
如果沒有那一晚上的龍蛇之變,現在自己的墳頭草隻怕都有三米高了。
也正是因為權利的更迭後,自己才能護住愛的人,才能施展自己想要的抱負,才能將大唐打造成如今這個萬國來朝的帝國。
那麽一瞬間,李世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自豪。
“是啊,有時候不爭不搶,以為就能相安無事,實際上隻不過眼睜睜痛苦的看著自己在乎的人一個一個離自己而去罷了。”
薑餅同樣感慨了一聲。
“不過相較於自己的老爹李旦,作為兒子的李隆基,在這方麵就比他強的多了!”
說到這時,李世民才豁然想起,他們最先談論的不就是李隆基此人麽。
說是自從安史之亂後,大唐徹底開始了由盛轉衰的局麵。
隻是談著談著,由於信息量太大,莫名其妙的就偏到了李旦和武則天的身上。
李世民莞爾一笑。
可細細迴想著之前薑餅在提另外兩人時,偶爾也會穿插進關於李隆基的故事。
直到目前為止,李世民仍然看不到他身上有任何昏聵的跡象。
甚至心中不由的升起了那麽一抹“此子英武類我”的感覺。
從他的大哥主動禪位給李隆基,到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覆滅了韋氏想效仿武則天的野心。
在到後麵上位後毫不猶豫的將曾經並肩作戰的姑姑賜死。
無論是手段謀略、還是心狠手辣,都符合一位優秀帝王的潛質。
所以,這家夥後麵到底是怎麽一步一步墮落到讓大唐爆發安史之亂的?
李世民皺著眉頭,看向薑餅。
一瞬間,從對方的眼神中薑餅就猜到了他在想的什麽。
笑了笑,接著道:“太宗皇帝,那咱們接著來說李隆基這個人?”
“好!”
李世民沉吟一聲,幹脆的應道。
薑餅清了清嗓子。
“要說這個李隆基啊,真的可以說是一個最複雜的皇帝了。
將姑姑太平公主賜死後,在政治上再也沒有了任何對手,李隆基開始了他勵精圖治的……前半生。”
勵精圖治。
前半生?
這兩個詞分開來李世民都能理解,可合在一起卻顯得有些另類,他眉毛微動,並未打斷薑餅的話。
“李隆基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後,在他在位的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