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臣反對!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故而,朕決定遣我大明天兵,遠征倭國,以平四海!”
此言一出,幾乎所有人瞬間瞪大了眼睛。
什麽玩意?
他們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耳朵出問題了。
倭國啊,那是什麽地方。
那可是太祖皇帝親自定下的不征之國,怎麽能對其用兵呢?
當然了,這種想法也就是朱元璋不知道那倭奴後麵做過什麽惡事,也不知道其島上有兩座超大量銀礦了。
但凡去薑餅小院進修過。
什麽祖訓?
朕不知道,朕不承認!
倭奴就是必征之國!
可惜,這一時空延續的是未曾到過薑餅小院的朱元璋祖訓。
所以,當嘉靖這話落入群臣的耳中時,大家幾乎下意識都想反對。
我大明現在是什麽時候啊。
那是“四海升平,國泰民安!”
為何要為了區區意氣之爭,去動用刀兵遠征倭國呢。
那得耗費多少銀兩啊。
人都被征調到軍隊中去了,我還剝削誰,我還壓迫誰,我還從誰的身上盤剝出銀子來用呢?
什麽。
你說沿海地區的漁民們慘遭倭寇肆虐,生活已經苦不堪言了?
笑話,我堂堂中央大官,那是能上朝的存在,你這刁民日子過不下去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嗎?
有沒有努力,為何不讓後輩讀書考取功名,以至於像現在這般隻能泥土地裏乞食?
再說了,苦一苦百姓,罵名自然有朝廷和皇帝來擔,和我享福又不衝突。
我在朝堂上罵一罵皇帝,表現的廉潔正直一些,再鬥一鬥嚴黨,那民間更是一片清名啊。
錢我照拿,名我也要,如此人生,方為暢快。
何必想不開,去對著區區撮爾小國動什麽刀兵。
嘉靖話音剛落,立馬衝出來了幾個禦史言官。
爭先恐後的道:“陛下,不可啊!”
“萬萬不可啊陛下,這不符孔孟之道!”
“是啊陛下,皇明祖訓可是將倭國列為不征之國,我等後輩子孫怎能有違祖製!”
……
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賣起了口水。
張口孔孟,閉口祖製。
哪怕是多年不上朝的嘉靖,此刻的思緒仿佛再次迴到了四十多年前,自己剛登基繼位的時候,那些大臣們也是用這番話來壓自己。
還得和他們辯論自己的親娘是自己的親娘的倫理關係。
沒想到啊,這麽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往事再次浮現,一如當年一般,沒有絲毫改變。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嘲弄之色,冷冷的看著下方的言官們垂著頭,自顧自的說著。
朝堂上幾乎都是反對的聲音,暫時看不出有人支持嘉靖。
嚴黨一派以嚴閣老和小閣老為首的,見這兩尊大佛都還沒開口,也搞不清楚對方心中是什麽想法,於是也選擇了閉口不言,靜靜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眼觀鼻,鼻觀心。
較為中立的高拱一派,此刻也有些懵了。
他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隻是心中疑惑,為何陛下多年不上朝,一上朝就變成了要對倭國動刀兵?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何事。
若說嘉靖是心疼沿海百姓,才動了雷霆之怒。
別鬧了,用屁股想都知道,抬頭望去,上首尊坐的那位天子,可是出了名的薄情寡義,喜怒無常。
指望這樣的人為小民伸冤,還不如去太祖皇陵前哭訴一番來的實在。
所以,這位皇帝的心中,到底在想什麽呢?
有時候,當你對一個人不理不睬時,他自己反倒覺得尷尬起來了。
那些言官們在下麵吵了半天,自以為說的很有道理。
可後來發現,講來講去,也就是幾個見解相同的同僚們在旁邊附和。
饒舌半晌,說的也是那些。
既沒有官員出來與自己吵鬧爭辯,上首的皇帝也隻是冷冷的看著,不發一言。
他們的背後忽然升起了一股冷意,自己該不會是當了出頭鳥了吧。
不妙不妙,再次藏身在百官之中。
見眾人安靜了下來,嘉靖才緩緩道:“吵完了?”
全場寂靜,沒人敢言。
“好啊,堂堂天子殿堂,你們卻如街頭潑婦罵街一般,看來是朕不上朝太久,讓你們都忘了為臣者該有的尊卑了!”
“剛剛說話的人,全部拉出去,杖十!”
