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朝會前夕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 作者:千年後的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得知嘉靖要開大朝會時,一眾大臣都是震驚的。
多少年了?
如今這位天子好玄修,朝政基本上都是由內閣票擬後送入西苑進行朱批,接著再下發各部門。
有些年輕官員,做了幾年的官,連皇帝是什麽樣都沒見過。
原本都以為這輩子無緣見聖緣了。
結果居然被通知明早上朝了?
想想都激動!
做了這麽多年的京官,總算也能體驗一把前輩們上朝是什麽感覺了。
幾乎所有年輕官員們在得知這一消息時候,全都開始著手準備了起來。
沐浴焚香是必須的,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其次,衣服怎麽樣,得不得體啊,有沒有髒了破了啊。
胡子打理的如何,能不能給人留個好印象啊。
甚至有些經驗富足些的官員,老早就去請教老師前輩,上朝應該準備些什麽東西了。
有經驗的老人則會告訴他們,不要吃東西,不要喝水。
口中含片人參就好。
當然了,這些年輕官員們的準備注定沒有絲毫的作用。
他們以為大朝會上能在聖上麵前博個眼緣,要是得了聖眷,這輩子也算平步青雲這樣的想法,注定是徒勞的。
而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以黨派為別,三五成群的聚在了一塊,紛紛猜測起了嘉靖皇帝怎麽突兀的要召開大朝會了,難不成天下出什麽大事了不成?
可一向自詡耳聰目明的他們,居然沒有收到任何的消息,這顯然很是不同尋常。
尤其如今不比當年了。
嘉靖皇帝住在紫禁城時,他們的手和眼線都能安插進去。
皇上這邊早上剛發生的事情,他們下午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
現在的嘉靖住在西苑,身邊也就呂芳,黃錦和陳洪幾個忠心太監。
這些人幾乎都已經坐到太監祖宗的位置上了。
和文官集團間有著天然的衝突,再加上對嘉靖的忠誠也是值得考驗的,自然不可能會出賣什麽消息。
這讓平日裏各部的大佬隻得幹著急,知又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也擔心明天大朝會會出什麽事情,心態不好的,直接一整宿失眠了。
但像諸如高拱,張居正這樣還算正值忠心的臣子們,雖然同樣不明白嘉靖怎麽突然想到要開大朝會了,卻並沒有多想,反而由衷的感到開心。
不管怎麽講,多年不露麵的皇帝這次總算耐不住出來了,就算大好事一樁。
幾人甚至聚在了裕王府裏高興了一番才迴去。
至於嚴嵩。
被嘉靖叫到西苑中耳提麵命了一番,這才悠悠迴去。
期間,知道他去麵生的人不管問他什麽,嚴嵩都是閉口不言。
就連兒子嚴世蕃也不透露半個字。
這急得小閣老差點沒忍住罵娘。
但想想這是自己的親爹,要真罵了,自己好像更吃虧。
索性作罷。
隻得找了幾個藝伎到家裏瀉火,這才算出了出氣。
時間很快來到第二日。
卯時上下,太和殿前的廣場上就已經站滿了官員。
今日難得的大朝會,讓所有人都悉心準備了一番,這會兒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繼續討論著昨天未盡的話題。
此時京城的天不過蒙蒙亮起。
尚處在黑暗之中,他們卻都感到十分亢奮,其中又夾雜著緊張的情緒。
不多時,太監出來淨鞭,伴隨著啪啪的莊嚴肅穆之聲,每個人如同演練過無數次一般,井然有序的朝著大殿中走去。
那些年輕的官員,此刻又好奇又激動,同時伴隨著強烈的緊張感。
低著頭不敢過多張望,卻又忍不住用眼角的餘光偷偷瞟一瞟四周的風景。
這可是迴去能吹一輩子的事情啊!
誰讓當今皇帝長達二十來年不上朝呢。
眾人站定,也沒有所謂的交頭接耳,每個人都安靜的像尊佛像。
盡量站直的身體,展現出自己最完美的儀態。
沒辦法,台上那名捧著本冊子的太監可是記錄者,這次朝會的一舉一動幾乎都會被記錄在冊。
事後交由皇帝查看。
萬一要是哪裏做的失態了,被皇帝所不喜,豈不是哭都哭死了。
好在嘉靖也沒讓眾人久等。
伴隨著呂芳那渾厚響亮的皇上駕到。
眾人紛紛行禮問安。
“朕安,都平身吧。”
嘉靖斜倚在龍椅上,看著底下眾人,有許多都是生麵孔了。
不由的在心中發出感歎。
“看來,朕真的是太久沒上朝,居然這麽多人都不認識,罪過啊。”
緊接著,不等眾人說什麽話,他便清了清嗓子。
“我猜,你們一定在心中嘀咕,這次朕把大家都喊來了,是要幹什麽,難不成是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出了什麽岔子,需要大家一起協商討論了?”