此刻,帝威如淵。
方才出列的臣子們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可卻不敢求饒,期間也沒有大臣們為他們求情。
殿外很快就傳來了哀嚎的聲音。
皇位上,嘉靖滿意的笑了。
“好了,咱們繼續說迴征倭一事,可還有愛卿有何見解?”
這話雖然是笑著說出的,卻讓每位大臣都覺得有些不寒而栗,不敢輕易開口。
方才那幾個言官的例子可就在眼前啊。
自己一把老骨頭,要是被杖十,隻怕在床上都得躺上一兩個月。
到時候自己新納的小妾都來不及享用了,還是不言為妙。
朝堂上,一時間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中。
嘉靖也不催促,靜靜的坐在龍椅上,一根指頭有節拍的敲打著扶手。
就在所有人腦門上都不由的冒出一滴冷汗時,站在最前麵的嚴嵩忽然開口了。
他邁出一步,用蒼老卻不失洪亮的聲音道:“迴陛下,臣以為征倭此舉,甚妥,臣讚同!”
這話一出,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嚴嵩一黨心中有了底氣,知道該怎麽站隊了。
清流黨們則是暗罵這攪屎棍又出來阿諛奉承了。
高拱一派則是在思考,此舉的利弊。
唯有小閣老嚴世蕃,此刻心中暗暗焦急。
他不斷的給老爹使眼色,對方卻恍若未見。
“爹啊,爹啊!你莫非真的老糊塗了?
咱們嚴家在江浙兩地可是有著不少的產業啊,這番征倭,豈不是要從這些地方征召糧食物資,豈不是讓我家白白受損嗎!
你怎麽這麽糊塗!”
他實在不理解親爹究竟是怎麽想的,莫非昨晚忽然的進宮,就是嘉靖示意他在朝堂上支持自己?
可這未免也太草率了啊,按理說你也該和兒子我商量商量才行!
嚴世蕃這會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偏偏嚴嵩站在大殿中,離他有些距離,哪怕想小聲詢問提醒也做不到。
“哦?”
這話一出,嘉靖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剛要說話,次輔徐階卻忽然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嚴閣老所說的征倭,完全勞民傷財,於國家無禮,臣反對!”
此刻,針尖對麥芒。
隻要嚴嵩讚成的東西,他徐階必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此言一出,幾乎所有人瞬間瞪大了眼睛。
什麽玩意?
他們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耳朵出問題了。
倭國啊,那是什麽地方。
那可是太祖皇帝親自定下的不征之國,怎麽能對其用兵呢?
當然了,這種想法也就是朱元璋不知道那倭奴後麵做過什麽惡事,也不知道其島上有兩座超大量銀礦了。
但凡去薑餅小院進修過。
什麽祖訓?
朕不知道,朕不承認!
倭奴就是必征之國!
可惜,這一時空延續的是未曾到過薑餅小院的朱元璋祖訓。
所以,當嘉靖這話落入群臣的耳中時,大家幾乎下意識都想反對。
我大明現在是什麽時候啊。
那是“四海升平,國泰民安!”
為何要為了區區意氣之爭,去動用刀兵遠征倭國呢。
那得耗費多少銀兩啊。
人都被征調到軍隊中去了,我還剝削誰,我還壓迫誰,我還從誰的身上盤剝出銀子來用呢?
什麽。
你說沿海地區的漁民們慘遭倭寇肆虐,生活已經苦不堪言了?
笑話,我堂堂中央大官,那是能上朝的存在,你這刁民日子過不下去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嗎?
有沒有努力,為何不讓後輩讀書考取功名,以至於像現在這般隻能泥土地裏乞食?
再說了,苦一苦百姓,罵名自然有朝廷和皇帝來擔,和我享福又不衝突。
我在朝堂上罵一罵皇帝,表現的廉潔正直一些,再鬥一鬥嚴黨,那民間更是一片清名啊。
錢我照拿,名我也要,如此人生,方為暢快。
何必想不開,去對著區區撮爾小國動什麽刀兵。
嘉靖話音剛落,立馬衝出來了幾個禦史言官。
爭先恐後的道:“陛下,不可啊!”
“萬萬不可啊陛下,這不符孔孟之道!”
“是啊陛下,皇明祖訓可是將倭國列為不征之國,我等後輩子孫怎能有違祖製!”
……
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賣起了口水。
張口孔孟,閉口祖製。
哪怕是多年不上朝的嘉靖,此刻的思緒仿佛再次迴到了四十多年前,自己剛登基繼位的時候,那些大臣們也是用這番話來壓自己。
還得和他們辯論自己的親娘是自己的親娘的倫理關係。
沒想到啊,這麽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往事再次浮現,一如當年一般,沒有絲毫改變。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嘲弄之色,冷冷的看著下方的言官們垂著頭,自顧自的說著。
朝堂上幾乎都是反對的聲音,暫時看不出有人支持嘉靖。
嚴黨一派以嚴閣老和小閣老為首的,見這兩尊大佛都還沒開口,也搞不清楚對方心中是什麽想法,於是也選擇了閉口不言,靜靜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眼觀鼻,鼻觀心。
較為中立的高拱一派,此刻也有些懵了。
他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隻是心中疑惑,為何陛下多年不上朝,一上朝就變成了要對倭國動刀兵?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何事。
若說嘉靖是心疼沿海百姓,才動了雷霆之怒。
別鬧了,用屁股想都知道,抬頭望去,上首尊坐的那位天子,可是出了名的薄情寡義,喜怒無常。
指望這樣的人為小民伸冤,還不如去太祖皇陵前哭訴一番來的實在。
所以,這位皇帝的心中,到底在想什麽呢?
有時候,當你對一個人不理不睬時,他自己反倒覺得尷尬起來了。
那些言官們在下麵吵了半天,自以為說的很有道理。
可後來發現,講來講去,也就是幾個見解相同的同僚們在旁邊附和。
饒舌半晌,說的也是那些。
既沒有官員出來與自己吵鬧爭辯,上首的皇帝也隻是冷冷的看著,不發一言。
他們的背後忽然升起了一股冷意,自己該不會是當了出頭鳥了吧。
不妙不妙,再次藏身在百官之中。
見眾人安靜了下來,嘉靖才緩緩道:“吵完了?”
全場寂靜,沒人敢言。
“好啊,堂堂天子殿堂,你們卻如街頭潑婦罵街一般,看來是朕不上朝太久,讓你們都忘了為臣者該有的尊卑了!”
“剛剛說話的人,全部拉出去,杖十!”
此刻,帝威如淵。
方才出列的臣子們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可卻不敢求饒,期間也沒有大臣們為他們求情。
殿外很快就傳來了哀嚎的聲音。
皇位上,嘉靖滿意的笑了。
“好了,咱們繼續說迴征倭一事,可還有愛卿有何見解?”
這話雖然是笑著說出的,卻讓每位大臣都覺得有些不寒而栗,不敢輕易開口。
方才那幾個言官的例子可就在眼前啊。
自己一把老骨頭,要是被杖十,隻怕在床上都得躺上一兩個月。
到時候自己新納的小妾都來不及享用了,還是不言為妙。
朝堂上,一時間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中。
嘉靖也不催促,靜靜的坐在龍椅上,一根指頭有節拍的敲打著扶手。
就在所有人腦門上都不由的冒出一滴冷汗時,站在最前麵的嚴嵩忽然開口了。
他邁出一步,用蒼老卻不失洪亮的聲音道:“迴陛下,臣以為征倭此舉,甚妥,臣讚同!”
這話一出,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嚴嵩一黨心中有了底氣,知道該怎麽站隊了。
清流黨們則是暗罵這攪屎棍又出來阿諛奉承了。
高拱一派則是在思考,此舉的利弊。
唯有小閣老嚴世蕃,此刻心中暗暗焦急。
他不斷的給老爹使眼色,對方卻恍若未見。
“爹啊,爹啊!你莫非真的老糊塗了?
咱們嚴家在江浙兩地可是有著不少的產業啊,這番征倭,豈不是要從這些地方征召糧食物資,豈不是讓我家白白受損嗎!
你怎麽這麽糊塗!”
他實在不理解親爹究竟是怎麽想的,莫非昨晚忽然的進宮,就是嘉靖示意他在朝堂上支持自己?
可這未免也太草率了啊,按理說你也該和兒子我商量商量才行!
嚴世蕃這會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偏偏嚴嵩站在大殿中,離他有些距離,哪怕想小聲詢問提醒也做不到。
“哦?”
這話一出,嘉靖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剛要說話,次輔徐階卻忽然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嚴閣老所說的征倭,完全勞民傷財,於國家無禮,臣反對!”
此刻,針尖對麥芒。
隻要嚴嵩讚成的東西,他徐階必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