說到這時,嘉靖故意停頓了一下。
引得一些沉不住氣的人紛紛猜測,這是什麽意思,難不成真的出事情了。
但見多識廣的老臣們,臉上卻顯得無比淡定,習慣了嘉靖說話的他們,早就知道這在為後續的事情做鋪墊。
尤其是徐階,站在前方,眼瞼微微下垂,不知道的,還以為睡著了。
許多人心想,不知這次叫這麽多人來是為了什麽,該不會是皇帝沒錢了,要叫眾人想什麽生財之道吧?
那可就麻煩了。
如果嘉靖聽到了此人的心聲,絕對會忍不住說:“嘿,你他娘的還真是個天才,朕就是想說銀子的事情。”
不過嘛,不是讓眾人想辦法撈錢,隻是要讓所有人知道即將對倭奴國用兵了,然後內閣擬出個法子了,從中央調動四方執行罷了。
“朕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們,大明很好!
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升平!”
說這話時,嘉靖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霸氣。
實際上他自己知道,現在的大明分明就是如風中樓閣般,稍有不慎就可能大廈傾頹的地步。
但在眾大臣麵前,他自然不可能這麽說。
這話一出,所有人紛紛表示:“都仰賴吾皇聖明”雲雲。
一通拍馬屁後。
嘉靖才表示:“可是,在那江浙沿海地區,卻有倭寇冒犯我大明天威,不懲戒不足以展露我天朝之威嚴……”
說到這時,眾人還忍不住在嘀咕。
倭寇一事,不早就已經持續了許多年時間了,值得特意挑個大朝會出來詳談?
可接下來,嘉靖的一句話卻讓群臣差點驚的把舌頭都吞下去了。
多少年了?
如今這位天子好玄修,朝政基本上都是由內閣票擬後送入西苑進行朱批,接著再下發各部門。
有些年輕官員,做了幾年的官,連皇帝是什麽樣都沒見過。
原本都以為這輩子無緣見聖緣了。
結果居然被通知明早上朝了?
想想都激動!
做了這麽多年的京官,總算也能體驗一把前輩們上朝是什麽感覺了。
幾乎所有年輕官員們在得知這一消息時候,全都開始著手準備了起來。
沐浴焚香是必須的,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其次,衣服怎麽樣,得不得體啊,有沒有髒了破了啊。
胡子打理的如何,能不能給人留個好印象啊。
甚至有些經驗富足些的官員,老早就去請教老師前輩,上朝應該準備些什麽東西了。
有經驗的老人則會告訴他們,不要吃東西,不要喝水。
口中含片人參就好。
當然了,這些年輕官員們的準備注定沒有絲毫的作用。
他們以為大朝會上能在聖上麵前博個眼緣,要是得了聖眷,這輩子也算平步青雲這樣的想法,注定是徒勞的。
而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以黨派為別,三五成群的聚在了一塊,紛紛猜測起了嘉靖皇帝怎麽突兀的要召開大朝會了,難不成天下出什麽大事了不成?
可一向自詡耳聰目明的他們,居然沒有收到任何的消息,這顯然很是不同尋常。
尤其如今不比當年了。
嘉靖皇帝住在紫禁城時,他們的手和眼線都能安插進去。
皇上這邊早上剛發生的事情,他們下午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
現在的嘉靖住在西苑,身邊也就呂芳,黃錦和陳洪幾個忠心太監。
這些人幾乎都已經坐到太監祖宗的位置上了。
和文官集團間有著天然的衝突,再加上對嘉靖的忠誠也是值得考驗的,自然不可能會出賣什麽消息。
這讓平日裏各部的大佬隻得幹著急,知又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也擔心明天大朝會會出什麽事情,心態不好的,直接一整宿失眠了。
但像諸如高拱,張居正這樣還算正值忠心的臣子們,雖然同樣不明白嘉靖怎麽突然想到要開大朝會了,卻並沒有多想,反而由衷的感到開心。
不管怎麽講,多年不露麵的皇帝這次總算耐不住出來了,就算大好事一樁。
幾人甚至聚在了裕王府裏高興了一番才迴去。
至於嚴嵩。
被嘉靖叫到西苑中耳提麵命了一番,這才悠悠迴去。
期間,知道他去麵生的人不管問他什麽,嚴嵩都是閉口不言。
就連兒子嚴世蕃也不透露半個字。
這急得小閣老差點沒忍住罵娘。
但想想這是自己的親爹,要真罵了,自己好像更吃虧。
索性作罷。
隻得找了幾個藝伎到家裏瀉火,這才算出了出氣。
時間很快來到第二日。
卯時上下,太和殿前的廣場上就已經站滿了官員。
今日難得的大朝會,讓所有人都悉心準備了一番,這會兒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繼續討論著昨天未盡的話題。
此時京城的天不過蒙蒙亮起。
尚處在黑暗之中,他們卻都感到十分亢奮,其中又夾雜著緊張的情緒。
不多時,太監出來淨鞭,伴隨著啪啪的莊嚴肅穆之聲,每個人如同演練過無數次一般,井然有序的朝著大殿中走去。
那些年輕的官員,此刻又好奇又激動,同時伴隨著強烈的緊張感。
低著頭不敢過多張望,卻又忍不住用眼角的餘光偷偷瞟一瞟四周的風景。
這可是迴去能吹一輩子的事情啊!
誰讓當今皇帝長達二十來年不上朝呢。
眾人站定,也沒有所謂的交頭接耳,每個人都安靜的像尊佛像。
盡量站直的身體,展現出自己最完美的儀態。
沒辦法,台上那名捧著本冊子的太監可是記錄者,這次朝會的一舉一動幾乎都會被記錄在冊。
事後交由皇帝查看。
萬一要是哪裏做的失態了,被皇帝所不喜,豈不是哭都哭死了。
好在嘉靖也沒讓眾人久等。
伴隨著呂芳那渾厚響亮的皇上駕到。
眾人紛紛行禮問安。
“朕安,都平身吧。”
嘉靖斜倚在龍椅上,看著底下眾人,有許多都是生麵孔了。
不由的在心中發出感歎。
“看來,朕真的是太久沒上朝,居然這麽多人都不認識,罪過啊。”
緊接著,不等眾人說什麽話,他便清了清嗓子。
“我猜,你們一定在心中嘀咕,這次朕把大家都喊來了,是要幹什麽,難不成是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出了什麽岔子,需要大家一起協商討論了?”
說到這時,嘉靖故意停頓了一下。
引得一些沉不住氣的人紛紛猜測,這是什麽意思,難不成真的出事情了。
但見多識廣的老臣們,臉上卻顯得無比淡定,習慣了嘉靖說話的他們,早就知道這在為後續的事情做鋪墊。
尤其是徐階,站在前方,眼瞼微微下垂,不知道的,還以為睡著了。
許多人心想,不知這次叫這麽多人來是為了什麽,該不會是皇帝沒錢了,要叫眾人想什麽生財之道吧?
那可就麻煩了。
如果嘉靖聽到了此人的心聲,絕對會忍不住說:“嘿,你他娘的還真是個天才,朕就是想說銀子的事情。”
不過嘛,不是讓眾人想辦法撈錢,隻是要讓所有人知道即將對倭奴國用兵了,然後內閣擬出個法子了,從中央調動四方執行罷了。
“朕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們,大明很好!
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升平!”
說這話時,嘉靖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霸氣。
實際上他自己知道,現在的大明分明就是如風中樓閣般,稍有不慎就可能大廈傾頹的地步。
但在眾大臣麵前,他自然不可能這麽說。
這話一出,所有人紛紛表示:“都仰賴吾皇聖明”雲雲。
一通拍馬屁後。
嘉靖才表示:“可是,在那江浙沿海地區,卻有倭寇冒犯我大明天威,不懲戒不足以展露我天朝之威嚴……”
說到這時,眾人還忍不住在嘀咕。
倭寇一事,不早就已經持續了許多年時間了,值得特意挑個大朝會出來詳談?
可接下來,嘉靖的一句話卻讓群臣差點驚的把舌頭都吞下去了。